前端防杂:强化产品管理和标准化设计,降低复杂度驱动的成本
*本文为《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刘宝红 著)的读书整理笔记。同时里面也带入了个人主观经验,杂糅了些个人观点。
- 1 -
什么是产品复杂度
举例说明。
我们打开苹果官网,选择‘’iPhone“,我们会看到主推机型有iPhone 12Pro、iPhone 12。整个界面十分精简明了。当然,iPhone也还有诸如iPhone SE、iPhone Xr小系列的分类。
我们再打开OPPO官网,可以看到有Find X系列、Reno系列、Ace系列、A系列、K系列。分类选择后发现里面的主推机型中还有普通版、Pro的区分。粗略计算大概能有10个小版本左右的产品类型。
苹果、OPPO的产品类型在数量上大概差了一倍左右,一台手机的零部件又有几十上百种之多,而不同机型手机的需要的零部件也势必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带来了几何式增长的管理困难。同样是手机生产,备货生产5种机型和10种机型的管理复杂性不言而喻。
产品类型的多样化,带来的是组织、流程、管理的错乱交叉,从营销到研发,再到最后的供应链,都会围绕着诸多产品类型来展开工作。
这就是产品复杂度。
- 2 -
产品复杂度影响
从消费者角度看,产品类型复杂给用户带来选择判断的干扰,人们接收信息并处理做出决策是较为复杂且艰难的,N选1和二选一甚至是没有选择来说,无疑后者更为轻松。
从前端营销角度来看,产品复杂度给运营带来高成本的管理压力,在品牌战略、营销策略上均难以实施,缺乏针对性重点管理。
从后端生产角度看,产品类型复杂则销售预测难以准确,仓库备料、生产备库信息经过牛鞭效应一层层放大失真,容易造成订单的生产缺料或者是库存累积居高不下的难点问题。
当然产品复杂度除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
复杂度也能作为竞争优势,抢占更多的细分领域市场。一定级别的产品复杂度,没法被竞争对手复制。
这些竞争优势得以体现的前提是产品复杂度被市场所接受,同时企业自身有能力来驾驭。否则公司还没来得及享受优势,反而会率先被复杂度拖垮。
- 3 -
产品复杂度高的来源
随着企业自身的高速增长,竞争对手的争相涌入,整个需求市场趋于饱和。企业为了加强对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扩张,实施差异化战略攻占小众市场。不求少精尖,而是落入多繁杂的竞争陷阱。不断借着小众需求来填充自身产品的空白,演化出众多产品类型的存在。
产品复杂度另一来源是没有约束的创新。为了满足上层制定的差异化战略,在产品本身设计上任选一点进行重新优化,导致一个全新产品的诞生。但这一类创新并不一定被市场所接纳,而企业又没有当机立断壮士断腕的决心,导致产品系列越积越多,复杂度越滚越高。
产品复杂度是被高层管理和执行层共同制造出来的。上层实施差异化战略,下层为应对上层战略盲目推陈出新。恶性循环,积重难返。
- 4 -
如何降低产品复杂度
复杂度表面上是有技术人员设计出来的的,但背后其实还是管理的问题。
为了速度和创新而牺牲标准化,典型的管理决策,风险则是以增加产品的复杂度为代价。要想根除,本质上要从管理和技术出发,从产品本身,产品产出的实施组织、产品产出的流程上,三管齐下。
管理上解决愿不愿意的问题。产品复杂度的造成,往往会抱怨推诿给客户,以客户需求无理做挡箭牌。认为一切设计都是在为客户服务,正是客户的无理要求才导致的产品复杂度。这需要从组织、流程来入手。
技术上解决能不能的问题。通用化、模块化、标准化做不到位,产品复杂度就无从解决。这需要从产品来入手。
1) 组织
不合理的绩效考核。
如技术出图数量指标,只追求出图数量,忽略标准化、模块化的管理;销售新增客户指标,盲目吸纳小批量客户订单,利润率低下甚至处于亏损状态;采购新纳入供应商数量指标,缺少对质量的管控要求;营运体系建设指标中总部对于事业部的流程制度要求繁杂,不利于实际业务开展执行的矛盾。
绩效考核应对单一指标时,应针对每个职位、每个部门设立一对相互制约、表面上矛盾的指标比如销售不但要卖的多,而且要卖个好价钱(销售额与利润率);计划部门不但要控制库存水平,而且要保证有货率(库存水平与库存周转率);采购不但要控制成本,而且要确保质量(采购降本与质量合格率)。
两难情况只能平衡,不能取舍,否则容易走向极端。
组织有时作为“创可贴”,可以掩盖系统、流程上的问题。
滥用组织来解决系统和流程问题,是成本更高的解决方案。企业里遇到问题,往往是通过组织变动的方式,设立专职人员或组织来应对问题,当然这是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方式,但这也会增加解决问题的成本。更理想的解决方式,往往是追溯问题源头,通过流程一劳永逸的根除。当然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的成本来做权衡。
2)流程
随着产品复杂度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业务、流程复杂度也越来越高。而企业只急于把手头订单、项目完成,把冲刺季度目标当作重中之重,流程优化这种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被一拖再拖。随着业务持续发展,流程补丁愈积愈多,一天比一天低效。
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下定决心开始做才是关键。
流程优化需以熟悉业务的高管牵头,业务管理层为主导,流程优化专业人员予以辅助,才能建立得以落地实施的流程体系。不要以流程优化人员为项目主导,这会本末倒置。流程优化人员由于脱离业务实际,不对业务结果负责,在流程设计时会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将流程设计的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为了流程而流程,最终成为华丽的摆设,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不能在根本上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只会加大执行层的困难度,徒增执行人员的抵制。
同时还要建立一个认识,流程更多的是规定标准化的解决方式,而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妄想每一个问题都有完美契合的流程是不现实的。不能把问题解决全部寄希望于流程。问题是解决不完的,流程也总会有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
3)产品
产品标准化主要是设计和营销的协作。
虽然满足客户需求是第一要务,但是不能只做客户需求收集,更要尝试对客户需求进行管理。这里的管理就是如何引导客户去发掘真实的需求,因为有时客户表达的并不是真实需要的需求。这其实和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如何发掘用户真实需求是一样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搞清楚客户背后做决定的动因是什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这其实是涉及非常专业的知识,单靠销售自己是无法完成的,所以需要设计参与到前端销售工作中,配合拿下客户解决客户的痛点问题。
这不仅利于前端客户的深度合作,还可以标准化内部的产品。对于计划合理编排、采购规模效益、仓库备货充足、生产快速响应,有着连锁的积极效应。如果客户确实需要定制化服务,那这时再考虑额外加工服务,进行适度涨价也不迟。
产品设计优化主要是设计和工艺的协作。
产品设计最终还是要供应链来落地实施,完成从1到N的转变,所以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供应链的交付速度、质量好坏、生产成本。设计掌握的是前端市场的需求,知道客户想要什么东西,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而工艺/下游供应商掌握的是生产过程的可操作性,知道什么材料通过怎样的工艺能够简单化、可批量化连续的生产。所以产品从0到1的设计,离不开设计与工艺,甚至是下游供应商的配合。缺少了工艺的支撑,设计可能会推出一堆非标件无法加工落地;缺少设计的创新,工艺无法自研出新产品以提供客户的需求。符合市场的创新,辅以生产的最佳实践,才能打造出诸如苹果一样的行业标杆供应链。
- 5 -
供应链ERP系统的失败
企业的发展往往是经历从0到1,再从1到N的发展过程。从0到1需要的是研发设计的突破,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获得成功。但是从1到N是对供应链的考验,这时候往往就不是个人层面的问题,而是需要整个企业从系统、流程和绩效考核出来解决的。
一旦提到系统和流程,再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案也不会简单,因为系统和流程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需要深入了解各种问题,并且要经过时间来沉淀系统和流程的内容,这样系统和流程的效益才能得以体现。上层领导缺少的正是耐心与时间,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有突破性的创新与功绩,这就导致系统和流程总是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现在的制造业,凡是规模尚可的公司,基本都有ERP系统,但如果要问是否用ERP运行物料需求计划MRP时,答案基本是没有。不成功的原因各种各样,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流程不标准,产生的数据不结构化,BOM不准、库存不对、订单未清……
ERP如果MRP不能运算,那就只能是一个昂贵的记账数据库工具,同时还需要大量资源去维护。久而久之,系统里面的数据只会越积越错。每次导出系统中的数据,都需要业务筛选加工后才能符合真实业务数据。操作人员只能被动跟在系统后边,追着系统跑,逐渐失去对系统的使用信心。
ERP软件系统的实施本身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系统上线后,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组织,做好数据治理工作,将系统赋能给执行人员,让系统能真正服务于业务,发挥真正的价值。
ERP系统的发布上线不是项目的结束,反而才是项目的真正开始。
整理不易,请帮忙点下‘在看‘。
这对于我十分重要,谢谢。
推荐阅读:
制造业如何摆脱制造陷阱?
供应链管理—计划的三道防线
供应链管理-认识这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