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A4纸激活大凉山课堂

2021-09-03 11:10:22 浏览数 (1)

9岁的博史么惹合第一次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博史么惹合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大凉山”)布拖县特木里乡木尔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新学期伊始,她发现课堂变得不一样了: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发了一张A4纸。中间有个二维码,老师说是代表每个人的名字。码四周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提问时,只需把代表正确答案的颜色向上举起,老师很快就知道谁答对了,谁答错了……”

博史么惹合觉得,这堂课的气氛很“热烈”:同学们纷纷高举起手中的A4纸。坐在两侧的同学使劲儿探出身子,后排的甚至站了起来——生怕自己的名字被遗落或滞后。

“我抢答得了第一!” 12岁的阿力么杨菲脸上充满了喜悦,“过去上课,我很少举手发言。很多答案知道,但怕答错了,会被老师批评。”当手里多了一张A4纸后,她突然觉得不害怕发言了,在和同学们一起“抢答”时,只希望“举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杨菲回忆说,“过去(上课),有同学在下面搞小动作,有发呆的。如果老师比较和蔼,还会有讲话的……但今天课堂上没人走神,也没人乱讲话,大家眼睛都紧紧盯着黑板,“好像做游戏一样,玩着玩着就把知识学会了。”

“一张简单的A4纸,却充分激发了课堂的活力和学生的积极性。”木尔小学校长吉玲英感慨道,教育科技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激活着大凉山的教育。

01

“走出去”意味着什么?

—— 身体上的离开是不够的,只有获取知识,才能真正走出大凉山。

-“我长大了想当医生,帮奶奶治病。”

-“我要当警察,可以抓坏人。”

-“我想踢足球!”

-“我要成为一名老师。”

在大凉山,很多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看起来甚至有点朴素。但如果你在这里生活过,或许就会知道,这些小小梦想的背后,往往藏着一道道大难题。

图片:大凉山里的孩子们

苏呷日曲,毕业于雅安技术学院。这个曾经走出大凉山的90后年轻人,去年毅然辞掉在广东的工作,回到布拖县,成为了一名教师。

“看到那些外出打工的老乡,因为没文化,找工作特别难;很多人普通话说不好,日常没办法和周围人交流。”亲身的经历,让苏呷日曲意识到,并非身体的离开,就可以实现梦想。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要好好读书,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大山。

图片:苏呷日曲选择回到大凉山,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

近年来,大凉山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过去,老师们挨家挨户“捉娃上学”的情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家长们排队送孩子进学校。

不过,虽深谙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但很多人又难以真正找到那条“走出去”的路。

以杨菲为例,她很小就梦想着自己长大后能够到成都工作,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作为长女,她还有1个妹妹2个弟弟。杨菲说很感谢父母,从未有过重男轻女之举,“我妈妈一直叫我好好读书,说将来才能走出大凉山。不好好学习的话,就只能像他们一样,在地里干活。”

杨菲的成绩一般。“要帮忙照顾弟弟,还要去挖番薯……”在课堂上,因为害羞,她很少主动发言,遇到听不懂的问题,更不敢和老师交流,“很容易走神。”

图片:杨菲边照顾弟弟边做功课

另外,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因素,大凉山当地有大量孤儿及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使得很多孩子变得敏感、自卑,甚至厌学。

父母的先后离世,让13岁的比机么沙英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份成熟。虽有舅舅一家照顾,但她已然是名“大家长”,可以带着7岁的妹妹和5岁的弟弟生活。妹妹陈英贪玩,经常逃学。“对学习没兴趣,总不完成作业……”沙英恨铁不成钢地瞪着妹妹。

图片:沙英(左)和妹妹陈英

“只有让他们喜欢上学习,才能真正地学进去,学下去。”吉玲英表示,当前,大凉山的教育硬件设施设备非常好,当地最漂亮的建筑也是学校。“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师资不足。”

以木尔小学为例,2020年,全校1200多名学生,在编教职工仅40多人。有限的人力不得不优先倾向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再加上教学资源匮乏,导致美术、体育、音乐等素质类课短缺,更遑论各式兴趣小组。长此以往,单一的学习内容,很容易让孩子们感到枯燥,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大凉山的孩子不笨,也出现了很多优秀人才。”王邦云老师从教31年,亲眼见证了家乡教育的点滴改变。在他看来,音体美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人才培养是全面的。“彝族孩子在音乐、体育、美术方面都很有灵气,如果小学阶段缺乏专业的老师引导,会埋没了他们的天分。”

02

1张A4纸的魔力

—— 打造沉浸式教学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实现个性化的教与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吉玲英对于教育信息化产生了兴趣。

“我之前在拉达中心校任校长时,发现一个问题:老师们都很用心很用力的去教,可每到考试,成绩就不太理想。但有个叫李明(音)的老师,班级成绩特别好,学生性格也很开朗。然后,我就去听他的课,发现他的教学手段,还有教学方法,都是运用的教育信息化,他自己做PPT,在网上下载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从此,吉玲英开始关注并寻找有效的教育信息化工具和解决方案。

2021年8月,体验过1张A4纸给课堂带来的新变化后,吉玲英和苏呷日曲惊奇地发现,原来,传说中的AI和大数据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甚至说能简单地上手。

“我大概学了半个小时,基本就会(使用)了。”苏呷日曲说。而和他一起接受培训的几位老师,也都快速地掌握了使用技巧。

将这张“纸”送进大凉山的,也是两名年轻人:凌晨和马钰雯。作为腾讯教育的产品经理,他们多次深入乡村,希望能够了解当前乡村教育所遭遇的痛点,并借助科技之力进行破解。

图片:马钰雯在给木尔小学的老师进行培训

经过调研,他们决定先从两个问题入手:首先,要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弥补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匮乏的短板;其次,给出的解决方案必须易上手、费用低廉。

经过反复探讨和研究,“1张A4纸”方案出炉时,令人眼前一亮:

“整套设备只需几百元。即插即用——对于刚刚脱贫的大凉山地区而言,不会增加过多的经济负担,学习、使用成本均很低。”马钰雯介绍,普通的A4纸即可,只需在教师助手后台设置好学生信息,便能直接打出,不限学科学段。如果丢失、破损,重新打一张即可——以简单灵活地方式,解决了传统智慧课堂需依托电子产品、建设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更好地助力了边远地区智慧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我们给这张纸取名‘趣答’,希望学生们能感受到课堂互动学习的乐趣。”凌晨说,这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张A4纸,背后却蕴含着当前最为领先的AI智能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

趣答使用很简单:上课时,学生只需把正确选项所对应的颜色向上举起,即可快速被“电子眼”识别,并在黑板上同步显示姓名和作答结果。“趣答还会根据学生答题的快慢和对错,给出相应的分数,营造课堂氛围。”

图片:这张A4中,蕴藏AI和大数据的强大支撑

“学生们是很喜欢的。”王邦云体验后发现,课堂的专注度明显提高,“小孩子都喜欢看手机、看电视。如果把课堂搞得像手机一样(有意思),学生都喜欢的话,老师就不担心(学生不爱学习)了。”

当前,大凉山很多老师都在尝试数字化的教学工具,“但对于课堂学情的掌握和分析,还是个薄弱点。”沙欧梅,在大凉山执教近15年。她最关注的则是学情分析。“亮点是可以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互动答题,并实时展现结果。”

在她看来,通过趣答来及时了解学情,能够帮助老师迅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节奏等作出判断,并适时调整和优化。同时,每堂课的学情,在教师助手平台都能回溯。长此积累,就可以系统地掌握学生、班级的学情,便于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辅导,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们了。”吉玲英说。

03

一人力不如众人帮

——打通教育普惠最后1米,助力大凉山孩子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事实上,“趣答”只是腾讯教师助手的功能之一,其与作品墙、拍批、作业等模块,串联起了从“备课教案—课堂互动—学情回溯—家校沟通”的全链条,帮助老师增效减负。

以作品墙为例,汇集了海量教学资源,希望为大凉山教育资源匮乏的难题提供新的破题思路。“除考试学科外,还包括音乐、美术、心理、诵读等教学资源和课程。”马钰雯指出,可缓解专业老师缺乏的问题。“借助这些内容和工具,老师可完成多种类型的素质课程,还能组建兴趣小组。不仅丰富了日常学习内容,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图片:孩子们在进行篮球比赛

过往,社会各界也曾捐助了大量优质资源给到乡村地区。但因地域和学情等差异,很多优质内容无法和当地学生的需求相匹配,造成了资源浪费。针对这一痛点,凌晨表示,教师助手可以充当连接器,一方面作为海量优质资源的承载平台;另一方面,以最简单的方式让老师将这些资源调整成符合本地学情的课件,打破二者间的壁垒,真正用起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快乐大巴》栏目组、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编辑室、辽宁教育学院等,陆续捐赠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已经沉淀在教师助手平台上。”凌晨表示,“非常希望能够联手社会各界,为大凉山输送更多优质的工具和内容资源。

图片:大凉山的孩子都深知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

“1张A4纸激发课堂新活力”的故事,只是大凉山众多教育探索中的一个。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

2020年,脱贫攻坚胜利收官后,大凉山在自力更生的同时,开始尝试以信息化的方式引进和盘活优质教育资源,为当地的教育发展寻找新路径。而随着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教育普惠也已从对教育资源的补齐,升维到对不同学生的关注。助力偏远地区通过新技术定制满足当地学生所需的教学内容,成为了打通智慧教育“最后一公里”、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途径。

“未来的时代,必定是科技的时代。”吉玲英表示,希望通过教育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让孩子们真正能够走出大凉山,“用科技的力量,让他们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基础教育丨高等教育丨职业教育丨教企合作

更多资讯请关注“腾讯智慧教育”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