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学GIS的学生来说,“开发能力弱”应该是大部分人的状况。这种“状况”的产生,跟高校的课程背景、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有关系,跟个人的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也有关系,还跟企业的发展方向、业务结构、培养方式有关系,所以,这是在诸多的因素下共同产生的一个结果,当然这里面不排除一些比较厉害大大佬们,可以再技术这条路上走的很远很远,本文不是写给他们看的。但是作为普通的GISer和GISer开发者,那我们应该如何破这个局或者做我们的职业规划走出这个困境呢?
在前面的第一部分里面我提到了“GIS是一个工具”的观点,这也是能够破局的关键:深入了解业务,做好GIS为行业的服务。前两天跟这位学员聊天的时候,他说公司想拓宽GIS在公司业务和项目领域的使用,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我给了一下四点建议。
1)理解业务
这一点很重要,不论你在哪个行业里面,你需要去深入的了解该行业的业务。但是,了解行业的业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你在工作中去积累,也需要你不断地去挖掘,这有可能是一个比较耗时却又不怎么能够当先收益的,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家更想的是通过不断地跳槽而达到涨薪的目的。追求更高的待遇没有问题,但是希望大家在跳槽的时候考虑一下前后公司的业务上的关联性,短期来看影响不大,但是从长期来看,深耕于一个行业会让你的发展更好。
2)找相关的文献或者资料
找资料其实也是一个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是本科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是不足的。有了对行业业务的理解,可以根据我们的理解去找找国内外的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等有没有在该行业相关做过行业和GIS结合相关的研究,通过去查阅这些文献或者资料,找到当前公司已有和没有的部分,再去做业务的拓展。
3)找相近行业的资料
当本行业的资料比较少的时候,我们也可找找相近行业的,通过相近行业来知道本行业。
4)多学习拓宽知识面
知识面其实很重要,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本行业的,还需了解相关行业的,更需要去了解其他行业的,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更多的内容其实跟题目是没太大关系,下面说点正题,作为一个GISer我们如何去做我们的职业规划?
前面的文章中提到了GISer的几个从业去向,数据、开发、测绘,本文不关注数据和测绘,只关注开发。关于开发,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太长时间的我做不了,所以我只能给出10年以内的建议。我们将这10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学习期(0-2年)
学习期,是一个从学生党到搬砖狗的必经之路,根据个人的能力差异,这个时间一般在1-3年。在这段时间,我们需要完成身份的转换,思维意识的转变,同时也开始进入公司、进入项目,从不大了解编程到开始干活,这期间需要你去快速的学习,去适应公司的需求、项目的需要以及个人能力的快速提升。 这段时间对公司来说,是需要成本来培养一个新人的,对于员工来说,求职的时候可选择的机会不是很多,因为企业更喜欢能干活的,即使是培养,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为完成这个阶段后员工很容易跳槽。
2)成长期(2-5年)
成长期一般来说,会对应着第二份工作,这一点上面已经提过了。在这个时间段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期的积累谋得一个相对比较不错的职位,同时进入这个阶段后,不论是否跳槽,都会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所以这个阶段属于业务、技术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成长期。
3)成熟期(5-8年)
步入这个时间段,你的各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成熟。从工作上,你有可能会跳槽,有可能不会,所以在这个阶段有些人会比较纠结,不跳吧,工资涨得慢,跳吧,有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或者领域,需要重新学习,同时,从大部分人的轨迹上来看,这个阶段也是分心最多的阶段,买房、结婚、生娃,没有一件事情是省心的,因此也会牵扯你更多的精力而放慢学习的脚步。
4)瓶颈期(8-10年)
前面提到了,一方面有别的事情牵扯你,一方面你在学习上的精力分配在减少,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你会进入瓶颈期:一方面,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你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也会下降,所以,在这个阶段,你写代码的事情会进入一个困境,很难往前走,这个时候很多人也会面临着“转型”的问题。
上面写了一个GISer开发者的成长,在进入最后的“瓶颈期”的时候,“转型”,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本文篇幅有限,我们下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