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总结-一本书一个晚上一个奇迹

2021-09-14 11:24:33 浏览数 (1)

文章目录

  • 概述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运输层
  • 应用层
  • 网络安全

概述


  • 网络协议三要素:
  1.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怎么讲”。
  2.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相应,“讲什么”。
  3. 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 发送时延 发 送 时 延 = 数 据 帧 长 度 ( b i t ) 发 送 速 率 ( b i t s / s ) 发送时延=frac{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s)} 发送时延=发送速率(bits/s)数据帧长度(bit)​
  • 传播时延 传 播 时 延 = 信 道 长 度 ( m ) 电 磁 波 在 信 道 上 的 传 播 速 率 ( m / s ) 传播时延=frac{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信道长度(m)​
  • 路由器
  1.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2.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3.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网络层次

地址类型

数据单元

功能及作用

协议及应用举例

设备

应用层

URL地址

报文

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HTTP、FTP、SMTP

传输层

端口号(0~65535)

报文段

为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传输层,报文封装,复用与分用,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可靠传输

TCP、UDP

网络层

IP地址

分组

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IP数据报封装,路由选择,差错报告

IP、ICMP、RIP、OSPF

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MAC地址

相邻节点间数据帧的传输,数据帧的封装,流量控制,差错控制,路由选择,透明传输

CSMA、CDMA、ARP

交换机、网桥

物理层

实际连接的物理接口

比特

透明地传输比特流,编码与解码,调制与解调,信道复用

编码、调制

集线器

  1. 在OSI参考模型中,位于最底层的是( ) A.物理层 B.应用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2. 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A.环型拓扑 B.星型拓扑 C.总线型拓扑 D.树型拓扑 解析:环型结构的网络存在-一个环形的链路,节点到节点间存在两条通路。
  3. 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 A.传输层 B.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 D.应用层 解析:传输层的是作用是负责为两台主机中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而对于网络层 来说,提供的是主机到主机之间的通信,所谓的端到端是指应用进程到应用进程。
  4.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 ) A.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B.数据链路的访问控制和管理 C.在物理实体间传送数据帧 D.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报文 解析:物理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比特,物理层的作用就是把组成帧的比特流进行透明的传 输,所谓透明传输,就表示物理层对传输的比特流不采取任何处理,只是单纯地将比特流从一个节点传到下一个节点。
  5. 阿帕网是因特网的前身,它是一种( ) A.分组交换网 B.电路交换网 C.报文交换网 D.混合交换网 解析: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提供经费,由计算机公司和大学 共同研制了ARPANET, 其主要目标是借助于通信系统,使网内各计算机系统间能够相互共 享资源。在1965年,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 一阿帕网就此诞生。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 A.协议内部实现细节 B.网络层次 C.每一层使用协议 D.每层需要完成的功能 解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每一层应具有的功能以及每一层里所用到的协议的集合,也就是它们所应完成的所有功能的定义,是用户进行网络互连和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因此,体系结构是-个抽象的概念,它只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并不涉及到每一层所用协议实现的具体细节。
  7. 下面关于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TCP/IP体系结构中的应用层对应于OSI体系结构中的表示层和应用层 B.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C.网络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和约定 D.网络协议是“水平”的概念 解析:A说法是错误的,因为TCP/IP 体系结构中的应用层对应于OSI体系结构中的上三层,即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B说法是正确的,因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每一层应具有的功能以及每一层里所用到的协议的集合,也就是它们所应完成的所有功能的定义,是用户进行网络互连和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
  8. 利用各种通信手段,将地理上分散的自治计算机有机地连在一起,实现相互通信,且共 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叫做( ) A.计算机网络 B.终端分时系统 C.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D.多机系统 解析: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 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运行环境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 统。正确理解定义的话就可以正确解答此题。
  9. 物理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 A.错误 B.正确 解析:物理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比特,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因此是错误的。
  10. 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比特。 A.错误 B.正确 解析: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而物理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比特,所以,该说法 是错误的。.
  11. 网络协议三要素中语法规定了( ) A.通信双方在通信时“怎么讲" B.通信双方在通信时所要表达内容的解释 C.通信双方在通信时“讲什么” D.通信事件的执行顺序 解析: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语法是指,确定通信时采用的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即对所表达内容的数据结构形式的一种规定,也即"怎么讲”。例如,在传输一份数据报文时数据格式,传输一封信函的地址格式等。
  12. 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服务是一个“垂直”的概念。 A.正确 B.错误 解析:在分层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下层是服务的提供者,上层是被服务的对象, 所以,服务是一个垂直的概念。
  13. 网络协议三要素中语义规定了( ) A.通信双方在通信时“讲什么” B.通信双方在通信时“怎么讲" C.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D.通信事件的执行顺序 解析:语义是指对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含义的解释,也即”讲什么”。不同类型的协议元素规定了通信双方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含义)。例如,在基本型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中规定,协议元素SOH的语义表示所传输报文的报头开始;而协议元素ETX的语义,则表示正文结束等。
  14. 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A.正确 B.错误 解析: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的规则的集合,是-套语义和语法规 则,一般说,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分别规定了“怎么讲" , “讲什么”以及通信事件的执行顺序。
  15. 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协议是一个“水平”的概念。 A.正确 B.错误 解析:对于协议来说,它是对等层的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总和,所以协议是一个水 平的概念。.
  16. 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网络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 ) A.分组 B.比特 C.帧 D.字符 解析:物理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比特,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网络层传输的基 本单位是分组。
  17. “互联网 ”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 A.正确 B.错误.
  18. 在OSI体系结构中,直接为应用层提供服务的是( ) A.表示层 B.会话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解析:因为是相邻的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所以直接为应用层提供服务的应该是表示层。
  19. Everything over IP是指IP协议可以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连网上运行。 A.错误 B.正确 解析:IP over everything是指IP协议可以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连网上运行,Everything over IP是指IP协议可以直接地为传输层TCPUDP提供服务,间接地为应用层的 各个协议提供服务。
  20. TCP/IP体系结构的应用层对应于OSI-RM体系结构的上三层。 A.正确 B.错误 解析:两种体系结构的对应关系是,TCP/IP 体系结构的应用层对应于OSI-RM体系结构的 上三层,TCP/IP体系结构的网络接入层对应着OSI-RM体系结构的下两层,其他没有变化。
  21. IP协议位于TCP/IP体系结构的( ) A.互连网络层 B.应用层 C.传输层 D.网络接入层
  22. TCP/IP常常被称为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A.正确 B.错误.
  23. 所有的因特网标准都以RFC文档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表。 A.正确 B.错误 解析:所有的因特网标准都以RFC文档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表,RFC 是Request For Comments的缩写,意思是请求评价,包含了关于Internet的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字资料。
  24. 在OSI体系结构中,相邻层之间进行交互的地方被称为服务访问点SAP。 A.正确 B.错误. 解析:服务访问点,英文缩写为SAP,它是指相邻两层交换信息的地方,其实就是相邻层 之间的接口。通过服务访问点,下层能够为上层提供服务,.上 层可以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25. 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属于( ) A.局域网 B.个人区域网 C.城域网 D.广域网 解析:个人区域网是在个人工作区内把个人使用的电子设备,如便携式计算机和打印机等, 采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作用范围在10m左右;局域网覆盖的范围往往是地理位置 上的某个区域,如某-企业或学校等;城域网一般来说是在一一个城市, 这种网络的连接距离可以达到10-100公里;这种网络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范围比MAN更广,它-般是在 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
  26. 在有n个节点组成的星型拓扑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中,物理链路的条数有( ) A. n-1 B. n C. n 1 D.2n 解析:星型结构的特点是存在一个中心节点,其他节点与中心节点互连,则物理链路的条 数应该是n-1。
  27. 网络覆盖的范围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是城域网。 A.正确 B.错误 解析:按照网络覆盖的范围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个人区域网、局 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所以本题是正确的。
  28. 一个学校的内部网络-般都属于( ) A.局域网 B.个人区域网 C.城域网 D.广域网 解析:个人区域网是在个人工作区内把个人使用的电子设备,如便携式计算机和打印机等, 采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作用范围在10m左右;局域网覆盖的范围往往是地理位置 上的某个区域,如某-企业或学校等;城域网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城市,这种网络的连接距离可以达到10-100公里;这种网络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范围比MAN更广,它一般是在 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
  29. 中国教育科研网的缩写为( ) A. CERNET B. ChinaDDN C. ISO D. ChinaNET 解析:中国教育科研网的缩写为CER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缩写为ChinaNET,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的缩写为ChinaDDN,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缩写为ISO。
  30. OSI/RM的中文名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A.正确 B.错误
  31. TCP/IP协议栈呈漏斗状,其中位于漏斗最窄地方的是TCP协议。 A.错误 B.正确 解析:整个TCP/IP模型中的核心协议是TCP、UDP和IP,因为不管是TCP还是UDP,其 发送的数据都是要封装在IP分组的数据部分,所以,IP 协议处于漏斗的最窄处。
  32. 因特网最早起源于( ) A.美国 B.中国 C.法国 D.英国 解析:因特网起源于阿帕网,阿帕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第一节点与斯坦福研究 院(SRI)第二节点的连通,实现了分组交换网络的远程通讯,这也被看成是互联网正式诞生的标志
  33. 从数据的封装关系来看,分组里封装了帧。 A.错误 B.正确 解析:网络层传输的单位是分组,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单位是帧,发送数据的时候,先形成分组,然后再向下送交给数据链路层传送,所以是帧里封装了分组。
  34. OSI 参考模型中,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的层次是( ) A.数据链路层 B.物理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解析: OSI参考模型中, 物理层传输的单位是比特,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网 络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分组。
  35. 从逻辑上或者从功能上可以把一个计算机网络概括为一个由终端系统和通信子网组成的通信系统。 A.正确 B.错误

物理层


  • 传信率=传码率· l o g 2 M log_2M log2​M;(M为电平数)
  • 奈氏准则(无噪声) C = 2 W ⋅ l o g 2 N ( b p s ) C=2W·log_2N(bps) C=2W⋅log2​N(bps);(W带宽,N电平数)
  • 香农定理 信噪比 ( d b ) = 10 ⋅ l o g 10 S / N (db)=10·log_{10}S/N (db)=10⋅log10​S/N C = W ⋅ l o g 2 ( 1 S / N ) C=W·log_2(1 S/N) C=W⋅log2​(1 S/N); (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 信道复用技术
  1. 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数据的发送速率)。
  2. 时分复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 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TDM帧的长度)。
  3. 统计时分复用STDM(Statistic TDM) 按需动态地分配时隙,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4. 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就是光的频分复用。使用一根光纤来同时传输多个光载波信号。
  5. 码分复用 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 1:

  1. 与多模光纤相比,单模光纤的主要特点是 A.传输距离长、成本高、芯线细 B.传输距离长、成本高、芯线粗 C.传输距离短、成本低、芯线粗 D.传输距离短、成本低、芯线细 解析: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单模光纤纤芯直径很细,光源是激光,带宽很宽, 可以长距离传输,价格也更高-些。多模光纤光源是LED,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2. 在通信之前,需要在收发双方之间建立物理连接的交换方式是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存储转发交换 解析:电路交换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交换方式,在通信之前,需要在收发双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连接。所谓的物理连接,是指这条连接所涉及的线路资源是由收发双方所独享,即使某段线路资源是空闲的,在连接被释放之前,其他用户也无权使用。
  3. 若某通信链路的传信速率为4800b/s,采用八电平传输,则其传码速率为 A.1600波特 B.600波特 C.4800波特 D.1200波特 解析:根据传信速率和传码速率在数值上的关系即可求出,有的同学常犯的错误是把关系 弄反了,在数值上,传信速率-般是大于等于传码速率。Rb= RBlog2N (RB 传码率, Rb传 信率)
  4. 在9600bit/s的线路上,进行一小时的连续传输,测试结果为有150比特的差错,问该 数据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是 A.4.34×10^-6^$ B.4.34×10-2 C.8.68×10-2 D.8.68×10-6 解析:先计算出一小时内总共传送的比特数,然后再计算出出错的150比特占整个的比例 就可以了。
  5. 在CRC循环冗余码中,着生成多项式对应的二进制序列是10011则该生成多项式是 A.X^4^ X 1 B.X4 X3 1 C.X3 X2 D.X4 X2 1
  6. 对于带宽为3kHz的无噪声信道,假设信道中每个码元信号的可能状态数为16,则该信 道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可达 A.24Kbps B.12Kbps C.48Kbps D.96Kbps 解析:题目中实际上要求的是无噪声情况下的信道容量,由奈氏定理可以得到该答案。
  7. CDMA系统中使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 A.码分复用 B.频分复用 C.时分复用 D.波分复用 解析: 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码片序列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码片序列),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来的数据。
  8. 与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最大的缺点是 A.不能满足实时应用要求 B.控制开销高 C.不能实现链路共享 D.不能实现速率转换 解析:与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最大的缺点也就是电路交换最大的优点,就是实时性的 问题,相比电路交换来说,分组交换的时延要大。
  9. 已知待传送的数据M=10011,若采用CRC技术进行检错,生成多项式为x3 x2 1,则所 得的循环冗余码为。 A.011 B.100 C.101 D.010 解析:在10011后面补上3个0,也就是用10011000去模二除以1101,最终得到的三位余数011即为所求的循环冗余码。
  10. 在下列复用技术中,使用伪随机序列码片区分信道的信道复用技术称为 A.码分复用 B.时分复用 C.频分复用 D.波分复用 解析:时分复用是把时间分片的方式来复用,频分复用和波分复用都是从频率上进行分割 信道,码分复用是通过每个站分配相互正交的码片序列来划分信道。
  11. 如果CRC的生成多项式是G(x)=x8 x0 1,则所对应的CRC校验码的位数是 A.8 B.1 C.6 D.14 解析:生成多项式的最高次 幂即为循环冗余码的位数。
  12. 对一个带宽为4kHz的无噪声信道,若采用256种电平传输,为使数据不失真,需要的 通信能力为 A.64kb/s B.12kb/s C.8kb/s D.32kb/s 解析:该题目实际.上还是要计算出在无噪声情况下的信道容量,根据奈氏定理即可求出答 案。
  13. 若码元周期T=1×10-4秒,则传码速率为10000Bd。 解析:码元周期T分之一就是传码速率。
  14. 若码元周期T=1x10-4秒,且传送16电平信号,则传信速率为40000b/s. 解析:先计算出传码速率是10000波特/s,再根据传信速率和传码速率之间的关系,计算 出传信速率是40000b/s.
  15. 在常用的有线的传输媒体中,主要有双绞线、 同轴电缆和光纤。
  16. 假定某信道的长度为100m设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为2x108 m/s,则其单程的传播时延为5μS。 解析:单程的传播时延就是用信道的长度除以信号的传播速度,注意单位不要换算错。
  17. 若AB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距离为100m,假定在电缆内信号的传攝速度是2x10mls,数 据块长度为10’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1Mb’s,则发送时延是100毫秒。 解析:发送时延等于数据块的长度除以带宽.也就是除以数据的发送速率, 最终得到结果是0.1秒,转换成毫秒就是100。
  18. 信道的多路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 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
  19. 若信息位是0110010若采用奇校验,则所对应的监督位是0 解析:奇校验是指包括监督位在内,1的个数是奇数个,目前信息位中已经有奇数个1了.所以监督位为0。
  20. 若信息位是1101011若果用偶校验,则所对应的监督位是1 解析:偶校验是指包括监督位在内,1的个数是偶数个,目前信息位中是奇数个1,所以监督位为1。
  21. 一般来说,传输差错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随机差错,一类是突发差错。
  22. 假设带宽为3000Hz的模拟信道中只存在高斯白噪声,并且信噪比是20dB,则该信道 能可靠地传输速率为64kb/s 的数据流。 A.错误 B.正确 解析:因为根据香农公式,计算出来的最高值是19.97kb/s, 所以不能可靠传输超过其信道 容量的数据。
  23. 相对来说,使用静态时分复用技术的线路利用率要高于使用动态时分复用技术。 A.错误 B.正确 解析:静态时分复用技术是预分配带宽,即使双方无数据传输也白白占用信道,所以线路 利用率偏低;动态时分复用是按需分配带宽,只有用户有数据发送才会分配带宽。
  24. 高速网络链路提高的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并非是链路传播速率。 A.正确 B.错误 解析:链路的传播速度只和所用的传输介质有关。
  25. 采用了差错控制技术以后,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A.错误 B.正确 解析:除了差错控制以外,还必须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才能实现可靠传输,也就是接收 端接收的和发送端发送的完全一致。
  26. 采用CDMA后信号具有隐蔽性的原因是CDMA中使用了扩频技术。. A.正确 B.错误 解析:由于发送1时,在CDMA中实际发送的是其m比特的码片序列,带宽变大,根据 香农公式,在信道容量C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信号的发送功率,从而使其具有隐蔽性。
  27. 在差错控制技术中,是以降低传输效率为代价换取了数据具有检错或者纠错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 解析:为了使数据具有纠错或者检错能力,在信息位的后面需要加.上监督位,也就是冗余 位,所以降低了传输效率。
  28. 一条通信传输线路只能承载一个信道。 A.错误 B.正确 解析:信道的概念是沿某一方向传送的数据 的传输介质,一条通信传输线路可以包含多个 信道。
  29. 波特率指的是 A.每秒钟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 B.每秒传输的比特 C.每秒钟可能发生的信号变化的次数 D.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解析:单位是波特(Baud). 在传输时通常用某种信号脉冲来表示一个0、1或几个0、1 的组合。这种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脉冲称为信号码元。
  30. 若某信道的传码速率为3000波特,采用8电平传输,则其传信速率为9000b/s。 解析:根据传信速率和传码速率之间的关系,因为采用8电平传输,所以传信速率在数值 上是传码速率的3倍,则答案是9000b/s。
  31. 采用相位调制技术在带宽为32KHz的无噪声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若要达到192Kbps的数据速度,至少要有8种不同的电平。 解析:根据奈奎斯特定理可以计算出答案。
  32. 下列传输介质中,误码率最低的是 A.光纤 B.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微波 解析:光纤不受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等影响,即使在同一光缆中,各光纤间几乎没有干扰。
  33. 假设一个CDMA通信系统中,某站点被分配的码片序列为00011011, 则当它发送了 比特"0” 的时候,实际在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序列是11100100。· 解析:因为在一个CDMA系统中,每个站点被指定-一个唯一的m比特代码或码片序列(chip squence)。当发送比特1时,站点送出的是码片序列,若发送比特0时,站点送出的是该码片序列的反码。
  34. 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是 A.信号传播速度 B.信噪比 C.带宽 D.调制速率 解析:一方面,根据求信道容量的公式中可以判断出来;另外-方面,信号传播速度影响 的是只是传播时延的大小。 2-16 共有四个站进行码分多址CDMA通信。四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 -1 -1 1 1 -1 1 1) B:(-1 -1 1 -1 1 1 1 -1) C:(-1 1 -1 1 1 1 -1 -1) D:(-1 1 -1 -1 -1 -1 1 -1) 现收到这样的码分序列:(-1 1 -3 1 -1 -3 1 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1还是0? 解:X=(-1 1 -3 1 -1 -3 1 1) AX= 1 8 frac{1}{8} 81​(1 -1 3 1 -1 3 1 1)=1 BX= 1 8 frac{1}{8} 81​( 1 -1 -3 -1 -1 -3 1 -1)=-1 CX= 1 8 frac{1}{8} 81​( 1 1 3 -1 -1 -3 -1 -1)= − 1 4 -frac{1}{4} −41​ DX= 1 8 frac{1}{8} 81​( 1 1 3 1 -1 3 1 -1)=1 所以A、D发送了1,B发送了0,C没发送数据。

数据链路层


  • SOH(Start Of Header) EOT(End Of Transmission) ESC转义符,十六进制1B
  • CRC循环冗余码 多项式的幂对应除数,如 x 3 x x^3 x x3 x=>1010, x 3 x 2 1 x^3 x^2 1 x3 x2 1=>1101 然后在被除数后添加0,添加数量是最高幂 将添0的数据异或运算除数 最终余数是循环冗余码 把冗余码替换之前添加的0得到新数据 数据异或运算冗余码,若余数结果=0则数据未出错,否则校验数据为错。
  • P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标志字段 F = 0x7E,地址字段 A = 0xFF,控制字段 C = 0x03。
  1. 字符填充
  1. 零比特填充 5个连1后添0。
  • CSMA/CD 协议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1. 载波监听 不管在发送前,还是在发送中,每个站都必须不停地检测信道。
  2. 多点接入 总线型接入多台计算机。
  3. 碰撞检测 边发送边监听
  4.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2 τ τ τ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 k = Min[重传次数, 10],重传达16 次即丢弃该帧 最短有效帧长=64 字节

  1. 若有5台计算机连到了一台10Mbps的集线器上,则每台计算机的平均带宽为( ) A.2Mbps B.5Mbps C.10Mbps D.50Mbps 解析:因为通过集线器组成的以太网是一个共享式的局域网,多个用户共享带宽。
  2. 下列关于CSMA/CD协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适用于无线网络,以实现无线链路共享 B.边发送数据帧,边检测是否发生冲突 C.需要根据网络跨距和数据传输速率限定最小帧长 D.当信号传播延迟趋近0时,信道利用率趋近100% 解析:因为无线电波能够向所有的方向传播,并且其传播距离受限,使得在无线局域网不 能简单地使用有线局域网的CSMA/CD协议,而是采用了在CSMA基础上增加了冲突避免机 制和确认机制,即IEEE 802.11使用的CSMA/CA协议。
  3. 下列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是( ) A.网桥 B.中继器 C.路由器 D.集线器 解析:中继器和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只有网桥是工作在数据链路 层的网络设备。
  4. 使用单个集线器构成的以太网在物理上和逻辑上的拓扑结构分别是() A.星型, 总线型 B.星型,环型 c.总线型,星型 D.树型,总线型 解析:集线器是早期以太网中的主要连接设备,它工作在OSI体系结构的物理层。从布线 方式看,也就是物理上构成的是一个星型的拓扑结构。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 进行放大、转发,从而扩展以太网的覆盖范围。由于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是无结构的,因此 集线器无法识别接收方,集线器只能将从一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放大后复制到所有其它端口,即向与该集线器连接的所有站点转发。因此,使用集线器作为连接设备的以太网仍然属于共享式以太网,集线器连接起来的所有站点共享带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也就是从实际的工作原理上来看,它是-一个总线型的拓扑结构,即逻辑上是一个总线型的拓扑结构。
  5. 一个总线式以太网中两个站之间的最长距高为2公里。传播速度2x105km/s.则读以太网的争用期是 A.20微秒 B.5微秒 C.10微秒 D.40微秒 解析:争用期=两倍的传播时延,传播时延10微秒、所以争用期20微秒。
  6. 下列工作在物理层的网络设备是() A.集线器 B.网桥 C.路由器 D.以太网交换机 解析:网桥和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只有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
  7. 10BASE-T以太网使用的传输介质是( ) A.双绞线 B.光纤 C.同轴电缆 D.无线电波 解析:字母T代表双绞线。
  8. 10BASE-F 以太网使用的传输介质是( ) A.光纤 B.双绞线 C.同轴电缆 D.无线电波 解析:字母F表示光纤。
  9. 10BASE-5 以太网中,BASE 通常是指( ) A.基带传输 B.异步传输 C.频带传输 D.宽带传输 解析: 10代表传播速率为10Mbps,5表示最大延伸距离接近500米,500 米内不需要转接器
  10. 假定2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 2x108m/s, 则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为 A.20000 bit B.10000 bit C.30000 bit D.40000 bit 解析:争用期2t=2×2000/(2×108)= 2×10-5(s)最短帧长为争用期内传输的比特数,即:Lmin=2C= 2x10-5×1×109=20000 (bit)
  11. 对于10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当输出端口无排队, 以直通交换方式转发一个以太网帧(不包括前导码及帧开始标志)时,引入的转发延迟至少是( ) A.0.48 μs B.0μs C.5.12 μs D.121.44 μs 解析:在直通方式中, 交换机收到MAC帧时,不待收完整, 就按帧首部中的目的MAC地址来判别转发端口,引入的转发延迟约是6个字节的MAC地址的发送时延,即0.48μs
  12. 设利用IEEE802.3协议局域网传送ASCII码信息"NJUPT", 若每个字母的ASCII码占一 个字节,把待传送的数据封装成MAC帧格式,需要填充的字节数是( ) A.41 B.0 C.46 D.64 解析:以太网帧中数据字段的长度是46- 1500字节,当数据字段的内容小于46个字节的时候,必须进行填充。采用填充无用字符的方式保证有效帧的长度不小于64字节,由于题 目中“NJUPT" 的ASCII码占据5个字节,则还需填充46-5=41字节。
  13. 在以太网中,网卡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MAC帧就首先用硬件检查该帧中的目的MAC 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则收下,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处理。在这句话中,“发往本站的帧”不包括的是( ) A.任播帧 B.单播帧 C.多播帧 D.广播帧 解析:P95网卡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MAC帧就首先用硬件检查MAC帧中的MAC地址。如果 是发往本站的帧则收下,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处理。否则就将此帧丢弃,不再进行其他的处理。这样做就不浪费主机的处理机和内存资源。“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 单播帧(一对一),就是48个比特的MAC地址都-致,才能接受该数据。 广播帧(一对全体),只要是某个站点收到这个数据帧,就应该接受该数据。 多播帧(一对多).收到该数据的站点要判定,如果是在这个多播组中,则接受该数据。
  14. 若使用Wireshark捕获校园网内某主机收到的一一个以太网帧的前64字节如下图所示(16进制表示),则该主机的MAC地址可能是 0000 f01faf67 52a70019 e03812e4 0800 4500 0010 00340000 40003b06 ob 76ca77 e0c9 c0a8 0020 c864 0050c574 130b 520e53fad88c 8012 0030 16d0cc 7f 0000204 05b401 0104 02 01 03 A. f0-1f-af-67-52-a7 B. f0-1f-af-67 C. 00-19-e0-38 D.00-19-e0-38-12-e4 解析:因为是该主机收到的帧,则帧首部中的目的MAC地址即为该主机的MAC地址。
  15. 以太网中,第3次冲突之后,一个节点选择的随机退避系数r的值为4的概率是( ) A.1/8 B.1/4 C.1/16 D.1/32 解析:本题考查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我们刚刚学习的知识,该算法第N次(不超过10) 冲突后,从0,1,···, (2N-1)这2^N个整数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数,记为r。本题中第3次冲突, N=3.本题的如可以从[0-7]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数,所以选择r=4的概率是1/8。.
  16. 当以太网交换机对帧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是帧的() A.目的MAC地址 B.目的IP地址, C.源IP地址 D.源MAC地址 解析:当以太网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个数据帧时,它首先会在转发表中查找目的MAC 地址在不在转发表中,如果在,则向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转发该帧,若不在,则向除 了源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转发该帧,以保证无论目的主机在何端口,都能收到该帧。
  17. 对于10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当输出端口无排队,以无碎片方式转发-一个以太网帧(不包括前导码及帧开始标志)时,引入的转发延迟至少是() A 5.12 μs B.0us C.0.48 μs , D.121.44 μs 解析:无碎片直通方式,以太网最小帧长的长度为64字节(含帧头、尾),设置一个的字 节的FIFO缓冲,相对可减少出错帧的转发率(凡小于64字节的帧均不转发)。无碎片直通 方式较之直通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差错检验,所以引入的转发延迟是64个字节的发送时延。
  18. 若某以太网交换机首先完整地接收数据帧,并进行差错检测。如果正确,再根据帧首 部中的目的地址确定输出端口号转发出去。则该转发帧的方式是( ) A.存储转发交换 B.直通交换 C.无碎片交换 D.查询交换 解析:在存储转发方式中, 交换机需要先将MAC帧全部读入到内部缓冲区,进行帧校验, 在直通方式中,交换机收到MAC帧时,不待收完整,就按帧首部中的目的MAC地址来判 别转发端口。在无碎片交换方式中,一定要收满 64字节,确保该帧的长度至少为64字节。
  19. 网桥工作在( ) A.数据链路层 B.物理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解析: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0. 若该10台计算机接到了10Mb/s的以太网交换机上,则每台计算机的平均带宽为10Mbps 解析: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一个主机相连,则 每台主机均可独享10Mb/s的带宽。
  21. 若该10台计算机接到了10Mb/s的集线器.上,则每台计算机的平均带宽为1Mbps. 解析:因为通过集线器组成的以太网是一个共享式的局域网,多个用户共享带宽。
  22. 以太网交换机的三种转发帧的方式分别是:存储转发、直通交换方式和无碎片交换方式。
  23. CSMA/CD协议中的要点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和冲突检测或碰撞检测
  24. 若以太交换机采用无碎片方式转发帧时,一旦检测到帧的长度小于64字节,立 即丢弃,不做任何处理。
  25. 10BASE-T 以太网中使用的传输介质是双绞线
  26. IEEE 802标准中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分别是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 MAC子层。
  27. 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
  28. 以太网采用的地址为扩展的唯-标识符MAC地址,占32位。 A.错误 B.正确 解析:以太网采用的地址为扩展的唯-标识符MAC地址,占48位,6个字节。
  29. 网桥和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划分冲突域,也可以划分广播域。 A.错误 B.正确 解析:网桥和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划分冲突域,但是不可以划分广播域。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既可以划分冲突域,也可以划分广播域。
  30. 集线器可以连接不同的冲突域。 A.错误 B.正确 解析: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它相当于一根总线,通过它连接的所有主机处在-一个冲突域中。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31. 在以太网转发帧的三种方式中,存储转发方式引入的转发延迟最大。 A.正确 B.错误 解析:在存储转发方式中,交换机需要先将MAC帧全部读入到内部缓冲区,进行帧校验。在直通方式中,交换机收到MAC帧时,不待收完整,就按帧首部中的目的MAC地址来判别转发端口,引入的转发延迟约是6个字节的MAC地址的发送时延。无碎片直通方式较之直通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差错检验,所以引入的转发延迟是64个字节的发送时延。所以,题目中叙述的是正确的。
  32. 在以太网转发帧的三种方式中,直通方式转发延迟最大。 A.错误 B.正确 解析:在直通方式中,交换机收到MAC帧时,不待收完整,就按帧首部中的目的MAC地 址来判别转发端口,引入的转发延迟约是6个字节的MAC地址的发送时延。在存储转发方 式中,交换机需要先将MAC帧全部读入到内部缓冲区,进行帧校验,所以引入的转发延迟 最长。无碎片直通方式较之直通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差错检验,所以引入的转发延迟是64个 字节的发送时延。所以,题目中叙述的是错误的。
  33. 透明网桥转发表中的MAC地址是根据网桥在工作的过程中,收到的帧首部中的源MAC地址写入的。 A.正确 B.错误. 解析:透明网桥在转发帧的过程中逐渐将其转发表建立起来。特别要注意的是,网桥转发 表中的MAC地址是根据源MAC地址写入的,但在进行转发时是将此MAC地址当作目的地 址。这是因为网桥的转发表根据的原理就是:如果网桥现在能够从端口x收到从源地址A 发来的帧,那么以后就可以从端口x将一个帧转发到目的地址A。
  34. 某局域网采用CSMA/CD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its, 主机A和主机B之间的距离为2km.信号传播速度为2×108m/s.若主机A和主机B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止,最短需经过 A.10微秒 B.1微秒 C.5微秒 D.20微秒 解析:当主机A和主机B同时向对方发送数据时,信号在信道中发生冲突后,冲突信号继.续向两个方向传播。这种情况下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需要经过的时间最短。时间为=( 2×103m)/(2×108m/s)=10微秒。
  35. 透明网桥中“透明” 是指局域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因 为网桥对各站来说是看不见的。 A.正确 B.错误
  36. 下列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中,可能发生冲突(碰撞)的是 A. CSMA B. CDMA C.TDMA D. FDMA 解析: (1)基于信道划分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优点在于,用户使用各自划分的信道通信, 不会和别的用户发生冲突。可以采用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等方法。 (2)基于随机访问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下,所有的用户可随机地向信道中发送信息。用户在 发送数据时可能发生冲突。以太网中使用的就是这种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3-09.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用十六进制写出)? 7D EF 27 7D 7D 65 7E 3-10.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0110111111111100。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收端收到的PPP帧的数据部分是0001110111110111110110,问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011011111011111000 000111011111111111110 3-20.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对于1km电缆,单程传播时间为1/200000=5为微秒,来回路程传播时间为10微秒,为了能够按照CSMA/CD工作,最小帧的发射时间不能小于10微秒,以Gb/s速率工作,10微秒可以发送的比特数等于10×10-6/1×10-9=10000,因此,最短帧是10000位或1250字节长

插播反爬信息 )博主CSDN地址:https://wzlodq.blog.csdn.net/

网络层


  • 三类IP地址

网络类别

最大可指派的网络数

第一个可指派的网络号

最后一个可指派的网络号

每个网络中的最大主机数

A

27-2

1

126

224-2

B

214-1

128.1

191.255

216-2

C

221-1

192.0.1

223.225.255

28-2

  • ARP地址解析协议:IP->MAC
  • IP数据报 首部20字节

协议名

ICMP

IGMP

IP

TCP

UDP

IPv6

协议字段值

1

2

4

6

17

41

  • CIDR无分类编址

在 IP 地址面加上一个斜线“/”,然后写上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 全1广播地址,全0网络地址

  •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1. PING 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2. PING 使用了 ICMP 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
  3. PING 是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 ICMP 的例子,它没有通过运输层的 TCP 或UDP。
  •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 15 个路由器。

网关

报文协议

RIP

内部

UDP

OSPF

内部

IP

BGP

外部

TCP

  • IPv6 使用双协议栈、隧道技术 单薄、多播、任博(IPv4是广播)

  1. 下列标准中, WiFi 常用的是() A. IEEE 802.11 B. IEEE 802.3 C. lEEE 802.4 D. IEEE 802.5 解析: IEEE 802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局域网/城域网的标准中,802.3是CSMA/CD协议,802.4是令牌总线,802.5 是令牌环协议,802.11 是无线局域网协议。
  2. 下列网络设备中,能够抑制网络风暴的是( ) A.路由器 B.中继器 C.集线器 D.网桥 解析:中继器、集线器和网桥不能隔离广播域,所有与这些设备相连的站点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只有路由器才能隔离广播域,从而抑制广播风暴。
  3. 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服务类型是( )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解析:题目中询问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服务,也就是在问IP协议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即无连接(不需要建立连接)、不可靠(因为在IP协议中,无确认和重传机制)、 尽力而为的数据报服务。
  4. 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MAC协议是( ) A. CSMA/CA B. CDMA C. CSMA D. CSMA/CD 解析: 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是带有冲突避免的载 波侦听多路访问,发送包的同时不能检测到信道上有无冲突,只能尽量“避免"。在CSMACA 中,目的站若正确收到源站发来的数据帧,则经过时间间隔SIFS后,向源站发送确认帧 ACK。若源站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帧ACK(由重传计时器控制这段时间),就必须重传此帧,直到收到确认为止,或者经过若干次的重传失败后放弃发送。
  5. ARP协议中, A主机想要获取本网络中B主机的MAC地址,则A主机的ARP请求分组 是以广播方式发送,B主机的ARP响应分组是( ) A.单播发送 B.多播发送 C.广播发送 D.点播发送. 解析:因为在ARP请求分组中包含有A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当所有 主机收到A广 播的ARP请求分组以后,由于B主机已经知道了A主机的MAC地址,所以B主机会以单 播(一对一通信)的方式向A主机返回一个ARP响应分组。
  6. 在IPV4中,一个数据报总长度为4000字节(包含固定长度的首部),现在经过一个MTU=1500字节的网络传送,则该数据报被划分3个数据报片。 解析: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当IP数据报被分片时,其实是把数据部分拆分,因为每个分片都有一个首部,由于MTU=1500字节,所以减去20字节的首部后,每个分片的数据部分是1480字节,且1480刚好能够被8整除,所以,分片的个数就等于待分片的IP数据报数据 部分的长度除以每个分片中数据部分的长度,然后向上取整,即(4000-20) /(1500-20),然 后向上取整,最终得到结果为3。
  7. 在IPV4中,对IP数据报分片的工作通常是由路由器完成的。
  8. 若采用分类的IP地址,则IP地址是202.119.230.8的主机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为( ) A.202.119.230.0 B.202.0.0.0 C.202.119.0.0 D.202.119.230.8 解析:因为该地址是C类地址,根据C类IP地址网络号部分占24位,再根据网络地址是 主机号部分全零的特殊的IP地址,即可以求出答案。
  9. IP数据报首部的校验和字段,用于校验( ) A. IP首部 B.整个IP数据报 C.数据部分 D.P首部及数据部分前8个字节 解析: IP 数据报首部的校验和字段只用于校验首部,数据部分的校验由数据部分封装的相 关协议自身来负责(如TCP、 UDP、 ICMP、OSPF等)
  10. 若通过数据包捕获软件采集到的一一个IP数据报首部(用 16进制表示)为: 45000020F91200008011BF9FCOA80064COA80066 则该IP数据报数据部分封装的数据是来自于( ) P131 A.UDP B. TCP C. ICMP D. IP *解析:由于该IP数据报首部中的协议类型字段(第10个字节)为11H,也就是十进制的17,表示该IP数据报数据部分封装的数据是来自于UDP。若为06H,则表示来自于TCP ;若为01H,则表示来自于ICMP;若为04H,则表示来自于IP。
  11. 若通过数据包捕获软件采集到的一一个IP数据报首部(用 16进制表示)为: 45000020F91200008011BF9FCOA80064COA80066 则该IP数据报的源IP地址是()P128 A.192.168.0.100 B. 192.1 68.0.102 C.202.119.0.100 D.202.119.0.102 解析:源IP地址宇段对应于首部中的13-16字节,即CO A800 64,只需要把其转换成点 分十进制表示就可以了。
  12. 若通过数据包捕获软件采集到的-一个IP数据报首部(用 16进制表示)为: 45000020F91200008011BF9FCOA80064COA80066 则该IP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是( ) A.192.168.0.102 B.192.168.0.100 C.202.119.0.100 D.202.119.0.102 解析:目的IP地址字段对应于首部中的17-20字节,即CO A800 66,只需要把其转换成 点分十进制表示就可以了。
  13. 若通过数据包捕获软件采集到的一个IP数据报首部(用16进制表示)为: 45000020F91200003B11BF9FCOA80064COA80066,且TTL字段的初始值为68 则该数据报经过了9个路由器的转发。 解析: TTL 字段对应于首部中的第9个字节,即3BH,转换成十进制是59,所以该数据只经过了68-59=9个路由器的转发。
  14. 在IPV4中,IP地址是48比特。 A.错误 B.正确 解析:在IPV4中, IP 地址应该是32比特。
  15. 在分类的IP地址中,IP 地址190.42.37.5属于B类地址。P121 A.正确 B.错误 解析:正确,因为B类IP地址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时,第-一个数字在 128-191之间。
  16. 每一个B类网络中,可用的IP地址的个数是65534 解析:因为B类网络中,主机号部分占16比特,因为主机号部分全0和全1不能用,所 以可用的IP地址个数是216-2=65534个。
  17. 每一个C类网络中,可用的IP地址的个数是254 解析:因为C类网络中,主机号部分占8比特,因为主机号部分全0和全1不能用,所以 可用的IP地址个数是2^8-2=254个。
  18. 在主机202.119.224.201 所在的网络中,网络内的广播地址为 A.202.119.224.255 B. 202.119.224.0 C. 202.119.255.255 D.202.119.0.0 解析:因为主机202.119.224.201的IP地址属于C类地址,所以网络号部分占24比特,主 机号部分为8比特,网络内的广播地址为网络号部分保留,主机号部分全1,转换成点分十 进制后即202.119.224.255.
  19. 若通过数据包捕获软件采集到的一个IP数据报首部(用 16进制表示)为: 45000020F91200008011BF9FCOA80064COA80066. 则该IP数据报的总长度是( ) A.32字节 B. 20字节 C.100字节 D. 249字节 解析:总长度字段对应于首部中的第3-4字节,即0020H,只需要把其转换成十进制,也就是32字节。
  20. 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是CSMA的改进协议,在CSMA的基础上增加了冲突避免和确认机 制。
  21. ARP 协议的作用是完成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A.错误 B.正确 解析: ARP 协议的作用是完成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解析。RARP (反向的地址解析协议)的作用是完成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22. 一个IP数据报被分片后,通常是在目的主机处被重组。 A.正确 B.错误 解析:为了减少中间路由器的负担,另外又考虑到一一个分片还有可能会被再次分片,所以在IPV4中,各个分片在目的主机处被重组成一个IP分组。.
  23. 从理论上来说,一个IPV4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 ) A.65535字节 B.1023宇节 C.1500字节 D.512字节 解析: IP数据报的总长度字段占了16个比特,16比特能够表示的最大值是216-1=65535。
  24. 在TCP/IP网络中,主机和路由器都要运行IP协议。 A.正确 B.错误
  25. 在因特网中,路由器只能分配一个IP地址。 A.错误 B.正确 解析:在因特网中, 路由器是用来把不同的网络互连起来的网络设备。路由器的每个端口都需要分配不同的IP地址。
  26. 一个IP数据报总长度为2500字节(包含固定长度的首部)。现在需要经过某物理网络 传送,但是该网络的MTU=500字节。则:该IP数据报应当被划分的分片数量为 A.6 B.4 C.5 D.7 解析: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当IP数据报被分片时,其实是把数据部分拆分,因为每个分片都有一个首部,由于MTU=500字节,所以减去20字节的首部后,每个分片的数据部分是480字节,且480刚好能够被8整除,所以,分片的个数就等于待分片的IP数据报数据部分的长度除以每个分片中数据部分的长度,然后向上取整,即(2500-20) /(500-20).然后向上取整,最终得到结果为6。
  27. 虚拟局域网是一种新型的局城网。 A.错误 B.正确 解析:虚拟局域网不是一种新型的局域网,而是局域网为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
  28. IEE802.11 标准规定的帧间间隔中,优先级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 A.SIFS,DIFS B. SIFS,PIFS C. DIFS,SIFS D. PIFS,DIFS 解析: SIFS, 即短(Short)帧间间隔, 长度为28微秒。SIFS 是最短的帧间间隔,用来分隔开属于一次对话的各帧。PIFS,即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比SIFS 长,是为了在PCF方式下优先接入到媒体。DIFS,即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是最长的IFS,在DCF方式中用来发送数据帧和管理帧。高优先级帧需要等待的时间较短,因此可优先获得发送权,而低优先级帧就必须等待较长的时间。
  29. 在以太网中,若IP数据报只有固定长度的首部,则包含在IP数据报中的数据部分最长 应该是() A.1480字节 B.1500字节 C.65515字节 D.20字节 解析:为隐藏底层网络技术并方便用户通信,TCP/IP 软件并没有设计受物理网络限制的数据报。而是根据源站所在网络的MTU,以及高层协议数据的大小,选择-一个合适的初始数据报大小。以太网中MTU最大值1500,减去IP数据报的首部20字节后,恰好能够被8整 除,所以数据部分的最大值是1500-20=1480字节。
  30. 无线局域网中,ACK 帧使用的帧间间隔是( ) A. sIFS B. DIFS C. PIFS D. IFS 解析:由于 ACK帧的优先级比较高,所以使用的是最短的帧间间隔SIFS。
  31. 一个IP数据报总长度为4200字节(包含固定长度的首部)。现在需要经过某物理网络 传送,但是该网络的MTU=1000字节。则该数据报被分片后最后-一个分片的数据部分的长度是276字节。 解析:因为网络的MTU=1000,则每个分片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应该选尽量接近1000-20=980、同时又是8字节的整数倍的长度.所以就选择了976字节,那么该IP数据报被分成了5个分片,所以最后一个分片数据部分的长度是4200-20-4×976=276字节。
  32. 一个IP数据报总长度为4200字节(包含固定长度的首部)。现在需要经过某物理网络 传送,但是该网络的MTU=1000字节。则该数据报被分片后最后一个分片首部中的片偏移 字段的值(用十进制表示)是( ) A.488 B.125 C.500 D.122 解析:因为网络的MTU=1000,则每个分片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应该选尽量接近1000-20=980、同时又是8字节的整数倍的长度,所以就选择了976字节,那么该IP数据报被分成了5个分片,所以最后一个分片数据部分第一个字节的编号是976×4=3904.又因为片偏移字段的单位是8字节,则其首部中片偏移字段的值是3904/8=488.
  33. PING 程序是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协议的一个特例。 A.正确 B.错误
  34. 在IP数据报传送过程中,发现生存时间(TTU) 字段为0,则路由器发出ICMP的目的 地不可达报文。P148 A.错误 B.正确 解析:在IP数据报传送过程中,发现生存时间(TTL) 字段为0,则路由器会发出ICMP超 时报文,报告出错情况。
  35. 常用的ping程序使用了ICMP的( )报文, 用于探测目标主机的可达性。( ) A.回送请求与应答 B.地址掩码请求与应答 C. 路由器询问和通告 D. 时间戳请求与应答 解析: ping 程序使用了ICMP询问报文中的回送请求与回答报文,可以测试网络的连通情况。
  36. ping 命令的功能是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它所基于的协议是( ) A.ICMP B. ARP C. IP D. TCP 解析: ping 程序使用了ICMP询问报文中的回送请求与回答报文,去测试网络的连通情况,所以它所基于的协议是ICMP。

  1. 在一个192.168.30.0的网络中,若要划分6个子网(全0、全1的子网地址不使用),则 所选用的子网掩码用点分十进制可以表示为255.255.255.224 解析:因为该网络是一个C类网络,所以网络号部分占了24位,又因为要划分6个子网, 全0、全1的子网地址不使用, 23-2=6, 所以子网号部分占了3位,故子网掩码中一共有 24 3=27个1.主机号部分5位全0,即111111111111111100000转换成点分十进制后,即为255.255.255.224。
  2. 某主机的IP地址为192.55.12.116,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 那么其所在子网的子 网地址是( ) A.192.55.12.96 B. 192.55.12.64 C. 192.55.12.112 D. 19255.12.116 解析:因为主机的IP地址和所在子网的子网掩码相与,即为子网地址,又因为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所以只需要把224和116转换成二进制且按位相与就可以了,相与过以后再转换成十进制,最终的结果是192.55.12.96.
  3. 若某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则该网络中可用的IP地址个数是4094 解析:根据子网掩码里有8 8 4=20个1可以判断出主机号部分占了32-20=12位,则可 用的IP地址个数是2^12-2=4094 (注意:尽管题目里没有说,但是全0和全1的主机号是 不分配的,所以要减去2)。
  4. 设有两个子网202.119.132.0/25和202.119.132.128/25.如果进行路由汇聚,得到的网络 地址是() A.202.119.132.0/24 B.202.119.132.128/26 C.202.119.132.128/24 D.202.119.132.0/26 解析:因为两个地址块中前24位是一样的,第25位一个是0,一个是1,所以这两个地 址块地址是连续的,且地址的数量加起来是2的整数次幕,所以可以合并,也就是可以路由 聚合,聚合后的地址块的前缀长度是24位,起始地址是202.119.132.0,所以最终得到的聚 合后的网络地址为202.19.132.0/24.
  5. 在CIDR地址块202.15.64.0/21中,包含有2048个IP地址。 解析:一个CIDR地址块包含的地址数量是2的整数次幂.因为该地址块主机号部分占了32-21=11位,所以该地址块中地址的数量是211=2048。
  6. 在CIDR地址块202.15.64.0/21中, 包含有2046个可以分配给主机使用的IP地址。 解析:一个CIDR地址块包含的地址数量是2的整数次幕,因为题目中是求可用的IP地址,则要去掉主机号部分全0和全1的地址,又因为该地址块主机号部分占了32-21=11位,所. 以该地址块中可用的IP地址的数量是211-2=2046.
  7. 在CIDR地址块202.15.64.0/21中,最大的IP地址是202.15.71.255 解析:一个地址块中最大的IP地址就是主机号部分全1的地址,因为主机号部分占了32- 21=11位,因为第三个8位组中有前缀和主机号,所以需要把64转换成8位二进制(取前 5位),再和主机号部分的11位"1” 组合在一起,所以最大的IP地址就是202.15.010011.111111.即202.15.71.255。
  8. 在CIDR地址块202.15.64.0/20中,最大的IP地址是( ) A.202.15.79.255 B.202.15.64.255 C.202.15.255.255 D. 202.15.79.0 解析:一个地址块中最大的IP地址就是主机号部分全1的地址,因为主机号部分占了32- 20=12位,因为第三个8位组中有前缀和主机号,所以需要把64转换成8位二进制(取前 4位),再和主机号部分的12位"1" 组合在一起,所以最大的IP地址就是 202.15.01001111.11111111,即202.15.79.255。
  9. 设有一个网络的网络地址为202.16.25.0,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则在该网络中 可以划分子网(全0、 全1的子网地址不分配)的个数是2 解析:根据IP地址可以判定,这是-个C类网络,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由 于目前选用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192. 192=11000000意味着从主机号中借用两位进 行子网划分,又因为全0、全1的子网地址不分配,则可以划分22-2=2个子网。
  10.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内部网关协议中广泛采用了一种基于( ) 的协议。 A.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B.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C.集中式路由算法 D.固定路由算法 解析:路由信息协议RIP广泛采用了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协议,通过该算法,可以找到一条到达目的主机时经过的路由器数量最少的路由。
  11. 下列地址中,属于CIDR地址块86.32.0.0/12中的地址是( ) A.86.33.224.123 B. 86.79.65.126 C.86.79.65.216 D.86.68.206.154 解析:因为CIDR地址块86.32.0.0/12中地址的范围是86.32.0.0 (主机号部分全0)一 86.47.255.255 (主机号部分全1).所以只有8.3.224.123在该范围内。
  12. 在一个192.168.34.0的网络中,子网掩码是255.255.255.192,若全0和全1的子网地 址不分配,按照子网号部分从小到大的顺序,则第一个子网的子网地址是192.168.34.64 解析:因为从IP地址的类型来判断,是一个C类地址,所以默认的子网掩码是 255.255.255.0.从该网络实际使用的子网掩码来看,多了192,192-100000B.00所以也就意 味着使用2位进行子网划分。除去全0和全1以外,最小的子网地址应该是192.168.34.000000,也就是192.168.34.64。
  13. 下列IP地址中,能直接和因特网上的主机进行通信的是( ) P185 A.186.35.40.25 B.192.168.120.5 C.17230.10.78 D.10.24.25.9 解析:在上述四个IP地址中,只有186.35.40.25为全球地址, 其它三个均为私有地址,只能用于内部通信。
  14. 在RIP协议中,交换路由信息的方式是( ) A.向邻居节点广播整个路由表 B.向整个自治系统广播整个路由表 C.向邻居节点广播相邻的链路信息 D.向整个自治系统广播相邻的链路信息 解析:在RIP中,当前路由器会定时同邻居路由器去交换路由信息,且倾其所有,也就是把自己路由表中的所有信息都去和邻居交换。
  15. 在某一个子网中,给4台主机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其中一台 因IP地址分配不当而存在通信故障,则这一台主机IP地址为( ) A.200.10.1.60 B.200.10.1.65 C.200.10.1.70 D.200.10.1.75 解析:因为子网掩码为5255255.224.所以只需要比较一下四个IP地址中的前27位是 否相同,相同说明是在同一个子网中,经过把第四个数字转换成二进制后,可以判断出 200.10.1.60的第25-27位是001,其它三个地址都是010。
  16. 某主机的IP地址是192.168.34.38,所在子网的子网掩码是2525.255.224.则该子网 的子网地址是192.168.34.32 解析:因为主机的IP地址和所在子网的子网掩码相与,即为子网地址,又因为子网掩码是55255.255.224,所以只需要把224和38转换成二进制且按位相与就可以了,相“与”过 以后再转换成十进制,最终的结果是192.168.34.32.
  17. 与地址218.16.0.19/28同属于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 ) A.218.16.0.17 B.218.16.0.12 C. 218.16.0.15 D.218.16.0.14 解析:只需要比较-下四个IP地址中的前28位和218.16.0.19/28的前28位是否相同,若 相同,则同属于-一个子网。因为大家前面的24位都是一样的,就简化为比较17、31、15、14和19的前4位是否相同,通过把这5个数字转换成8位二进制,可以知道只有17和19 的高四位是相同的,均为0001。
  18. OSPF 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也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协议。 A.正确 B.错误
  19. BG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它工作在应用层。 A.错误 B.正确 解析: BGP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它工作在应用层,且传输层选择使用了TCP。
  20. 在使用CIDR时的路由查找算法中,需在所有匹配项中选择具有最短前缀的路由表项。 A.错误 B.正确 解析:在使用CIDR时的路由查找算法中,需在所有匹配项中选择具有最长前缀的路由表 项,因为前缀越长,地址块中地址的数量越少,路由也就越具体。
  21. IPv6地址102:5:100F中的:代表的比特位0的个数是P174 A.80 B. 32 C.48 D.64 解析:因为IPv6地址是128比特的,其中,非全零的有三组,也就是3×16=48比特非全 零,则采用零压缩法后,:代表了128-48=80 比特的全零。
  22. IPv4 向IPv6过渡常用的方法有双协议栈和隧道技术。
  23. IPv6 的地址类型有( ) A.单播、多播、任播 B.单播、多播、广播 C.单播、任播、广播 D.多播、任播、广播 解析:在IPv4中,地址的类型是单播、多播和广播三种,在IPv6 中,广播替换为任播。
  24. 使用专用网地址的用户实现对公共Internet访问时,需要使用NAT进行网络地址转换。 A.正确 B.错误 解析:因为专用网地址(私有地址)只能用于在一个网络内部的通信,私有地址的用户要 想访问因特网,需要先通过一个运行着NAT软件的路由器把私有地址转换成全球IP地址。
  25. 通过子网掩码可以确定一个IP地址中的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 A.正确 B.错误 解析:通过子网掩码和主机IP地址进行“相与” 操作,就可以得到其网络号部分,剩下的 即为主机号部分。
  26. IP 地址192.168.3.2是一个全球(公有) IP 地址。 A.错误 B.正确 解析: IP 地址192.168.3.2是一个私有地址,只能用于网络内部通信。
  27. 在因特网中,路由选择就是选择发送IP分组的通路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28. 直接封装RIP、OSPF. BGP报文的协议分别是( ) P157, P160, P167 A.UDP、IP、 TCP B. TCP、UDP、IP C. TCP. IP、UDP D. UDP、TCP、IP 解析: RIP和BGP位于应用层,分别使用了UDP和TCP作为其传输层的协议,所以RIP报文封装在UDP报文里传输,BGP 报文封装在TCP报文段中传输,OSPF 位于网络层,OSPF报文直接封装在IP分组的数据字段里。

4-20.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m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m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 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192.153.17 (5)192.4.153.90 (1)分组的目的站IP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0转发。 (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2。 ①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不等于128.96.39.0。 ②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转发。 (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17。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 (5)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6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29 一个自治系统有5个局域网,其连接图如图4-66示。LAN2至LAN5上的主机数分别为:91,150,3和15.该自治系统分配到的IP地址块为30.138.118/23。试给出每一个局域网的地址块(包括前缀)。 30.138.118/23–30.138.0111 011 分配网络前缀时应先分配地址数较多的前缀题目没有说LAN1上有几个主机,但至少需要3个地址给三个路由器用。 本题的解答有很多种,下面给出两种不同的答案: 第一组答案 第二组答案 LAN1 30.138.119.192/29 30.138.118.192/27 LAN2 30.138.119.0/25 30.138.118.0/25 LAN3 30.138.118.0/24 30.138.119.0/24 LAN4 30.138.119.200/29 30.138.118.224/27 LAN5 30.138.119.128/26 30.138.118.128/27 4-37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136.23.12.64/26。现在需要进一步划分为4个一样大的子网。试问: (1)每一个子网的网络前缀有多长? (2)每一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地址? (3)每一个子网的地址是什么? (4)每一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是什么? 答: (1)每个子网前缀28位。 (2)每个子网的地址中有4位留给主机用,因此共有16个地址。 (3)四个子网的地址块是: 第一个地址块136.23.12.64/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000001=136.23.12.65/28 最大地址:136.23.12.01001110=136.23.12.78/28 第二个地址块136.23.12.80/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010001=136.23.12.81/28 最大地址:136.23.12.01011110=136.23.12.94/28 第三个地址块136.23.12.96/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100001=136.23.12.97/28 最大地址:136.23.12.01101110=136.23.12.110/28 第四个地址块136.23.12.112/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110001=136.23.12.113/28 最大地址:136.23.12.01111110=136.23.12.126/28 4-41 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N1 7 A N2 2 B N6 8 F N8 4 E N9 4 F 现在B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 N2 4 N3 8 N6 4 N8 3 N9 5 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N1   7  A    无新信息,不改变 N2   5  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3   9  C    新的项目,添加进来 N6   5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N8   4  E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改变 N9   4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

运输层


  • TCP四种拥塞
  • 控制算法 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当TCP连接进行初始化时,将拥塞窗口置为1。图中的窗口单位不使用字节而使用报文段。慢开始「J限的初始值设置为16个报文段,即ssthresh = 16。 当拥塞窗口cwnd = 16时(图中的点0),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就是发送方- -连收到 3个对同一个报文段的重复确认(图中记为3-ACK)。发送方改为执行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 因此,在图的点0,发送方知道现在只是丢失了个别的报文段。于是不启动慢开始, 而是执行快恢复算法。这时,发送方调整门限值ssthresh = cwnd /2= 8,同时设 置拥塞窗口cwnd = ssthresh = 8 (见图中的点⑥),并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算法。

  1. 主机甲和主机乙建立TCP连接传输数据,假定主机甲的拥塞窗口cwnd=1000字节,接 收方主机乙通告的接收窗口rwnd=2000字节,则主机甲的发送窗口的取值是()字 节。P236 A.1000 B.2000 C.3000 D.0 解析: TCP 为了进行有效的拥塞控制,需要通过拥塞窗口cwnd (congestion window)来 进行衡量网络的拥塞程度。注意,发送窗口的取值是取拥塞窗口和接收窗口中的较小的值, 即Sendwin = Min [rwnd, cwnd],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1000 字节。
  2. 下面关于TCP/IP 的传输层协议表述不正确的是( ) A.IP寻址 B.进程寻址 C.提供无连接服务 D.提供面向连接服务 解析: TCP/IP 的传输层协议中,TCP 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UDP提供的是无连接的服务,采用的是进程寻址,使用了端口号来表示每一一个应用层进程,而对于网络层来说,采用的是IP寻址,根据IP地址去进行通信。
  3. 如果TCP来回路程时间RTT的当前值是30ms,随后应答在34ms时候到来,取a=0.9, 那么新的RTT估算值是33.6 ms。 P225 解析:每测量到-一个新的往返时延样本,就按下式重新计算一次平 均往返时延: RTTnew= RTTsample (第-次测量得到的RTT样本值) RTTnew= (l-α) xRTTold axRTTsample(第二次以后的测量)则 RTTnew= (-0.9) x30 0.9x34=33.5 ms
  4.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报文段,分别包含2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1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 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号为800解析:因为第一个报文段的序号是100,也就是说,第一个TCP报文段第一字节的编号是100,又因为第一个报文段和第二个报文段分别包含2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则第二个TCP报文段数据部分最后-一个字节的编号是100 200 500-1=799,所以,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号为最后-个字节的编号加1.即799 1=800。
  5.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建立TCP连接,主机甲向乙发送了一个序号为100的报文段,包含 200字节的有效载荷,主机乙正确接收到这个报文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号为( ) A.300 B.200 C.201 D.301 解析:因为主机甲向乙发送了一个序号为100的报文段,也就是说,该TCP报文段第一字节的编号是100,又因为该报文段包含200字节的有效载荷,则该TCP报文段数据部分最 后一个字节的编号是100 200-1=299,所以,主机乙正确接收到该报文段后,发送给主机 甲的确认号为最后-一个字节的编号加1.即299 1=300。
  6. TCP使用( )机制来建立连接。 A.三次握手 B.一次握手 C.二次握手 D.四次握手
  7.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 Seq= x)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 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 ) A.(SYN= 1, ACK= 1, Seq =y, Ack=x 1) B. (SYN=0, ACK=0,Seq=y, Ack=x 1) C.(SYN= 1,ACK= 1, Seq=x 1,Ack= y) D. (SYN=0,ACK=0,Seq=x 1,Ack=y) 解析:服务器乙的TCP收到甲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则发回确认,ACK应置为1.确认序 号应为ACK= 1 (因为之前的连接请求报文段中Seq=x,需要消耗掉一个序号,所以服务器B 此时期望接收的序号应该是Ack=x 1)。因为连接是双向的,所以服务器乙也向主机甲发出 请求建立连接的请求,在报文段中同时应将SYN置为1.为自己选择-一个初始序号Seq = Y。
  8. 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长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时间内的TCP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后,拥塞窗口大小为( ) P234 A.9KB B. 7KB C.8KB D.16KB 解析:因为不管是在慢启动还是拥塞避免阶段,只要网络发生超时现象,则必须退回到慢启动阶段,拥塞窗口cwnd从1个MSS重新开始。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则 1)执行拥塞避免算法的门限值调整为16KB的一半,即8KB,2) 立即执行慢启动算法,则 第一个RTT后,cwnd=2KB, 第二个RTT后, cwnd=4KB, 第三个RTT后,cwnd=8KB. 开 始执行拥塞避免算法,所以第四个RTT后,cwnd=9KB。
  9. 在TCP的慢启动算法中,拥塞窗口大小按线性规律增长。 A.错误 B.正确 解析:当拥塞窗口cwnd≥sthresh时,为避免网络发生拥塞,进入拥塞避免算法,这时候 以线性方式增大cwnd (即每经过-一个传输轮次,cwnd 只增大-一个报文段)。所以,该说法 是错误的。
  10. 在TCP的拥塞避免算法中,拥塞窗口大小按指数规律增长。 A.错误 B.正确 解析:在慢启动阶段,将拥塞窗口cwnd设置成一个报文段大小,并且当cwnd≤ssthresh 时,采用指数规律增大cwnd (即每经过一一个传输轮次,cwnd 加倍)。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11. 网络上具有唯一性的IP地址和端口的组合,称为套接字,可以用来表示某一台 主机上的某一个应用进程。 解析:套接字(socket) 就是IP地址和端口的结合,也称为插口,套接口。因为套接字是IP地址和进程的端口号结合在一起,用IP地址可以唯一地标识出全球互联网上的一台主机. 该套接字的端口号部分则受限于IP 地址,仅能标识出该主机上的特定进程,而不会与其它 主机.上的相同进程相混淆。
  12.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报文段, 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 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号为1000解析:因为第一个报文段的序号是200,也就是说,第-个TCP报文段第一字节的编号是200,又因为第一个报文段和第二个报文段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则第二个TCP报文段数据部分最后-个字节的编号是200 300 500-1=999,所以,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号为最后-一个字节的编号加1,即999 1=1000.
  13. 主机甲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每个TCP报文段最大长度为1000宇节,若主机 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乙连续发送2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 发送的第一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 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1000解析:在主机甲向乙连续发送2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段的确认段,说明在发送窗口中还有1000字节的数据没有确认;又因为确认段中通告的乙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字节,则甲的发送窗口=Min [rwnd, cwnd] =2000 字节,所以主机甲还可以向主 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2000 (发送窗口) -1000 (未收到应答的部分) =1000 (最多还允 许再发送的部分)。
  14. 以太网的数据帧封装中,包含在TCP段中的数据部分最长应该是1460 字节。(注: 本题中IP和TCP都只有首部固定长度,且以太网的MTU=1500字节) 解析:因为以太网的MTU=1500字节,所以封装在帧中的IP数据报的总长度最大值=1500字节,再减去IP的首部和TCP的首部各20字节,所以最终的答案为1500-20-20=1460字节。
  15. 若主机甲和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双方持续有数据传输,数据无差错和丢失。若甲收到一个来自乙的TCP报文段,该段的Seq=1012. Ack=2046,该段的有效载荷是100字节,则甲立即发送给乙的TCP报文段中Seq和Ack分别是 A.2046, 1112 B.2046.1111 C.2047.1111 D.2047.1112 解析:甲收到一个来自乙的TCP报文段,该段的Seq=1012. Ack=2046, 有效载荷是100字节,则甲立即发送给乙的TCP报文段中Seq=2046, Ack=1012 100-1112。
  16. TCP 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服务。 A.正确 B.错误
  17. UDP提供的是无连接的服务。 A.正确 B.错误
  18. TCP可以提供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传输服务。 A.错误 B.正确 解析: TCP 只能提供一对一的传输服务。
  19. TCP 采用大小可变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 A.正确 B.错误
  20. TCP报文段首部的16进制为048500502E7C8403FE34D7475011FF6CDE69 00 00,则这个TCP报文段首部中源端口的值(16 进制数)为( ) A.04 85 B.00 50 C.2E 7C D.84 03 解析:端口是传输层与应用层的服务接口。在TCP报文段一开始的字段是源端口号,占 16bit。
  21. TCP 报文段首部的16进制为04 85 00502E 7C 8403FE34D747 5011 FF 6C DE 69 0000,则这个TCP报文段首部中目的端口的值(16进制数)为() A.0050 B.04 85 C.2E 7C D. 84 03 解析:端口是传输层与应用层的服务接口。在TCP报文段一开始的第三和第四字节是目的端口号。
  22. 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70和130,则第一个报文 段携带了60字节的数据。
  23. 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70和130,则主机B收到 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字段的值是( ) A.130 B.60 C.70 D.200 解析:因为A发给B的第二个报文段序号字段的值是130,则最终的答案是130。
  24. 一个UDP用户数据报的数据字段长度为3752字节。若使用以太网来传送(注:IP数 据报固定首部长度,MTU= 1500字节),则最后一个IP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的长度为 800宇节。 解析:在计算原始IP数据报数据部分的长度时,需加上UDP的8字节首部(3752 8)=3760字节,因为3760/ 1480= 2.54,因此需要分成3个数据报片。第三个分片数据部分的长度=3760-2×1480=800字节。
  25. 一个UDP用户数据报的数据字段长度为3752字节。若使用以太网来传送(注:IP数 据报固定首部长度,MTU= 1500字节),则需要分成3个数据报片。 解析:在计算原始IP数据报数据部分的长度时,需加上UDP的8字节首部(3752 8)=3760字节,因为3760/ 1480= 2.54,因此需要分成3个数据报片。

5-21 假定使用连续ARQ协议中,发送窗口大小事3,而序列范围[0,15],而传输媒体保证在接收方能够按序收到分组。在某时刻,接收方,下一个期望收到序号是5.试问: (1) 在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中可能有出现的序号组合有哪几种? [2,4],[3,5],[4,6],[5,7] (2) 接收方已经发送出去的、但在网络中(即还未到达发送方)的确认分组可能有哪些?说明这些确认分组是用来确认哪些序号的分组。 发送窗口为3,则发送方一次可以发送2、3、4序号的分组,接收方收到序号为5的分组,说明2、3、4分组已经收到且已发送确认信号,这些信号可能由于延时而滞留在网络中。 5-23 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70和100。试问: (1) 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个字节的数据? (2) 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 如果主机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试问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 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解:(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70到99,共30字节的数据。 (2)确认号应为100.(3)80字节。 (4)70

应用层


  1. DNS通常主要提供的服务是( ) A.域名到IP地址的解析 B. IP地址到域名的解析 C. 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解析 D.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解析:DNS通常提供的是把某主机的域名解析为它的IP地址。
  2. 如果本地域名服务器无缓存,当采用递归方法解析另一网络某主机域名时,用户主机和.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的域名请求条数分别为( ) A.1条,1条 B.1条,多条 C.多条,1条 D.多条,多条 解析:根据域名解析的基本原理,当采用递归方法进行解析时,用户主机先发出一条名 解析请求给本地域名服务器,本地的域名服务器再向某个顶级域名服务器发送一条请求,然 后对于用户主机和本地域名服务器来说,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返回解析结果。
  3. 如果本地域名服务器无缓存,当采用递归和迭代相结合的方法解析另一网络某主机域名时,用户主机和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的域名请求条数分别为( ) A.1条,多条 B.1条,1条 C.多条,1条 D.多条,多条 解析:根据域名解析的基本原理,当采用递归和迭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解析时,用户机 先发出一- 条域名解析请求给本地域名服务器,本地域名服务器再向ROOT域名服务器送 一条请求,然后ROOT域名服务器会返回一个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本地域名服务器再 向该顶级域名服务器发送一条域名解析的请求, 也就是说对于用户主机来说,只发出一请 求,对于本地域名服务器来说,至少发出两条请求。
  4. POP3是Internet中()服务 所使用的协议。 A.电子邮件 B.万维网 C. BBS . D. FTP 解析: POP3 是在收信时用到的协议,也就是在电子邮件服务时用到的协议。
  5. Internet 网络中提供动态IP地址分配采用的协议是( ) A. DHCP B. SMTP C. HTTP D. FTP 解析: SMTP是简单邮件传送协议,用于发送电子邮件; DHCP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动态IP地址分配;HTTP是超文本传送协议,用于在万维网客户端(浏览器)和万维网服务器之间交互时; FTP是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不同主机之间传输文件。
  6. 以下协议中,使用了无连接传输服务的应用层协议是( ) A. DHCP B. SMTP C. FTP D. HTTP 解析: SMTP、 HTTP、 FTP均使用了TCP作为传输层的协议,因为TCP能提供高可靠的传输服务,只有DHCP选择了UDP作为传输层的协议,选择的理由是需要进行一对 多通信。
  7. 使用浏览器访问某大学WEB网站主页时,不可能用到的协议是( ) A. SMTP B.HTTP C. UDP D. ARP 解析:使用浏览器访问某大学WEB网站主页时,在应用层会用到DNS和HTTP ;在传输层可能会用到TCP和UDP;在网络层可能会用到ICMP、IP和ARP。而SMTP是简单邮件传送协议,主要用于发送电子邮件。
  8. 在以下四个wwW网址中,不符合www网址书写规则的网址是() A. www.njupt.cn.edu B. www.163.com C. www.nanjing.org.cn D. z.cn 解析: edu作为顶级域名时,是美国专属的,所以南京邮电大学WWW服务器的城名写错 了,应该是www.njupt.edu.cn.
  9. 在万维网客户端(浏览器)和万维网服务器之间交互时,使用的是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A.正确 B.错误
  10. DHCP除了为主机自动分配IP地址以外,还提供子网掩码、默认网关IP地址和域名服 务器IP地址等配置参数。 解析: DHCP除了为主机自动分配IP地址以外,还提供子网掩码、默认网关IP地址和域名 服务器IP地址等配置参数。
  11. TELNET被称为远程登录,是因特网中的基本应用服务之-,用户通过使用该服务可以 登录到某个远程服务器上。 A.正确 B.错误
  12. 着用户1响用户2发送电子邮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赠中0. @、③阶段分别使用的应 用层协议可以是?

A. SMTP、SMTP、 POP3 B. POP3、SMTP、POP3 C. POP3、SMTP、SMTP D. SMTP、SMTP、 SMTP 解析: SMTP是在发信时用到的协议,POP3 是在收信时用到的协议,所以在①、②两阶段使用的应该是SMTP,而在③阶段使用的是邮局协议POP3。

  1. FTP 使用两条TCP连接来完成文件传输,即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解析: FTP 使用两条TCP连接来完成文件传输,其中控制连接用来传递命令,数据连接用来传递文件。
  2. FTP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传输命令时,使用的是建立在TCP之上的控制 连接。 解析: FTP 使用两条TCP连接来完成文件传输,其中控制连接用来传递命令,数据连接用来传递文件。
  3. 下列协议中,与电子邮件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FTP B. SMTP C. POP3 D. MIME 解析: FTP 是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不同主机之间传输文件,和电子邮件没有直接关系。
  4. DNS是基于( ) 模式的分布式系统。 A.C/S B. B/S C. P2P D.以上都不对 解析:域名系统DNS是-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应于TCP/IP体系结构的应用层,主要作用是主机城名和IP地址之间的解析。
  5. 电子邮件中,通常使用POP3来发送邮件,使用SMTP来接收邮件。 A.错误 解析:电子邮件中,通常使用SMTP来发送邮件,使用POP3来接收邮件。 B.正确
  6. 超文本的含义是该文本中包含有链接到其它媒体的链接。 A.正确 B.错误
  7. www.上每个网页都有一个独立的名字,这个名字被称为域名。 A.错误 B.正确 解析: www.上每个网页都有-一个独立的名字,这个名字被称为URL,URL 就是统一资源定位符,简单地讲就是网络上的一个站点、网页的完整路径。
  8. 若某同学在域名为mail.njupt.edu.cn的邮件服务器上申请了一个信箱,信箱号为 huang,则该同学的电子邮件地址为( ) A. huang@njupt.edu.cn B. mail.njupt.edu.cn@huang C. huang%njupt.edu.cn D. mail.njupt.edu.cn%huang
  9. HTTP/1.1 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一次请求-响应时间为一个RTT,假定需要 访问的某WEB页面引用了4个JPEG小图像,则从Web请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 止,需要的RTT个数为5解析:因为是非流水线,也就是说客户只有在收到对前一个请求的响应后才会发出下一个请求,所以如果需要访问的某WEB页面引用了4个JPEG小图像,包括文本页面在内,需 要的RTT个数为1 4=5.
  10.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的作用是( ) A.定位在网络中的网页的地址 B.定位在网络中的计算机的地址 C.定位IP地址并实现域名的转换 D.定位收发电子邮件的地址 解析: URL 就是统一资源定位符,简单地讲就是网络上的-一个站点、网页的完整路径。可以用来定位网络中的网页的地址。

网络安全


  1. 一个密码系统至少由明文、密文、加密算法、解密算法和密钥5部分组成,能决定其安全性的是() A.加密算法 B.密钥的长度 C.明文本身特性 D解密算法
  2. DES的密钥长度,明文分组长度分别是()比特 A.64,64 B.128,64 C.56,64 D.64,56
  3. 关于公钥密码体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公钥密码体制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可对调 B.公钥密码体制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 C.公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在于加密算法不公开 D.公钥密码体制的私钥可作为发送者身份证明
  4. 数字签名技术所依赖的基本算法是() A.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B.公钥密码体制 C.报文摘要 D.网络安全协议
  5. 关于MD5算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MD5是单向数列算法 B.MD5实现的报文签别可以防伪造 C.MD5报文摘要长度为160位 D.MD5可用于加解密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