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CTR预测服务的GPU优化实践

2021-09-18 14:57:42 浏览数 (1)

CTR模型在互联网的搜索、推荐、广告等场景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的引入,CTR模型的推理对硬件算力的要求逐渐增加。本文介绍了美团在CTR模型优化的实践。通过分析模型结构特点,结合GPU硬件架构,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流程对模型进行定制优化,达到了降低延迟、提高吞吐、节省成本的目标。

  • 1 背景
  • 2 CTR模型GPU推理的挑战
    • 2.1 应用层的挑战
    • 2.2 框架层的挑战
    • 2.3 硬件层的挑战
  • 3 优化手段
    • 3.1 算子融合
    • 3.2 CPU-GPU数据传输优化
    • 3.3 高频子图手工优化
    • 3.4 CPU-GPU分流
  • 4 压测性能分析
  • 5 整体架构
  • 6 不足之处与未来规划

1 背景

CTR(Click-Through-Rate)即点击通过率,是指网络广告的点击到达率,即该广告的实际点击次数除以广告的展现量。为CTR指标服务的打分模型,一般称为CTR模型。我们可以将此概念进一步扩展到互联网应用中各种预估转化率的模型。CTR模型在推荐、搜索、广告等场景被广泛应用。相对于CV(计算机视觉)、NLP(自然语音处理)场景的模型,CTR模型的历史结构比较简单,计算量较小。美团的CTR模型一直沿用CPU推理的方式。随着近几年深度神经网络的引入,CTR模型结构逐渐趋于复杂,计算量也越来越大,CPU开始不能满足模型对于算力的需求。

而GPU拥有几千个计算核心,可以在单机内提供密集的并行计算能力,在CV、NLP等领域展示了强大的能力。通过CUDA[1]及相关API,英伟达建立了完整的GPU生态。基于此,美团基础研发平台通过一套方案将CTR模型部署到GPU上。单从模型预测阶段看,我们提供的基于英伟达T4的GPU深度优化方案,在相同成本约束下,对比CPU,提升了10倍的吞吐能力。同时,在典型的搜索精排场景中,从端到端的维度来看,整体吞吐能力提升了一倍以上。

除了提高吞吐、降低成本外,GPU方案还为CTR模型的应用带来了额外的可能。例如,在某搜索框自动补全的场景,由于天然的交互属性,时延要求非常苛刻,一般来说无法使用复杂的模型。而在GPU能力的加持下,某复杂模型的平均响应时间从15毫秒降低至6~7毫秒,已经达到了上线要求。

接下来,本文将与大家探讨美团机器学习平台提供的新一代CTR预测服务的GPU优化思路、效果、优势与不足,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学有所帮助或者启发。

2 CTR模型GPU推理的挑战

2.1 应用层的挑战

  1. CTR模型结构多变,包含大量业务相关的结构,同时新的SOTA模型也层出不穷,硬件供应商由于人力受限,会重点优化常用的经典结构,如ResNet。对于没有收敛的结构,官方没有端到端的优化工具可以支持。
  2. CTR模型中通常包含较大的Embedding表结构,要考虑到Embedding表存在显存放不下的情况。
  3. 在典型的推荐场景中,为了达到更快的POI曝光的目的,模型的时效性要求很高,在线模型服务需要提供增量更新模型的能力。

2.2 框架层的挑战

  1. 算子层面:目前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和PyTorch,可以说是深度学习第二代框架,它们首先要解决第一代框架Caffe的问题,Caffe有一个明显问题就是Layer的粒度过粗,导致那个时代的算法开发者都必须有“自己写自定义层”的能力。TensorFlow和PyTorch都把模型表达能力放在较高的优先级,导致算子粒度比较小,无论是对CPU还是GPU架构,都会带来很大的额外开销。
  2. 框架层面:TensorFlow和PyTorch本质都是训练框架,对算法开发者比较友好,但非部署友好。其中隐含了很多为了方便分布式训练做的设计,比如TensorFlow为了方便将Variable拆到不同的PS上,内置了Partitioned_Variable的设计。在基于GPU单机预测的场景下,这些结构也会带来额外的开销。

2.3 硬件层的挑战

第一,TensorFlow的算子粒度划分较细,导致一个模型通常由几千个算子构成,这些算子在GPU上的执行转变为对应的GPU kernel的执行。kernel是GPU上并行执行的函数。

GPU kernel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传输数据、kernel启动、kernel计算等几个阶段,其中每个kernel的启动需要约10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