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累了就整篇文章:
因为这两天推荐给我的电极文章比较多,这篇就稍微的说说这个东西:
首先是一篇来自nature的综述,讲了非常多的电极挑战:
- 了解神经信号,全面评估电极和优化电极。
- 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会导致电极失效,而无线通信有助于解决生物因素。
- 集成有源电子的极高通道微线束成为新兴的有可能应用的神经界面结构。
- 信号转化需要考虑无线和无线设备、植入方式、临床试验和商业化几个重要因素。
该综述表明,要加快侵入式电极的临床转化,需要解决长期使用中的寿命问题和慢性免疫反应的管理问题。
超小和超柔性电极
下面就是目前在互联网上面我可以找到电极数量最多的记录了,新闻在5月24的发出,是非常新的新闻。
脑机接口公司Precision Neuroscience宣布,该公司已经创造了一项活体人脑手术植入电极数量的新纪录。他们在这次人脑手术中,共植入的电极数量达到了 4096 个,比去年由Hao Tan等人创造的 2048 个电极数量翻了一番。而埃隆·马斯克的Neuralink的脑机接口(BCI)目前最多有1024个电极。
好看的Logo
其实我没有找到实物
Precision 的植入物第 7 层皮质接口是一种薄膜微电极阵列,包含 1,024 个微型电极,封装在约 1.6 平方厘米的空间内。
它被设计用于放置在大脑皮质表面,以高分辨率映射电活动。该设备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将多个阵列并排放置,以高分辨率映射更大范围的大脑活动。
神经外科团队将四个 Precision 阵列放置在患者大脑表面,用电极覆盖约 8 平方厘米的区域。
Precision 的系统从所有四个阵列传输皮质数据,生成大脑运动感觉边界的详细可视化图像 。
emmmm,我以为是一次集成,没想到是装了4个,好好的以讹传讹。
这个大佬一开始是在马斯克的公司来着,但是后来做实验,发现哪种侵入式的电极会造成电极回缩。
Neuralink 目前的 BCI 设备包含 1,024 个电极,分布在 64 根比头发还细的导线上,这些导线由手术机器人植入大脑。在第一位接受植入的患者中,导线插入脑组织 3 毫米到 5 毫米。但是,手术后的几周内, 85% 的导线从患者大脑中缩回,一些电极因位移而关闭。 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24/05/neuralink-rival-sets-brain-chip-record-with-4096-electrodes-on-human-brain/
接着他就自立门户,搞了下面这个东西:
Precision 的设备根本不会穿透大脑,而是位于大脑顶部。该设备包含至少一层黄色薄膜,据说厚度只有人类头发的五分之一,薄膜上以格子图案嵌入了 1,024 个电极。
这样的
较小的点是传感电极(直径 50 微米);较大的点是刺激电极(直径 380 微米)。
细节
该设备是模块化的,允许在每个设备上添加多个薄膜。Precision 称,只需在颅骨上切开一个细缝,黄色丝带状的设备就可以滑过,通过微创手术即可将薄膜滑到大脑上。然后薄膜会贴合大脑表面。从电极收集数据的处理单元位于颅骨和头皮之间。如果需要移除植入物,薄膜会从大脑上滑落而不会造成损伤。
安装图是这样的
在未来,只要划开一个口子就可以塞入电极
也可以方便的取出来
可以通过多个电极组的组合来提高分辨率
他们说:“大多数有意识的思考和运动都发生在大脑表面附近,即大脑皮层,因此无需真正穿透大脑即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相关信息交换“,我也不知道真的还是假的。
电极的端点处可以获得电压信号,可视化以后就是这样的。
和我的TOF传感器的上位机的UI是差不多的,看来我也可以给这种脑子的设备写上位机。
我能找到的细节是一个40 的PDF预印版论文
具体的解析我就先不放了
我感觉还是从马斯克的公司拿了一些技术出来的
我对电极设计不懂,我懂接收器,但是没有纰漏,这个公司的能力估计也就是做电极了,接收的话,多通道的ADC还是难点的。
我感觉是比不上naturelink,就从不放接收机这个事情。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https://mp.weixin.qq.com/s/fSuYm7-5VFfzMdn4t1C79A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1.02.474656v2.ful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