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知名分析机构Cloudflight发布的最新一份市场调查,明确了当下 12 个重大科技发展趋势。在新冠疫情全方位侵袭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在这些趋势中感受到对于云端和数字化的迫切需求。
在一场近期举办的网络研讨会上,Stefan Ried 博士 (Cloudflight) 和 Mat Keep (MongoDB) 对行业展开了深刻剖析,并梳理了五大流行趋势。会议指出,随着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间的竞争优势愈发体现在软件构建能力上,而围绕的核心便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数据。
会议上,Stefan Ried 博士详细阐述了五大趋势,并分析了企业如何驱动数据创新,以立于不败之地。随后,Mat Keep 就如何开展具体工作分享了海量实用信息,轻松应对云端数据管理的大趋势。
趋势一:数据超越软件,成为新利器
起初,诸多创业公司以软件创新对行业巨头形成有力冲击;一时间,非数字原生企业后来居上。如今,数据所具备的重要性远超软件算法。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家传统车企,从供应商处购买各类组件和软件,来实现车辆自动驾驶,但因缺少来自各区域的学习数据,导致车辆行驶不稳定。这种情景下——也是许多企业遇到的情况——该车企无法通过金钱直接获取软件竞争力。相反,车企应该做的是依靠数据,自食其力。这就是为什么数据能够迅速在各行各业成为新利器,也解释了为什么现代客户体验越来越取决于基础架构。
软件堆栈趋势图(来源:Cloudflight 2020)
上图显示了技术堆栈的演化过程。数据质量超越软件算法,迅速成为新的制高点。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近十年以及更远的未来,数据的访问、所有权以及质量将成为创新重点。
趋势二:欧洲出现多元化云端场景
与美国相比,欧洲在云使用方面始终处于落后地位。其中一个原因是数据主权和合规问题。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过去 10 年间,强大的创新力量来自欧洲甚至中国企业,那么美国的公共云将会如何发展呢?
不过,如今的欧洲已处于关键转折点。
全球网络巨头最终在国家隐私政策方面达成一致,包括 MongoDB 和 MongoDB Atlas 在内的各大平台服务供应商采取多项技术手段(如客户端加密和操作 SLA),积极配合各项隐私要求。这一举措为欧洲企业甚至公共政府机构铺平了道路,向三大基础云场景迈进。
1. 在无需任何变动的情况下,即可将现有原工作负载搬运、转移至云端的新 IaaS 环境。
2. 推陈致新,将现有应用程序堆栈消融至云原生服务中(如 DBaaS)。此后的工作负载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公共云 PaaS 堆栈,全方位超越庞大的原始堆栈。
3. 云原生应用程序迎来新发展,以更少的代码和更多的 PaaS 服务构建现代应用程序。
趋势三:混合云成为主流,多云蓄势待发
近期举行的网络研讨会中,近半数与会人员表示,混合云是其主要的部署模型。这些企业机构会根据不同的工作负载,采用不同的公共和私有云。
而与会者中,继续采用单一云服务提供商的仅占 20%。还有约 20% 的人员在多云环境中采取截然相反的措施:单个工作负载可能使用多个云资源,或者利用不同供应商管理多个区域。请参阅下文。
“拥抱云”网络研讨会投票结果(2021 年 6 月)
我们发现,多云场景的持续应用成为近几年的又一个重要趋势。缺少经验的客户可能会因为过于复杂,而对使用多个云供应商产生畏难情绪;但独立的供应商所提供的一整套服务管理,可覆盖多个云提供商。MongoDB Atlas 提供的平台可覆盖 AWS、Azure 和 GCP,真正为多云的使用和创新扫清障碍。
趋势四:创新企业引入云原生
通过与客户打交道,Cloudflight 发现,由数字产品和云原生基础架构驱动的新业务模型直接有着强大的相关性。
差异化业务逻辑符合 PaaS 产品编排时,才会产生真正的创新。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车辆 OEM 不采用量产化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而研发自己的数组孪生,应对即将出现的庞大数字化车队。这些 PaaS 基础架构辅以 API 优先、服务导向的范例,利用大量开源软件。
这种开源软件大部分由行业大鳄和合作伙伴供应商进行商业化管理,即便不怎么了解服务,也可使用。这一手段大幅提升了新数字产品的效率。如果出于合规性考虑,客户也可以自行操作相同的开源服务。
如果您的产品走红,需要处理PB级别的数据量时,您可能也会因为成本原因而考虑自运营。这是因为没有锁定特定服务提供商,您自己也可以变成“运营专家”。
趋势五:数字孪生成为诸多行业的云驱动
很多人仍认为“云计算”就是虚拟化计算和存储服务。然而,云计算并不止于此。
PaaS 等级连同与包装云原生服务逐步跃入人们眼帘。虽然已上市多年,但市场——尤其是欧洲——仍未形成足够的理解和重视。
基于当下的 PaaS 服务,云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已经在打造最高级别的产品。数字孪生和 AI 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机会。
数字孪生的三大领域存在以下产品:在现代自动化生产(工业 4.0)中,订购某个产品,会制造出生产孪生,使得与生产相关的信息(如各项配置)被分享至供应链中的所有生产环节。最终产品交付后,生产后生命周期双胞胎的互动和数据模型要求会发生巨大变化。
生产、生产后和仿真孪生(来源:Cloudflight)
最后,仿真孪生是测试机器学习应用程序的智能方式。以自动驾驶为例:相比于在实际道路上对车辆进行驾驶“知识”迭代测试,虚拟仿真孪生则显得更为安全。除了制造业和汽车行业外,数字孪生还可应用于诸多垂直行业。医疗行业便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因为真人实验并不总是最佳方案。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技术供应商和行业数字孪生生态系统深入合作,才能成功。
总结
五大趋势均围绕着云原生数据管理展开。传统数据库或许可以满足云基础架构上的特定目标,但只有现代云原生应用程序数据平台,才能兼顾原始应用程序的迁移以及多重新云原生应用程序的研发。
未来
一家企业,应该如何从零开始,将数据作为一项竞争驱动力?MongoDB 产品资深总监 Mat Keep 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随着各大企业转向云,一项重要抉择随之浮出水面。是否可以:
● 搬运:转移现有应用程序至云,并以本地相同的基础架构和技术运行。
● 转型(推陈致新):重新架构应用程序,实现新云原生功能,如弹性、冗余、全球分布以及托管服务。
通常,搬运是一种更为简便、可预知的方法,可重复利用本地所使用的多项技术——尽管云中运行——既有效控制业务风险,又规避内部文化和组织方面的阻力。虽然这是一些情况下的最佳选择,但我们需要明确这些具体情况。
对于最为重要的应用程序,搬运并不会推动业务向前发展。您将无法完全使用各项云原生功能,提升业务在建构、测试和落实等领域的速度。
我们共同面对的现实是,应用程序各不相同,因此,搬运和转型之间也不会有明确的对错。某些情况下,搬运是适宜的,可以让团队以熟悉的方式进行云操作。待完全了解云产品后,再从容转型。然而,如果团队完成第一步后,决定不再继续,那么将带来一定的风险。
在接触云时,为了协助业务和技术主管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进行了视角分享:搬运还是转型(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文中阐述了诸多最佳实践,可协助梳理工作、调动团队。我们先后与 25,000 余位客户(包括 50 余家“财富 100 强”企业)展开合作,并将所形成的评价体系分享到了文中,以期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完成团队文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