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净 鱼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邓明扬又出现了!
这次是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颁奖典礼上。
熟悉奥赛圈的人并不陌生,江湖人有这样一号人物——乖神。
△右一为邓明扬
他在高一获得IMO金牌,高三IOI金牌,是竞赛圈为数不多的双料金牌得主。
他参加IOI的那年,所在国家队创造了IOI竞赛历史——
首次由同一国家选手包揽前四的记录!
他作为第一名,还获得了全场唯一满分成绩,成为IOI历史上第三位满分选手。
此前有一位热心家长将他从小到大履历整理成一张表,画风是这样的……
而就在前几日的颁奖盛典上,作为全球5万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获奖人代表,他在现场连线时凡尔赛了一把:
我只是一个数学的初学者。
如今18岁的他,已经开启了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第二年本科生涯。
所以,邓明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今学习生活的状态又是怎样的?量子位跟他做了一次越洋连线,好好聊了聊。
聊天中,他坦言,目前没有什么太大的目标,还有很多的研究问题需要探索。
在MIT“活”下去就好。
随手报名,“吃饭的时候想出了解题方法”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已举办三届,获奖名单向来藏龙卧虎。比如北大韦东奕,就是第一届的金奖得主。
不过邓明扬跟这场竞赛的机缘,来得有些偶然:只是多看了群聊一眼,感觉比赛那天恰好没有什么事,就随手报了名。
面对预赛,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备,因为“之前也不知道自己会这个”,就“随便做做,把几个简单的题做了出来”。
而在“幸运”地进入到决赛后,邓明扬选择了组合与概率赛道作为主赛道,代数与数论作为副赛道。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这场竞赛的决赛规则:决赛为线上答题的形式,选手需从5个赛道中选择一个主赛道和一个副赛道。在主赛道下,选手可以提交全部5道题目的解答;在副赛道下,选手仅可提交至多2道题目的解答。答题时间为连续的8个小时。
比赛当天,因为本学期恰好选了组合的课程,比较熟悉,邓明扬很快把组合赛道的前几道题做了出来。
至于代数赛道——
我感觉不是特别熟,看了一眼就去吃了个饭,吃饭的时候把代数的两个题想出来了。
而这次比赛中邓明扬印象最深刻的赛题,也出现在这8小时中:
剩下最后一道组合赛道题目的时候,邓明扬的时间还剩下4-5个小时,但这道题确实把他给难住了。
感受一下题目的画风:
邓明扬有些遗憾地表示,这道题他想了特别特别久,也想了好几个伪证,但最后出于对自己诚实的要求,发现思路错了就没怎么动笔。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邓明扬摘下了本次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一枚铜奖。
虽说有些小遗憾,但这位竞赛场上的常胜将军被问及对此结果是否满意,他的答案是:
其实挺开心的,因为之前没啥期望,根本没有想到会拿奖。
在MIT“活下去”
竞赛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乐趣,现在,邓明扬生活的大主题是在MIT“活下去”。
今年,他刚刚在MIT开启第二年的本科生涯,专业与计算机相关。
谈及在MIT的生活,他坦言没有立什么Flag:活下来就行。
这还是上大学前他咨询的老师留下的一句话,现在看来还是挺有道理。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自己多学习新的东西,目前还有很多要干的事情没有干成,但没关系慢慢来,能活下去就挺好的。
尤其又是在身边人都在“内卷”的状态下。
不过,他在言谈中,似乎并没有透露出太大的内卷压力,他坦言现在每天上的课都很有意思:
选的课比较多,但问题不大。还没有特别深入了解的细分领域,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
虽然在看到身边人都在找研究做的时候,哪怕研究看上去不是特别有意思,邓明扬也难免有些紧张。
但这种情绪只是一时,他告诉我们: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调。 只要我还有事干,也没有时间去紧张,所以也还好。
实际上这样的状态,跟他的家庭教育不无关系。
我爸妈从小对我的期望就是,你只要每天过的很开心就可以,我就记住了,大概成了一个准则。 他们比较开明,我做什么事情他们也不会管着我,会比较支持我。
也正因此,邓明扬本人也就没有特别大的压力,也不容易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
有这样一个小细节,就对邓明扬的影响很大。
每场考试之前,邓明扬父亲都会给他发一条微信说:明天考试不要紧张,享受比赛就好,结果无所谓。
把结果看轻一点,这一点他一直坚守至今。
除了日常学习之外,他还分享了一些自己排解情绪的小方法。
比如跑步,尤其跑得特别快的时候,感受风迎面吹来的感觉,就能释放一些压力;还有读书,让他暂时从周遭事物中抽离出来。
高中时,他还有个爱好就是随机乱走,去探索一些之前没有发现过的地方,可能这时候真的就会碰到一些神秘的小路。
不过这个爱好并没有在MIT施展开来:
可惜MIT附近不太大,也走不到啥新地方。
乖神:我只是数学的初学者
在外界看来,获得双料竞赛金牌,还能在人大附中保持年级前十的成绩,邓明扬无疑称得上是“学神”。
但他自己却感觉,他现在还并没有触达看天赋的阶段。
我还是一个普通人。 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可能学得比较快,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不是特别无聊或者按部就班地去学一些东西。 但也就仅限于此,天赋什么现在还谈不上。
回想自己过去的竞赛、学习经历,邓明扬总结自己的诀窍还是心态二字。
如果坐下来跟邓明扬聊聊天,就会发现他常常提及“有意思”这个词。
比如之所以会接触信息学竞赛,就是因为在六年级、初一这个阶段,他常常自己写一些拍手游戏、魔塔、生命游戏这样的小游戏玩儿。计算机老师发现之后,就把他正式拉到了竞赛旅程中。
此后兼顾数学和信息学两门竞赛,他也始终抱着“玩一玩”的心态:除了大考之前会认真准备比较久,剩下的时间在两项竞赛上投入的时间都算不上特别多。
因此,他考试的时候心态比较放松,反而能够更稳定的发挥。
作为一名竞赛选手,在邓明扬看来,竞赛的风险和收益是不成正比的。
做竞赛要消耗很多的时间,但最后能出成绩的却只有那么几个人。所以:
为了升学去学竞赛其实收益不大。应该是你觉得它有意思,能学得会,这样就算最后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至少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觉得有意思、有意义。
当然,专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邓明扬说,如果他觉得一件事情比较有意思,就会比较专心地去做。
比如一个题目很有意思,他在走路或者其他空闲的间隙,都会去想一想。
这是比较有效率的,因为并不是有谁强迫你做这件事,而是你自己觉得很有意思,就能比较沉浸地去思考。
One More Thing
对了,其实除了数学和信息学之外,对于文学、哲学和历史,邓明扬也有所涉猎。
不过“精力有限”,既然目前数学和信息学仍然让他觉得很有意思,就再多学一点。
而当我们希望他推荐一本数学和计算机之外“稀奇古怪”的书,他推荐的是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
尤其是第一本《分成两半的子爵》。
我40分钟就看完了,既短又挺有意思的。 看不了吃亏,看不了上当。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