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 Spark在2016年的时候启动了Structured Streaming项目,一个基于Spark SQL的全新流计算引擎Structured Streaming,让用户像编写批处理程序一样简单地编写高性能的流处理程序。
Structured Streaming并不是对Spark Streaming的简单改进,而是吸取了在开发Spark SQL和Spark Streaming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Spark社区和Databricks众多客户的反馈,重新开发的全新流式引擎,致力于为批处理和流处理提供统一的高性能API。同时,在这个新的引擎中,也很容易实现之前在Spark Streaming中很难实现的一些功能,比如Event Time(事件时间)的支持,Stream-Stream Join(2.3.0 新增的功能),毫秒级延迟(2.3.0 即将加入的 Continuous Processing)。
Structured Streaming概述
Spark Streaming是Apache Spark早期基于RDD开发的流式系统,用户使用DStream API来编写代码,支持高吞吐和良好的容错。其背后的主要模型是Micro Batch(微批处理),也就是将数据流切成等时间间隔(BatchInterval)的小批量任务来执行。
Structured Streaming则是在Spark 2.0加入的,经过重新设计的全新流式引擎。它的模型十分简洁,易于理解。一个流的数据源从逻辑上来说就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动态表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数据被持续不断地添加到表格的末尾,用户可以使用Dataset/DataFrame 或者 SQL 来对这个动态数据源进行实时查询。
文档:http://spark.apache.org/docs/2.4.5/structured-streaming-programming-guide.html
Spark Streaming 不足
Spark Streaming 会接收实时数据源的数据,并切分成很多小的batches,然后被Spark Engine执行,产出同样由很多小的batchs组成的结果流。
本质上,这是一种micro-batch(微批处理)的方式处理,用批的思想去处理流数据。这种设计让Spark Streaming面对复杂的流式处理场景时捉襟见肘。
Spark Streaming 存在哪些不足,总结一下主要有下面几点:
1:使用 Processing Time 而不是 Event Time
Processing Time 是数据到达 Spark 被处理的时间,而 Event Time 是数据自带的属性,一般表示数据产生于数据源的时间。
比如 IoT 中,传感器在 12:00:00 产生一条数据,然后在 12:00:05 数据传送到 Spark,那么 Event Time 就是 12:00:00,而 Processing Time 就是 12:00:05。
Spark Streaming是基于DStream模型的micro-batch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微小时间段(比如说 1s)的流数据当前批数据来处理。如果要统计某个时间段的一些数据统计,毫无疑问应该使用 Event Time,但是因为 Spark Streaming 的数据切割是基于Processing Time,这样就导致使用 Event Time 特别的困难。
2:Complex, low-level api
DStream(Spark Streaming 的数据模型)提供的API类似RDD的API,非常的low level;
当编写Spark Streaming程序的时候,本质上就是要去构造RDD的DAG执行图,然后通过Spark Engine运行。这样导致一个问题是,DAG 可能会因为开发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执行效率上的天壤之别;
3:reason about end-to-end application
end-to-end指的是直接input到out,如Kafka接入Spark Streaming然后再导出到HDFS中;
DStream 只能保证自己的一致性语义是 exactly-once 的,而 input 接入 Spark Streaming 和 Spark Straming 输出到外部存储的语义往往需要用户自己来保证;
4:批流代码不统一
尽管批流本是两套系统,但是这两套系统统一起来确实很有必要,有时候确实需要将的流处理逻辑运行到批数据上面;
Streaming尽管是对RDD的封装,但是要将DStream代码完全转换成RDD还是有一点工作量的,更何况现在Spark的批处理都用DataSet/DataFrameAPI;
总结
流式计算一直没有一套标准化、能应对各种场景的模型,直到2015年Google发表了The Dataflow Model的论文
Google开源Apache Beam项目,基本上就是对Dataflow模型的实现,目前已经成为Apache的顶级项目,但是在国内使用不多。
国内使用的更多的是Apache Flink,因为阿里大力推广Flink,甚至把花7亿元把Flink母公司收购。
使用Yahoo的流基准平台,要求系统读取广告点击事件,并按照活动ID加入到一个广告活动的静态表中,并在10秒的event-time窗口中输出活动计数。
比较了Kafka Streams 0.10.2、Apache Flink 1.2.1和Spark 2.3.0,在一个拥有5个c3.2*2大型Amazon EC2 工作节点和一个master节点的集群上(硬件条件为8个虚拟核心和15GB的内存)。
上图(a)展示了每个系统最大稳定吞吐量(积压前的吞吐量),Flink可以达到3300万,而Structured Streaming可以达到6500万,近乎两倍于Flink。这个性能完全来自于Spark SQL的内置执行优化,包括将数据存储在紧凑的二进制文件格式以及代码生成。
附录:【Streaming System系统】设计文章:
Streaming System 第一章【Streaming 101】
网址:https://blog.csdn.net/xxscj/article/details/84990301
Streaming System 第二章【The What- Where- When- and How of Data Processing】
网址:https://blog.csdn.net/xxscj/article/details/84989879
Structured Streaming 介绍
或许是对Dataflow模型的借鉴,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Spark在2.0版本中发布了新的流计算的API:Structured Streaming结构化流。Structured Streaming是一个基于Spark SQL引擎的可扩展、容错的流处理引擎。
Structured Streaming统一了流、批的编程模型,可以使用静态数据批处理一样的方式来编写流式计算操作,并且支持基于event_time的时间窗口的处理逻辑。随着数据不断地到达,Spark 引擎会以一种增量的方式来执行这些操作,并且持续更新结算结果。
模块介绍
Structured Streaming 在 Spark 2.0 版本于 2016 年引入,设计思想参考很多其他系统的思想,比如区分 processing time 和 event time,使用 relational 执行引擎提高性能等。同时也考虑了和 Spark 其他组件更好的集成。
Structured Streaming 和其他系统的显著区别主要如下:
1:Incremental query model(增量查询模型)
Structured Streaming 将会在新增的流式数据上不断执行增量查询,同时代码的写法和批处理 API(基于Dataframe和Dataset API)完全一样,而且这些API非常的简单。
2:Support for end-to-end application(支持端到端应用)
Structured Streaming 和内置的 connector 使的 end-to-end 程序写起来非常的简单,而且 "correct by default"。数据源和sink满足 "exactly-once" 语义,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和外部系统集成。
3:复用 Spark SQL 执行引擎
Spark SQL 执行引擎做了非常多的优化工作,比如执行计划优化、codegen、内存管理等。这也是Structured Streaming取得高性能和高吞吐的一个原因。
核心设计
2016年,Spark在2.0版本中推出了结构化流处理的模块Structured Streaming,核心设计如下:
1:Input and Output(输入和输出)
Structured Streaming 内置了很多 connector 来保证 input 数据源和 output sink 保证 exactly-once 语义。
实现 exactly-once 语义的前提:
Input 数据源必须是可以replay的,比如Kafka,这样节点crash的时候就可以重新读取input数据,常见的数据源包括 Amazon Kinesis, Apache Kafka 和文件系统。
Output sink 必须要支持写入是幂等的,这个很好理解,如果 output 不支持幂等写入,那么一致性语义就是 at-least-once 了。另外对于某些 sink, Structured Streaming 还提供了原子写入来保证 exactly-once 语义。
补充:幂等性:在HTTP/1.1中对幂等性的定义:一次和多次请求某一个资源对于资源本身应该具有同样的结果(网络超时等问题除外)。也就是说,其任意多次执行对资源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均与一次执行的影响相同。幂等性是系统服务对外一种承诺(而不是实现),承诺只要调用接口成功,外部多次调用对系统的影响是一致的。声明为幂等的服务会认为外部调用失败是常态,并且失败之后必然会有重试。
2:Program API(编程 API)
Structured Streaming 代码编写完全复用 Spark SQL 的 batch API,也就是对一个或者多个 stream 或者 table 进行 query。
query 的结果是 result table,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模式(追加:append, 更新:update, 完全:complete)输出到外部存储中。
另外,Structured Streaming 还提供了一些 Streaming 处理特有的 API:Trigger, watermark, stateful operator。
3:Execution Engine(执行引擎)
复用 Spark SQL 的执行引擎;
Structured Streaming 默认使用类似 Spark Streaming 的 micro-batch 模式,有很多好处,比如动态负载均衡、再扩展、错误恢复以及 straggler (straggler 指的是哪些执行明显慢于其他 task 的 task)重试;
提供了基于传统的 long-running operator 的 continuous(持续) 处理模式;
4:Operational Features(操作特性)
利用 wal 和状态State存储,开发者可以做到集中形式的 rollback 和错误恢复FailOver。
编程模型
Structured Streaming将流式数据当成一个不断增长的table,然后使用和批处理同一套API,都是基于DataSet/DataFrame的。如下图所示,通过将流式数据理解成一张不断增长的表,从而就可以像操作批的静态数据一样来操作流数据了。
在这个模型中,主要存在下面几个组成部分:
1:Input Table(Unbounded Table),流式数据的抽象表示,没有限制边界的,表的数据源源不断增加;
2:Query(查询),对 Input Table 的增量式查询,只要Input Table中有数据,立即(默认情况)执行查询分析操作,然后进行输出(类似SparkStreaming中微批处理);
3:Result Table,Query 产生的结果表;
4:Output,Result Table 的输出,依据设置的输出模式OutputMode输出结果;
核心思想
Structured Streaming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将实时到达的数据看作是一个不断追加的unbound table无界表,到达流的每个数据项就像是表中的一个新行被附加到无边界的表中,用静态结构化数据的批处理查询方式进行流计算。
以词频统计WordCount案例,Structured Streaming实时处理数据的示意图如下,各行含义:
第一行、表示从TCP Socket不断接收数据,使用【nc -lk 9999】;
第二行、表示时间轴,每隔1秒进行一次数据处理;
第三行、可以看成是“input unbound table",当有新数据到达时追加到表中;
第四行、最终的wordCounts是结果表,新数据到达后触发查询Query,输出的结果;
第五行、当有新的数据到达时,Spark会执行“增量"查询,并更新结果集;该示例设置为Complete Mode,因此每次都将所有数据输出到控制台;
上图中数据实时处理说明:
第一、在第1秒时,此时到达的数据为"cat dog"和"dog dog",因此可以得到第1秒时的结果集cat=1 dog=3,并输出到控制台;
第二、当第2秒时,到达的数据为"owl cat",此时"unbound table"增加了一行数据"owl cat",执行word count查询并更新结果集,可得第2秒时的结果集为cat=2 dog=3 owl=1,并输出到控制台;
第三、当第3秒时,到达的数据为"dog"和"owl",此时"unbound table"增加两行数据"dog"和"owl",执行word count查询并更新结果集,可得第3秒时的结果集为cat=2 dog=4 owl=2;
使用Structured Streaming处理实时数据时,会负责将新到达的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整合,并完成正确的计算操作,同时更新Result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