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赞沈淦:代码是一种信仰,破圈才能突围 | TGO专访

2021-10-13 14:34:43 浏览数 (1)

作者 | Milan

本期专访嘉宾: 沈淦(怀民),有赞技术 VP,TGO 鲲鹏会(杭州)负责人; 资深互联网技术专家,拥有 20 多年的团队管理经验,曾在蚂蚁金服、泰金所、大搜车等公司任技术总监、CTO,跨越互联网金融、汽车、零售等多个垂直领域。在大搜车任技术 VP 期间,经历了从 120 人技术团队到 1000 人团队快速增长的管理体系升级。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人去参加一个技术团队的会议,会上有人滔滔不绝,有人专门提反对意见,还有一个人几乎沉默不语,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然后这个人突然说了几个关键的观点。

问题来了,谁是团队的技术领导核心?

所有人都会觉得是最后提出真知灼见的那个人,因为他一直在思考,在给关键意见,而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只会唱反调。但是反思日常工作中,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滔滔不绝的那个人才是技术管理者。

这就考验技术管理者的洞察了。

这个故事来自杰拉尔德·温伯格的《成为技术领导者》的开篇,也是对沈淦思考方式和工作落地影响很大的一本书。

2019 年,还在大搜车的沈淦在接受 TGO 的采访中分享了 1000 人团队的管理秘籍,概括为以下四点:

  1. 组织架构先行:先有靠谱的组织架构,才能有靠谱的人;
  2. 培养团队的执行力:包括硬实力、软实力。硬实力主要是技术专业技能;软实力主要包括管理规划、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等技术管理能力;
  3. 目标导向:在团队之中正确的落地 OKR;
  4. 在线:第一,一切不能录入线上系统的行为都无法客观评价;第二,一切无法评价结果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两年过去了,沈淦现在在有赞仍然管理着将近千人的团队,对于技术团队管理,他有了更多鞭辟入里的见解。

1 技术管理者的思维进阶

2020 年 10 月,沈淦在 GTLC 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 · 杭州站做分享。

技术好和管理好并不是一回事。技术管理的难度在于技术管理者受到的专业训练是技术而非管理。因此,技术领导者需要花更多功夫去系统性学习,补齐管理的短板。

如果将团队规模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早期 30 人,中期 70 人,后期 300、600 到 900 人不等。不同阶段和规模的团队的管理思维有差异,对团队领导者的要求区别也非常大。

「我遇到过一个研发只有 50 多人的团队,他们和我讨论要不要建中台?我的建议是先别想着建中台,能把业务做好就差不多了。」

在沈淦看来,早期小团队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搞定业务。规模再大一点时候才上升为浅管理,这个层次上的管理核心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从懂做事到懂管理;

第二句话是从亲力亲为到树立榜样。亲力亲为是管理者什么都做,自己成为团队里最牛的人,谁不会做就自己上;而树立榜样,管理者要往后撤一撤,让其他成员成为团队中的榜样;

第三句话是从追求极致到多元思维。追求极致是管理者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将一个东西打磨得越来越好,但这并非是高阶管理者鼓励的方式。假如从 A 到 B 之间有个鸿沟,把坑填了过去还是绕一圈过去?这时就需要多元思维。

沈淦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多元思维对高级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如「工作中交给一个人一件事,但如果对方觉得难度太大不太情愿干,甚至有点抵触。一般来讲,如果是直线思维,就是让他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然后跟他反复 PK。但优秀的领导不会这样,他会说,好!那我找个人赛马,把这个活切一切,交给另外一个同事干。那人一看其他人干得这么起劲,他自己也会慌,自然就改变了态度和行为。」

2 代码是一种信仰 破圈才能突围

虽然带领着千人技术团队,但沈淦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实在又标准的“码农”。二十多年来,他依然坚持着写代码的习惯,最近他在给团队做 Demo,用 Error Prone(Google 出品的一个框架工具)来进行深度代码风格检查。

可能是出于技术人内心的执念和信仰,沈淦相信,技术的完美并不体现在技术框架多华丽上,技术最终产生的价值是代码,而其它东西都是阶段性的。「一个真正技术人,最后还是要依据每一行代码的好坏来评价。」

正是秉持着这份对代码的深深的热爱和敬畏,沈淦觉得追求技术的完美应该是无止境的。2019 年 11 月,他在 GTLC 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上提出「技术 leader 没有天花板」的观点。然而,作为一名技术人,沈淦像大多数程序员一样也曾遇到过迷惘期。

2011 年,沈淦在金仕达(国内金融领域软件供应商)做技术总监,常常与大型银行项目打交道,他感到困惑,虽然专注于技术,自己却不太像社会人,好像在哪都不是那么合群。

人很多时候的选择是被整个环境裹挟着往前走,自己内心的选择往往容易被忽视。沈淦当时并没想明白一件事,他是打算一辈子搞技术,还是只是把技术当成谋生的手段。

“我中间也很摇摆,后面觉得自己就是来干技术的,就不用那么纠结,没有必要跟自己过去比,跟周围别人比。”

沈淦后来想清楚了,他想做一个纯粹的技术人。“我的人生理想是见证这个神奇的世界,有更多的体验,别人认为我是一个真诚的值得交往的人就可以了。”

内心上,更早地看清楚自己最内心的底色是什么,方法上不断地破圈,突破自己的朋友圈,不断接触和自己不同的人群,是沈淦走出瓶颈的方式。

2020 年 5 月,沈淦参加《深度领导力》作者陈玮新书发布会,右一是沈淦。

当被问及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时,沈淦的回答让人出乎意料。他坦言自己很普通,大部分时间并没有觉得做成了什么事情而感到特别自豪。可能是因为习惯于「做事之前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期待」的性格,沈淦更想用「没有成就感,参与感更强」来总结自己的人生。

3 坚持长期主义 关注下一个增长点私域流量

2019 年汽车行业出现断崖式打击,沈淦离开大搜车加入中国最大的云端商业服务商有赞科技。「崇尚长期主义,不在意一朝一夕的眼前得失。」是有赞吸引沈淦的地方。在大众眼里,有赞是一个开店工具,沈淦认为有赞远非如此。相对于国内其他工具型 SaaS,有赞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一个交易型的电商 SaaS 平台,这种模式不光有产品,还要有服务和运营,要和商家一起陪跑,共同成长。

2020 年 7 月,有赞数据团队迈出商业化生态步伐,沈淦在合作发布会上发言。

投身零售行业后,沈淦对营销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现在比较看好私域经济。

「虽然目前多数电商收入来源是与投放密切相关的平台流量生意,私域贡献并非最大,但私域会是未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这样的判断来源于沈凎对流量经济的理解。他发现中国的流量场有两个:一个场是围绕着交易场所进行,如天猫这样的电商品牌;另一个场是连接人和货的各种数字化的触达手段,如小程序、移动 APP。在这场数字化竞争上,中国的技术和模式超前,也将消费者“收割”得非常干净,但围绕场的交易已做到极致,发挥空间并不大。

「现在商家不是铺天盖地给用户广告,而需要精准打击,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先理解消费者是什么样的人,诉求是什么,再去给什么。」

的确,在各大平台流量越来越贵的背景下,商家得更聪明灵活地运用各个平台的流量,掌握每个流量的特点,从场的数字化转变为人的数字化,才能占据流量经济的高点。

为什么私域变得如此重要?沈凎解释到,用户不是平台的,而是商家的。不管是私域还是全域,最后都要往复购、增购、裂变方向走,考虑到做增量的同时,获客成本、客单价和 ROI 比单纯买流量便宜,这必然导致商家后期重度投入。

「举例来说,有赞服务的一个百购行业的客户,他们以往的导购方式是导购员留下客户电话或微信,有好东西就给对方推,这种方式对导购的业绩激励并不直观;上了私域后就不同了,不仅导购激励在线化,还增加了吸粉指标,导购可以再拿一份收入,大大增强了导购员发展业绩的动力。」

顺着这条逻辑,私域将消费者系统沉淀下来转换成会员,平台再给会员推更多东西,如新活动、新产品和优惠券,在“疫情”期间,很多门店销售很差,有赞通过这种导购、会员复购、增购的方式,帮助商家销售业绩上涨,对冲了原本比较差的门店生意。

但私域从概念到全场景的落地,实现快速增长还有一段距离。沈淦认为,私域还处于早期,大部分商家更擅长玩了十几年的流量打法,这个行业需要一定时间集体学习运营和私域。虽然很多人知道私域是个好东西,是未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如何像流量生意那样精细化运营还有待探索。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