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2021-10-20 15:12:28 浏览数 (1)

《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前言

    本书也是一本讲学习方法的书籍,这本书不是讲有什么学习的灵丹妙药,而是从理论以及科学来告诉你为什么学习是一件痛苦并且艰难的事情,以及从科学的角度如何避过难关,这本书记述的核心思想是「搭建思维组块」,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框架的搭建,最后,】如果你想最快速的从这本书学到点什么,最好的方式是从 「228」 页的十条好建议和坏建议入手,带入到你的生活中进行实践。

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要锻炼思维你需要时常的动用「回想和概括」 你所看到的内容,如果你需要学习新知识,最好的方式其实是时常切换去做另一件事情,而不是把所有的精力都耗费在一件事情上,同时为了活跃你的思维你需要学会来回切换阅读书籍(并不适合所有书籍),就好比你看完一本书的第一章,你要跳到第三章,然后回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在学习新课本之前,你需要先看「课后练习以及思考题」,你在做试卷的时候,要先从 「难题」 入手,一旦无法解决就要立马切换做简单题目,然后再回去做难题等这样你的思维切换能力以及思维能最大化的利用,上面这些内容就是看这本书的理由以及这本书的价值。

个人评价

    4星(满分5星),组块思维和专注思维以及发散思维这些概念比较新颖,当然也有不少内容的是重复的,比如番茄工作法以及讲述习惯的和后面的关于一些考试的老生常谈的建议等等,另外这本书中部分内容比较偏向学生党,比如后续专门开设了章节讲述关于考试如何应对的建议等等。

❝讲述习惯的书可以看看**《掌控习惯》**,关于番茄工作法直接百度学习方法即可,是否适合自己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 ❞

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在这本书的开头,首先提出了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呢?

「 专注思维」:书中提到了叫弹珠机的概念,但是并不是很好理解,这里我换了一个概念,大家可以认为专注思维像是电玩城里面的推硬币的机器,我们要获得游戏币就必须在合适的时机把硬币塞入并且让硬币推动底部的硬币推出,而上面一个个整齐的杠杠则是一种紧凑的机关,而硬币在上面进行游走,而我们在进入专注模式的时候就会像是硬币滚动的过程,专注模式就是一种 「注重过程」 的思维模式,同时专注模式会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并且提高注意力,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会极大的消耗「意志力」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和专注思维相反,发散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盘松散的棋盘,同时发散思维也不用指望能做复杂的思考,发散思维更像是一种“潜意识”的唤醒,它的关键作用在于:「如果你想要学习新事物,那么你不能陷入专注思维,而是要用发散的思维从全局看待问题。」 比如你要看一场球赛的胜负不能只盯着一两个球员的精彩表现而是要关注整个队伍的配合和状态。

作用:

「那么了解这两个思维有什么作用呢?」 实际上我们多数情况都是处在专注模式的,比如看视频,看剧或者看电影,这时候我们的思维会和精神都会非常的集中,但是这样做会大量的“无用功”,我们浪费了大脑的“潜能”,专注的思维是我们攻克复杂难题的重要武器但是这个武器的时效性很短,所以学会合理动用发散思维能避免我们免于专注思维的“视野盲区”,这里个人的亲身体会是 「难题通常是下班回家路上或者在某个休息时候的突然的灵感得到突破」 ,不知道读者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呢?

生活应用

    在**《程序员的职业素养》**的读书笔记中提到了一个叫做“流态区”的状态,这个状态放到这本书解释就是“专注模式”过度发挥的结果,一旦我们我们大脑长时间高负荷的运转,那么大脑会“自动”切换到发散的模式,让紧绷的神经得到松散和恢复,这时候大脑是非常容易产生错觉并且欺骗自己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认为自己的代码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没有任何问题,需要十分小心,此时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停一停。

「最好的方式是让专注的思维和发散的思维交替的运行,」 「并且需要小心自制力更强的人更难以逃离专注模式。」

如何更好的切换模式?

  1. 如果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或者专心听讲之后感觉云里雾里,这时候最好去看一下教材然后在休息的时候用发散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而不是钻入难题中绞尽脑汁想问题。
  2. 如果觉得烦躁或者集中不了精神,这时候就该干点其他的事情,比如如果一回家无法切换到学习的状态,可以用画画或者不带手机出去散散步,可以恢复一点意志力。
  3. 如果看完一本书却压根不知道讲了什么或者你不记得讲了什么,这时候不妨找找电影或者看看别人的读书笔记扩展一下自己的思维。

如何利用模式来奖励自己?

    这里我们只需要了解我们什么时候会出现发散模式和专注模式即可:

    发散模式:睡觉,开车,部分体育锻炼运动,比如跑步,游泳以及任何下意识就可以完成的动作等等

    专注模式:打游戏,看电影,网上冲浪,看书,画画,写作等需要专注精神才能完成的操作。

如何对付拖延症

   书中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其实更像是从其他的书籍借鉴过来的内容,比如在最开始介绍了什么是拖延症,本质就是我们处在一种精神涣散没有目标的情况下的动作,同时由于长期的思维习惯定式导致的一种拖延心理。

这本书随后介绍了关于习惯的相关理论,习惯的四个信号是:提示-渴求-反应-奖励,关于这四点内容由于笔记的篇幅原因,这里不做过多的展开介绍,详细请看**《掌控习惯》读书笔记** ,这里可以直接总结为:对付拖延症最好的办法是「使用新的习惯替换旧习惯」

组块思维

    组块思维是这本书的一个重点内容,大约有3分之一的篇幅都在讨论如何利用组块思维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力,那么什么是组块思维?按照个人的理解是:「能够把复杂缠绕的知识打散为个人思维组块,同时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拼凑出自己的思维版图。」 用生活中的案例举例是:游戏攻略,评测视频,学习路线,统计报告等等,要培养这样的思维需要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个人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想:我看书不知道看了啥,看了电影也不知道他的内涵,看着别人的学习路线看到就害怕,这种思维对我有帮助么?关于这些内容其实就是后续个人想要讲述的,请读者耐心观看。 ❞

如何构建组块思维?

    书里是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拆解的:

    1. 「高度集中你的注意力」 :关掉音乐不要一心两用,同时保证有一个「充足的时间段」 ,如果你老是被其他的事务打断是无法训练和搭建组块的,最后你要保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开始。

    2. 「把知识打散为组块」 :按照章节或者其他的划分方式把看到或者学到的内容打散为自己的知识组块,但是不需要你去拼凑出来。

    3. 参悟组块的背景信息「确定自己在什么时候会用上」):并不是所有的组块都是需要用上的,有时候你需要缩减你的组块同时明确自己知识组块在何时会派上用场。

    4. 「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最后一步就是拼凑出自己的思维模型了,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同,所以书中并没有深入的讲解。

    下面来看下我是如何使用实际案例来实践的,既然这篇是读书笔记,那我们就按照读书笔记的拆解来介绍做法(也可以通过概述大致的了解这个读书笔记的编排):

❝首先是1-3章节:开头的三个章节主要介绍了作者的学习经历,作者属于典型的从学渣到学霸的模式,特别是实现了自己数理化F到A的逆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重要观点是「介绍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以及为后续介绍组块思维“铺路”,了解即可组块。 ❞

❝然后是第4和第7章节:介绍重点的组块思维以及相关的应用,这里作者在编排的时候特意交叉了内容,为的就是防止思维形成一种专注假象陷入发懵状态,这样的编排能让你收获只看一个观点更多的内容。这部内容是读书笔记中重点的组块,也是个人的重点回想内容。 ❞

❝接着介绍了5、6、8、9这几个章节:重点介绍了关于拖延症和习惯的相关内容,同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帮助摆脱拖延症,其实这些内容网上有很多的方法,书中的内容似乎有些“累赘”,所以这部分不能作为组块。 ❞

❝后续的内容比较零散,提到了学会自我欣赏和避免自负,以及如何使用一些记忆技巧来重新塑造你的大脑,其中还包括了自学的魅力和价值价值的阐述以及自学的上限和下限,我们在考试的时候需要什么样的做题方法,总之这些组块非常的零散,当然这是作者有意为之。 ❞

   个人的思维最快到最后就汇聚为这篇文章。

如何重铸你的学习思维

说完了理论部分,接下来是关于建议的部分,这里再说下关于书中提到了印象比较深刻的部分:

  • 「定时切换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人,」 如果你要学习新内容你需要的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去攻克内容,而是需要在学习之后时常用回想和定时回顾用发散模式去不断消化也就是合理的利用发散模式,可以把这个过程比喻成牛吃草,吃进大量的知识后切换到消化模式慢慢打散拼凑知识来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
  • 「常用回想」 :经常使用回想自己看到的内容是一种基本功练习,当然回想不是背诵,而是要把自己记忆中一闪而过的闪光点总结,有意的回想也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 「定时专注」 :详细可以参考番茄工作法,这是一种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好方法。
  • 「交叉阅读」 :交叉阅读你看到的内容不一定要定向思维,看完一章看下一章,你可以看完第一章看看最后一章总结,然后看下一章,然而又看最后一章或者回去又看一篇第一章,如果你不明白我这里在说什么,可以去看看「这本书的目录,」 相信你一定可以理解。
  • 「预习」 :如果你还是学生,那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预习再好不过,个人的经验是自学编程之后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放肆”的偷懒往后学习新内容的同时还有老师给你温故,这是温故知新最好的一种状态。关于预习的举一反三是在你看不懂(前提是看过或者看完,一定要看过才行)的时候看看别人怎么思考的,在你看新东西之前,你可以先去瞟一眼百科等中性评论内容为自己铺路。(不能带感情色彩,容易左右你的判断)

好了,到这里可以停下来试着回想一下这些内容是否有帮助吧!

学会自我欣赏和避免自负

    书中用了少许的内容介绍自我欣赏和避免自负,自负是过度自信的表现,虽然自负的人通常不被人喜欢,同时有时候会因为自负造成不可逆转的错误,但是绝对不能小看任何一个自负的人,因为「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个保持自信的人总是能比一个总是自卑的人有更好的表现。

    对于自我欣赏,我们需要「避免自尊心太强」,虽然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不容易被说服,但是自尊心很强的人容易因为“面子”而陷入泥潭,这种特性会让他们耻于向他人求助而容易钻牛角尖,同时因为过度的虚荣心导致需要用一层层的“金龟壳”来保护自己,最后自尊心很强的人容易嫉妒一个比他更强的人,而嫉妒是毁掉一个人让一个心胸变狭隘的开始。

❝自尊心不高不低的人最容易被人说服。 ❞

   &ens;最终,关于这个组块的建议是:提高自己的自信,同时尝试把关注点放到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整日关注和对比他人,来满足自己的微不足道的自尊心,用罗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你的尊严能值几个钱?」

提升记忆力的记忆技巧

    这部分的内容也比较的简单易懂,感兴趣的可以直接翻看书中的「10章,11章和13章」这三章节的内容,小节的部分摘录了对于个人笔记有用的内容。

善用比喻和联想

    如果能把你学到的内容具象化,把它想象成现实中的某个事物,这对于学习的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同时他可以减轻你记忆的负担,特别是对于许多需要背诵和记忆的专业,比如苦逼的医学生以及会计从业人员还有律师行业,如果说没有一丁点记忆技巧肯定是不行的,这里个人的经验是:比如上学的时候背诵《琵琶行》,我通常会根据文字并且在脑海中想象场景。

    不过想象力不足学不会这个方式也不必担心,反复的训练上面提到的“「不进行回顾回想内容」 ”的方式,就可以不断磨练你的记忆力以及联想和比喻能力,因为你不想重复学习,唯一的方式就是让大脑想办法“偷懒”。

    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轻松」 理解和训练方式是听听这首歌:「《Head Shoulder Knees and Toes》」,多听几遍你就会发现你可以轻松又愉快的多学几个英语单词,然后尝试用类似的方法放到记忆和联想。

间隔回忆

    很多人学了就忘不仅仅是不应用,更重要的是学完就以为这个东西放到了“硬盘”里面,其实这部分内容更多时候是在“暂存”空间,也就是缓冲区,如果不总是去“刷新”这一块的记忆,就会越来越模糊,回顾不意味着需要永久回顾,当你长时间不看依然可以回忆总体轮廓同时快速检索你需要的“思维组块”的时候,这部分就可以放心的交给长期记忆的存储空间保管,也意味着这些知识已经是属于你的内容了。

    最后,间隔记忆最好的方式是「记笔记」,很土但是很管用的方法,每天记笔记,经常回想自己过去做过什么,有利于训练你的大脑。

下意识

    如果你想要每天劈柴都很快,就需要经常磨你手中的斧头,如果要让行动变轻松,最好的方式是训练成为下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开车能让大脑切换为发散模式的一个原因,因为一旦熟练掌握开车技术,短暂的开车放松对于你来说是一种享受(当然你需要长时间开车另当别论),这也是提高记忆力的一种技巧。

自学的魅力以及如何应对考试

    这一块的内容不是重点,个人也把这一块的内容放到的笔记的后半部分,可以选择跳过看后面的内容。

    自学的魅力在于可以摒弃掉外界的干扰因素,同时自学更有利于进入到专注的模式下,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自学的,很多人在自学的时候很难切换到专注的状态,所以这时候外界的控制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的,另外自学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容易过度的专注,很难利用到发散模式的好处。

    而对于应对考试则需要事先准备并且需要进行考前的热身练习,我们都知道考试的内容通常都是由各种材料或者当前的实事引渡过来,同时考试是能检测你的组块思维是否牢固,你的思维模型是否牢固的方法,最后为了保证考试时候大脑一篇空白,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让大脑进入发散模式整理知识组块。

坏方法的建议

    列举出让自己学习能力变差的一切方法即可。至于好方法,这篇文章我已经花了大量篇幅进行叙述了。

  • 「糟糕的睡眠能让你有更好的发挥」 :仙人可以指路,越玩越有精神,就是头皮有点凉,我相信没有人喜欢通宵的感觉。
  • 「反复看一本书,企图把一本书看透」:对于一个只喜欢看一遍书的我来说想一想我都觉得累,甚至不会想买这本书。
  • 「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佛有时候会拉你一把,但更多但时候只会让你留下悔恨但泪水。
  • 「一心两用」 :如果你能一边看电影一边学习但很好,那我只能说你的精神真好
  • 「没看课本就开始写答案」 :如果你是欧皇常常能赌对可以跳过这一条
  • 「时间精力浪费在吃瓜闲聊」 :我只希望看我文章的读者不是在吃瓜闲聊的路上就好。
  • 「用解题答案来安慰自己」:考试有答案,但是工作没有人给你答案,所以最好不要有这种惯性思维。

总结

    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适合学生党的,对于组块思维这个概念是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值得学习和深入思考的部分,关于这本书的概述和个人构建的组块在本文的最后面。

写在最后

    国庆玩了几天之后把这篇文章补完了,很久没有写这么长的文章的,敲了好几个小时=-=。如果这篇读书笔记对你有帮助不妨点个赞,如果想看其他的读书笔记欢迎进入「个人主页」或者关注个人的微信公众号:「懒时小窝」 ,最后因为很多人喜欢把一篇文章翻到结尾,当然我也有这种习惯,所以这里耍点小聪明把简介放到最后了=v=。

    国庆玩了一圈收收心了,在高铁上把**《影响力》** 看了一大半,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心理学书籍,有大量的案例来举证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理论,内容十分实用,强烈推荐阅读这本书,后续也会输出文章进行总结读书笔记。

章节简介:

  1.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1. 介绍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特点以及生活的实际应用。

    2. 如何更好的切换模式?

    3. 如何利用专注模式或者发散模式“奖励”自己?

  1. 如何对付拖延症(简略)

    1. 习惯是如何养成的(简略)

    2. 番茄工作法(自行百度)

  1. 组块思维模式

    1. 什么是组块思维模式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思维组块

    2. 如何重铸你的学习思维

  1. 学会自我欣赏和避免自负
  2. 提升记忆力的记忆技巧

    1. 善用比喻和联想

    2. 间隔回忆

    3. 培养下意识

  1. 自学的魅力以及如何应对考试
  2. 学习的好方法和坏方法的建议(个人打散到整个文章里面)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