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史话(八):敏捷的破局之道——Martin Fowler

2021-03-03 14:08:18 浏览数 (1)

在 Martin Fowler 的世界里,任何事情都有最优解。

1963年,Martin 出生于英格兰的沃尔索尔(Walsall),也在同样位于沃尔索尔的玛丽女王文法学校中接受中等教育。在这里的乡村中,他度过了一段简单、愉快的少年时光。

上了中学之后,Martin 接触到了策略桌游。在桌游的“厮杀”中,如何从复杂的局势中找出最简洁、直观的破局之法,就成为他想要寻找的答案,也成为日后他解决任何事情的目标。

1986年,Martin 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获得了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学士学位。自此,Martin 踏入了软件领域。

重构

毕业后,Martin 分别在 Coopers & Lybrand 和一家名为 Ptech 的小型科技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又作为一名独立顾问,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相应的帮助。

在观察了多家公司的工作模式之后,Martin 发现,由于软件需要不断地修复 Bug 并添加新特性,这会让原本的代码库变得繁杂,导致之后的工作进度越来越缓慢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抽屉,最初,里面只有三四样物品,这样我们很轻松地就能找到并拿出某一物品。但当抽屉内放置的物品越来越多时,再想要找到特定的物品就非常困难了。

那么,如何用一种简单、直观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呢?Martin 想到,为了应对更改逐渐叠加的这一情况,可以用重构代码来减少这些不必要的复杂性。于是,Martin 开始筹备《重构》一书,希望能够将代码重构的实践带给更多的公司与团队。

1991年《重构》出版发行,这本书成功地推动了“重构”实践的普及,帮助程序员们编写出易懂、易维护的代码,同样也开辟了一个“炒熟饭”的市场,指导了企业或开发者,如何将“烂代码”重构。这之后,Martin 又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出版了《重构:Ruby 版本》及《重构:改进现有代码的设计》,以指导职业 Ruby 程序员实践重构,并指出:重构并不是出现在项目计划中的一项特殊任务,而应该是编程活动中的一个常规部分。

Martin 认为,重构其实很简单,只需将复杂的事情拆分开。

《敏捷宣言》

随着应用软件的蓬勃发展,软件开发的升级成本越来越高,Martin Fowler 开始转而追寻软件开发的最佳实践,“轻量”方法论渐入人们的视野。

随后,Martin 为了形成全面运动的核心,开始同 Robert C. Martin、Alistair Cockburn 着手组织一个关于“轻量”方法论的聚会。

会中,Martin 与 Ward Cunningham 两人对会议进行了全面的调节,快速制定出了会议流程与决策方法。就这样,雪鸟会议开始了。

回忆起二十年前的那场会议,Martin 认为,参与雪鸟会议的这十七个人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也并不是唯一拥有这些价值观和原则的人。他们在随后掀起的敏捷运动中没有任何特殊的地位,也并没有要把自己建立在这样一个地位上的愿望。

实际上,对于敏捷软件的未来,每个人都拥有发言权

“bliki”的诞生 

对 Martin 来说,记录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一方面,在与行业伙伴进行深入交流后,能够产生一些灵感碰撞产生的火花;另一方面,他会亲自思考实践并抽象总结,然后通过出版物、博客、网站等,同大家分享自己的理念。

Martin 的写作之路,早在20世纪就出现了苗头。90年代末,Martin Fowler 为《分布式计算》写了一篇专栏。同时,Martin 接触到了一位出版社编辑,也陆续在 Addison-Wesley 公司出版了一系列的书籍,包括:《分析模式:可重用对象模型》、《UML 精粹:标准对象建模语言的简明指南》、《重构:改进现有代码的设计》等。

在21世纪初,Martin Fowler 又在《IEEE软件》杂志的设计专栏做了五年的编辑。这几段专栏作者以及编辑的经历让 Martin 体验了从文章产出、校对到发表的全流程。与需要经过复杂校对审核的流程相比,Martin 更倾向于自己掌握主导权。

与此同时,blog 开始流行,很多人开始迈入 blog 大军的行列,Martin 也跃跃欲试。但在接触了 blog 后不久,他对此有了一些微词。在他看来,blog 中简短的文字就如同天空中的烟花:稍纵即逝、无法保留。给他类似感受的,还有 wiki——一个很容易就会导致信息复杂、冗长的网站。因此,他决定创建一个介于 wiki 和 blog 之间的网站,既能像 blog 一样发布一些简短的想法,又能像 wiki 一样建立一个交叉链接的主体。

很快,一个名为“martinfowler.com”的 bliki 网站诞生了。一开始,Martin 会在网站上时不时地更新自己的文章,文章内容涵盖了软件开发领域的方方面面。随着网站越来越受欢迎,他认为,是时候以这一网站为平台来帮助更多作者增加曝光度了。所以,Martin 开始在网站中逐步增加他人的文章,并对收到的每一篇文章都进行仔细地审查,以确保网站内容的质量。

现今,已年近古稀的 Martin Fowler,同妻子住在波士顿市郊。在工作之余,他们会去度假、摄影、徒步,也会将沿路的风景、人文分享给自己的读者。这些日常不仅带给了 Martin 很多工作中的灵感,也激发了他写作的动力。或许,问题的最优解,就藏在生活的每一处小细节中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