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TTP Header介绍
相信大家对header并不陌生,在做接口测试的时候经常会用到,那么header到底是什么呢?
可以将header看成是一种规范,约定好客户端和服务器能做的一些事情等,http请求和响应中都会包含header,通常我们可以检查为 请求头和响应头。
header的语法格式是“key”:“value”的形式,一行一个header,每一个header都有其对应的特殊作用。
使用Fiddler抓包工具可以看到http请求和响应的header信息:
2
Header常见选项解读
Cache
Cache指的是缓存相关的Header,在HTTP请求中,不管是请求头还是响应头,都有可能会出现Cache相关的选项,当http需要请求的资源在本地有缓存的副本的话,就可以直接从本地存储设备中提取,不用再次从服务器下载,当http请求接口的数据命中后端缓存的时候,后端接口就可以从缓存中直接返回相应的数据,不用再查库。请求信息是否有采用缓存,是可以从fiddler抓包的信息中观察到的:
缓存的优点:
1、减少了冗余的数据传输,节省了传输时间
2、减少了服务器的负担,大大提高了网站的性能
3、加快了客户端加载网页的速度
这里顺带附上一篇之前写的跟缓存相关的文章:接口加了缓存之后如何验证缓存是否有效
Cookies
一般包含了用户登录后的一些校验信息,用于后台校验用户身份
Accept
Accept表示客户端可以接受的返回结果类型。
例如,Accept:text/html代表客户端可以接受服务器返回html格式的内容。
Accept-Encoding
告诉服务器,客户端支持xxx压缩格式。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Accept-Language
浏览器用来声明自己接受的语言,比如Accept-Language: zh-CN,zh;q=0.9,en;q=0.8
User-Agent
User-Agent的作用是告诉服务器,客户端使用的操作系统及版本,浏览器类型及版本等信息。
通过Fiddler工具,可以修改User-Agent,伪装成其他客户端发送请求:
Fiddler->菜单栏Rules->User-Agents
User-Agent这个参数在爬虫的时候可能会用的比较多,伪造不同的客户端去发送请求,降低被服务的屏蔽的概率。
Referer
Referer主要是用来让服务端判断来源页面,即用户是从哪个入口链接过来的。一般的网站都会在后台去分析和统计流量的入口,以便及时调整推广的策略之类的。
比如,从百度上搜索某个关键词,跳转到csdn网站的时候,都是带了referer的信息的:
Connection
从HTTP/1.1起,系统默认都开启了Connection:Keep-Alice,保持连接特性。
HTTP请求发送之前,需要先建立TCP连接,只有TCP连接建立,才可以发送HTTP请求。使用长连接,HTTP发送下一个请求的时候可以直接发送,不需要再次建立TCP连接。Keep-Alic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一般可以在后台进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