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给你意外,在使用微服务架构吗?还在考虑使用哪种微服务架构呢?要准备大干一场,学习spring cloud吗?
还在纠结这些问题时,这些技术都将要被淘汰了,下一代微服务Service Mesh出现了
Service Mesh
简单介绍一下
这个词最早使用由开发Linkerd的Buoyant公司提出,并在内部使用。2016年9月29日第一次公开使用这个术语。2017年的时候随着Linkerd的传入,Service Mesh进入国内技术社区的视野。最早翻译为“服务啮合层”,这个词比较拗口。用了几个月之后改成了服务网格
定义
首先服务网格是一个基础设施层,功能在于处理服务间通信,职责是负责实现请求的可靠传递。在实践中,服务网格通常实现为轻量级网络代理,通常与应用程序部署在一起,但是对应用程序透明。
为什么
为什么需要这个呢?
当年EJB怎么下岗的,繁重,程序员压力山大
看看现在,如果要使用微服务架构,要关注哪些呢?
- 服务发现
- 负载均衡
- 路由
- 流量控制
- 通信可靠性
- 弹性
- 安全
- 监控/日志
对应spring cloud
如果去掌握每一个模块,是不是压力山大,留给业务的时间能有多少
而程序员真正需要关心什么呢?
serviceA --> serviceB
对应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serviceA,让serviceB执行一下methodB,完成某件事
serviceB.methodB()
仅此而已,可却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关注上面的一大串
未来
再也不用关心那些基础设施,只关注服务调用
可能真的就像TCP一样
第一代网络计算机系统,最早的时候开发人员需要在自己的代码里处理网络通讯的细节问题,比如说数据包顺序、流量控制等等,导致网络逻辑和业务逻辑混杂在一起,这样是不行的。接下来出现了TCP/IP技术,解决了流量控制问题,从右边的图上可以看到,功能其实没发生变化:所有的功能都在,代码还是要写。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流程控制,已经从应用程序里面抽出来了。对比左右两边的图,抽出来之后被做成了操作系统网络层的一部分,这就是TCP/IP,这样的话应用的结构就简单了
Sidecar
Sidecar这个东西出现的时间挺长的,它在原有的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加多了一个代理
Sidecar扮演的角色和代理很像,但是功能就齐全很多,基本上原来微服务框架在客户端实现的功能都会对应实现。
架构改造
sidecar模式到底好不好,可能还没有清晰轮廓,可以通过一个改造的过程再深刻体会一下
之前在《游戏灰度发布》中表述了在gateway与gameserver之间加一层proxy,以适应灰度发布的需要
现在再加上sidecar-proxy,整体的逻辑架构图就是这样的
proxy
这个proxy的意义:
- 灰度发布
- 路由功能,在需要发布时,热备一台gameserver,让proxy切换到热备机器
- 限流,在来不及开服时,可以先限流,保证高可用;当然一般来讲,开服时都有充足的预备机器,不太需要;在有大型活动时,可以用来分流
- 如果是世界服,这个proxy更有意义
sidecar-proxy
为什么需要这个proxy?
可以先设想一下,没有这个proxy,game-server在连接跨服时需要些什么?
- 建立连接,序列化/反序列化
- 路由功能,业务规则连接哪台跨服
- 负载均衡,跨服流量均衡
- 服务发现,增减跨服时,需要动态发现
如果想更新一下负载均衡算法,怎么办?想增加一些跨服治理的功能,怎么办?
只能等待发版时,跟随game-server升级更新
而且game-server会越来越臃肿,混合了大量服务治理的功能
有了sidecar-proxy,就可以把服务治理相关功能抽离出来,简化game-server,升级服务治理功能也及时方便
在《游戏灰度发布》也提到高可用时
如果ha-proxy挂了,怎么办?就算game-server正常运行,也不能再提供服务,自己坑了自己
所以这儿需要一个proxy-cluster,当sidecar-proxy不能正常工作时,需要无缝切到proxy-cluster
每台物理机上可以放一台sidecar-proxy,当不能正常工作时,会切到cluster;当sidecar-proxy正常时,再切回来。
具体实现细节,下回分解,show you the code!
参考资料
Service Mesh: 下一代微服务 - 视频
Service Mesh:下一代微服务 - 文字
VIP_OSP--基于Thrift的RPC框架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