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程序猿是什么水平?

2021-04-13 15:02:48 浏览数 (1)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海外扩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 文化的差异
  2. 本地法律法规的问题
  3. 产品定位的问题
  4. 人员招聘的问题

等等……

文化的差异和法律法规只能去适应,产品定位可以做调研,参考竞争对手和竞品。

人呢?这是最不可控的因素!

这里所说的人肯定不是美国人,日本人和德国人,在上述国家招聘,根部不用操心人的问题,你能招聘到甩清华北大数条街的人才。我们目前海外扩张主要还是去第三世界国家,例如东南亚,南美,非洲等等。近几年东南亚成为热点,例如越南,菲律宾,泰国等等……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幸多次参与公司海外扩张,所以对设立海外分公司比较了解,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因为我是技术负责人,所以下面我就技术部这块,我你可能比较关心下面几个问题:

  1. 人好招聘吗?
  2. 外国技术人员究竟什么水平,是否能胜任工作?
  3. 怎么组建团队?
  4. 怎么管理外国的团队?

等等……

第一个问题,人才好招聘吗?

我想问问你,在国内好招聘吗?很多企业都反应招聘难,我认为这是方法策略的问题,找不到人应该问责HR部门。我在《不要让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这篇文章中有详细的分析。

第二个问题,外国的技术人员水平究竟如何?

我可以放心的告诉各位,外国技术人员跟我们处在相同的水平,我招聘过高级软件攻城狮,高级运维攻城狮,和测试攻城狮,都非常令人满意。

此前我们非常担忧,认为这些国家的攻城狮只能达到我们初级攻城狮的水平。面试后打消了我们的顾虑,什么会是这样?

我现在会反问,为什么不是这样呢?听我讲完,你就明白为什么会非常合理。

在互联网领域所有的知识都是开放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在互联网领域弯道超车,而芯片等传统科技领域却不行。互联网技术全世界都是同步的,我们使用一样的操作系统,相同的开发语言,知识的源头都来自官网的开发手册,通过网络你能跟全世界的开发者交流和学习。

我们当时正从 Struct 框架转向 Springboot 框架,到了当地,面试中发现他们处于这个阶段,几乎我们常用的技术栈他们都熟悉,顾虑再次消失。

甚至很多知识他们比我们先掌握,为什么会这样?将官网英文手册翻译成本地语言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他们国家很小,从事技术的人员体量就小,翻译出来的书,很难出售,即使本国所有技术人员人手一本,也赚不到什么钱。所以就没有人去翻译,只能用英文教材,他们已经习惯了英文教材,甚至英文水平比我们还好些。

第三个问题,怎么组建团队?

我的做法是首先在当地招聘一个华人主管,然后华人主管配合我一同面试,他充当翻译。

所以这种主管的人选非常重要,我会准备一套面试题,我的面试更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的要求是20%管理能力 80%技术能力。经过一两轮的电话/视频面试,最终确定几位人选,然后飞到当地见面,最终确认留那个。

一般签证是1-3个月,通常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把团队组建完成,后面一个月的培训期,虽然语言不通,培训竟然还挺顺利。

人总是对未知的事情充满恐惧,没有出国之前,会想到1000种困难,出去几次后,现在手拿护照敢去任何地方。我去当地的第一个周末,自己一个人去公园玩,看到他们在拍模特,我就蹭拍,他们看到后就邀请我加入,拍摄结束后一起吃饭,还有人开车送我就酒店,相互加了Facebook,之后每周有活动都会叫上我,就这样很快了融入了当地生活。反观我的同事,在那里工作三四年,除了公司就是超市和宿舍,不停抱怨那里的环境。

所以组建团队和招聘人员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第四个问题,怎么管理外国的团队?

我们是有 gitlab 作为项目管理工具,进行每周一个版本的迭代开发,任务会以 issue 的方式指派到,海外office,再有华人主管进行分配。

除了办公地点不同,其实管理上没有什么不同,两边的团队需要一个磨合期,待两边同时相互熟悉后,便能顺利工作。

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大陆这边的员工很容易有一种天朝优越感,并且将这种优越感表现出来。我认为这样非常不好,就如同20年前,美国人在中国的那种美式优越感一样,会让我们很不舒服,我常常提醒大陆的同事要注意一下。

我们的优越感是国家赋予的,大陆员工常常炫耀我们的硬件环境,想想社会的硬件环境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人还是居住在城中村的农民房里。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