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时间:2021年4月15日
嘉宾简介:
程小中:安畅网络创始人&CEO,20余年数据中心与云计算行业经验。2007年创办安畅网络,发展为中国最大的Managed Hosting公司之一,2017年带领安畅全面向Cloud MSP战略转型,是国内最早探索云管理服务市场的领航者之一。
主持人简介:
吴洪声(人称:奶罩):腾讯云中小企业中心总经理,DNSPod创始人,洋葱令牌创始人,网络安全专家,域名及DNS技术专家,知名个人站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01
吴洪声:2020年黑天鹅事件频发,尤其是新冠这两个字,是萦绕在大家头上很长一段时间的乌云。我记得你的团队为了能够帮助义乌开发线上数字贸易平台,疫情最严峻的2020年2月底,毅然组织了一只40人队伍前往义乌,帮助了义乌在线下市场无法开张的紧急关头能够顺利转为线上的模式。是什么驱使你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定?
程小中: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经济非常发达,同时它的经济活力也和外贸密不可分。在疫情全球肆虐的时候,我们了解到,由于国外客户纷纷取消订单,义乌商户损失惨重。
我们的CTO张玮二月份参加了义乌小商品城的紧急沟通会,之后和公司管理层沟通决定紧急组建一支40人的专业技术团队,立即赶往义乌,集中封闭式工作。尽管加班加点、工作条件艰苦,但每个人都觉得身负重任,没有一丝抱怨,只希望能够尽快帮助义乌的商户们度过难关。当时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所以特别感谢这批二话不说,扛着行李跨省支援一线的同学,更感谢他们背后默默支持并担心的家人。
通过团队日夜兼程的努力,加上云计算带来极大的技术便捷性,Chinagoods平台在3个月后顺利上线,这样的速度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作为义乌小商品城的官方网站,它也标志着义乌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之旅。通过平台展示交易、贸易资源对接、嫁接服务等功能,我们帮助义乌商户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联动,让这个城市在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今天,获取更多的贸易机会,“做生意”变得更简单。
02
吴洪声:全世界因为疫情不得不陷入“停摆”,像小鹅通、东方金信和安畅这样的ToB的企业却得到了来更多的“机会“,在你看来,你们算是吃到了疫情红利的企业吗?而国内疫情目前逐渐趋于平稳状态,这会对你们公司造成巨大的业务波动吗?这一部分新增的市场你认为会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而消失吗?
程小中:疫情是一只意外的黑天鹅,但也加速了全球各行业“在线化”的进程。在疫情蔓延时期,我们直观地感受到,线上办公、线上娱乐、线上教育等行业的需求随之直线攀升。而线上业务激增对各行各业的IT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倒逼企业上云需求增加。从安畅的角度来看,疫情最严重的二三月份,我们更多是积极参与战疫和修炼组织内功。从四月份开始,一下子涌进来大量客户上云的需求,我们所有与云有关的业务线在2020年都实现了翻番的增长。
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在复产和增长方面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但是企业上云及数字化的需求并不是直接由疫情带来的。你可以认为疫情是这一部分新增市场的催化剂,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更加凸显,并主动加快转型步伐。
我认为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并不会随着疫情趋于平缓而消退,我们的政府也正不遗余力地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另外,随着云计算的底座价值日益凸显,我们预估整个云与数字化的市场在未来三年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对安畅而言市场仍然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
03
吴洪声:其实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对上云非常感兴趣,对于国家的号召也是积极响应。但是由于其自身业务局限性和对云计算高门槛的茫然,导致这一进程较为缓慢。作为企业上云的行业专家,针对这一类型的企业,你有什么建议?其实这一部分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业内也早已形成了行业的共识,不仅国内的云厂商垂涎已久,就连海外巨头也早已虎视眈眈,安畅网络如何把握先机,占据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的先发优势的?
程小中:传统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云计算是企业数字化的基石,“上云”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然而从传统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来看,其中大多数仍以内部信息化管理为主,存在IT资源缺乏有效调度、维护成本高、数据孤岛等问题。在疫情倒逼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和上云的重要性。
再从宏观政策来看,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因此传统企业上云是大势所趋。
单就上云而言,从战略到执行,从技术到组织,从安全运维到成本管控等等,这些问题对传统企业都是挑战和风险。我们对很多行业或区域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其中部分在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方面起步比较早,并取得一定成果的企业,大多数都选择了与有丰富云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专业MSP合作。通过与安畅这样的MSP合作,企业弥补了自身的能力短板,可以更快速、安全地开启云之旅,避免踩坑,从而提升自身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韧性。
传统企业转型的建议;针对传统企业上云,我们提出“上好云、用好云、管好云”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模型。首先需要做好上云规划咨询和迁移实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云战略,有步骤的推动基础设施上云,也就是资源云化;第二步是持续推动上层业务云化,这里面的核心就是采用云原生理念和微服务、容器、DevOps等技术的应用现代化,最大程度发挥云的价值和福利,真正提升业务快速上线和迭代的敏捷能力,这也是“用好云”的所指;此外,上云后需要能够长期持续的“管好云”,跟传统IT环境相比较,云环境下的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需要围绕云重新构建新的运维管理体系和能力,这其中牵涉到组织架构、流程、团队技能、安全治理、成本费用控制和运维管理平台工具各方面的迭代提升。这三个阶段,安畅都能为企业客户提供专业价值输出。
以安畅服务的客户CIMC(中集车辆集团)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制造行业头部客户,集团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决心很大。我们的团队深入到客户业务场景,制定了完善详细的云架构规划和迁移方案,借助SmartAnt自动化迁移工具,最终在一个月内顺利完成集团和下属工厂的几十个业务系统迁移上云,为其持续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后续云环境下的运维管理,CIMC发觉自身仍然不具备足够的团队资源、专业技能和工具,而且完全自己来做的话,整体成本会非常高。经过评估,客户继续选择订阅安畅的SmartCare服务。这种订阅式的服务由三个核心组成:面向超大规模混合多云环境的SmartOps云管理平台;支持全技术栈、数百人规模的云专家技术团队;面向云环境的全新运维管理体系和来自上百万次事件积累的知识沉淀。这三方面既是绝大部分企业客户缺乏的能力,也是安畅长期构建的竞争力优势。基于这三个核心支点,我们还向客户提供了不仅专业还极富成本优势的7x24云运维管理服务,帮助中集车辆的IT团队释放精力,更多专注业务方向的数字化创新。
中国云市场发展的现状;从市场角度看,中国的整体商业环境、企业的管理成熟度和全球市场有很大差异,再加上目前中美关系的大环境,我们判断国外云厂商和MSP商都很难完全匹配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诉求,这也是本土公司的历史性机遇。
安畅转型MSP业务把握先机;2017年,安畅全面向Cloud MSP战略转型,我们既很好地发挥了自身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行业沉淀多年的服务基因和技术能力优势,又抓住了技术驱动IT行业结构变革的机遇。当时对云计算行业的判断主要有几点:第一,IT行业上游变天了,新的云计算厂商巨头正在取代传统的IOE巨头的位置;第二,随之的产业链条正在重构,传统的总代分销模式在云计算的在线交付模式下会丧失价值和位置,新的生态链条被压缩和重构,Cloud MSP将取代传统分销和集成商,这给了市场新入者机会,当然也会有一部分传统集成商转型过来;第三,对于IT基础架构领域的服务商,过去由于物理区域原因,交付和运维的服务效率以及企业运营效率都很低,而在新的云计算环境下,绝大部分交付和运维工作都转移到了线上,以远程在线交付为主要服务模式,基础设施即代码(IaC)驱动了自动化云运维管理平台,技术团队服务资源共享出现规模效应等,这里面蕴藏了巨大的在线大规模集中服务的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机会,这是时代的机会,我们很幸运遇上并抓住了。
前面也提到了,从2017年到现在的这三年多时间里,我们将“上好云、用好云、管好云”作为新的使命,这个新使命既作为紧紧围绕客户上云的全生命周期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模型,也对应了安畅在Cloud MSP新赛道上的战略路径和节奏:我们先致力于在IaaS层帮助客户顺利平滑无风险的上云,构建面向未来数字化业务的混合多云基础架构;再在PaaS层以云原生理念指导,通过相应云厂商产品解决方案和安畅的专业服务,帮助客户实现业务应用现代化;最后以自研的SmartOps技术平台为支撑,通过订阅式的SmartCare服务,从IaaS、PaaS到Application,持续为客户提供全栈的运维、管理、优化、安全合规服务。
04
吴洪声: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一般以业务核心价值为导向,企业内部的IT部门一般也没有太多的话权。IT部门更多的是提供基础的服务能力,响应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就可以了。但在数字化转型的条件就会要求企业的IT能够优化,对于小型传统企业的IT部门技术薄弱,可能无法适配于企业的整体的数字化变革进行,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程小中:几千万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每年贡献GDP达60%以上,同时也承担了7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是发展数字经济不能忽略的阵营。
疫情突发后,中小企业低抗风险能力、企业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集中爆发。再加上当前处于经济内循环周期,政策释放大量红利,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由此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安畅的客户中中小企业占比同样不低,矛盾在于:大家都在想数字化转型,但问题是“不敢转、不会转、没钱转”,这里面既要有业务团队的意识改变,也必须有具体IT部门的驱动。对于中小企业的IT部门而言,之前更多是面向内部的IT支撑职能,但如果要支持公司的数字化战略,就必须要借助合作外部力量来为自身赋能。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中小企业将业务从传统数据中心迁移到腾讯云,借助云的灵活性和各种开箱即用的新技术,就会极大提升业务上线的速度,也摆脱了大量琐碎的基础运维工作。更有想象空间的是,腾讯云非常多的产品以C2B的模式打通了腾讯的C端资源(比如微信),可以帮助企业在建立与外部用户的数字化连接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具体能力。
而如何上云,以及上云之后的一系列话题,前面也都讲了,选择专业的Cloud MSP合作伙伴可以极大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和控制总体成本。有了云厂商和Cloud MSP的支持,中小企业的IT部门就可以将精力更聚焦于业务场景,而不是耗在基础设施和具体技术事务上。
05
吴洪声:云计算在经历了1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之后,2019年可以说是真正的进入到了高增期,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快超过2000亿美元,但国内的起步相对来说是较晚,市场的渗透率也不高。在你看来,下一个较快可以被突破的市场机会点在哪里,对于各行各业,例如,泛互、金融、教育、政务等企业或者机构而言,不同行业之间上云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程小中: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与全球云计算市场相比大约有3-5年的差距,对标海外,还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不过在经济转型和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目前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云计算市场之一。
从行业来看,视频、游戏、电商等互联网相关行业天生“长在云上”,是国内云计算产业最主流的应用行业;其次是传统行业企业和公共服务(包括金融、制造、零售、教育、政务等)云计算应用水平在近年来快速提高。
Cloud MSP服务是以云计算作为底层逻辑的行业,其市场结构及发展水平与云计算市场保持一致。过去几年,安畅服务了非常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包括游戏、电商、社交等细分赛道的公司,帮助他们将业务迁移到云上。从今年开始,我们将零售消费、医疗健康、制造、地产物流、金融等传统行业作为新阶段的战略重心。以零售消费行业为例,第一我们服务的客户家乐福、星巴克、李宁这类企业,顾客对象都是C端消费者,规模都是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某种程度上很像“互联网公司”,IT和数字化技术对于这些企业的业务价值非常大。第二这些公司在“互联网 ”时代经历一波洗礼,拥有良好的数字化转型基础,对于“上云用数赋智”认可度也较高。第三新零售、新国货等新消费业态,加剧了企业对私域流量的竞争,需要企业微信、小程序等工具提升私域流量的转化和管理水平。第四从资源集约的角度来看,相对金融行业,零售行业企业的IT能力普遍比较薄弱,需要专业的Cloud MSP和云厂商一道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从现状来看,很多企业信息化水平不足,企业管理者不熟悉云产品、云服务,对于上云后的数据安全性和业务合规性等问题存在顾忌,导致不想上云、或不敢上云。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上云上的挑战也不尽相同,有些是安全,有些是成本,有些是合规,但整体而言都有自身团队资源不够、能力薄弱的挑战。
但事实上很多顾虑和阻碍更多还是认知层面的更新话题,比如说安全,很多人问“上云安全吗?”但这实际已是一个古老问题。或许更有帮助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通过上云得到更高的安全水平?”。云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普惠的革命,云厂商(尤其是顶级互联网公司出身的)在安全上的投入巨大,实力和资源都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比较的,但如今都已经通过云的方式来让普通的中小企业甚至个人开发者以极低的门槛自由使用。
再比如说成本,有不少企业认为在一定规模下,自建数据中心,或者租IDC自己购买服务器,比使用公有云要更省钱。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但如果结合业务灵活性要求的弹性供给,自己又要负责基础设施维护,又要在服务器上自己搭建管理各种开源技术平台所带来的庞大团队开支等等。相比之下,使用公有云各种新服务可以加速业务上线,节约下来的时间成本,还有自己团队搞不定问题导致业务当机、性能下降的各种风险成本。
我认为,云肯定是最合适的经济模型。
06
吴洪声:未来的云计算市场是不可预估的,绝非某一寡头能够独自鲸吞,必须依托上下游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形成自己的生态,方能“内修政理,外御强敌”。所以现在的云计算市场大家都是“众人拾柴”,腾讯云也携手安畅网络一同共建云计算产业生态链,安畅对于和腾讯云共建云计算产业生态链有什么期待?或者是安畅作为腾讯云产业生态的重要合作伙伴,你给腾讯云打几分?
程小中:安畅与腾讯云是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也是腾讯云ToB业务转型的排头兵。通过深度结合腾讯云,安畅能够形成全栈优势的服务能力和云原生解决方案。
此外,基于腾讯云标准化能力,安畅深耕垂直行业,专为客户打造行业场景化融合解决方案。目前腾讯与安畅的合作项目覆盖零售、金融、制造、物流运输、医疗健康、政府机构等行业客户,成功实施数字化创新实践。
在面向不同行业的复杂场景中,安畅与腾讯共同推出了多款服务平台并联合腾讯云大学打造DevOps学习路径课,可以说助推了云原生行业高速发展。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在疫情期间,共同抗疫所做出的努力:包括为90万武汉学子搭建空中课堂平台;为武汉民政局搭建云扫墓平台,提供线上祭扫服务;参与各地健康码平台建设等。
2020年,安畅再次获得腾讯云产业战略投资,为我们加大CMPT平台技术研发和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支持,这将是安畅未来的核心战略,非常感谢腾讯投出信任票。
如果要给这三年与腾讯云的合作打分的话,满分是10分的话我觉得可以给到8分,我们与腾讯云在产品研发合作、服务交付和支持、业务拓展等诸多领域都有着紧密合作。同时为诸多腾讯云的客户提供服务,也驱动了安畅MSP业务的高速发展。目前,腾讯云正在持续打造一个开放、健康、共赢的生态,有些事情大家需要用共创的心态,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我觉得在未来这样的合作一定是百分制的,从目前10分到100分仍然有着无限广阔的合作空间。目前,整个市场处于产业互联网的初期阶段,机遇挑战并存。安畅将继续携手腾讯云,充分发挥腾讯强大的C端能力助推客户业务升级,以C2B方式服务产业,与腾讯云一同持续扎根产业互联网建设。
07
吴洪声:安畅和腾讯云合作已久,在你记忆里有没有特别让你印象深刻的用户案例?安畅网络在与腾讯云的合作中有没有具体的案例分享?和腾讯在ToB这块儿合作里面,你会看重腾讯哪一些可以赋予安畅的能力?
程小中:最近,安畅与腾讯云合作的家乐福项目入选了《2021 爱分析产业数字化厂商全景地图》。家乐福这个项目是我们在零售行业非常典型的成功合作案例,覆盖了咨询规划、实施迁移以及云运维管理各个阶段,不仅保证家乐福中国区上百个业务系统平稳过度到云端,而且通过安畅提供的SmartCare订阅式服务,家乐福运维成本减少50%,业务可用性提升至99.95%,业务上线周期缩短50%。
实际上,作为国内最早进入云MSP领域的企业之一,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云服务落地的“连接器”。选择与腾讯携手,成为腾讯云的排头兵,帮助腾讯云的企业用户成功上云、智慧享云,对于安畅来说,是一个多赢格局,对现在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这三年的合作中,具体业务层面,腾讯云丰富的产品,尤其叠加C2B方面的优势,极大增强了安畅面向最终客户的解决方案竞争力,敲门砖优势非常明显。另外在组织能力层面,也对我们持续进行全方位赋能,帮助安畅能够很好应对业务和团队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组织管理挑战。
08
吴洪声:在中国云MSP领域,你做了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团队体系搭建、能力培养、到产品打磨都是先行者。云MSP是企业混合云落地的关键,安畅网络是如何协助混合云落地的?未来你觉得云MSP的市场还有多大?有没有一个对市场的一个预估?
程小中:安畅是国内最早一批具备混合云咨询及交付能力的服务商。针对混合云的交付和管理,安畅练出了三大核心竞争力:首先,安畅持续在混合云管理平台SmartOps投入了大量研发,该平台集成了超大规模混合多云环境下,从基础架构到容器和饮用的可视化管理、智能监控告警、自动化部署、安全灾备、编排调度,能够帮助提高开发人员的生产力和运维人员的运维效率。其次是混合云连接网络,安畅用5年时间完成了全球资源布局,建设并运营国内首个混合多云连接网络——CloudLink。用户通过这张网,可以快速构建从本地数据中心到公有云任一节点、或从任一公有云到另一个公有云的跨平台高速数据连接。第三是服务能力,也是安畅的核心能力积累。我们构建了中国规模领先的云原生技术服务团队,拥有公有云、Openstack、VMWare、跨数据中心等复杂场景的混合云架构设计和管理经验,同时具备全面的系统、安全、网络、数据库运维能力。在服务流程体系和平台支撑方面,安畅持续将成熟专业的ITIL管理规范和云环境下的敏捷性进行落地实践结合,并获得BSI的ISO20000服务管理和27001信息安全管理认证,标准化流程管理模式服务领先于行业水平。而且,在公司发展的十多年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实践中,我们累计了上百万次的事件和问题解决经验,这是安畅极有价值的行业know-how经验沉淀,结合我们的知识库平台和AIOps系统,确保了我们不仅能快速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更能提前帮助客户消除诸多可预见的潜在风险,同时也极大改善自身团队规模化扩展带来的能力建设挑战。
随着市场向纵深发展,企业不仅需要全面的云管理工具,还需要专业的云咨询管理服务以提升整体上云效率。根据咨询机构ResearchandMarkets预测,到2022年,全球云管理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537.84亿美元。国内混合云市场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MSP市场规模达36.4亿元,增速达到82.6%。随着未来几年混合云市场的快速扩张,预计到2023年MSP市场将达到208亿元。
09
吴洪声:随着各大公有云厂商逐步布局混合云,对于混合云管理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你看来,什么样的企业需要采用混合云?混合云比起公有云和私有云,它的优势在哪里?关于Cloud MSP业务,安畅有没有自己的行业壁垒?
程小中:我看过很多权威咨询机构的报告,也分析了安畅正在服务的客户群体,都能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中大型企业和机构采用混合云的比率越来越高。客户为什么要采用混合云,主要来自成本、安全、合规、技术、竞争、灾备、避免供应商锁定等方面的考量因素。而混合云的优势,我觉得更多还是和客户选择混合云的出发点以及业务场景紧密相关,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政府、金融、医疗这些强监管的行业,对业务和数据有很多不离岸、强隔离的要求,核心业务和数据必须运行在本地数据中心的私有云,而部分非核心业务则可以部署在公有云;对于中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将核心系统和稳定消耗业务部署在IDC,弹性波动的业务则部署在公有云,这种情况下,优势就是成本,因为最经济。
在Cloud MSP业务领域,安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构建了一定的壁垒:一、市场覆盖上,我们已经服务了上万名客户,并且仍在不断扩大规模,通过帮助这些客户上云,安畅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基础。二、技术和服务能力上,安畅在混合多云管理平台上的研发投入、针对团队云技能的投资和大量项目沉淀的最佳实践经验和知识knowhow,使得我们的专业能力在中国MSP行业处于非常领先的位置。三、我们针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特点,构建了开放紧密的云战略生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除了与腾讯云的全方位深入战略合作,安畅还和联想、东华软件、电信运营商、头部咨询公司,以及全国数百家ISV/SI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这些都将为我们的业务增长带来持续驱动力。
10
吴洪声:从国际视野来看,使用混合云似乎是大势所趋,从数据的角度全球也有超过一半的企业采用了混合云,但为什么在国内似乎采用混合云的企业的比例仍然较低呢?混合云在攻占国内市场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在你看来有什么破局的高招吗?
程小中:其实无论如何去定义云计算市场未来趋势,满足客户需求才是王道。混合云既满足客户保障自身私有云安全、可靠和高性能的要求,也可实现公有云服务的敏捷、弹性和低成本,因此能够“出圈”并不稀奇。
从部署形态上看,除了私有云 公有云,我认为广义上的混合云还包括多个私有云、多个公有云。从云本身架构的角度,还可分为同构混合云和异构混合云,前者容易理解,就是来自同一个云厂商的私有云和公有云,同源同构,好处是可以保证一致的产品体验和降低管理复杂度;而后者更为普遍,甚至还包括许多遗留的物理环境,这是许多客户的商业选择和技术架构演进的自然结果。
对于国内采用混合云比较低的现状,一方面和市场阶段有很大关系,虽然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和初创公司都直接选择了公有云,但占比更大的传统行业客户上云才刚刚开始,云计算占整体IT支出的比例才刚刚迈过两位数,这相比欧美市场确实落后了三四年。另一方面,企业无论是从一开始就制定了混合云策略,还是先上云再逐步演进成混合云,都存在几个客观的挑战:一是基础架构层面如何跨云统一管理和运维,这方面混合云带来了诸多的复杂性;二是应用层面如何屏蔽底层基础架构的差异性,保证应用运行环境一致性,以实现真正的跨云业务编排和调度;三是怎么在速度、稳定性、安全和成本上,保证不同云上运行的业务可以自由相互访问,实现数据交互,在国内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这是个不可回避的挑战。
安畅针对中国市场客户面对混合云这些挑战痛点做了大量投入,也对应前面所讲的安畅的核心竞争力:一、我们会通过专业的云战略咨询和最佳实践案例参考,帮助客户更简单清晰的理解混合云,降低心理门槛,当然也会从实际业务出发帮助客户避免为了混合云而混合云(毕竟这是个时髦的概念);二、我们与十多家云厂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自身专业的混合多云服务能力,可以扮演单一连接点角色,在商务价格谈判、架构规划、交付实施和技术支持等环节都能帮助客户降低对接多个云厂商或多个云平台的复杂度;三、安畅两大平台(SmartOps混合多云平台和CloudLink云连接平台)和基于两个平台提供的SmartCare订阅式服务,能很好的解决混合云以及多云场景遇到的统一管理、跨云连接和运维服务问题。
11
吴洪声:你说过,希望自己做那个“中国最懂云的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为企业“上云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技术服务。这里面所提到的最后一公里的含义是什么?长期来看在整个云的生态里,安畅具体希望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程小中:这个最后一公里指的是客户从云厂商购买产品到落地过程中存在的服务GAP。今天的超大规模云厂商几乎等同过去传统IT时代几十个厂商的集合,每个云厂商光公有云就有数百个产品,数千个型号,云产品组合越来越复杂,绝大多数客户几乎无法面对这种复杂度;而另一方面,云厂商的产品策略更多是注重标准化和规模运营,只能提供有限的支持服务。但云并非是一个可以完全标准化交付的业务,不同客户规模在选择云产品时各不相同,加之各行业业务场景差异很大,不同规模的企业IT的能力不均,所以云厂商的标准产品并不能完全适配企业。在这个过程中Cloud MSP最大的价值就是帮助云厂商和客户去落地云计算的“最后一公里”。
安畅在今后的三年中,将围绕混合多云基础架构、云原生PaaS、云安全、数据与AI四个领域,统一按照“建议Advice—>设计Design—>构建Build—>管理Manage—>优化Optimize”的统一方法论,为企业和机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客户去解决从落地交付到管理使用的问题。
简单而言,安畅构建和运营了中国市场最富竞争力的混合多云管理平台,拥有业界最具经验的云专家团队,我们希望做好中国云计算行业最后一公里的连接器,通过我们的专业服务帮助客户“上好云、用好云、管好云”, 助力客户创造更多业务价值。这个理念,我们从2017年提出到现在,从未变过。
栏目介绍:
大家好,我是吴洪声。
不知不觉,《DNSPod十问》这个栏目,已经做了第四十三期。本来这个栏目叫洪声十问,一期十个问题。然而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问题逐渐变为十一问,十二问,甚至更多。因为在实际采访过程中我发现,十个问题的答案不足以将嘉宾思考上的高度展示给大众。
此外,这个栏目受邀嘉宾的领域也在逐渐的扩大,从域名圈,站长圈到程序员圈,创业者圈。腾讯副总裁丁珂、CSDN董事长蒋涛、Discuz!创始人戴志康、知识星球吴鲁加、腾讯安全学院副院长杨卿等技术大咖、行业领军人物都在这个栏目留下了他们的真知灼见。比如易名中国金小刚说的:“别想着持有对社会有不良影响的域名,这是一个底线。”比如CSDN创始人蒋涛说的:“对于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而言,不断更换新人并不是好事,技术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应该鼓励这些技术人去提升,对技术人员的回报或薪酬、等级要相应地跟管理平行。”
《DNSPod十问》在腾讯云生态圈也极具影响力和活跃度。我们在腾讯内部平台——DNSPod公众号、Discuz! Q公众号、腾讯中小企业服务公众号、腾讯云公众号、腾讯云主机公众号、腾讯云服务器公众号、腾讯云助手、腾讯乐问、腾讯码客圈、腾讯KM平台、腾讯云 社区、腾讯云 大学等平台累计关注度高达数十万,同时我们积极开拓与外部媒体的合作,如腾讯科技、腾讯新闻、新浪微博机构号、CSDN社区技术专栏、知乎机构号、企鹅号、搜狐号、头条号、开源中国技术社区、IT之家、InfoQ社区资讯站点、Twitter机构号、Facebook机构号等媒体阅读总量逾百万。
未来我们希望这个栏目的影响力会覆盖更加多元的受众。把更多正确的理念去对外传递。所以也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下你想看到我对话哪位嘉宾,还有你想问的问题,我们邀请你共同成为“吴洪声十问”栏目的提问者,发声者。(栏目统筹:赵九州 责任编辑:赵相柠 张洁 )
SMB
腾讯云中小企业产品中心
腾讯云中小企业产品中心(简称SMB),作为腾讯云体系中唯一专业服务于8000万中小企业的业务线,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面完善贴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产品线覆盖了企业客户从创业起步期、规范治理期、规模化增长期、战略升级期等全生命周期,针对性的解决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力升级需求。本中心还拥有两大独立腾讯子品牌:DNSPod与Discuz!,在过去15年间,为超过500万企业级客户提供了强大、优质、稳定的IT服务。
SMB团队成员大多都有过创业经历,有获得过知名VC数千万投资的,有被一线互联网巨头以数千万全资收购的,也有开设数十家分公司后技术转型而失败倒闭的,我们成功过,也失败过,我们深知创办企业的难处与痛点,深刻的理解中小企业该如何敏捷起步、规范治理、规模化增长与数字化升级发展,我们会用自己踩坑的经验给出最适合你的答案。
腾讯云中小企业产品中心,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的好伙伴。
▼点击直达DNSPod官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