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简称:中国星网)在北京揭牌成立,排在国资委央企名单第26位,排名仅次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23、中国联通24、中国移动25)。
非常巧的是,就在29日同一天,中国联通发布公告,中国联通高级副总裁范云军提出辞职。公告中只语焉不详地宣称“因工作调动调动”。
但据行业媒体透露,范云军先生将调任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具体职务静等官方宣布。
范云军先后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担任高管职位,具有丰富的通信行业从业经验,如果传言为真,范云军将为中国星网的前期经营建设工作带来极大的助力。
此外,据消息人士透露,早在去年,正在筹备中的中国星网就曾从三大运营商抽调了不少骨干员工前往支撑筹建工作。
如今看来,中国星网先后调雄兵、遣大将,似乎想要干一番大事业!
但是,如果了解通信行业的话,事实上,今天国内通信行业已经进入超饱和状态——用户规模方面,移动用户数量已经超出国内自然人口规模;网络覆盖方面,高速的4G网络几乎实现了国土级全覆盖。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星网突然入局,到底想要干什么?
猜想1:与地面通信相互补充,增强网络覆盖?
今天我们大部分的通信交流主要依靠手机,而手机依赖于移动通信系统,依赖于基站和天线,或者,依赖基于固定宽带接入的Wi-Fi。对于大部分陆地地区来说,这种常规模式,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但是,对于像戈壁沙漠、深山老林这样的无人区来说,一方面,基站建设和维护存在工程和技术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建设资金也会非常昂贵,利用率和回报率太低。所以哪怕我们通信基础设施非常强大,都无法保证每一寸国土都有移动通信信号。除了陆地,当然还有海洋,地球表面积70%的浩瀚海洋,在大海上可没办法架设基站。
因此,卫星成为了地面通信的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一些特定场合,比如矿产勘探勘察,远洋出海,还有灾害救援,卫星通信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想2:助力一带一路,实现通信能力出海?
前面提到国内基础通信设施已经非常强大,2G、4G、5G网络几乎实现了全国土级的覆盖,但这只是在国内,得益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只“工蚁型”通信企业的辛勤劳动,国内基础通信水平傲视全球,比如,中国的4G基站数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中国移动网络速率在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位!
但在海外,情况就不一样了!
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基础通信设施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很多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甚至连2G网络都未曾实现广覆盖,基础通信仍然是一个大难题。
甚至不光亚非拉地区,哪怕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基础通信设施水平也是大不如中国,此前在美国“失联”的中国女教师失联的原因只是因为她偏离了高速公路100米,可想美国的基础通信水平了。
所以,中国星网的成立,会不会是想要进一步助力一带一路,实现中国优势的通信能力出海?
猜想3:为了抢夺星轨和频谱资源,确保国家安全?
随着各国竞争的战场从地表延伸至太空,太空的各种资源也成为了争夺的对象。比如,就卫星通信而言,星轨和频谱都是必备资源,同时正在成为稀缺资源。
当前,很多国家都在推进卫星通信计划,比如,风头很劲的“星链计划”,它将发射超过12000颗卫星到太空轨道上,据了解,该计划每次都会申报一千多条卫星轨道。
为了避免各卫星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步轨道的星位是有一点限度的,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卫星数量,所以资源是有限的!
按照目前轨道资源先到先得(7年内必须启用)的原则,1000公里以下的轨道资源很可能在几年之后被“星链计划”抢占大半。
所以,中国星网的成立,很可能将与其他国家开展资源抢夺赛,毕竟,近地太空与国家安全联系紧密,中国不能眼看着星链计划把轨道资源霸占光!
附:卫星通信的优劣势分析
优点——
1、通信距离远:在卫星波束覆盖区域内,通信距离最远为13000公里;
2、不受通信两点间任何复杂地理条件的限制;
3、不受通信两点间任何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的影响;
4、通信质量高,系统可靠性高,常用于海缆修复期的支撑系统;
缺点——
1、传输时延大:500毫秒~800毫秒的时延;
2、高纬度地区难以实现卫星通信;
3、为了避免各卫星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步轨道的星位是有一点限度的,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卫星数量;
4、太空中的日凌现象和星食现象会中断和影响卫星通信;
5、卫星发射的成功率为80%,发射成本不低,需要承担发射失败的风险;
6、卫星的使用寿命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需要进行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