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I简介
UBI全称是Unsorted Block Images,上图为UBI在系统中的层次结构,最下面是flash层(包括flash控制器,各个flash驱动代码,spi-mem层等);MTD层是对flash层的抽象,一个flash可能被划分成不同的分区,每一个分区都会对应一个MTD设备;UBI层是基于MTD层之上的更高层,UBI层抽象出一个个逻辑擦写块,每个逻辑擦写块都有一个物理擦写块与之前对应,有了这个映射,我们就可以加一些软件算法,达到擦写均衡的目的,从而提高flash的使用寿命;再往上是基于UBI层实现和各种文件系统,比如UBIFS。
flash存储的内容
首先介绍几个概念:
- PEB:physical eraseblocks 也就是对应flash上的一个擦写块
- LEB:logical eraseblocks 软件上的概念
- Volume:卷
如上图为flash中(或者说flash一个分区中)数据组织结构:
- ubi层对flash的管理是以擦写块为单位的,LEB对应软件上的概念,PEB对应flash上一个实实在在的擦写块,每一个LEB对应一个PEB。
- 往上看多个LEB可以组成一个volume,也就是说,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将LEB划分到不同的卷中;其中valume-layout是一个ubi内部使用的卷,用来存放该MTD设备上所划分的各个卷的信息,其包含两个LEB,它们存储的内容是一样,互为备份。
- 往下看每个PEB的内容包含3部分ech(erase counter header),vidh(volume identifier header),data。下面会介绍具体含义。
代码实现
linux对UBI层的代码实现大致可以总结为3个方面:
- 首先数据是存储在flash中的,因此需要将flash中的相关信息读到内存中,同时也可以检查出flash中的坏块
- 数据读到内存后,需要按照内部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比如将正在使用的PEB放到红黑树上管理起来,空闲的PEB也放到红黑树上管理起来)
- 在内存中有了这些数据的关系后,就可以对其进行操作(比如读写操作,volume增加,删除,扩容等操作,擦写均衡操作)
将flash数据读到内存
UBI初始化时代码调用流程如上图,最终会调用scan_all() 函数, scan_all() 函数会遍历该MTD设备
中的每一个PEB,从中读出ech和vidh,它们的定义如下。
ech的定义如上,其中:
- ec:表示该PEB被擦写的次数,借助该字段我们就能够找出被擦写次数最少的PEB,从而达到擦写均衡的目的
- vid_hdr_offset:表示vidh在该PEB中的偏移位置
- data_offset:表示实际数据在该PEB中的偏移位置
vidh的定义如上,其中:
- vol_id:表示该PEB属于那一个volume
- lmun:表示LEB在volume中的编号,该字段与PEB在MTD设备中的编号形成映射关系通过对MTD设备的每个PEB进行遍历,可以得知各个PEB的情况,或是被使用的,或是空闲状态,或者已经损坏,这些信息会被临时记录在struct ubi_attach_info 结构中,遍历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scan_all() 函数。
组织数据结构
遍历PEB后,会将flash信息保存在临时的结构struct ubi_attach_info 中,接下来会将struct ubi_attach_info 中的临时信息保存到全局结构struct ubi_device *ubi_devices 中,代码如下:
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对volume的初始化,对wear-leveling子系统的初始化,对eba(Eraseblock Association)子系统的初始化;下面我们分别看下。
volume & EBA子系统初始化
前面有介绍到volume-layout是UBI内部使用的一个卷,其包含两个LEB(互为备份),对应PEB中的数据内容如上图,data(灰色)部分是一个struct ubi_vtbl_record 结构数组,记录了当前UBI设备所有卷的信息, ubi_read_volume_table() 函数先遍历临时结构struct ubi_attach_info 找出volumelayout所在PEB,然后 读出struct ubi_vtbl_record 结构数组并保存到内存中,也就是struct ubi_device 的struct ubi_volume *volumes[] 字段中,初始化后的数组结构如下图,其中struct ubi_volume *volumes[] 是一个指针数组,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struct ubi_volume 结构(详细过程见ubi_read_volume_table() 函数)。
在struct ubi_volume 结构体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字段struct ubi_eba_table *eba_tbl ,该字段记录了当前volume中所有LEB与PEB的映射关系,其中struct ubi_eba_entry *entries 是一个数组结构,每一个元素对应一个struct ubi_eba_table 结构体, struct ubi_eba_entry *entries 数
组的下标对应于LEB的编号,数组元素的内容对应EB的编号,这样就将LEB与PEB关联起来了(详细过程见ubi_eba_init() 函数)。
wear-leveling子系统初始化
在UBI中将PEB分为4种情况,正在使用、空闲状态、需要擦除、已经损坏,各个状态的PEB被放到不同的红黑树中管理。在ubi_eba_init() 函数中,会先分配一个struct ubi_wl_entry 指针数组并存储在sruct ubi_wl_entry **lookuptbl 字段中,数组下标为PEB的编号,数组内容记录了PEB的擦写次
数与编号信息,每一个PEB都有一个这样的结构与之对应如下图。
另外各个PEB还根据状态放到不同的红黑树管理起来,上图画出了used, free, scrub三种状态的红黑树,其中红黑树是以擦写次数为顺序排列的,最小的擦写次数排列在最左边,如果擦写次数相同,则比较PEB的编号,编号小的排在树的左边,而对应的值为struct ubi_wl_entry 指针数组中的一个元素。
调用ubi_eba_init() 函数后,wear-leveling子系统也就初始化完毕,在内存中会形成上图中的数组关系。
UBI层操作
经过前面的初始化,各个数据的结构关系已经保存在内存中了,因此UBI层的操作其实就是对内存中这些数据的操作。
从用户空间角度看,UBI初始化后会对应三类字符设备,分别为/dev/ubi_ctrl 、/dev/ubix (x = 0, 1, 2...), /dev/ubix_y (x = 0, 1, 2..., y = 0, 1, 2),它们对应的操作函数如下代码。
- ubi_vol_cdev_operations:是针对某个volume(/dev/ubi1_0等)来操作的,从volume的角度只能看到其中包含的PEB,因此它的操作也是围绕PEB进行的。
- ubi_cdev_operations:是针对UBI设备(/deb/ubi0等)进行操作的,从UBI设备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volume,因此可以对volume进行创建,删除,扩容等操作。
- ubi_ctrl_cdev_operations:是针对UBI层(/dev/ubi_ctrl)的操作,从该角度可以看到UBI设备,因此可以对UBI设备进行创建,删除操作。
举个例子
需求:假如我们想要对/dev/ubi1_0 这个volume进行扩容,我们应用怎样操作?
- 用户空间将volume_id,size两个参数传递到内核空间
- 在内核空间我们根据volume_id在struct ubi_volume *volumes[] 数组中找到volume的handler
- 因为需要扩容(要分配更多的LEB),所以要重新分配struct ubi_eba_table *eba_tbl 数组,并将旧数组中的数据拷贝到新数组中
- 对于新增的LEB,我们需要从free树上申请,建立LEB到PEB的映射关系并保存到struct ubi_eba_table *eba_tbl 数组,另外还需要更新PEB中ech和vidh,表明该PEB属于那个volume
上面这一系列操作是我自己的想法,并非kernel实现代码(具体实现可以参数ubi_cdev_ioctl() 函数)。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在UBI初始化完成后,在内存中已经存在了各个volume,各个LEB/PEB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UBI的操作,理论上我们是都可以完成的,所差的只是代码实现;程序=算法 数组结构,这里的数组结构已经有了,而算法就是UBI层的各种操作,这里的代码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只不过有好有坏,所幸kernel已经帮我们实现了,我们可以参考学习。其实别人写的文章只能提供个大概,真正的细节只有在源码中才能获得。
擦写均衡
flash的擦写块都是有寿命限制的,如果频繁的擦写flash的某一个PEB,很快这个PEB就会损坏,而擦写均衡的目的就是将擦除操作平均分配到整个flash,这样就能提高flash的使用寿命。那怎样将擦除操作平均分配到整个flash呢,要达到这个条件还是有些难度的,因此我们退一步,将条件修改为PEB的最大擦写次数与最小次数的的差值小于某个值。
比如flash中包含20个PEB,其中数字表示该PEB被擦写的次数,我们约定擦写次数的差值最大为15,现在flash中PEB的最小与最大擦写次数分别为10、39,由于超过门限值,因此需要我们想一些方法,增加擦写次数为10的PEB被擦写的机会,减少擦写次数为39的PEB被擦写的机会,从而使整个flash的擦写次数趋于平均。具体的实现后面会介绍。
擦写时机
linux kernel会在下面两个位置调用擦写均衡:
- wear-leveling子系统初始化完成时会检查一次是否需要擦写均衡,此时是一个初始状态,是检查的一个时机。
- 当要擦除某个PEB的时候,此时擦写次数会增加,有可能达到擦写均衡的要求,此时也是一个检查的时机。
擦写条件
除了上面的调用时机,擦写均衡还有一些其它的条件限制,如下图为擦写均衡的流程图:
- 当scrub红黑树上有节点时,一定需要进行擦写均衡。在遍历flash的每个PEB时,如果发现在从flash中读出的数据有位翻转的情况,就会加上scrub标志,并放到scrub红黑树上维护起来,表示该PEB需要被擦写;在擦写均衡时,先取出scrub树最左边节点e1,再从free树中找一个合适的节点e2,然后读取e1对应PEB的数据,如果读取的数据还有问题,就会结束本次擦写;如果没有问题就会把e1数据copy到e2位置,并擦除e1数据完成本次擦写均衡操作。
- 当scrub树上没有节点时,会从used树上取出最左边节点e1,并从free树上找一个合适的节点e2,然后检查e2与e1的PEB擦写次数的差值是否大于门限值,如果大于,则将e1数据copy到e2位置并擦除e1数据完成本次擦写。为什么这样做,原因是used树中的节点已经被初始化过(先整个擦除,然后写入ech和vidh,后面再写入数据也不需要擦写)所以不会有擦除操作,在free树上的节点,在被使用前需要擦除一次,所以把擦写次数大的PEB放到used树上减少被擦写的机会,把擦写次数小的节点放到free树上增加被擦写的机会,这样就达到了擦写均衡的目的。
- 另外在free树上选择一个合适的节点,什么是适合和节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free树的最右边拿一上节点(擦写次数最大的节点),然后与used树上取下的最左边的节点比较,看看差值是否超过门限值。但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些,如下代码29行,是kernel中在free树上选择节点的方法,其限制了最大擦写次数为free树最左侧节点 WL_FREE_MAX_DIFF,看上面的注释说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不断擦写某一个或几个PEB的情况,所以作了这样一个限制。(没有想道是什么情况?)
如果你觉得你现在走得辛苦,那就证明你在走上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