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走进了比特币兔子洞”的用户体验研究者米克·莫鲁奇(MickMorucci)同时拥有人类学及经济学背景,最近他撰文讨论“为什么人类学家比经济学家对比特币更感兴趣”。
米克·莫鲁奇
在莫鲁奇看来,主流经济学家对世界的看法是自上而下的,他们有一套模型和假设,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推理演绎。他们深受经典牛顿物理学及其“天体平衡”概念的影响,而对于从热力学中出现并波及工程学的“系统观点”,则丝毫不为所动。因此,观念“正统”的经济学家多视比特币为泡沫、投机性资产,只是数字原住民们的流行文化。然而信奉文化多元主义的人类学家对人们的观点和信仰更感兴趣,并不在乎比特币背后是否有官方背书,他们已经开始研究比特币矿工、持有者、投机者和本土比特币商人们的世界。
主流经济学认为货币是“法定货币”,也就是说,货币的价值由国家的最终判断和正式法令所决定。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的眼里,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资产,不过是一场庞氏骗局。而且,从诞生至今的十多年来,加密货币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中几乎不起任何作用;除了投机交易以外,唯一听说比特币被用作支付手段的事均与非法活动有关,如洗钱或向黑客支付赎金。
曾经准确预测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末日博士”、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Roubini)也多次发出警告:“首先,比特币不是货币。它不是记账单位、不是支付手段、不是稳定的价值储存。其次,它甚至不是资产。”鲁比尼认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没有内在价值,“价格完全由一群人和一群市场大鳄操纵”——其中直指发推文炒作比特币的马斯克,在鲁比尼看来,比特币已接近巨型泡沫破灭的时刻。
相比之下,《债:第一个5000年》的作者、去年离世的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Graeber)并不否认虚拟货币的货币身份,他认为虚拟货币其实一直存在,人们已经经历过好几个虚拟货币时代——从尼克松1971年结束金本位起,可算作新的一轮:“我们有了信用卡和其他非现金经济,我们可以把一切都金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