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新加坡纬壹科技城成功建设经验

2021-06-24 11:15:27 浏览数 (1)

数字TOD:

在各省市新一年的重点工作中,产业园区都被放在非常显赫的位置加以强调,有的被冠以“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的地位,有的则异常鲜明地提出“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的口号,重视程度空前,落实力度则无以复加,其中尤其以中西部地区为甚。

在众所周知的内外双重压力和对此前经济发展方式、路径的深刻反思下,再加上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区域协同的号角嘹亮,国家引导资本流入实体企业、以产业园区经济作为新一轮改革开发试验田的决心无可逆转,如今,产业进园区、资本进园区、人才进园区更是成为各地方政府聚焦的显性课题。

产业园区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数字新城等。

然而,规划是园区发展的蓝图,决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要经得起检验。规划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使其品位更高、功能更全、后发效应更长、发展空间更大,形成一批特色园区、精品园区,努力提升园区的品位。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产业园区规划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典型的问题。

第一,我国产业园区规划都停留在传统城市规划模式这一个层面上。功能单一的产业园区便不计其数。

第二,我国产业园区规划盲目追求布局的外观性,不注重实效性。盲目建区、违规占地范例也层出不穷。

第三,我国产业园区规划的同质性现象较为严重。“千区一面”的后果也就不难想象。

第四,我国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欠科学,产业链体系较为薄弱,企业间关联度不高,公共资源的综合配套水平较低。

第五,我国产业园区规划多注重外表空间,轻内在产业,缺乏引领力量。

产业规划是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园区发展的核心不是厂房、道路、绿地、景观和市政系统等工程建设,而是如何从当地资源、能源禀赋及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出发,构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研究产业链,并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园区的产业发展做出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产业规划。为此要多向国内外成功的产业园区学习。

纬壹科技城(One North)是新加坡政府为了更好地培育知识型产业,就考虑以创新型思维理念来打造一个有别于新加坡以往的园区项目。这是新加坡第一个产城一体化的项目。在总面积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整合。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获得“亚洲硅谷”的美誉。

纬壹科技城集合了三大研究中心:生命科学研发中心——启奥园;信息科技、环境科学与工程研发中心——启汇园;以及设备齐全的数字创意多媒体中心——媒体科技园。

从某种意义上是国内很多产业新城、科技新城概念最早的来源之一。对此刻正处在产业转型的成都新津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借鉴意义。

纬壹科技城位于新加坡中南部,与中央商务区和西部工业区的距离大概15-20分钟车程范围内,能很好的联系承接上述两个区域的功能;同时该地点距离机场和港口都很便利,快速路和地铁可以通达全岛;该地点毗邻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理工学院,而国家教育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和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就在项目区域范围内,这对于从事研发为主的三大产业项目能够提供大量研究型人才以及其他相关高等学府的资源;新加坡用新城概念来打造主要考虑是以三大产业配套角度出发,更好地服务科研社区,所以配套是以科研社区的角度为出发点和基准点的,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为周边原有居民提供更多便利设施。

在科技城创办之初,新加坡综合考虑了产业关联性、未来市场需求和新加坡产业基础这三方面的因素,其中生命科学产业更是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分析研究,因为新加坡该产业的发展基础薄弱。最终选择了生命科学、信息科技、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数字创意多媒体作为三大产业。

纬壹科技城的成功也是新加坡快速发展的缩影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71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08万的小国,华人(汉族)占了人口的74.2%。主要位于北纬1°18′,东经103°51′,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全国海岸线总长200余公里,主要由新加坡岛、圣约翰岛、龟屿、圣淘沙、姐妹岛、炯岛等60余岛屿组成。地形平坦且单一,中部稍高,四周稍低。气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

1965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宣布将新加坡“踢出”联邦。同一天,新加坡被迫宣布独立。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物流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闻名于世。但限于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集、但自然资源匮乏,包括水资源,绝大部分自然资源都需要进口。

好在新加坡也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依靠马六甲海峡的深水港口。马六甲海峡是西北宽东南窄,其西北端宽度达到370千米,而东南端的新加坡海峡仅为37千米,马六甲海峡占了世界海上贸易1/4的份额,世界1/4的运油船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一数量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中国是马六甲海峡第一大使用国,每天经该海峡的船只中有60%来往中国,中国进口石油量的80%以及进出口物资的50%要经过海峡。

新加坡是一个中转港,也是大宗货物的交易地。比如,中国大陆的许多期货交易虽然在国内,但是货物的交割地点多在新加坡。尤其是中国期交所挂牌的大宗货物的交货地(比如小麦、大豆等)多数都在新加坡。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资金流的中心;资金流的中心一定是金融的中心;金融中心又一定会派生出贸易中心、商业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珊顿道是新加坡商务区的主要道路,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珊顿道两旁都是高耸的摩天大楼,是各大商业银行设在亚洲总部的地点。而毗邻的吉宝港口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有20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600多个港口。

从六十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到七十年代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再到八十年代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九十年代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一直发展成为目前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加坡一步一个脚印,完成凤凰涅槃式的转变,尤其是电子产业突出的重要地位也在经济转型中得到强化。

新加坡拥有的优良的亲商政策、成熟的产业经济环境、开放的人才引进及便利的交通运输枢纽成为了跨国公司高度评价新加坡的“统一语言”。作为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的新加坡,以其健全的投资环境闻名于世,宽松的外汇管制、成熟的信用体系、严格的商务规范,吸引着全球银行汇集于此,更为企业的贸易融资、存贷、存贷、上市等行为提供了高效、可靠、便捷的渠道。在新加坡当地运营业务,可享受其0%-17%的所得税优惠;同时,对企业境外运营的收益,只要不汇回新加坡,可给予免征税收的待遇。2020年新加坡GDP总量约3401亿美元,人均GDP近6万美元,位居世界前列。

新加坡成熟的经商环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历经了40多年的历史沉淀及发展演变。新加坡认为,只有发展高附加值的创新科技产业才能让自己的经济获得长远发展,所以,新加坡矢志不渝坚持产业经济的转型。

下面从几个角度简单分析:新加坡纬壹科技城的成功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规范、简政放权、资本流动

新加坡政府的效率很高,它以小而强的政府来主导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政府表现在政府的机构少和官员少;强政府表现在政府主导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了有效治理。

新加坡的市场是最自由与最规范的,经济主体都享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新加坡政府给国有企业像民营企业一样提供了自由和规范的市场环境,并遵照市场原则设计了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任人唯才的原则选派企业精英进行管理。在新加坡,跨国公司及企业申请营业执照的程序非常简单,如果手续齐备的话,仅仅需要区区几分钟时间即可完成。

在新加坡,从事财务、融资和其他金融服务业务,从事符合条件的金融和财务活动的跨国企业可申请享受1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为期5-10年。新加坡政府鼓励全球贸易商在新加坡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对政府批准的“全球贸易商”给予3-5年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减低为5-10%。新加坡政府还推出“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PIC)”大力支持当地新兴科技产业发展。

除国防安全有关行业和某些独特行业外,新加坡对外资企业进到没有行业限定,商业服务、出口外贸、租赁、营销、电信等销售市场彻底对外开放,但外资企业进到金融业、保险、证劵等独特行业应向主管机构办理备案。

新加坡还制订了一连串现行政策支持和激励当地公司到海外投资,如海外公司奖励政策、国际化路线图政策、海外投资双向扣税政策等。新加坡税收体系简单且低廉,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个人所得税税率只有中国的一半,无资本税,且实行区域征税(即海外收益汇回新加坡免税),资本可在主要金融中心自由流动。利于投资企业享受新加坡低税率,还可实现国际合法避税,实现资产配置和保障。所以,新加坡是全球创业经商最便利的国家。

二、坚持顶层设计、精准定位、借鸡生蛋、筑巢引凤

考虑到新加坡的科技基础和人力资源状况,政府在设立科研机构、加强高校科研投入之外,还务实地采取了“借鸡生蛋”和“筑巢引凤”相结合的科技发展战略。

一方面,与国际著名科研机构和中心互通有无,联合训练、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斥巨资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配合不同产业发展的聚集区与工业园,吸引国际顶尖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进驻新加坡,并以完善的研究设施、优良的待遇吸引国际研究人才。纬壹科技城正是世纪之交新加坡产业转型需求释放的产物。

在纬壹科技城的开发上,新加坡也突破了以往的惯例,由裕廊集团负责整体规划和项目启动建设及各产业组团一期建设为主,同时引入私人发展商参与各产业组团分期和配套设施的开发和建设。这个策略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在正确实施开发理念的基础上,全面加快了整体开发速度。专业私人发展商参与产业组团的开发,优化了产业生态系统,配套设施的专业开发也使科技城整体配套设施更专业完善。

二是有效带动私人发展商参与产业项目,并逐步积累经验,提高效益。因为前期政府主导为主,软硬件均投入较多,明确项目基本思路和理念,凝聚了一定的人气,形成良好的集聚示范效应,为持续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后期以私人发展商参与为主,不仅能为其累积良好经验,也能为其的投入带来较好的效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

三、坚持规划至上、人才至上、平台至上、共享至上

纬壹科技城在空间上由 4 大功能区构成,其规划运用了“种子培育”的理念。规划一个共享的空间,让公共研发机构、大型制药公司研究部门、信息传媒公司、咨询服务机构和私人小企业在其中从事研究和服务的,各自不断成长,同时相互合作,共享各类公共设施,打造一个成功的生命科学、信息科技、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数字创意多媒体产业集群。

纬壹科技城把各类科技人才、科研专家和企业家都集中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工作、交流和娱乐的空间的新园区。

纬壹科技城建立全新的科技产业平台,这有别于传统的科技产业平台概念,从科技研发角度分析,它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研究平台;从产业化角度,它是连接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平台;从普及科技和教育的角度,它是一个科普平台。这个科技平台,不仅可以吸引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人才和跨国公司前来合作或落户,而且可以推动本国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研发,加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新加坡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先进的科技平台,特别是新加坡政府科技管理组织体系完善,且集中于纬壹科技城内。

在这个平台内,企业、政府公共部门、各类公共私人研发机构和风投基金等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从不同角度支持和推动新加坡科研界与工业界的合作、研发和商业化,共享研发成果。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