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TencentServerless 公众号,回复「PPT」,即可领取本届大会演讲 PPT。
Serverless 近年来炙手可热,在传统的 IT 架构已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环境的背景下,Serverless 和 FaaS 是不是解决问题的银弹?在实际应用中,Serverless 的表现又是如何?本次演讲将分享 Serverless 的落地场景、问题与优势,探讨如何利用 Serverless 助力业务发展。本文由同程艺龙机票事业群 CTO、腾讯云 TVP 王晓波在 Techo TVP 开发者峰会 ServerlessDays China 2021上的演讲《Serverless 落地应用的趋势》整理而成,本次分享完整视频请见文末。
01.
架构设计的过程就是「挖坑与填坑」
我是做 OTA 的,我们产品就是机票、火车票、酒店等等,最近有一个机票盲盒挺热的,那个是我们原创的,也是在 Serverless 上做的。今天主要讲 Serverless 的原因是,五年前我们做了自己的 Serverless,为什么做呢?我们当时也没发现这个有多高大上,是因为被业务逼的,“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上线?最好早上想出一个绝妙的 idea,下午就上线。” 我们说:“不行,得加个设计、服务器部署……。” 业务说:“什么意思,不就写行代码吗?” 于是,我们被逼得不行了,KPI 被压得很紧,我们这时候想到,如果我们去做不用关心服务器、不用关心部署和框架,甚至不用关心开发过程的办法,于是就去做了 Serverless。
五年前因为各种原因,也没有真正可以生产的 Serverless,于是我们自己开始从零做起,但自己做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我们不需要对外销售或者对外服务,我们只服务自己,不通的地方用行政命令就能解决,但对外,这件事就做不到了。落地趋势上来说,这五年我们一直把应用放上去,也有很多应用拿了出来,在分享的开始,我们一起来想这么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用 Serverless,只是为了让我们的架构设计好看一点吗?我们的架构师喜欢 “追星”,怕落伍于时代?还是说我们真正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是,Serverless 到底解决什么问题?一开始大家想到它可以弹性计算,弹性计算省的前真的比业务更重要吗?有些问题把它想到极致点的时候,可能更加容易解决,并不一定非得用一个技术去解决。另外,Serverless 怎么助力业务?难道只是为了更快的需求变现吗?那我们多招些程序员不是更快吗,如果 HR 同学足够努力,那 Serverless 就不用做了,因为有足够的工程师帮助变现。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去想用 Serverless 做什么?来看架构设计的过程,其实架构设计的过程本身,我认为就是一个「填坑与挖坑」的过程。我们觉得单体应用不好,所以从单体的坑里爬出来,去旁边挖了一个微服务的坑,用挖出的土把单体的坑填了。当我们觉得微服务很难治理的时候,在旁边挖了一个 Service Mesh 的坑,又把这些土填回微服务的坑。后来我们又觉得 Serverless 很火,于是又挖了一个坑,挖到一半突然觉得隔壁单体的坑看起来不错,因为这么多微服务拉不起来,而单体就一个,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归单体呢?于是就出来这么多填坑和挖坑的故事,也正好是刚才我们提到的,我们为什么去想 Serverless?因为在填坑和挖坑背景之下就是我们要解决业务应用难题的时候,在每一个时代,整个基础设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那个时代填那个时代的坑的时候,发现因为基础设施落后,我们在架构上想了很多办法;当基础设施在提高的时候,于是我们架构设计又开始回归,这是不停循环的过程。
回到原点,最早的时候应用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只需应用 数据库,最多在数据库上再放点缓存,运维也很简单,只需要看生死。但随着坑越挖越大,业务需求越来越多,系统规模越来越大,麻烦出现了。最早我们把前后拆开来,把一些服务单独部署出来,服务化、总线开始出现,这个时候架构本身意义上来说,它并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把原来完整的整体切分出多个个体。这个情况很多新的程序员还没有切身感受 — 什么是单体应用?现在的其实跟当年真正的单体应用差很多,我毕业时,一个单体运转起来上百 G 的内存就没了,非常依赖 CPU 的性能,成千上万的应用卡在代码里,根本分不清。但是到我们服务化之后,又出现问题,简单的服务化可能带来的是什么?更多的被部署,调用了无序,各种麻烦出来了,我们的问题是看到这么一张图(见下图),我们的运维、架构师看到所有应用的时候,就像看到那几个小孩把东西弄得杂乱无章,为什么?因为应用从 1 到 10 很简单,但拆成上万个应用的时候,可以想象刚才那种模式的大缺点是互相没有关系、不知道互相做了什么,这就带来大量重复的劳动,然后链路上到底哪一块是我们真正的压力?再下来,原来很简单的一句 SQL,是否现在没法用了?一系列的问题带来了刚才架构的凌乱。
那为什么被如此吐槽的单体应用在今天还有大量的新增呢?甚至很多创业公司就是单体起家的,因为它能实现快速迭代。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庞大而复杂的技术架构或者业务架构,我们真正要服务的是整个业务的快速变现和快速试错。这样的过程中,在量独大的情况下,这个场景下单体非常适合。但单体变大又带来很多麻烦,怎么办?微服务治理真能把它治理好吗?看起来这样的微服务架构是很好,但是很复杂,复杂到可能几个程序员都搞不定,或者随着时间推移一样会带来下一件事情 — 你的微服务越来越大,越来越像原来你所讨厌的那个单体的形象 — 很大,跑不动,所有的都在一起。但微服务里依然在发生,为什么?因为没有真正的方法论去控制微服务有多 “微”,或者有多小,或者什么时候该再起一个服务?举个例子,我见过很多奇怪的服务,比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出现订单服务,突然在某一天有紧急需求,在没有控制、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新做了个列表,改名为新订单查询接口,下单接口也同理,也许会出现新下单接口、新新下单接口、新新新下单接口……也许还会出现“老下单接口”、临时下单接口等等。
我们有十年左右的微服务积累,发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积累了很多微服务,最早的到现在都没有下线,因为不知道哪个老旧项目是否还需要。公司的运维都说:你们的微服务只有上线,没有下线。它们不停膨胀,名字乱七八糟,这样的微服务又比单体好到哪里?单体是在一个代码加,部署在一个实例里,现在只是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让不同服务器膨胀而已,最后的结果对于我们快速的变现、很好的运维、质量保障,对整个体系没有任何好处。
微服务带来的是虚假的繁荣景象,链路、扩容都有问题,其实在真实业务情况下,扩容从来不是因为某一个服务器,或者某一个部署不够,拉起不够,最大的问题永远来自于链路无法更新、链路上有很多单节点问题,或者有些点就是无法扩容的。再好的微服务与基础设施一样无法扩容。这样的麻烦点带来一个问题,在现有的微服务体系或单体体系,如何更高速地让你的应用成长、业务变现更快?这个情况下,我们的架构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导致我们现在不管怎么做,都快不起来?
总结一下,第一个是我们可不可能用一两个小时写个服务并上线?为什么不能呢?因为受制于开发过程,或受制于服务基础设施对开发过程的支持问题。第二个是研发是否需要关注每个服务器?代码同学可能不愿意想,但整个轮子是自己造的,一系列的事情都要被考虑,在 DevOps 里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两点,整个需求的前置条件就越来越多。再下来,开发人员可以像操作 IDE 那样完成他不熟悉的技能吗?如果一直用同一种编程语言可能没问题,但如果没有很好的培训体系,或没有单一的技术架构体系下,这也是一个麻烦点,我们真的有那么多全栈工程师吗?接着是运维智能化,今天我们看到的运维都是人在运维,是真的 “人工” 智能。这些加起来,尤其是第一第二点,是我们最大的 “坑点” 所在。
程序员可以安静地写代码吗?今天的程序员真正写程序的时候,真的很痛苦。左边的框架是 Java 的,有一系列的问题,正好是在阻止程序员的变现速度,在写每一行代码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太多了:各种组件怎么用,各种规则怎么办,各种配置在哪里,各种工程结构在哪里?其实很多业务代码很少,但根本没有办法快速上线。
那我们程序员真的幸福吗?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程序员叫重构,每个程序员在工作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需要再迭代一下,迭代一下就是代码需要重做一下,或者重写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业务逻辑不够纯粹,或者业务逻辑纯粹之后独立部署的比较少,都是互相关联的状态。当业务逻辑不够独立或者设计不太完美的情况下,我们试图做成完美服务体系的时候,一个业务点发生变化会带来一系列变化,导致的问题是大量重构和重写。我想在这里引出 Serverless 的一个点,既然我们避免不了重构,也避免不了业务变化,业务确实一直在变化,重构一直在发生,不如让我们更加开心地、更爽地去重构、去变化。既然我们的代码用了一段时间一定会变成没用的,那就让它自然死亡,不要变成僵尸,这也是触发我们去做 Serverless 的一个点,让我们代码转换速度变得更快,让我们废弃代码或者重新做成代码成本越来越低,我重新做它的时候并没有让整个工程都去重构,这样的事情实现的时候,也让我们的代码业务逻辑片断不停地被重新迭代。
02.
为什么要做 Serverless 架构?
剩下的就是刚才说的各种环境依赖,这也是我们做 Serverless 很大的点。整个环境依赖状态下,我们一直忽略了生产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整个开发过程。这件事情其实被我们所有架构师忽略,或者大部分技术分享的时候也很少提及。大部分时间下,我们一直在集中生产,怎么让生产更稳定,怎么做故障的转移、自愈,怎么做弹性、扩容,却很少想到我们怎么更舒服地开发、写代码。因为任何一个架构做出来,一定要从写代码、调试、测试开始,但我们回头看看今天的开发测试过程,如果把整个框架的可扩展性、整个架构可扩展性排除外,今天开发过程是不如单体状态下的,因为太麻烦了。本来我自己本地就可以跑起来的代码不得不依赖一个开发环境,本来很容易做的测试的状态不得不依赖测试环境,而测试环境又互相依赖和冲突,以至于测试没有办法真正把环境更好地测试。如果把这些都隔离出来,每个程序员、每个开发、每个测试都有完整独立的环境,可以解决这个环境,但是可以想象这个成本会有多大,而且要保证这个环境的代码是同步的?
紧接着的运维部署也极其恐怖,现在很多公司一直在说 DevOps,但真正情况下我们运维和开发是分离的,这个分离不是人的分离,人在哪个组织架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看事物的角度是否一致,很多情况下运维和研发是不一致的角度,运维看到的是一个个铁壳服务器,研发同学看到的是一行行代码,两者之间没有很好的共同的视角,导致很多问题是 Dev 和 Ops 分开的状态。
这件事情在 Serverless 角度也是这个状态。在 Serverless 眼中,就是硬币的两个面,如果我们把基础研发和业务系的研发看成两个面,代表了不同的角度。我们先来看基础系的同学,今天很多 Serverless 框架或者 Serverless 工具都是基于相同的理念做出来的,大量的工程师是基础架构研发团队出身,我也是这样,三年前一直在从事基础架构,从基础架构程序员到架构师再到 CTO,所以在基础架构同学眼里,永恒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我做的这个东西在没有出问题的时候,在向别人介绍的时候,都是银弹,你用我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包治百病!等到故障出现的时候就说你们用错了,我不是银弹!从基础架构同学眼里看业务同学,永远是 CRUD,“云程序弹性工作我已经完成了,不是可以快速拉起吗?” 如果转化到业务的视角,个人经历来说,正好这三年我做业务去了,我刚到业务团队时想:这不是很简单吗?指挥几百个基础架构的人都这么轻松,指挥上千个业务同学更简单。其实不是这样的,业务更注重的是模型。业务模型的变化带来程序的变化,也就是,让自己试图变成运营和产品。再下来业务逻辑代码是不是一定的?如果找不到对应代码,未来维护非常麻烦,某个业务点的改动一定会针对代码,中间出现断层就麻烦了。工程进度也越快越好,因为所有人都催你赶紧上线。一条 SQL 到一个服务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一个代码脚本能不能就是一个微服务?如果重构是天性,能不能让重构变得廉价?今天 Serverless 就在完成这几件事,更轻地做服务,让重构变得更廉价。
如果基于 Serverless 架构,从研发人员的角度看,整个编码过程到线上过程其实是比较完整的闭环状态。这是我们当年自己做平台的时候,梳理出的每一个脚本联系的关系。还有整个编程过程,SDK 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面向无服务状态?比如我们去数据库拉下数据也好,是不是能把类似于 SQL 的传统写法去掉?既然是无服务器架构,开发过程为什么还要面向服务器,还要问“ 我的 DB 服务器在哪里”,完全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对象。
最后还有整个 Gateway 弹性扩容的能力和云化 IDE。这些事情是我们当时第一个就去做的,甚至比框架还要早,我们想解决的是开发效率的问题,云化 IDE 让大家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编程。这件事其实一开始是极其失败的,所有编程的同学都说,工具在你这里都变成私有的状态了。但我们尝试至今,整个 Serverless 还是不错的,它最好的状态是节省了大量开发的效率问题,当然真正的开发过程没有那么多,还要写代码,但开发周边的事都被省下来了。
我们是比较多栈的,现在前端所有东西的中间层全部在 Serverless 上;另外还有很轻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会面临一个问题,当服务很轻的时候,几百上千行代码就能解决,这些我们都放在 Serverless 平台上处理,可以快速增删;还有弹性极致的问题,每次实时计算的节点会有很多,每个人搜索的时候计算的数据量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就用了大量计算脚本跑在 Serverless 平台上。这是我们整个 Serverless 平台的结构,不可变的、重的沉淀在微服务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事件触发,联动整个 Serverless 平台的脚本,我们低代码平台也是这样的。
最后,Serverless 核心的价值一定不是省下那几台服务器的钱,更多是整个变现速度的提升,谢谢大家。
分享嘉宾
王晓波,同程艺龙机票事业群 CTO、腾讯云 TVP,专注于云计算,高并发互联网架构设计、分布式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设计、大数据分析平台设计、高可用性系统设计。完成同程基础架构建设,私有云系统建设,主要基础中间件研发。拥有十多年丰富的业务技术架构,基础架构经验,深刻理解技术驱动力的重要性。
点击观看精彩演讲视频
推荐阅读
One More Thing
欢迎进入千人 QQ 群 (871445853) 交流 Serverless!
- GitHub: github.com/serverless
- 官网: cloud.tencent.com/product/serverless-catalog
点击「阅读原文」,轻松体验 Serverless 应用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