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Kotlin
的协程Coroutine
。
如果你还没有接触过协程,推荐你先阅读这篇入门级文章What? 你还不知道Kotlin Coroutine?
如果你已经接触过协程,相信你都有过以下几个疑问:
- 协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协程的
suspend
有什么作用,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 协程中的一些关键名称(例如:
Job
、Coroutine
、Dispatcher
、CoroutineContext
与CoroutineScope
)它们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 - 协程的所谓非阻塞式挂起与恢复又是什么?
- 协程的内部实现原理是怎么样的?
- ...
接下来的一些文章试着来分析一下这些疑问,也欢迎大家一起加入来讨论。
协程是什么
这个疑问很简单,只要你不是野路子接触协程的,都应该能够知道。因为官方文档中已经明确给出了定义。
下面来看下官方的原话(也是这篇文章最具有底气的一段话)。
协程是一种并发设计模式,您可以在 Android 平台上使用它来简化异步执行的代码。
敲黑板划重点:协程是一种并发的设计模式。
所以并不是一些人所说的什么线程的另一种表现。虽然协程的内部也使用到了线程。但它更大的作用是它的设计思想。将我们传统的Callback
回调方式进行消除。将异步编程趋近于同步对齐。
解释了这么多,最后我们还是直接点,来看下它的优点
- 轻量:您可以在单个线程上运行多个协程,因为协程支持挂起,不会使正在运行协程的线程阻塞。挂起比阻塞节省内存,且支持多个并行操作。
- 内存泄露更少:使用结构化并发机制在一个作用域内执行多个操作。
- 内置取消支持:取消功能会自动通过正在运行的协程层次结构传播。
- Jetpack集成:许多 Jetpack 库都包含提供全面协程支持的扩展。某些库还提供自己的协程作用域,可供您用于结构化并发。
suspend
suspend
是协程的关键字,每一个被suspend
修饰的方法都必须在另一个suspend
函数或者Coroutine
协程程序中进行调用。
第一次看到这个定义不知道你们是否有疑问,反正小憩我是很疑惑,为什么suspend
修饰的方法需要有这个限制呢?不加为什么就不可以,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当然,如果你有关注我之前的文章,应该就会有所了解,因为在重温Retrofit源码,笑看协程实现这篇文章中我已经有简单的提及。
这里涉及到一种机制俗称CPS(Continuation-Passing-Style)
。每一个suspend
修饰的方法或者lambda
表达式都会在代码调用的时候为其额外添加Continuation
类型的参数。
@GET("/v2/news")
suspend fun newsGet(@QueryMap params: Map<String, String>): NewsResponse
上面这段代码经过CPS
转换之后真正的面目是这样的
@GET("/v2/news")
fun newsGet(@QueryMap params: Map<String, String>, c: Continuation<NewsResponse>): Any?
经过转换之后,原有的返回类型NewsResponse
被添加到新增的Continutation
参数中,同时返回了Any?
类型。这里可能会有所疑问?返回类型都变了,结果不就出错了吗?
其实不是,Any?
在Kotlin
中比较特殊,它可以代表任意类型。
当suspend
函数被协程挂起时,它会返回一个特殊的标识COROUTINE_SUSPENDED
,而它本质就是一个Any
;当协程不挂起进行执行时,它将返回执行的结果或者引发的异常。这样为了让这两种情况的返回都支持,所以使用了Kotlin
独有的Any?
类型。
返回值搞明白了,现在来说说这个Continutation
参数。
首先来看下Continutation
的源码
public interface Continuation<in T> {
/**
* The context of the coroutine that corresponds to this continuation.
*/
public val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 Resumes the execu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oroutine passing a successful or failed [result] as the
* return value of the last suspension point.
*/
public fun resumeWith(result: Result<T>)
}
context
是协程的上下文,它更多时候是CombinedContext
类型,类似于协程的集合,这个后续会详情说明。
resumeWith
是用来唤醒挂起的协程。前面已经说过协程在执行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阻塞使用了挂起的特性,一旦协程内部的逻辑执行完毕之后,就是通过该方法来唤起协程。让它在之前挂起的位置继续执行下去。
所以每一个被suspend
修饰的函数都会获取上层的Continutation
,并将其作为参数传递给自己。既然是从上层传递过来的,那么Continutation
是由谁创建的呢?
其实也不难猜到,Continutation
就是与协程创建的时候一起被创建的。
GlobalScope.launch {
}
launch
的时候就已经创建了Continutation
对象,并且启动了协程。所以在它里面进行挂起的协程传递的参数都是这个对象。
简单的理解就是协程使用resumeWith
替换传统的callback
,每一个协程程序的创建都会伴随Continutation
的存在,同时协程创建的时候都会自动回调一次Continutation
的resumeWith
方法,以便让协程开始执行。
CoroutineContext
协程的上下文,它包含用户定义的一些数据集合,这些数据与协程密切相关。它类似于map
集合,可以通过key
来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同时CoroutineContext
的灵活性很强,如果其需要改变只需使用当前的CoroutineContext
来创建一个新的CoroutineContext
即可。
来看下CoroutineContext
的定义
public interface CoroutineContext {
/**
* Returns the element with the given [key] from this context or `null`.
*/
public operator fun <E : Element> get(key: Key<E>): E?
/**
* Accumulates entries of this context starting with [initial] value and applying [operation]
* from left to right to current accumulator value and each element of this context.
*/
public fun <R> fold(initial: R, operation: (R, Element) -> R): R
/**
* Returns a context containing elements from this context and elements from other [context].
* The elements from this context with the same key as in the other one are dropped.
*/
public operator fun plus(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
/**
* Returns a context containing elements from this context, but without an element with
* the specified [key].
*/
public fun minusKey(key: Key<*>): CoroutineContext
/**
* Key for the elements of [CoroutineContext]. [E] is a type of element with this key.
*/
public interface Key<E : Element>
/**
* An element of the [CoroutineContext]. An element of the coroutine context is a singleton context by itself.
*/
public interface Element : CoroutineContext {..}
}
每一个CoroutineContext
都有它唯一的一个Key
其中的类型是Element
,我们可以通过对应的Key
来获取对应的具体对象。说的有点抽象我们直接通过例子来了解。
var context = Job() Dispatchers.IO CoroutineName("aa")
LogUtils.d("$context, ${context[CoroutineName]}")
context = context.minusKey(Job)
LogUtils.d("$context")
// 输出
[JobImpl{Active}@158b42c, CoroutineName(aa), LimitingDispatcher@aeb0f27[dispatcher = DefaultDispatcher]], CoroutineName(aa)
[CoroutineName(aa), LimitingDispatcher@aeb0f27[dispatcher = DefaultDispatcher]]
Job
、Dispatchers
与CoroutineName
都实现了Element
接口。
如果需要结合不同的CoroutineContext
可以直接通过
拼接,本质就是使用了plus
方法。
public operator fun plus(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if (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this else // fast path -- avoid lambda creation
context.fold(this) { acc, element ->
val removed = acc.minusKey(element.key)
if (removed === EmptyCoroutineContext) element else {
// make sure interceptor is always last in the context (and thus is fast to get when present)
val interceptor = removed[ContinuationInterceptor]
if (interceptor == null) CombinedContext(removed, element) else {
val left = removed.minusKey(ContinuationInterceptor)
if (lef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CombinedContext(element, interceptor) else
CombinedContext(CombinedContext(left, element), interceptor)
}
}
}
plus
的实现逻辑是将两个拼接的CoroutineContext
封装到CombinedContext
中组成一个拼接链,同时每次都将ContinuationInterceptor
添加到拼接链的最尾部.
那么CombinedContext
又是什么呢?
internal class CombinedContext(
private val left: CoroutineContext,
private val element: Element
) : CoroutineContext, Serializable {
override fun <E : Element> get(key: Key<E>): E? {
var cur = this
while (true) {
cur.element[key]?.let { return it }
val next = cur.left
if (next is CombinedContext) {
cur = next
} else {
return next[key]
}
}
}
...
}
注意看它的两个参数,我们直接拿上面的例子来分析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Job() Dispatchers.IO
(Job, Dispatchers.IO)
Job
对应于left
,Dispatchers.IO
对应element
。如果再拼接一层CoroutineName(aa)
就是这样的
((Job, Dispatchers.IO),CoroutineName)
功能类似与链表,但不同的是你能够拿到上一个与你相连的整体内容。与之对应的就是minusKey
方法,从集合中移除对应Key
的CoroutineContext
实例。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再看它的get
方法就很清晰了。先从element
中去取,没有再从之前的left
中取。
那么这个Key
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下CoroutineName
public data class CoroutineName(
/**
* User-defined coroutine name.
*/
val name: String
) : AbstractCoroutineContextElement(CoroutineName) {
/**
* Key for [CoroutineName] instance in the coroutine context.
*/
public companion object Key : CoroutineContext.Key<CoroutineName>
/**
* Returns a string representation of the object.
*/
override fun toString(): String = "CoroutineName($name)"
}
很简单它的Key
就是CoroutineContext.Key<CoroutineName>
,当然这样还不够,需要继续结合对于的operator get
方法,所以我们再来看下Element
的get
方法
public override operator fun <E : Element> get(key: Key<E>): E? =
@Suppress("UNCHECKED_CAST")
if (this.key == key) this as E else null
这里使用到了Kotlin
的operator
操作符重载的特性。那么下面的代码就是等效的。
context.get(CoroutineName)
context[CoroutineName]
所以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类似于Map
的方式来获取整个协程中CoroutineContext
集合中对应Key
的CoroutineContext
实例。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suspend
的工作原理与CoroutineContext
的内部结构。希望对学习协程的伙伴们能够有所帮助,敬请期待后续的协程分析。
项目
android_startup: https://github.com/idisfkj/android-startup
提供一种在应用启动时能够更加简单、高效的方式来初始化组件,优化启动速度。不仅支持Jetpack App Startup
的全部功能,还提供额外的同步与异步等待、线程控制与多进程支持等功能。
AwesomeGithub:https://github.com/idisfkj/AwesomeGithub
基于Github
客户端,纯练习项目,支持组件化开发,支持账户密码与认证登陆。使用Kotlin
语言进行开发,项目架构是基于Jetpack&DataBinding
的MVVM
;项目中使用了Arouter
、Retrofit
、Coroutine
、Glide
、Dagger
与Hilt
等流行开源技术。
flutter_github: https://github.com/idisfkj/flutter_github
基于Flutter
的跨平台版本Github
客户端,与AwesomeGithub
相对应。
android-api-analysis: https://github.com/idisfkj/android-api-analysis
结合详细的Demo
来全面解析Android
相关的知识点, 帮助读者能够更快的掌握与理解所阐述的要点。
daily_algorithm: https://github.com/idisfkj/daily_algorithm
每日一算法,由浅入深,欢迎加入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