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park的学习当中,RDD、DataFrame、DataSet可以说都是需要着重理解的专业名词概念。尤其是在涉及到数据结构的部分,理解清楚这三者的共性与区别,非常有必要。今天的大数据入门分享,我们就主要来讲讲Spark RDD、DataFrame、DataSet。
RDD,作为Spark的核心数据抽象,是Spark当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而在SparkSQL中,Spark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新的抽象,分别是DataFrame和DataSet。
DataFrame、DataSet和RDD有什么区别?
首先从版本的产生上来看:
RDD(Spark1.0)—>Dataframe(Spark1.3)—>Dataset(Spark1.6)
如果同样的数据都给到这三个数据结构,他们分别计算之后,都会给出相同的结果。不同是的他们的执行效率和执行方式。
在后期的Spark版本中,DataSet会逐步取代RDD和DataFrame成为唯一的API接口。
RDD、DataFrame、DataSet三者的共性
RDD、DataFrame、Dataset全都是spark平台下的分布式弹性数据集,为处理超大型数据提供便利。
三者都有惰性机制,在进行创建、转换,如map方法时,不会立即执行,只有在遇到Action如foreach时,三者才会开始遍历运算。
三者都会根据spark的内存情况自动缓存运算,这样即使数据量很大,也不用担心会内存溢出。
三者都有partition的概念。
三者有许多共同的函数,如filter,排序等。
RDD、DataFrame、DataSet三者的区别
RDD:
RDD一般和spark mlib同时使用。
RDD不支持sparksql操作。
DataFrame:
①与RDD和Dataset不同,DataFrame每一行的类型固定为Row,只有通过解析才能获取各个字段的值。
②DataFrame引入了schema和off-heap
schema:RDD每一行的数据,结构都是一样的。这个结构就存储在schema中。Spark通过schame就能够读懂数据,因此在通信和IO时就只需要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数据,而结构的部分就可以省略了。
off-heap:意味着JVM堆以外的内存,这些内存直接受操作系统管理(而不是JVM)。Spark能够以二进制的形式序列化数据(不包括结构)到off-heap中,当要操作数据时,就直接操作off-heap内存。由于Spark理解schema,所以知道该如何操作。
off-heap就像地盘,schema就像地图,Spark有地图又有自己地盘了,就可以自己说了算了,不再受JVM的限制,也就不再收GC的困扰了。
③结构化数据处理非常方便,支持Avro,CSV,Elasticsearch数据等,也支持Hive,MySQL等传统数据表。
④兼容Hive,支持Hql、UDF
有schema和off-heap概念,DataFrame解决了RDD的缺点,但是却丢了RDD的优点。DataFrame不是类型安全的(只有编译后才能知道类型错误),API也不是面向对象风格的。
Dataset:
①DataSet集中了RDD的优点(强类型和可以用强大lambda函数)以及Spark SQL优化的执行引擎。DataSet可以通过JVM的对象进行构建,可以用函数式的转换(map/flatmap/filter)进行多种操作。
②DataSet结合了RDD和DataFrame的优点,并带来的一个新的概念Encoder。DataSet通过Encoder实现了自定义的序列化格式,使得某些操作可以在无需序列化情况下进行。另外Dataset还进行了包括Tungsten优化在内的很多性能方面的优化。
③Dataset<Row>等同于DataFrame(Spark 2.X)
RDD与DataFrame之间的互相转换
Spark SQL支持两种RDDs转换为DataFrames的方式:
①使用反射获取RDD内的Schema。当已知类的Schema的时候,使用这种基于反射的方法会让代码更加简洁而且效果也很好。
②通过编程接口指定Schema。通过Spark SQL的接口创建RDD的Schema,这种方式会让代码比较冗长。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在运行时才知道数据的列以及列的类型的情况下,可以动态生成Schema。
关于大数据入门,Spark RDD、DataFrame、DataSet,以上就为几个重要的概念作了基本的介绍了。Spark当中,从RDD到Dataframe、Dataset,其实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由易到难会非常好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