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LoRaWAN网络中,终端设备直接与网关通讯,设备和设备之间不通讯。设备需要先入网,再上报数据。
1、入网方式
入网分为OTAA(空中激活)和ABP(手动激活)两种方式。
所谓OTAA:就是设备发送一条入网请求数据,服务器校验通过后,再分配短地址和秘钥下发给设备的过程,之后设备用分配的短地址以及秘钥加密数据上报到服务器。
ABP:就比较简单粗暴了,双方直接约定好短地址和秘钥,设备直接上传数据到服务器,没有了入网的过程。
2、入网参数
OTAA参数:DevEui(设备ID,8个字节)、AppEui(应用ID,8个字节)、AppKey(根秘钥,用于产生NwkSKey(网络会话密钥)和AppSKey(应用会话密钥))。
ABP参数:DevAddr(设备在网络中的短地址)、NwkSKey、AppSKey,这三个参数直接存储在设备中,必须和服务器保持一致。
3、入网过程
整个栈中以状态机的方式调度运行,下面以一个流程图展开:
可以看出:OTAA入网需要执行DEVICE_STATE_JOIN这个过程,入网之后上报数据;ABP是没有入网过程的,直接就上报数据了。最终在3个状态之间切换:
4、入网和Class A模式射频收发切换时序
终端的LoRa都是半双工的,即就是发的时候不接收的,接收的时候不发送,其余时间射频是在休眠的。为了终端能准确的接收到网关下发的数据,LoRaWAN里面针对终端设备什么时候接收做了详细的时间规定。
从图中可以看出,发送数据完成后,射频开始休眠,RECEIVE_DELAY1时间后,射频切换到接收状态(RX1),如果RX1还没有收到数据,那么射频再次休眠,等到RECEIVE_DELAY2时间后,射频再次切换到接收状态(RX2)。这就是一次完整的收发切换过程。这里RECEIVE_DELAY1和RECEIVE_DELAY2都是以发送数据完成开始计算的,一般情况下RECEIVE_DELAY2-RECEIVE_DELAY1=1S。
其中在入网阶段RECEIVE_DELAY1等于5s,RECEIVE_DELAY2等于6s。Class A发送数据阶段RECEIVE_DELAY1等于1s,RECEIVE_DELAY2等于2s。
5、Class C模式射频收发切换时序
可以看出,Class C模式下,接收窗口的打开发生了变化,发送完成后,紧接着打开窗口2、再打开窗口1、最后窗口2一直开着。即就是射频除过发送外,一直处于接收状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Class C要比Class A耗电。不管是ClassA和ClassC入网过程都是一样的。只有在入网后才区别Class A和Class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