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胆的跨学科思想家 :从‍艺术到科学

2020-11-02 10:12:09 浏览数 (2)

Neri Oxman

被业界认为是 “全球最大胆的跨学科思想家”

上一期我们提到了,可以像理解,生物学中能量转换的方式一样,解释科学,工程,设计和艺术的创意能量转换。

Neri 将这种理解模型称为“克式循环创意图谱KCC”。这一期,我们尝试更深入地探讨创意图谱。

点击阅读上一期:克式循环创意图谱KCC

时钟

显 微 镜

指 南 针

陀 螺 仪

作为概念图,KCC 的理解是抽象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读者们的广泛讨论,并能通过不同方式来理解它的不同含义。

KCC 作为时钟

KCC可以像能量克式循环一样,被当作时钟来读取。但是与克式循环不同,KCC是双向的。时钟方向可以逆行,时间也可以静止不动(其实就是传统的学科方式,在单一学科内停留),甚至引入几何变化,从而实现弯曲,比如从圆形的图谱变成椭圆的,也可以通过引入拓扑变化,变成一个八字形的圆,或一个螺旋形。

此外,如果产生多余的能量,则可以绕过工程的领域,从科学直接跳到设计。例如,好的设计就是好的探索:它质疑关于我们现实世界的各种系统,然后,将这些推测而来的某些实施方式,应用到真实世界,为我们的文化的做出了贡献。

图自谷歌

好的设计还能在不经历艺术的情况下,建立新的基础科学。

例如,巴克敏斯特·富勒 Buckminster Fuller 的测地线圆顶 buckyballs ,帮助科学家将 碳60 可视化,该分子也别称为“富勒烯”。

富勒烯

KCC 作为显微镜

可以将这四个领域,想象成为显微镜的四个物镜,通过切换视角来观察事物。

我们选择的镜头,最终影响着我们如何观察周遭世界,捕捉其中的交互的方式。而选择视角并不是随意的行为,材料科学家,通常会通过材料特性的角度,来探索物质的物理组成。但生物学家不通,他们通过功能的角度来看世界。

他们都是观察者,但感受完全不同。如果他们可以同时看到两个视角的内容,将属性和行为连接起来,会产生很多新的看法。

图自pixabay

KCC 指南针

KCC 可以被解读为指南针,分成东南西北。

由北向南:由科学与艺术产生的「信息」转移到设计与工程产生的“效用”,从“认知”半圆到“生产”半圆。越往北,系统就越理论(哲学);越往南,系统就越实用(经济)。

北方标志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顶峰,南方则是由探索衍生出的新型创造性解决方案,与应用相关的产品以及成果。

由东向西:从“自然”半球到“文化”半球,由科学与工程产生的“知识”到艺术与设计产生的“行为”。从东到西,我们从理解到描述、预测物理世界的现象,再到创造出利用以及体验世界的全新方式。

指南针图自谷歌

作为陀螺仪的 KCC

最具挑战性的理解是把 KCC 理解为陀螺仪的平面投影。

这一类比构想了一个球体,它的顶端是所有区域都连在一起的一大团混沌空间,这就是最重要的那个地方,是一切的开端,它就是那个引起「学科纠缠」的起点。

陀螺仪图自谷歌

从‍艺术到科学:灰姑娘的魔法时刻‍

一些人认为,艺术和科学两个领域,并不能够彼此跨越。

但毕加索和爱因斯坦,分别用各自深刻的方式,重新阐释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他们同是现代主义的领袖,又都生活在同一个质疑自然文化和质疑文化本质的时代。

我建立一个完整的创意循环,这也许会被人认为很幼稚,甚至愚蠢。但请都先别质疑,因为只有创造出足够强大的能量,才能让艺术直抵自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势能才能转化为动能,可能性转变成现实。

- 本文结束 -

翻译:刘雁冰 From Mixlab

伦敦艺术创意计算硕士

下一期:为什么我们需要克氏循环创意图谱?

认真推荐一本与本文相关的书

非广告植入

《爱因斯坦·毕加索‍》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将这本书的书名翻译为:《爱因斯坦·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

20世纪初,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在物理学和绘画两个领域同时经历了根本性的变革。正如阿瑟·米勒所说:“在创作开始出现的时刻,学科的界限就消失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科学界和艺术家都在寻找新的审美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和艺术,爱因斯坦和毕加索,早已相遇。”中国青年报冰点探索专栏荐书。

编辑:chunfang

伊藤穰一

我们能否和机器一起设计我们复杂的未来?

作者:前MIT Media Lab主任 伊藤穰一

指数增长真的存在吗?

作者:前MIT Media Lab主任 伊藤穰一

参与式设计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改造自然?

作者:前MIT Media Lab主任 伊藤穰一

Neri Oxman

知识纠缠 —— 寻找反学科的黄金地图

作者:MIT Media Lab教授 Neri Oxman

如何理解知识在不同领域之间的互通?

作者:MIT Media Lab教授 Neri Oxman

好奇

Curiosity

&

探索

Exploration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