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刚刚过去的“五一”旅游市场,成为疫情以来的第一个旅游高峰,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虽然尚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但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反弹势头,同时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成为共识,文旅产业进入了新一轮供给侧结构调整阶段,正以优质精品产品服务迎接产业复苏。
4月27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0年“五一”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2020年的“五一”假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首个旅游小长假,要切实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把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各项工作抓实抓细,包括坚持防控优先,确保有序开放;要推动实施预约制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做好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等措施。
此外,各省市也陆续出台政策刺激文旅消费,保证旅游市场有序恢复。如济南市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发展“云逛街”“云走秀”“宅消费”等云购物模式,大力发展新零售;创新办展模式,支持企业线上办展、线上参展,实现线上推介、现场直播、线下送货,促进展览业尽快复苏;推出2000万元专项电子惠民消费券,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等。
武汉市则发放5亿元消费券活跃消费市场。4月19日起到7月3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将陆续向全体在汉人员投放5亿元“武汉消费券”,以活跃消费市场,支持全市商贸和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复市。“武汉消费券”在腾讯、美团点评等企业自有线上平台上按周投放,总体投放分两期执行。
广州市发布《广州市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广州市安排3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奖励、补助文旅企业5G、VR、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运用。组织发动“广州人游广州”,发放“广州文旅惠民券”。
此外,其他各省市也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聚焦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聚焦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科技在文旅产业的运用,提升“文旅 互联网”发展水平,刺激文旅消费。
从各省市发布的一系列刺激和提振消费的政策中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及目的地通过此次疫情后将更加重视数字化、智慧化及大数据体系建设,主动提升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AI、大数据、区块链、5G 在文旅管理和治理方面的应用空间巨大,包括人流监测,精准发布,投诉监管,智能客服,应急预警、安全保障、物流链供应、信息溯源、诚信体系,数字政务等现代化治理手段和技术将成为政府侧的重点关注和建设方向。
在政策背书下,产业相关企业、目的地也将进入新一轮供给侧结构调整阶段,以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等形式高质量迎接产业复苏与发展。
五一为文旅产业市场的复苏和振兴增加了信心,同时也不难发现,在过去接近半年的时间里,因为疫情的影响,传统文旅业态进行了一轮优胜劣汰的大规模洗牌。
在这期间,一些实力不够强、发展模式不够先进、不具有市场竞争力、且不能及时调整方向的企业因为在市场竞争中存在弊端且处于竞争劣势,不得不面临倒闭或关停的困境,而一批兼并或重组了优质资源的航母级企业集团、以及一些顺应智慧文旅发展的互联网企业正在顺势发展,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
因此,疫情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也让经过洗礼的文旅业变得更加健康和竞争力、后劲十足。
此外,本次疫情的突发给文旅行业来了个措手不及,各大旅游企业也在此期间修炼内功巩固实力,共同推动文旅行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增强“抵抗力”。
五一期间,各省市目的地和景区纷纷出台“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等政策措施,要求采取门票网上预约、智慧引导、智能测温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好游客流量关口前置管控。
不少景区景点、文博场馆据此推出实名制预约购票系统、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机器人测温、畅游码一码通行、车辆线上提前登记等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有效兼顾景区开放与疫情防控。
如云台山景区在景区入口处开通直达单个景点的专线车,由智慧平台分析各景点客流情况后发布指令,调度专线车按指定线路运行,引导游客避开热门景点,实现科学分流;借助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提前预警分析客流趋势,在客流达到预警线时,景区调集公安、交警在高速路口、重点路段启动分流劝返,在达到满员后,关闭前往景区通道。
龙门景区充分利用智慧平台,统筹指挥景区各项管理和游客接待工作。利用“健康码”验码关口前移,减轻检票口压力。同时通过采取无接触服务、优化服务质量、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措施,确保旅游秩序的安全有序。
供给侧的结构调整将对行业恢复和振兴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供给侧的变化也要充分建立在需求端变化的基础之上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那疫情之后五一期间,游客们的需求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一期间,乡村游、周边游等近程旅游成为假期游客出游热点。
疫情从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认知,国内居民将更注重家庭出行、健康出行、自由行、自驾游、错峰出行,更向往与大自然的对话,注重品质和体验,更喜欢开阔疏朗的空间,更拥抱无拘无束的运动。
甘肃省文旅厅推出以室外旅游为主的“五一”小长假九大主题旅游产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就近错峰出游,探丝路风情,品陇原乡愁,纳山川灵气,养健康身心。
山东各地推出赏花、采摘、登山、骑行等一批符合时令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济南推出了绿水青山生态游、快乐泉城亲子游、浪漫田园乡村游、诗意济南文化游等4大主题、60多项文化和旅游休闲活动;东营市围绕“黄河入海 我们回家”“承诺•祝福”主题推出9条精品旅游线路。
济南、德州等市公共文化场馆推出摄影展、书画展等文化惠民活动;青岛市推出12条旅游线路。潍坊市推出健康养生、研学修习等8个系列52条旅游线路,实现多线路引流、多产品分流、分散式游览,丰富了游客旅游选择,有效分流了热点景区压力。
同时,在线化云旅游会成为未来重要的需求方式,5G、AI、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将成为未来产业革新与升级的重要方式。
五一期间,江苏通过新媒体、虚拟现实等方式,推出2120个线上赏景、看展、观演项目。
启动“水韵江苏•又见美好”江苏人游江苏主题游活动,发布省内30条“治愈系”精品旅游线路,涉及全省13个地市,涵盖世界遗产、A级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饭店、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等。
陆续开展曲艺进景区、非遗文化进景区、园林实景演出、欢乐游园会、迎接春天实景诗会、非遗线上展播等140多个线上线下活动,丰富了假日市场产品供给,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可以看出,未来的旅游功能有待重新评估,将从强调经济功能向追求休闲、健康、精神层面的本质过度。
旅游方式将从大众旅游向高中低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演变,产生更多新需求与新业态,包括健康、生态、绿色的生活新方式;微度假、轻旅行、宅经济等消费新常态;智慧化、自助化、预约制等服务新体验等。
五一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腾讯文旅与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联合组织举办了“何日更重游?——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调研报告”线上发布会成功举办,同时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调研报告》。
发布会中,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舒展针对需求侧的调研结果也提到,新冠疫情对旅游消费观的改变是全方位的,在旅游消费暂时阻断的背后,孕育了提质升级的需求,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旅游消费的潜在人群下沉到低收入群体更扩展到老年群体,更为全民化的旅游需求正在产生;二是旅游消费的目的正向真善美的初心需求回归,山水、社交、文化、健康成为旅游的核心追求;三是游客关注旅行质量超越了简单的出行,“社会安全秩序”、“卫生健康状况”成为最多旅游者看重的因素,旅游服务质量受到特别关注,特别是应急、退改、保险等方面的服务需求高涨;四是不同群体均在住宿、餐饮、交通层面存在升级需求,更通畅、更健康、更品质的需求将推动消费的升级;五是智慧科技正在重塑游客的行前、行中和行中消费模式,在强化大众对卫生安全的感知与信任,降低文旅需求向消费行为的转化门槛,优化游客的体验感。
五一小长假已经结束,给文旅产业的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提振打了一剂强心针。今后,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将成为行业的新动能,数字化在产业复苏,消费振兴中将长期发挥重要作用,并以产业增效、一站服务、智慧精准等优势,为产业复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张聪聪 审核| 孙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