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习近平提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从旅游业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是近代以来全球旅游业面临的最大冲击,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面临的最大挑战。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旅游业持续增长、稳定发展的基本面亦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仍是未来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主题、主旋律和总要求。
考验面前,如何以应对疫情冲击为契机,凝聚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合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来听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怎么说——
当下,随着疫情缓解,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正在稳步推进文旅行业复苏。
众所周知,云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白庚胜带来一份《用数字时代新思维构建西南联大文化IP,政企合力打造文旅融合经典》的提案,让人们注意到拥有秀美风光的西南地区也有亟待发掘的历史文化资源。
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白庚胜认为,云南除现有文旅景区外,还可打造西南联大、云南陆军讲武堂、滇西抗战战场、滇缅公路等现代历史文旅景区,以及元谋人、古滇国、南诏、大理国和关隘、屯军等古老历史文旅景区。“尤其是西南联大文旅景区,可开发成大型文旅群落,做多向度、多层次、多形式的保护、传承、利用,助推民族团结与生态示范区建设。”他说。
去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旅游景区提质扩容,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重点线路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出游选择,合理调整景区布局,优化游览线路和方式,扩展游览空间,推进“互联网 旅游”。
云南作为旅游大省,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去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95亿人次。2020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云南正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通过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启动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的旅游革命“三部曲”。
白庚胜认为,云南文化旅游自然资源丰富,既有不同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题材。西南联大、滇越铁路、飞虎队等都是很好的文化IP。其中,西南联大是极重要也极具历史意义的文化资源。“因为它不仅代表云南,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精神。”他说。
履职3年来,白庚胜在调研中发现,现有的依托西南联大旧址和一些历史遗迹形成的旅游线路,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缺乏系统的开发思路,没有具体的规划和战略。
白庚胜认为,想要精准抓住疫后旅游发展黄金期先声夺人,活化文化IP是重要抓手。以故宫为例,正是由于近年来不断活化IP,通过系列化故宫文创、餐饮业态、影视综艺,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赋能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白庚胜认为,活化西南联大文化IP,要以新文创思路探索文旅融合形式。“文旅与传媒融合,一是要文化为尊、内容为王、精神至上;二是要依托市场,打造品牌,实现价值;三是要科技武装,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实现虚实结合、古今贯通、远近联通、线上线下结合的全天候深度文化旅游;四是实现政企学研联手,构建生产、消费、推广、观光链条,增强创意、管理、服务能力;五是向省外、国外延伸影响力,将州市域、区县域资源按主题进行整合发酵,形成巨大势能。”他说。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方面,云南走在全国前列,首创的“一部手机游云南”模式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旅游景点效仿的对象,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代表的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的建设,做出了积极可行的探索。截至今年5月中旬,“一部手机游云南”APP下载量超过230万次,使用人次超2000万,小程序集群累计访问量突破1700万人次。
云南利用数字技术展开的数字文旅实践成效显著,已直接带动“云南旅游”网络搜索频次同比增长1154%,环比增长725%。“下一步在西南联大的IP开发上也需要贯彻这种新文创的思路,让西南联大不仅活在历史中,也活在年轻人的心中,让西南联大里的学者成为新时代年轻人的偶像。”白庚胜说。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履职的第18个年头。她曾任广东省惠州市旅游局局长,于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援藏,援藏结束后她回到惠州工作。2020年1月22日,黄细花履新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旅控”)总经理,回到了旅游业工作的第一线。黄细花也是一名“网红”人大代表,网友们亲切称呼她为花姐。
今年是黄细花当人大代表压力最大的一年,因为履新广东旅控总经理的第二天,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启动了一级响应。为了自救,广东旅控全面启动全员营销的暖春行动,上至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每个人都开起了微店,当上了微商,在微信平台上叫卖集团精选的各类文旅产品。
黄细花也开起了微店,她既做店长,也当“店小二”,同时还开启了人生首次直播“带货”。据介绍,通过这段时间的运营,广东旅控的电商平台“东悦游”声名鹊起,白天鹅沙琪玛、广东迎宾馆牛腩萝卜煲和三寓宾馆的水煎包成了“网红”。
结合疫情期间的实践,今年,黄细花在两会上提交了13份建议,其中直接涉及旅游业的就有5份。她建议,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下,应通过积极推进“互联网 旅游”、抓住“新基建”建设机遇等方式,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让国内旅游行业陷入了一片低迷。面对疫情危机,旅游行业应当危机中抓住机遇,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不断推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基建’就是其中一个发展契机。”黄细花认为,“新基建”继承了传统基建扩内需、促投资、促增长等优点,同时还能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旅游行业应当投身“新基建”这波浪潮,推动旅游产业进一步迈向数字化,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早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概念由此诞生。
黄细花认为,“新基建”有助打造“互联网 旅游”产业集聚区,将会不断拓展游客的体验内容、体验方式、体验质量,线上与线下对接,虚拟与实体交互,进行旅游产品换代与创新,促进“吃、住、行、游、购、娱”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
为此,她建议,积极支持和推动旅游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加快以5G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建设,构建数字化网络平台,为推动旅游产业向数字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做好景区对外连接的数据结构、服务结构与产品接口,有效连接新基建与旅游产品、服务节点。
在另一份《关于推进“互联网 旅游”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黄细花指出,疫情期间不甘“蛰伏”的旅游业,凭借互联网开展了各式“云自救”,如“云旅游”“云景区”“云展馆”“云直播”,带来了新的变革、新的活力,为旅游业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的5月17日,黄细花联合多位各级人大代表,开启了一场“让世界爱上广东味”的直播活动,这也是他们的直播首秀。白天鹅宾馆的特惠套房、广东农垦徐闻红星农场的金钻凤梨、“水果之乡”茂名的番石榴和荔枝……因为疫情影响销路的广东优质特色旅游产品、岭南佳果,在代表们的“吆喝”下吸引超过100万人次观看。
但是,我国旅游业的互联网渗透率偏低,主要表现为在线购买机票、酒店,本质上跟10年前甚至20年前并没有深层次的区别,仅是预定方式从门店、电话变成了网页、移动端,且业内竞争也仍体现为一成不变的低价策略。黄细花直言,这种传统的OTA模式侧重的是出行,而不是旅行,如今,“景点打卡”式的旅行模式逐渐被抛弃,旅行者更青睐体验式、个性化的度假方式。
她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借助互联网这个“超级增量”,利用当前更新迭代迅猛的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精准关注周边市场、锁定人群、找准定位、满足需求,加速行业洗牌、加速产品升级、加速优胜劣汰、加速在线业态,满足人们文旅消费需求,激发旅游业发展新动能,应成为旅游企业当务之急和长期目标。
黄细花建议,应积极推进各地景区实现智能化、智慧化的互联网升级,让预约旅游成为常态,并通过丰富在线旅行、度假产品、提供旅游线上场景服务、利用大数据实现个性化旅行、度假服务等手段,增强体验感、参与感、融入感。
同时,全面鼓励推行电子旅游消费券、电子消费券,积极发展直播旅游、直播“带货”,让云旅游、网络直播销售农副产品扩收益等成为新常态,让“美丽世界走进大家手机里、品质旅游产品走进家门里”。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原党委书记邢利民一生致力于乡村建设,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把贾家庄村建设成了全国闻名的美丽乡村标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贾家庄村的美丽蜕变,邢利民是见证者,更是耕耘者。
对于贾家庄村的旅游资源,邢利民如数家珍:大手笔打出的民俗文化产业牌——三晋民俗体验地贾街,有特色店铺230间,包含特色小吃店、传统作坊、民间工艺品店、酒吧、休闲茶馆、民间演艺场所等,其中就有九枝社柳编、琉璃咯嘣、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驻,被山西省商务厅评为“山西省特色商业街”和“山西省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在原先旧水泥厂的基础上转型上马的旅游新项目工业文化创意园,集艺术创作、展览展示、新媒体、文化传播和身体素质训练为一体;与贾樟柯导演联手打造的贾樟柯艺术中心、种子影院的落成,使原来单一的工业经济转向更具活力、更有潜力、更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与中国作协、山西省作协深度合作,挖掘贾家庄村与山药蛋派作家马烽、西戎等的渊源,创设了马烽纪念馆以及作家村。
对于因旅游而带来的发展,邢利民是自豪的。邢利民介绍,2018年,贾家庄村接待国内外游客量突破180万人次。2019年,接待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不仅有效拉动了本村老百姓的就业,而且直接或间接拉动了周边邻村500人的就业。2020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贾家庄村积极复工复产,截至5月5日,贾家庄村接待游客4.86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营业收入680.8万元。
更重要的是,在旅游业有序复工复产的过程中,乡村旅游挑起了大梁,成为旅游业复苏和振兴的主力军之一。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中,多地乡村旅游正努力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一进程并未因疫情而打断。
“2020年初,我们举办了贾家庄村春节系列活动发布会,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没成想,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工作进度和步骤,导致各项工作一度停摆,一些重大项目建设被迫延缓。”
邢利民说,疫情暴发后,贾家庄村党委、村委第一时间组织全村干部、贾家庄村旅游公司全体职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加强游客量管控的前提下,严格落实采取“游客游览必预约、车辆入园必消毒、扫码登记必实名、参观游览必戴口罩、入园游览必测温、入园游客必分段、每日接待必限量、发现异常必隔离”的“八必法”,避免因大规模人员聚集引发疫情复燃。
同时,根据本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相关要求,贾家庄村在关闭贾家庄村马烽纪念馆、1818恒记展览馆、贾樟柯种子影院等封闭式景点的同时,及时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在开放式场所举办古玩、书画、瓷器、木雕交流会,共有200多家来自省内20多个地区的古玩、书画、木雕爱好者前来交流。
“五一”假日期间,贾家庄村还举办“致敬英雄”主题花卉展,由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十大新媒体平台同时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战疫终有胜日,发展不可停顿。”邢利民表示,在疫后旅游业振兴上,贾家庄村一是要努力融入全省“三大品牌建设年”活动和“三大旅游板块”建设。按照地理相连、文化相关,积极开展与周边景区联动发展。
二是要丰富贾家庄村旅游内涵。新建一级游客中心、铭义汾中主题酒店即将投入运营。在做好外围线路开发工作的同时,根据新建游客中心、新建停车场的位置,优化内部交通、参观路线、标识标牌。同时继续丰富贾家庄村旅游内涵,针对游客留夜情况,积极开展民宿开发工作,给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去年贾家庄村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成功引进了山西令才腾飞实验学校、山西贾家庄村观宇玻璃制品两大项目,为当地教育、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今年他们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整治、提高游客接待服务、完善公司内容管理等工作,营造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为贾家庄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损失了近3000万元,但是我们会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旅游项目,内抓管理、外树品牌,努力降低经济损失,增加村民收入。在做大做强乡村旅游的征途上,鼓足干劲,再出发、再奋斗!”对于贾家庄村旅游的发展,邢利民充满信心。
5月19日是第十个中国旅游日。今年的旅游日与往年不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各地不仅推出了多项惠民政策吸引旅游消费,还纷纷着力推动非遗文化走进乡村、景区,切实提升游客体验度和获得感。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江苏省宿迁市的市民在杉荷园景区近距离欣赏到丁嘴跑驴和大兴旱船两个省级非遗项目,两支浩浩荡荡的舞蹈队伍成为景区亮丽的风景线。所到之处,众多游客被深深吸引,表示多年未现场观看到这些地方民间瑰宝。
无独有偶,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的街津口赫哲旅游度假区通过举办“情醉多彩赫乡——文化村迎宾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景区活动,将赫哲文艺表演、伊玛堪小院情景说唱、赫哲婚俗体验等多项活动带到游客身边,深受游客喜爱。
随着民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游客正在由过去的看风景向看文化转变。景区文化底蕴深不深,文化故事讲得好不好,成为能否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伴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非遗融入旅游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是作为提升旅游景区品位的重要元素,既有效延伸了旅游产品链,提升旅游档次和品位,也让非遗项目得到了活态传承,有助于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
如何让非遗成为景区的点睛之笔?全国人大代表、满族刺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孙艳玲的家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镜泊湖、雪乡等知名景区每年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为了让更多人认识靺鞨绣这项古老的技艺,孙艳玲先后在牡丹江市区和镜泊湖景区建立了两座靺鞨绣博物馆。几年来,博物馆的展品从几百件增加到数万件,小小的博物馆成了传播当地历史文化的“大讲堂”。
在疫情防控期,如何打好“非遗 旅游”牌,孙艳玲建议,政府应加强对非遗的传承保护力度,把它作为当地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加以深度融合,立足当地各主要景区特点,重点做好非遗进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在主要景区或城市内规划建设非遗博物馆或展示馆,国家给予一定的免费开放经费补助。
谈到非遗项目进景区的具体举措,孙艳玲说,一是可以组织适合展示的传统美术类和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在非遗博物馆或展示馆内展出,吸引游客参观;二是通过给予一定的补贴,组织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制作和展示,吸引广大游客现场参与互动。三是对当地非遗类旅游商品进行创新研发,形成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非遗旅游产品,既能销售当地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又推介了地方特色旅游。
在孙艳玲看来,非遗进景区要保持地域性和原真性,突出乡土文化,形成展示、游览、购物、旅游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将非遗类的旅游产品融入景区,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理念。
如何挖掘非遗作品中的特色,孙艳玲认为,要依托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借助先进的声、光、电科技手段,创作非遗项目的驻场演出,将适合表演的非遗项目融入其中,带领游客体验乡风、乡情、乡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体验性和参与性,让游客切身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在主要景区内展示民俗礼仪类非遗项目,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和当地群众及游客参与度,集聚人气,拉动消费。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舞台展示活动,激发游客热爱、关注和参与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热情,提升当地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让非遗走出去,离不开好的宣传策划。孙艳玲建议,除了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重大活动为契机,以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为传播平台,向社会宣传普及非遗知识,还要与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合作,对当地非遗旅游商品进行创新研发,形成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非遗旅游产品,推进“随手礼”在景区销售并全面上线,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
河 北
目前,河北省内旅游景区已基本复工复业,疫情防控工作依然艰巨。为此,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爱家乡,游河北,发现身边的美”系列活动,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开展了“名牌导游带你游河北”活动。
为加快树立文旅消费信心,尽快恢复市场活力,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联合各市组织开展旅游消费促进活动,通过发放惠民卡、优惠券、推出优惠打折措施等形式,提升旅游消费热度,扩大旅游消费规模。同时,将在河北省各地选取一批场地开阔、防疫安全措施周全的户外景区,适时开展指定路线、分散进行的旅游定向赛活动,以生态旅游、运动旅游率先启动本地游、省内游市场。
河 南
疫去花开,一度停滞的安阳文旅业不仅按下了“重启键”,还开启了“加速度”模式。4月16日,安阳市发布了《关于“迎客入安”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了安阳古城一日游、历史文化一日游线路,古城游客集散中心、城区旅游线路正式启动。
同时,当地正在加快实施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安阳古城保护整治复兴、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安阳高陵本体保护、周易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讲好“安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构筑文化发展高地。同时,加快深度融合,创作一批实景旅游演艺节目,为游客提供“白天观景,晚上看戏”的全天候旅游体验。
山 东
为激活文旅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5月12日,第四届威海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正式启动。本次消费季两大主题活动推出超低优惠措施,一是旅游景区(点)推出夏日畅游活动,除小长假外,每周五、周六面向游客发放夏日畅游券;二是在电影院推出影剧乐享活动,面向电影院推出观影免单券,消费者在线上抢券,线下到影院核销并选座。
此外,消费季还计划开展特惠、展销和注册抽奖等一系列活动:如组织图书、文具、艺术培训企业开展开学季活动,商品最高可打6折;在“八一”建军节、“十一”期间开展特惠活动,商品最高可打7折。不同主题活动将发放配套的专属消费券。
浙 江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旅游业也积极“生产自救”,走上回归发展的轨道。浙江很多景区在疫后主动出击,坚定走出自己的“回暖”之路。
比如台州市神仙居景区,在疫情稳定后的“五一”假期,推出神仙居飞拉达二期项目。二期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对线路进行了升级优化,元素更加丰富,增加了200米索桥和25米长的月牙桥,还有休息平台、独木桥以及独特的钢索梯。惊险刺激的新体验让游客不仅可以感受脚底悬空的刺激,还可以从高空视角欣赏神仙居的另一面,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前来打卡体验,成为疫后推动景区“回暖”的重要力量。
江 苏
“五一”前夕,江苏常熟推出了“虞歌畅晚”夜间经济品牌,探索夜间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有效路径,全力提升夜间经济对常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其中,2020常熟非遗生活节的国潮夜市,由万物来潮、绝对分享、头号玩家、国潮快闪四大活动组成,并在方塔商圈和新古里铁琴铜剑楼知旅文化街区两地同步举行。此次国潮夜市开启“云赶集”线上集成铺,启动MCN机构短视频博主现场直播。
同时,常熟非遗手工艺和相关遗产文创,创意亮相市集。常熟非遗中的花边、土布、竹编、藤器、棕编等,融合了市井烟火的人间万象,体现出“给我一夜,还你千年”的历史厚重感。
海 南
为助力三亚旅游疫后市场复苏,促进三亚市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三亚市旅游推广局谋划超常规促进旅游消费举措,在4月底推出“钜惠三亚”联合营销推广,通过与腾讯等平台合作,打造三亚“云上”旅游目的地。日前,三亚市旅游推广局与某旅游出行服务平台深度合作,推出第二波联合营销。截至5月15日7点,该活动24小时内成交总额达到1700万元,助力三亚各大酒店销售客房间夜数1.5万间。
广 东
随着文化旅游市场逐渐回暖,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广东省首批共64条历史文化游径,分布于全省21个地级市,涉及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点461个。为进一步推动全省文旅行业复工复产,提振文旅消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宣传推广将纳入“广东人游广东”工作计划,统一部署,重点推进。
接下来,广东各地将进一步推进历史文化游径的创建和宣传推广工作,完善参观游览服务配套和指引设施,提升历史文化游径的游览体验,丰富广东文化旅游产品,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广东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
编辑| 张聪聪 实习生黄鑫 审核| 孙晖
来源|中国文化报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