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4月8日,文旅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成立,“诗和远方在一起”开启新的一页,2019年被称为“文旅融合元年”、夜游经济“走红年”、全域旅游 “验收年”、A级景区 “大考年”……更是中国文旅融合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本文对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2019年度”部分会议讲话进行年终盘点。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就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在采访中,雒树刚透露出了文化和旅游部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方向。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
雒树刚表示,四中全会决定用专章对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进行了深刻阐述、对重大任务作出了重大部署,是对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系统梳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在制度层面的高度凝练、集中呈现,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制度指南、实现路径,充分彰显了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中全会闭幕后,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时间召开部党组会、省部级干部会议、部系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会,及时传达学习全会精神。组织10期脱产学习班,对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直属单位正处级及以上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决策部署上来。
“通过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雒树刚指出,从这个本质特征来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阐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根本方向问题,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因此,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雒树刚认为,这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总要求,明确了我们推进文化制度建设的目标方向、使命任务、方针原则。
他说,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新时代提出的要求,四中全会决定予以重申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雒树刚表示,决定还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进一步予以明确,要求我们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赋予宣传文化工作神圣使命,为推进文化建设提出了努力方向、奋斗目标。
》》》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中全会决定着眼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提出5个方面的制度及一系列具体任务。”雒树刚说,文化和旅游部坚决落实中央部署,制定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任务的方案,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提供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这一中心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流价值,确保我国文化和旅游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和旅游工作各环节全过程,特别是发挥好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和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的文化传播、公共教育功能。
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体现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健全全国性艺术展演、展览及重大文艺活动的制度机制。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继续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加快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完善有关制度。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出台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将公共文化服务更好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有效途径。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条例》等重点立法项目。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机制。
完善对外和对港澳台合作交流机制。紧紧围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局,持续举办展览、演出、论坛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加强对香港、澳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华文化教育,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稳步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打造长城、长征、大运河三个国家文化公园。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努力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
12月15日上午,2019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协会联合主办,以“科技新动能,发展高质量”为主题。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发表讲话谈“科技改变旅游”。
》》》坚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认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客观需要、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独特优势、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现实需求几方面来看。总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总要求,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坚持推动旅游业与科技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可以说,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抓手,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动能。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有句流行的话叫做“科技改变生活”,我觉得也可以改造一下,叫做“科技改变旅游”,科技创新有助于旅游服务便利化、科技创新有助于旅游管理智慧化、科技创新有助于旅游业态多元化。总之,旅游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必定有大作为。
》》》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
旅游企业是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推动旅游业“强起来”的坚强支撑。旅游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服务引导管理、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更需要广大旅游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勇于创新创造、善于经营管理、乐于精益求精,不断开创旅游业发展新局面。这是旅游企业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期待。为此,我希望旅游企业要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要做旅游与科技融合的推动者、要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者,把握好三个角色。
11月8日,2019年全国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在河南省信阳市召开,会上正式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在会上总结了全域旅游工作的经验和短板,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以及具体要求。
》》》认真总结全域旅游发展的实践经验
雒树刚部长指出:各地坚持高位推进、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坚持扩大优质供给、坚持加强政策保障、坚持完善公共服务、坚持示范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首批7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文旅融合、旅游扶贫富民、景城共建、城乡统筹、生态依托、休闲度假、资源转型、边境开发开放等领域走出了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提供了许多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共同目标
当前,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统筹解决传统景点模式下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而对于全域旅游下一步的重点工作,雒树刚部长提出:各地要把推进制度建设、深化文旅融合、推进产业升级、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进红色 乡村旅游发展、加强示范引导作为全域旅游工作的重点。
要加强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扎实做好示范区创建工作、压实管理责任,持续推进全域旅游不断向纵深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9年4月22日,文旅部部长雒树刚在201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表示,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要重点把握好五个关键词:一是综合产业、新兴产业。二是文明旅游。三是厕所革命。四是全域旅游。五是红色旅游。
他在主旨演讲中首次提出了部长级的 “十四问”,包括“文化和旅游的最大、最佳的连接点在哪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有哪些?如何更好发挥旅游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增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便利度?”等等。雒树刚表示,希望广大理论研究者走出书斋、走出小圈子,立足旅游业的生动实践、聚焦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
同时,雒树刚部长对旅游业取得的积极成效和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短板,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有关要求和工作目标。
雒树刚部长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旅游研究要立足新时代,推动旅游研究开创新局面。鼓励广大旅游理论工作者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旅游理论体系;加强应用性研究,有效服务科学决策;加强学术交流,着力提升中国旅游研究的影响力,为世界旅游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2019年3月8日,全国两会第三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部长通道”接受了采访,解答了如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提问。
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出更多文化和旅游的精品。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到了“好不好,精不精”的发展阶段,为适应这种文化和旅游供给主要矛盾的变化,要从数量追求转到质量和品质提升。同时,把更多的优质文化资源转为优质旅游资源,以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线,精心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使群众能够享文化、乐旅途。
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旅游既是大产业,又是大民生,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业态,大力改善旅游场所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场所的接待和服务水平,使我们的旅游环境更加个性化,更加舒适化,更加便利化。要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场所,要统筹实施一批文化和旅游的惠民项目。我们要深入进行“旅游厕所革命”,要加大旅游厕所的建设力度,再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旅游厕所少和旅游厕所脏的问题。
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实现安全旅游、文明旅游。安全是文化和旅游的生命线,我们要牢牢守住这条红线,要不断完善包括监督检查、预警提示、应急处置在内的安全保障体系,要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还要加强市场的管理,坚决打击欺诈、宰客、不合理低价游、强制消费等等不良的市场行为。同时,我们还要对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进行动态管理,健全退出机制。我们要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引导游客的文明行为,营造文明旅游的环境,要使文明旅游体现在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
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去年我们出境游近1.5亿人次,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国。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采取措施,保证我们出境游客的安全。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导出境游客的文明旅游,要使中国的游客成为中国形象的体现者、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和中国文明的代言人。
2019年1月3日至4日,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在会上提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总思路是“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其路径是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通过前期的实践探索,对于文旅融合总思路的实践方向提出了明确思路。
》》》要着力推进理念融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把理念观念融合放在首要位置。
一要树立以文促旅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到,文化需求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动因,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文化创意是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要树立以旅彰文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到,旅游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三要树立和合共生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从思想深处、从根子上打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推动文化和旅游深融合、真融合。
》》》要着力推进职能融合
原文化部门和原旅游部门各有各的职能、各有各的业务,机构合并、人员整合只是开始,重头戏还是职能融合到位。
一要编制好落实好“三定”规定。在编制“三定”规定时要充分体现融合发展要求,打破文化和旅游行业边界,设计好内设部门职能,确保履职到位。
二要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始编制,要研究融合发展新思路,制定体现融合发展、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针对性政策。
三要整合好已有工作抓手。要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的清理、对接、修订等工作,确保相互兼容、不留空白、不余死角。
》》》要着力推进产业融合
要积极寻找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新增长点。
一是促进业态融合。实施“文化 ”“旅游 ”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新业态。深入实施“互联网 ”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全域旅游发展,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门类非遗项目进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推进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文化主题酒店等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
二是促进产品融合。加大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普查、梳理、挖掘力度,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建立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推出更多研学、寻根、文化遗产等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
三是持续释放大众文化和旅游需求。建立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长效机制,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消费反馈处理体系。
》》》要着力推进理念融合
统一有序、供给有效、富有活力的市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培育监管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一是促进市场主体融合。鼓励文化机构和旅游企业对接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创业平台和众创空间服务升级,为文化和旅游领域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促进市场监管融合。对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要及时加强关注、引导,不断更新监管理念。
三是全力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整合组建。抓紧建立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改革制度框架,按照中央确定的时间表、任务书推动执法队伍整合到位。
》》》要着力推进服务融合
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为居民服务和为游客服务,发挥好综合效益,是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探索建设、改造一批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景区的厕所同标准规划、建设、管理。
二是统筹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设置。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
三是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
》》》要着力推进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融合
文化和旅游都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传播先进文化、增进人民友谊的桥梁,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交流融合须从工作、渠道、载体三个层面大力体现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编辑| 张聪聪 审核| 孙晖 来源| 巅峰智业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