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文旅分论坛在昆明召开,共同探讨2019全球数字生态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演讲现场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在论坛上讲到,数字化发展为文旅的发展呈现了多样性的环境支撑,智慧文旅实际上是对文旅产业数字生态的自我修整。以下是信宏业演讲全文,内容根据现场演讲录音整理,略有删改。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在20分钟的时间里和大家做一些分享,谈一谈智慧文旅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探索。
其实我在做交流内容探讨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预测未来发展,如果谈一谈现在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即便和大家视角不同,也会有探讨的余地,描绘未来则可能瞬间被打脸。即便如此。还是从目前智慧文旅发展的态势上,谈一谈对未来趋势的一些个人见解。分享的内容我想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数字生态和智慧文旅
今天既然是腾讯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第一部分我就从数字生态和智慧文旅谈起。我觉得今天的数字生态,应该是社会和经济的最根本的一个生态,在我们提出数字生态这个概念几十年之前,数字也好,数据也好,信息也好,对于文旅产业来说,就是它生存的最根本的生态,也就是数据是文旅产业的天然生态。因为对于文旅产业来说,数据是传播、影响、发生、深化的最终载体,近年来文旅产业如火如荼,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今天我们的数字生态为文旅发展呈现了多样性的环境支撑。实际上在数字生态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体是业务到数据,这个过程总的来说非常漫长,涉及到观念和支撑。把当前不便于传输和管理的、感性的的东西能够用量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凝练出来,我们也叫它数字化过程。这个阶段是打基础的过程。今天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由数字到业务,如果说由业务到数字,是我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真相的过程,我们通过量化和数字化发展了山的本真,水的本源,不像我们感性看到的,用感觉衡量的,难以用精准的内容去描述的,总的来说还是一个认识世界的过程。而从数据到应用就是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今年不管是文旅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都处于一个由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转变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世界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入的,还存在着对世界的再认识。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
就今天而言,我们做的很多项目也好,探索也好,效果与我们想象的似乎都有差异,从某个角度来说,效果直接受我们数字生态大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个生态的完整性、准确性、可用性直接影响了我们探索的效果。因此今天推进的智慧文旅建设就是在构建一个良好的产业运行数字生态,并对这个数字生态进行持续的自我修整。我们希望用智慧文旅为产业营造科学的发展生态,提升产业的运行质量和发展能力。
第二部分 智慧文旅建设的由虚向实
目前的智慧文旅建设处在一个由虚向实的过程。我把我的理解与大家做一个探讨,这算是对智慧文旅未来发展的一个预测。
(一)由跟风向自主。在10年前推进智慧城市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城市连初步的现代城市管理都没有达到,为什么要一步从跨越到智慧城市呐?很多人说这叫跟风,说者应该是贬义,但我觉得这应该叫善意的跟风,要鼓励要支持。今天的智慧文旅建设正由跟风向自主转变。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的引领作用是显著的。但今天文旅产业的繁花似锦,各处都是一样的,但繁荣背后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却各有各的不同。各自的定位、特点、路径、环境差异恰恰造就了文旅产业的多样性,所以我们拿一个模式包打天下是不行的,由跟风到自主的过渡是必然的,只是当下来得更加强烈。现在一谈到智慧文旅的推进,大都要问到我的特点是什么,长项和弱项是什么,我的核心环节是什么,我如何改变创新。所以榜样是需要的,自我更是必须的,一定要挖掘出普遍之中的特殊,共性之上的个性。
(二)由高攀向低就。高攀什么?是追求技术的高精尖。低就什么?是立足于我们自身发展的道路。大凡做智慧文旅的时候,说的多是我们用的是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但是最先进的往往不是最适用的,只有适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这种观念和现象实际上是被技术所绑架。从这个角度来说,由高攀到低配也是我们今天发展的一个新理念,展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对于文旅部门来说,用传统的模式来解决问题越来越走不通,我们不会排斥先进的理念,但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不要不能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要优先考虑应用层面的需求,应用决定技术,而不是反之。
(三)由宏观向微观。这是相对的,也可以说是由大到小,有面及点。大凡做事情的时候,人总是有一种喜欢大而全的直感,这也是在追求完美,偏爱大圆满结局。但我们常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潜意识中一直觉得做智慧文旅项目,应该一个方案就解决方方面面、层次不同、深度不一样的问题,其实问题也好,系统也好,都是由相互支撑和相互关联的,都有上下左右序别,不能一步到位。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最核心的问题,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其实这也是我们做事的老生常谈,但今天依然有效。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这应是我们智慧文旅建设的一个原则,也应是我们的一个战略导向。所以今天做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从细微处着手,解决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解决阻碍我们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不是面面俱到,不是也不可能一个项目解决所有的问题。
(四)由被动向主动。其实我们在接受智慧系列,接受这种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模式的时候,大多是被动的。因为传统的模式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被动的接受其实并不理解却认为是灵丹妙药的东西。当年某省一个旅行社协会的会议,会长跟我说,不上网是等死,而上网是找死。这就是被动接受的一个真实写照。这种被动的模式延续了很久,今天主动性来得越来越强。比如说旅游营销,是旅游行业非常独特的一件事,做营销要经过四个过程,认知、认可、认同和认购,营销受众首先要认知,知道有昆明这么一个春城;接着要认可,昆明好玩,跟我喜欢的食物有交集;第三是认同,服务设施基本到位,有了一机游后可以很放心的到云南了;最后才是认购。认购是目的,但是没有办法一步到位。之前的被动营销往往就是找一家媒体或者策划机构,谈好了价格,列明了播放时间,播放频率,播放时长,收视率,点击率,转载率等等,而对于我们关心的各阶段转化率却少有提及。今天没有一个文理厅的厅长会放任这种方式继续推行,即便是对于短期内难以成为热门客源地的营销推进,我也要清楚地知道认知影响、认可范围和认同程度。而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为文旅产业的持续繁荣,在打基础,在作累进。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推进一个感性产业向理性产业的过渡。实际上云南几十年年前的五朵金花、阿诗玛,特殊时期的社会传播效果,造就了改革开放后云南旅游的繁荣。
(五)由开发向运营。之前我们重视开发,这是没有错误的,万事开头难。万丈高楼平地起,建设自然关键。但运营同样重要,轻视运营,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功亏一篑。实际上在信息化建设中,我们交了太多的学费,而至少半数以上的学费都是由于直接或间接轻视运营而造成的。项目都是好项目,点子都是金点子,为什么结果不同呢,其实就是运营的差异造成的。有一句话说的好,叫先天不足后天补,实际上任何信息化建设最初的规划都不可能没有瑕疵,而后天其实指的就是运营。缺乏运营或者轻视运营,造成了信息化系统的存活率很低。由于运营的短板,使得信息化建设干一件扔一件,难以造成积累,难以形成高度,难以形成倍增效果。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只见栽树,不见结果,运营不当就是缺乏田间管理。今天仍然有企业不重视运营,给我们做平台我问谁是第三方运营实体哪?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只是一家IT公司,只考虑建设。如果面对这样的合作方,我们自身仍没有想明白,那就又是一个没有结果的努力了。
(六)由投入向产出。没有钱干不了事,千真万确。但有钱不一定干成事。如何把一件事干好,资金的却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资金是智慧文旅推进的唯一要素。在这里也存在着一个被资金绑架的误区,也就是将项目布局的不合理,项目推进的不到位,项目落地的不扎实一统归咎于资金拮据,出现了一短遮百丑的现象。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说之前一项工程是不完美的,是由于需要的资金被打了折扣。所以我说要换一个观点,多少资金都应该干完美的事,投入多可以有扭转乾坤的做法,投入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善环境,拿不了全能冠军,我可以拿单项冠军。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有多少钱干多少事的想法,要将传统思路转换到我要做什么,我要达到什么效果,要以产出为导向,进而评估我们的过程,评估我们的投入。定一个最终的效益成果分析标准,和最后拿到的目标。乙方要习惯谈判的第一阶段不谈钱,更不能像以往那样见到甲方先问你有多少钱,而是要充分的了解甲方的目标,在确认能够实现后,报出实现这个目标投入应该是多少?就今天而言,很多乙方对此可能还不适应,但是你必须要尽快适应,因为甲方在成熟。
(七)由眼前向长远。逐步趋于理性的思维和持续信息化的倍增效果,逐步推进智慧文旅建设由着重于眼前变成着重于长远。台阶上得越高看得越远,高塔起于垒土,垒土是什么?就是我们信息化建设了这么多年,我们数据的积累,我们系统的积累,我们认知的积累和我们理念的积累。信息系统的建设是科学的、成体系的,有高低层次,有支撑架构,我们今天能做的很多事情是依赖于此前的诸多工作,而我们今天的工作效果也直接支撑了后续的进步和腾飞。不善于凭借以往的基础,万事讲究从头来,只能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不善于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也难以成就今天的业绩和亮点。实际上就信息系统的应用来说,可以事倍功半,也可以事半功倍,决定这两个走向的往往不是技术和算法,而是你的理念。
第三部分 智慧文旅的核心是融合
这里的融合是广义的,既包括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也包括科技和智慧文旅的融合;既包括文旅产业内诸多业态,诸多内涵的融合,也包括文旅产业与社会诸行业的跨界融合。所以说,智慧文旅的核心是融合。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演讲现场
(一) 文旅融合,科技是媒介
我个人以为文化是用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文”,我们称之为内涵;另一部分是“化”,也就是影响社会的能力,我们称之为传播方式或表现形式。二者缺一不可。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衍生场景,需要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不同的传播方式。也就是“文化”二字,既包含其特有的内涵,也包括传播沁润方式。文化是有生命的,文化的活力即在于其内涵的社会影响力亦即价值,也在于与社会的互动性,而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文化的内涵也在进一步挖掘发展,价值也在进一步体现。文化和文物的活化就是要现代化其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
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达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但这个市场也遇到了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问题,在这个转变中,如何强化文化内涵,让游客深切感受到精神文化享受,是相当迫切的问题。
你可以说针对文化的传播来说,旅游是一个海量的受众群体,给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借助旅游传播文化,把旅游作为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旅游之需也是文化之需。
而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具备这三个属性,一个是传播范围的“广”,一个是表现形式的“多”,一个是传播交互的“深”。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作为文化和旅游的粘结剂作用,强化文化内涵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使之时代化。可以说科技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有可为。
(二)智慧文旅建设,体现智慧
就现阶段而言,科技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是智慧文旅的重要支撑。由科技创新支撑,进而模式创新,实现应用创新,是科技与文旅产业融合的必由之路,没有捷径,也没有弯道超车。相较于科技创新的专业性,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离我们更近,也更是我们的本职本责。这里既包含对科技创新的领悟力,更包括对服务创新的前瞻性,可以说这是智慧文旅推进的难点,但更是智慧文旅的智慧点和应用的亮点。
所以说,科技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是产业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科技 文旅,不是简单的叠加,机械的罗列,要遵循发展规律,检验实际效果的是产业、是社会、是时间。
本文编辑:腾讯文旅编辑 张璐
审核:腾讯文旅 孙晖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