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于学习 R 编程调试也是有帮助的。
当你开始编写应用程序时,几乎可以确定会出错。导致大多数错误的原因是我们心里的 Shiny 设计模型与 Shiny 实际的运行情况的不匹配。当你阅读本文时,你的思维模式将得到改善,从而减少犯错,而一旦犯错,就更容易发现问题。但是,要想首次使用代码就可以可靠地解决复杂的问题,就需要使用多种语言的多年经验。这意味着你需要构建一个强大的工作流来识别和修复错误。
我们将在下面讨论三种主要问题:
- 你收到意外错误。这是最简单的情况,因为你将获得一个错误追踪,使你可以准确确定错误的出处。一旦发现问题,就需要系统地测试假设,直到发现期望值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交互式调试器是解决该问题的强大工具。
- 你没有收到任何错误,但是值不正确。在这里,通常最好将其转换为第一个问题,方法是在出现错误值时使用
stop()
引发错误。 - 所有值都是正确的,但是在你期望的时候它们不会更新。这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它是 Shiny 所特有的,因此你无法利用现有的 R 调试技能。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这很令人沮丧,但是你可以将它们变成练习调试技能的机会。
在下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另一种重要的技术,以最小的可重现性为例。如果你陷入困境并需要别人的帮助,创建一个最小的示例至关重要。但是,在调试自己的代码时,创建最少的示例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通常,我们有很多可以正常运行的代码,还有很少量的会引起问题的代码。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删除有效的代码来缩小问题代码的范围,则可以更快地迭代解决方案。这是我一直使用的技术。
阅读错误追踪
每个错误都伴有一个追溯或调用堆栈,它实际上是追溯导致该错误的调用堆栈。例如,采取以下简单的调用顺序:f()
调用 g()
调用 h()
,而 h()
使用了乘法操作。
f <- function(x) g(x)
g <- function(x) h(x)
h <- function(x) x * 2
如果代码报错了,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f("a")
#> Error in x * 2: non-numeric argument to binary operator
调用堆栈是导致问题的调用顺序: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1: f("a")
2: g(x)
3: h(x)
您可能已经熟悉 R 中的 traceback()
。此功能可以在发生错误之后以交互方式运行以查看导致错误的调用顺序。我们无法在 Shiny 中使用此功能,因为我们无法在应用运行时以交互方式运行代码,而是 Shiny 会自动为我们打印调用堆栈。例如,以使用我上面定义的 f()
函数的简单应用程序为例:
library(shiny)
ui <- fluidPage(
selectInput("n", "N", 1:10),
plotOutput("plot")
)
server <- function(input, output, session) {
output$plot <- renderPlot({
n <- f(input$n)
plot(head(cars, n))
})
}
shinyApp(ui, server)
如果运行此代码,我们会在应用程序中看到错误消息,并在控制台中看到调用堆栈: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Warning: Error in *: non-numeric argument to binary operator
173: g [~/.active-rstudio-document#4]
172: f [~/.active-rstudio-document#3]
171: renderPlot [~/.active-rstudio-document#13]
169: func
129: drawPlot
115: <reactive:plotObj>
99: drawReactive
86: origRenderFunc
85: output$plot
5: runApp
3: print.shiny.appobj
1: source
Shiny 将一些其他调用添加到调用堆栈中。要了解发生了什么,请先将其上下颠倒,这样我们就可以按显示顺序查看调用顺序: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Warning: Error in *: non-numeric argument to binary operator
1: source
3: print.shiny.appobj
5: runApp
85: output$plot
86: origRenderFunc
99: drawReactive
115: <reactive:plotObj>
129: drawPlot
169: func
171: renderPlot [~/.active-rstudio-document#13]
172: f [~/.active-rstudio-document#3]
173: g [~/.active-rstudio-document#4]
调用栈包含三个基本部分:
- 前几个调用会启动应用程序。
1: source
3: print.shiny.appobj
5: runApp
- 接下来,我们看到一些内部 Shiny 的代码负责调用反应式表达式。
85: output$plot
86: origRenderFunc
99: drawReactive
115: <reactive:plotObj>
129: drawPlot
169: func
在这里,发现 output$plot
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哪个反应堆导致了错误。接下来的几个功能是内部的,我们可以忽略它们。
- 最后,在最底部,我们将看到编写的代码函数。
171: renderPlot [~/.active-rstudio-document#13]
172: f [~/.active-rstudio-document#3]
173: g [~/.active-rstudio-documen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