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全国首部新基建权威读本面世,全方位解码文旅新基建

2020-07-06 10:40:51 浏览数 (1)

近日,由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参与编写的《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主编,腾讯、华为等20余家顶尖企业和10余家著名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系统阐释了“新基建”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缺什么、要什么,是企业界、投资界人士和广大党政干部深入了解“新基建”的重要参考读物。

全书分为总论篇、全球篇、领域篇、应用篇、技术篇、区域篇、投资篇、REITS篇、展望篇等9篇共58章,其中应用篇的智慧文旅部分,由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牵头,联合文旅部信息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旅大数据研究院、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写完成。现将智慧文旅部分内容节选刊登如下。

文旅产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等特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以及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文旅产业开始从传统的观光经济向以文化体验消费为核心的体验经济转型,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文化旅游新兴消费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文旅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和领跑者,其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随着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实施,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加强新型基础设施与文化旅游融合,推动智慧文旅创新驱动发展,重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强文旅产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是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内涵特征

1、内涵

智慧文旅的内涵是指以特色文化为内在驱动,以现代科技为主要手段,通过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文化 旅游 科技”融合,围绕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旅游信息传播、旅游体验等智慧化应用所形成的数字化文化旅游新业态。 

2、特征

智慧文旅的建设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面向消费者的创新文旅体验和消费服务的智慧化,即TO C业务。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与多样化、个性化市场需求的高效对接,实现精准的线上线下无缝服务和深度文化体验等实时、互动、个性化服务,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推动传统的旅游观光消费方式向现代文化旅游体验消费方式转变。

二是面向企业的文旅服务和产品的智慧化,即TO B业务。包括智慧移动出行、智慧住宿、智慧导游、智慧景区、智慧游乐、智慧文娱、智慧文博、虚拟旅游、OTA(在线旅游)个性化在线定制、大数据精准营销等全方位的服务。

三是面向政府和行业管理的智慧化,即TOG业务。包括景区动态监测、信息监管、大数据统计分析、景区人流引导、安全预警等内容,全面了解行业和游客需求、旅游目的地动态、投诉建议等内容,推动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实现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管理。 

》》》发展现状

国外智慧文旅也称为智能旅游(Intelligent Tourism),包括了各种文化内涵丰富、技术含量高、新颖独特的体验式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和服务新模式。比如美国的沉浸式主题乐园、沉浸式娱乐、英国的沉浸式戏剧、沉浸式新媒体、日本的动漫主题乐园和动漫小镇等。

在服务创新方面,美国波科诺山脉度假区早在2006年就将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运用于接待行业,IBM公司提出“智慧酒店(Smarter Hotel)”的解决方案为住客提供最全面的住宿体验;欧盟主要国家从2009年开始建立覆盖全欧的旅游交通无线通讯网络,实现智能化的旅游交通导航、信息发布、安全提醒、应急管理等功能。

英国、德国开发的智慧导游手机APP程序为游客提供线路规划、游览解说、原景重现、动画模拟、影片播放等导览服务;韩国首尔观光公社通过智能手机平台,开发出名为“I Tour Seoul”的APP程序,为来自全世界的旅游者提供包括英、法、日、德、中文在内的移动信息查询和导航服务。

从技术和产业视角看,国内智慧文旅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信息化阶段(1997-2009年),各种互联网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纷纷成立,提供宣传介绍、攻略导游、社区交流、机酒预订、路线查询等功能,初步实现文化旅游的信息化。

第二阶段为移动化阶段(2009-2012年),手机APP取代网站成为消费者使用的主要入口和游客获取信息和消费的主要方式。

第三阶段为智慧化阶段(2012-2019年),智慧文旅的概念逐渐形成,更多融入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根据顾客需求将感知信息进行加工建立智慧系统实现智慧化应用,通过场景创新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的文化体验服务和产品,强化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体验满意度。

第四阶段是智能化阶段(从2019年开始),云计算、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科技、新业态和新模式改变着旅游业的既有发展方式和产业格局,文旅行业将进入万物智联的高智慧期,智慧技术能够使旅游的各个环节无缝链接,给游客带来更舒适、更连续的体验。

图4-10-1 国内智慧文游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新基建课题组)

从总体看,国内外智慧文旅产业在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和发展路径上还存在一定差异。

从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看,美欧日韩等国通过创新驱动和数据驱动发展模式推动现代科技在文化旅游产业的集成应用,大力发展智慧文旅新兴消费产业,实现文旅大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智慧文旅产业生态,智慧文旅产业已进入快速成长期。

当前,我国的文旅产业正处于从传统观光经济向文化消费体验经济的转型期,智慧文旅经过几年的发展,虽在信息化、网络化和平台化建设方面已跻身全球先进水平并开始步入智能化发展阶段,但在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新兴消费产业发展方面才刚刚起步,发展模式正在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和数据驱动转变,新兴产业规模不大,智慧文旅产业整体处于形成期。

从发展路径看,美欧等国通过建立以IP为核心的智慧文旅产业链确立产业竞争优势。如英国大力发展以“哈利波特”“唐顿庄园”等IP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和智慧文旅产业,确立了全球创意经济规模软实力第一的地位;美国不断通过以迪士尼为代表IP创意和创新发展,确立在全球智慧文旅的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文旅产业仍未改变粗放的经济増长方式和房地产思维,基本还是以资源型重资产投入和文化地产发展路径为主,以IP为核心,文化科技融合的文旅体验新场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严重匮乏,智慧文旅产业生态体系尚未建立。

当前,智慧文旅正在进入一个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万物互联、人机智联的数字时代。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智慧文旅的融合发展,将推动智慧文旅产业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成为引爆未来智慧文旅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力量。

》》》产业生态

1、智慧文旅的生态架构

图4-10-2 智慧文旅的生态架构

(资料来源:新基建课题组)

智慧文旅生态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全域数据层、To G生态层、To B生态层和To C生态层。在基础设施层,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5G网络、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共同组成智慧文旅的基础,直接服务于智慧文旅建设,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智慧文旅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实现手段。

在全域数据层,利用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汇聚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为文旅服务企业的IP开发和文化体验服务产品开发提供支撑;实时收集游客数据、商户数据、景区数据、交通数据等数据要素,研究分析游客的偏好和需求,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建议支持,同时也为文旅企业提供开放共享的智库平台。

在To G生态层,政府利用数据提升管理、服务和决策的水平,实施全程综合管控,对各方面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全面监督文旅项目的实施,优化市场秩序,促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推动智慧公共服务建设。

在To B生态层,开放创新的平台促进文旅企业提升效能,让更加多元的企业参与到智慧文旅生态建设中来,文旅企业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突显:文旅企业既是文化事业的主体,也是智慧文旅建设的主体,同时还是文旅服务的主体。

在To C生态层,从吃住行游购娱到商养学闲情奇,游客享受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智慧化文旅服务贯穿游前、游中、游后各环节、全过程,为游客提供无缝化、个性化、体验化服务,游客的需求和反馈又源源不断地催生智慧文旅的新业态。

随着我国文旅产业从传统的观光经济向文化消费体验经济转型,创新驱动和数字驱动将成为智慧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未来将用五到十年的时间,通过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文化、旅游和科技的融合,着力培育文旅产业的全新数字化生态,推动智慧文旅数字化转型和文化体验消费提升,实现用户与市场、产品与服务、行业与政府等资源的全面整合,促进自然历史人文资源的数字化与开发利用、信息共享、以及线上线下融合互通,推动新型基础设施支撑的跨时空、跨地域、跨领域、低成本、高效率、平台化、数字化的智慧文旅产业新生态的建立。

2、智慧文旅的产业架构

随着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国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智慧文旅开始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传统景区提升和产业升级、乡村振兴与文旅小镇、线上线上结合的服务和个性化、多样化文旅体验成为智慧文旅的主要应用场景。

在智慧文旅重大应用场景创新带动下,新型基础设施支撑的智慧文旅产业架构不断拓展和完善,推动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文化消费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图4-10-3 智慧文旅的产业架构

(资料来源:新基建课题组)

在智慧文旅的产业架构中,通过AR、VR、5G、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集成而形成的智慧文旅新型基础设施的底层支撑,构建由软硬件、系统集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智慧文旅应用中枢平台。

智慧文旅产业的中枢平台是智慧文旅产业核心支撑层,向下连接新型基础设施,向上为智慧文旅的应用产业提供支撑。在硬件方面,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互动一体机、互动大屏、AR/VR、全息投影等设备和系统;在软件方面,包括业务中台与数据平台、智能语音/视觉系统、景区物联网与数据采集、定位服务(LBS)、场景感知(SLAM)系统、文化资源数据库、文化创意数据库、IP资源库等。

在智慧文旅中枢应用平台支撑下,智慧文旅的应用产业将呈现多元化态势。通过产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为终端用户提供更智慧化的服务。面向各个重大应用场景和游客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文旅企业不断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促进文化事业、产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同时为政府、景区、游客等提供基于全流程的智慧文旅服务体系,推进旅游服务、旅游体验、旅游办理、旅游营销、旅游资源应用。

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智慧文旅新的技术基础架构正在形成并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将会出现一批极具爆发力的新兴产业发展热点,引发文旅服务和消费场景的重大创新,推动智慧文旅的发展方式和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文化旅游产业已开始进入万物互联的高智慧发展阶段,智慧文旅将以数据创新为驱动,场景创新为引领,文化 旅游 科技为路径,通过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面推动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智慧文旅新兴产业体系建设。

》》》典型案例

1、以游客为中心的全域智慧文旅服务:“一部手机游云南”

作为云南省省级的全域旅游智慧平台“一部手机游云南”,以游客为中心,以数字科技为驱动,以目的地为核心,以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服务于目的地智慧化旅游管理和体验,开创了全域智慧旅游建设和数字文旅新模式。

“一部手机游云南”的总体架构为“一中心两平台”(即旅游大数据中心、游客综合服务平台和政府综合管理平台)。

面向游客端的“游云南”App及小程序,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问题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在线看实时直播、订精品线路、买门票、刷脸入园、识花草、找厕所、语音导览、一键投诉、无忧退货等多场景功能,覆盖游前、游中、游后全流程,让游客“一机在手、说走就走、全程无忧”。

面向政府端的综合管理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以数字身份体系、数字消费体系、数字诚信体系、全域投诉体系、AI服务体系作为技术支撑,提供服务评价、投诉受理、联动执法、决策分析、客流监测、产业运行监测等功能,实现一部手机管旅游。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下的“一部手机游云南”打通了C端、B端和G端,实现了全域智慧文旅服务。

图4-10-4 “一部手机游云南”总体架构展示

(资料来源:腾讯)

2、推动景区升级文化体验 数字运营服务:花山谜窟沉浸式情景探秘体验

花山谜窟沉浸式情景探秘体验主题园区是针对黄山花山谜窟景区提升与产业升级,依托现代高科技手段和在地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的集文化、旅游、科技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展演体验集群项目。

通过充分挖掘黄山花山谜窟谜文化核心IP,应用互动投影、5G、AR/VR、高清LED显示、全息、多媒体盒子等高科技手段,构建沉浸式、情境化、探秘主题的行进式体验场景,打造了若干引爆级沉浸式核心展演体验业态;并开发基于5G和AI技术的T-SaaS平台,为黄山打造标杆级数字智能运营管理体系。该项目将树立黄山景区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和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从传统观光型景区向文化旅游体验型景区转型的标杆。

图 4-10-5 黄山花山谜窟沉浸式情景探秘场景展示及T-SaaS数字运营模式图(图片来源: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

3、推动城市更新文化体验服务:沉浸式特色文化情境体验街区

乐山上中顺沉浸式特色文化情境体验街区是一个集文化体验、旅游消费、休闲娱乐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文商旅消费产业集群,是线上线下互动参与的全新沉浸式业态组合。

该项目以沉浸式文化体验消费为核心,深度挖掘乐山美食文化IP,并与AR/VR、全息、互动新媒体等新科技融合,通过空间创意和业态创新,把城市闲置与低效的存量空间转换为弥漫式交互体验的舞台,打造了“鲜、甜、苦、辣”乐山四味多空间沉浸式体验与消费场景,讲述老城蕴含的动人故事,浓缩味蕾跃动的乐山味道,同时通过故事体验与消费场景的动线设计串联,把文化体验与当地的美食、非遗、商业、休闲、社交、新零售及网红经济等多元文化和商业场景结合,实现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与展演空间的完美融和。

图 4-10-6 乐山上中顺沉浸式特色文化情境体验街区技术及产业架构图(图片来源: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

项目应用5G、大数据、定制小程序等最新技术,打通了线上线下两个场景,扩展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消费空间,构建了线上线下协同的文旅消费产业新生态。成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下文化科技融合驱动的城市更新与文化街区活化的创新范式。

(主要作者:刘兵、何雪萍、信宏业、钟栎娜、王晓刚、李亚芳、仝玉娟、王丹、李淼、陈丹、代旭、高歌)

编辑| 张聪聪 审核| 孙晖 来源|  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  即可阅读)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