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通过画像更了解用户,从已知的现象中洞察他人没有发现的价值点
背景: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我们经常会做一些创新设计和设计优化。那如何做“有效”的创新和优化?答案一定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来作为设计支撑,做用户觉得有用的设计和功能,这样用户才会真正的去使用和体验,而不只是做产品或设计觉得好的设计和体验。
如果我们想了解用户每天在产品中的行为序列;想了解哪些类型的用户在用我们的产品。我们可能会得到类似这样的一份数据表,他确实有一些显性的结论和标签分类。但是这些标签背后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喜欢什么?是怎么样使用我们的产品的?当我们较难从用户数据中获得佐证设计的有效信息时,自然经常无从下手去做产品的创新和优化。
(涉及到的具体数值已做脱敏处理)
目的:
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份通过对用户的访谈、分析和研究,得出用户真实行为习惯和喜好的报告。并针对几类最典型用户以及他们的特点,绘制典型用户细分画像。为设计创新和优化提供用户视角下的支持,同时提升设计的可信度。
本文将以看点信息流典型用户画像为例,分享一下本次细分画像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希望可以对大家在做自己业务的用户细分画像时有一些帮助。
怎么做:
一. 研究方法
通过将人种志调研、二手案头研究,结合设计思维的思考模式,进行本次看点信息流典型用户细分画像的研究。
1. 人种志调研
首先通过对用户的访谈,了解用户的第一手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基础。
我们根据地域位置和经济水平差异,选择了4个比较有代表性地区,分别是:广东深圳、江苏南通、吉林吉林、河南安阳,包涵了1234线的城市。同时,我们也尽量平均了受访者的年龄和职业。
最后根据定性研究原理—当研究的样本对象大于等于12人时,发现可用性问题的概率为100%,所以我们在每个地区的受访人数都超过了12个人,我们认为这样的人口调研分布,是比较科学和有参考价值的。
2. 二手案头研究
用户原话会带来很多从用户视角看问题的信息。同时我们借助产品的数据报告和用研分析,去了解用户的行为路径、消费时长和喜好等,并将这些结论融入进最终画像的用户特征中。
3. 思考模式
最后我们用设计思维的思考模式,作为思维链路去把整个研究串起来。
从最初的“共识”,我们确立了这次研究的核心目标;然后到“发掘”环节,我们从各个渠道获取用户的访谈原话和产品数据,用这些内容作为研究的基础。然后就开始对信息的重构,在“分析”阶段,我们把用户的访谈提炼聚合成用户想要的体验以及针对这些体验的需求,整理出用户画像。最后,在“实现”环节运用到实际设计需求中,去验证画像的有效性。
二. 用户想要的体验
根据我们的研究方法,在对四个地区的用户进行访谈访谈后。我们对所有的原话进行了整理,并将与看点信息流强相关或间接相关的内容筛选出来。作为用户想要体验的来源。
在对所有原话进行整理时我们发现,不同特征的用户想要的体验似乎有相似的地方,对用户原话去聚类归纳似乎有迹可循。所以我们将大约有30w字的原话进行了提炼,只保留每句原话中最关键的短语。再对这些精炼后的短语,按照类型进行打包聚类归纳。最后得到了八组用户想要体验的关键词,这八组关键词涵盖了用户所有提及的体验需求。
(对关键词的提炼和分组归类)
他们分别是:放松的、亲切的、实惠的、认同的、融入的、教育的、便捷的和专业的。
接着,我们重新审视这八组关键词,并制成了八张用户需求卡片。它包括了:关键词语义解释、用户核心诉求提炼和典型用户原话。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八组用户想要的体验:
1. 放松的
被用户提及最多的关键词是“放松的”,这类诉求是在信息流消费中更多的是消磨时间和放松解压,想要更简单轻松的形式去消费内容,不想要过多的思考和判断。
2. 亲切的
被用户提及第二多的关键词是“亲切的”,这类关键词主要围绕“本地”内容展开。很多时候用户关心更多的不仅仅是国家大事,还有自己身边的一些事情。包括本地的新闻、新活动,同好圈等等。这类用户需求,在三四线下沉市场和中老年用户中尤为明显。
3. 实惠的
这类需求是想在信息流的资讯浏览中,不仅仅是浏览内容。还想在浏览内容的同时,获得一些利益相关的收益。包括现金、代金券、折扣卡等等,同时希望能直观地看到自己获得的利益沉淀,获得成就感。
4. 认同的
这类需求提到更多是在平台内能有互动参与的氛围,并且在互动交流中,获得认同的成就感。比如评论被多人点赞、找到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等等。
5. 融入的
这类关键词是想表达通过获得新闻资讯、实事内容去获得谈资,满足这类用户的日常社交需求。
6. 教育的
接下来是“教育的”,这个关键词在很多一二线女性用户中被提及的很多。用户想要在阅读信息流的同时,不是简单的消磨时间,还想学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当然很多时候,只是用户给自己不那么浪费时间的心理安慰。
7. 便捷的
这类需求是想要更高效、便捷的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用户希望有感兴趣并且是整理好时间线或关系图的内容可以看,不需要自己再去主动搜索。
8. 专业的
最后是“专业的”,用户希望看到的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甚至有一些专业的独家评论和内容。另外一些硬核用户希望内容大而全,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希望看到全部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不同维度的声音。
三. 典型用户细分画像
经过前面的收集、研究和分析,我们现在有了八组基本上包括用户全部诉求的关键词。下一步我们将开始通过这些诉求的关键词去绘制基于这些需求的典型用户画像。但当我们开始着手去绘制画像的时候,我们发现即便是看点信息流的典型用户,他们的需求也并不一定是单一的。每一个标签后面的“人”,他有可能是多元组合存在的。
所以,我们以八组体验关键词为基础,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去一一验证,找出最典型的几类用户。
最后我们找出八个互相独立的看点信息流典型用户,并将其绘制成细分画像。
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让我们来看一下:
1. 时间消耗者
这类用户是典型的抖音型用户,也是信息流用户中量级最大的一波人群,他们主要在信息流产品中消费图文、视频用来消磨时间打发无聊。他们不希望有过多的操作和选择,只想简单的看一些自己喜欢看的内容。同时也会通过这样刷内容的方式来获得最新资讯。
2. 资深本地老炮
这类用户为四五线城市的小镇青年和中老年用户为主。他们的生活社交圈较为固定在本地,因为时间比较充裕,每天会花较多的时间在平台内。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和这个城市接触,所以他们很关注本地的新闻、八卦趣事和优惠信息,这些都能对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也希望找一些本地的同好,乐于分享自己在本地的知识。
3. 羊毛小能手
这类用户是典型的趣头条、拼多多型用户。他们比较喜欢福利和优惠,他们也有较多的空闲时间需要去消磨。所以他们希望既能消磨时间的同时,又获得点小福利。他们会把平台内每天可以获得金币的任务、分享全部做完。当看到自己账号内金币上涨或者获得优惠金额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4. 重度社交用户
这类用户以二三线城市男性用户为主。他们会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线上的互动交流。他们希望自己的评论、回复获得更多点赞,也希望自己收获更多粉丝。希望在线上平台中获得更多的认同感,从而满足自己的社交成就感。放大这类用户在互动内容中的获得感,比如勋章或者点赞的获得效果,将有比较好的正面效果。
5. 资讯盲区修补匠
这类用户每天有自己想做的事,不太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信息流和视频中。但是有时候迫于社交需求,他们也需要获得较新的新闻资讯、政治局势、剧集明星等来应对日常的聊天需求。融入更多社交圈的原因,让他们需要有话题和谈资。所以他们在浏览信息流图文视频的时候,更多的会选择热门、有排行的热搜内容。
6. 赋能自我达人
这类用户为一二线城市青年女性为主。他们不想把每天的空闲时间只花在娱乐、休闲上,他们更希望每天在消磨时间的同时能学点新的技能提升自我,比如一些生活小技巧、手工烹饪技能等。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每天充实和赋能自我,让每天都处于一个在进步的状态。同时学习的内容让他们有机会能突破自己的知识壁垒,获得更多的社交谈资。
7. 效率机器
这类用户他们每天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但又有需求获得每天的热点新闻、行业资讯等。所以他们希望能把整合好的资讯内容打包推荐给他们,他们喜欢列好时间线的资讯内容,简单清晰的告诉他们结果就可以。希望高效的阅读内容,减少需要操作的路径。
8. 硬核资讯专家
这类用户是典型的知乎型用户。他们对资讯质量的要求很高。对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会希望获得所有关于这个领域的资讯。同时,他们还希望有更多平台的独家内容和报道,以及精彩的评论和回复帮助他们拓展思路。
以上就是本次画像研究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编者结语:画像的存在是可以帮助设计师在做需求或者创新方案中,更多的从用户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更多有效的设计点和场景。积极的去使用各种类型的画像,因为当了解这类用户更多细节的时候,越有可能洞察到真正对用户有用的价值点,从而找到设计突破口。
腾讯云智慧杆,路灯杆上安装了个路由器
微信扫一扫识物的技术揭秘:抠图与检索
仅需少量视频观看记录,就可以精准推断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