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lash V4.0 ENV 功能设计与实现

2020-07-16 14:34:58 浏览数 (2)

声明:本文档来源于EasyFlash的仓库,原作者armink。

1、为什么要开发 V4.0

EasyFlash 是我个人开发的第二款开源软件,自 2015 年初正式开源出来,至今(2019.02)已经经历了 4 年多时间。期间有很多其他行业的嵌入式开发者与我取得联系,得知他们已经将 EasyFlash 应用于自己的产品上,我心里也倍感欣慰,可见 EasyFlash 的成熟性已经得到了很多行业的认可。

1.1 功能简洁,但性能差强人意

大家普遍的感觉是 EasyFlash 功能简洁,可以很容易的应用于产品上。但随着技术的演进,大家对于 KV 需求的多样化,对于 MCU 资源(主要是 RAM)、Flash 存储资源、Flash 寿命等性能指标越来越高,旧版本的 EasyFlash 在这些方面还是有提升的空间。比如:

1.2 旧版本的痛点
  • 每个存储在 Flash 上的 ENV 都会在 RAM 中缓存一份,这样做虽然能够简化实现,但确实会占用很多 RAM 资源;
  • ENV 的值类型只支持字符串,如果想要保存其他类型的值(比如:数组、结构体)就比较麻烦了,虽然我后来为此又专门开发了 struct2json 开源软件,但还是不够便捷;
  • 每次保存 ENV 都需要重新擦写整个 Flash 扇区,那么位于扇区尾部未使用的区域始终无法得到利用,降低了 Flash 的使用效率,也就降低了 Flash 的使用寿命
1.3 从 0 开始的 NG 版本

也就是从 2017 年初开始,我便开始准备 EasyFlash 的性能优化工作,结合大家的需求,不断的整理、迭代设计文档,也与一些社区爱好者做过非常深入的交流。最终确定下来,如果单纯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那么会有太多的功能实现受到限制,所以干脆重新开发全新一代 ENV 功能组件,这个版本被命名为 NG(Next Generation) 版本。

NG 版本差不多在 2017 年底就已经设计完毕,但一直没时间去开发。后来在亲人的支持下,终于利用 2019 年猪年春节的假期,在岳父母家完成了 V4.0 NG 版本的开发(在此感谢岳父母、爱人的支持)。

2、V4.0 的特色有哪些

  • 更小的资源占用,内存占用 几乎为 0
  • ENV 的值类型支持 任意类型 、任意长度,相当于直接 memcpy 变量至 flash ;
  • ENV 操作效率比以前的模式高,充分利用剩余空闲区域,擦除次数及操作时间显著降低;
  • 原生支持 磨损平衡、掉电保护功能 (V4.0 之前需要占用额外的 Flash 扇区);
  • ENV 支持 增量升级 ,固件升级后 ENV 也支持升级;
  • 支持大数据存储模式,长度无限制,数据可在多个 Flash 扇区上顺序存储。像脚本程序、音频等占用 Flash 超过 1 个扇区的资源也都可以存入 ENV;
  • 支持 数据加密 ,提升存储的安全性,物联网时代的必备功能;
  • 支持 数据压缩 ,减低 Flash 占用;

3、如何实现

3.1 算法

假定 ENV 分区里有 4 个扇区,以下将按照操作 ENV 的方式,逐一举例讲解不同操作下,对应的 Flash 状态及数据变化。

3.1.1 ENV 操作过程1(常规模式)
3.1.1.1 首次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次使用时,EasyFlash 会检查各个扇区的 header,如果不符合规定的格式将执行全部格式化操作,格式化后,每个扇区的顶部将被存入 header ,负责记录当前扇区的状态、魔数等信息。格式化的初始化状态为空状态。

3.1.1.2 添加 KV1、KV2、KV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执行添加操作前,会先检索合适地址来存放即将添加的新 KV,这里检索策略主要是:

  • 确定当前选择的扇区剩余容量充足
  • 优选选择正在使用状态的扇区,最后使用空状态扇区
  • 检查新 KV 是否有同名的 KV 存在,存在还需要额外执行删除旧值的动作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 KV1、KV2 及 KV3 已经被放入 sector1 ,添加后,扇区状态也被修改为正在使用

3.1.1.3 修改 KV2 KV3,删除 KV1,添加 KV4

修改 ENV 时,旧的 ENV 将被删除,扇区的状态也将被修改为脏状态,然后再执行新增 ENV 的操作。

  • 执行修改 KV2 时,已经存在的 KV2 旧值被修改为已删除,sector1 状态被修改为脏状态,此后将 KV2 新值放入 sector1,发现 sector1 已经没有空间了,sector1 的状态还会被修改为已满状态;
  • 执行修改 KV3 时,已经存在的 KV3 旧值被修改为已删除,sector1 状态已经为脏状态,无需再做修改。经过查找发现 KV3 的新值只能放到 sector2,放到 sector2 后将其修改为正在使用状态;
  • 执行删除 KV1 时,找到 KV1 的位置,将其修改为已删除状态,sector1 状态已经为脏状态,无需再做修改;
  • 执行添加 KV4 时,经过查找在 sector2 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将其添加后,sector2 状态已经为正在使用状态,无需再做修改。
3.1.1.4 添加 KV5 KV6,触发 GC
  • 执行添加 KV5 操作,由于 KV5 体积较大,sector2 放不下,所以只能放在一个新扇区 sector3 上,添加后,修改 sector3 状态为正在使用
  • 执行添加 KV6 操作,KV6 也只能放在 sector3 下,将其放入 sector 3 后,发现 sector3 空间已满,所以将其修改已满状态。执行完成后,发现整个 ENV 的 4 个扇区只有 1 个状态为空的扇区了,这个扇区如果再继续使用就没法再执行 GC 操作了,所以此时触发了 GC 请求;
  • 执行 GC 请求,EasyFlash 会找到所有被标记为已满并且为脏状态的扇区,并将其内部的 ENV 搬运至其他位置。就这样 sector1 上的 KV2 被搬运至了 sector2,腾空 sector1 后,又对其执行了格式化操作,这样整个 ENV 分区里又多了一个空状态的扇区。
3.1.2 ENV 操作过程2(开启大数据存储模式)

马上就来……

3.2 数据结构

结合上面的算法不难发现,其实所有的操作都围绕着 扇区状态ENV状态 ,这些状态将被存放在扇区及 ENV 头部,并且保证在不擦除扇区数据的前提下进行单向修改,在程序代码实现上称这些状态及其他一些数据信息为 元数据

除了常规功能外,还有一项重要指标是 EasyFlash 非常看重的,那就是掉电保护能力,相当于在任何操作出现掉电异常,整个 EasyFlash 的容错能力是否过硬,是否可以进行掉电恢复。像 准备写入、准备删除这些中间状态就是为了掉电保护功能而设计。

出于后期扩展性的考虑这里也预留了一些保留属性,还有一些提前规划好的状态及属性后面将用过多扇区存储、加密、压缩功能的实现。

设计完成后,整个 ENV 的数据结构如下图,该图最终也可转换为对应的结构体。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