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试验中得到传递函数H的几种方法

2020-07-20 14:46:30 浏览数 (2)

在信号分析中,常常要计算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传递函数,简单来说,就是要计算在哪些频率上信号放大,哪些频率上信号衰减。本文以模态试验为例,介绍得到传递函数的几种方法

01

模态试验的两种方法:激振器、力锤

图1是激振器法:通过测得固定点的力激励,同时测得各个点的加速度响应,从而得到传递函数矩阵的某一列。

图1

图2、图3是力锤法:通过测得各个敲击点的力,以及同时测得某个固定点的加速度响应,从而得到传递函数矩阵的某一行。

图2

图3

不论是用激振器还是力锤,都能得到传递函数矩阵的某一列或某一行。得到的一列或一行传递函数矩阵,足够得到该结构的共振频率及在共振频率下的振型。

02

传递函数h(jw)

传递函数h(jw)是复数,包含两个信息:幅值比,相位差。如图4。

图4

举个例子,如图5, 一个频率为100Hz的余弦信号:

输出信号(Output)幅值为1.7,初始相位为-2.9(rad);

输入信号(Input)幅值为1,初始相位为0(rad);

则:传递函数在100Hz下,幅值比为1.7,相位差为-2.9,如图5红点位置。

图5

幅值比和相位差是在对时域信号傅立叶变换后,在复数上直接相除即可。

03

激振器激励:正弦扫频、宽频随机

A) 激振器,正弦扫频:

图6是激振器正弦扫频的动态图,激振器某一时段以纯正弦(或余弦)信号对结构进行激励,结构的响应也是该频率的正弦(或余弦)信号,传递函数曲线如图6右侧(包含幅值比和相位差)。

图6

B)激振器,宽频随机:

宽频随机信号是不同频率正弦(或余弦)信号的叠加。各正弦(或余弦)幅值、相位的任意组合都能得到时域上不同的随机信号。

图7和图8是一个简单的例子,5个相同幅值,不同初始相位余弦信号叠加成随机信号,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时域信号完全不同。

图7

图8

图10是激振器的宽频随机信号激励,图9是在此激励下结构某点的响应。

图9

图10

图11黄色背景图片是计算出来的传递函数(幅值比,相位差)。

图11

同样,幅值比和相位差是在对时域信号傅立叶变换后,在复数上直接相除即可。

04

力锤激励: 冲击信号

C)力锤,冲击激励:

既然不同的相位组合能组成不同的随机信号,如图12,图13:

图12

图13

那么刻意的组合相位(如图14),就可以组成冲击信号。实际上并不需要刻意组合相位信号,只要抡起锤子?敲一下即可。

图14

图15是在图14激励下某点的响应。

图15

图16是计算得到的传递函数(幅值比和相位差)。

图16

力锤激励下的传递函数计算,本质上和激振器宽频随机激励下的传递函数计算并没有区别。

05

总结

理论上,对于线性系统,不论是用激振器(正弦扫频、宽频随机)或者力锤(冲击),只要在激励频率范围内信噪比很好,都能得到相同的传递函数。

得到传递函数后,就可以得到结构的共振频率及在共振频率下的振型,如果传递函数矩阵足够充分,已知激励可以算得响应,或者已知响应可以算得激励。

实际已知激励和响应在计算传递函数的过程中,并非是简单的拿输出频谱除以输入频谱,而是利用平均算法得到传递函数,即h1,h2,h3等……

因为长时间没更新,原本打算在本篇内介绍传递函数h1,h2,h3及相干系数的算法,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

h2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