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美团的市值来算,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内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了,美团之外随着PDD和JD的崛起,抢了一些老牌互联网公司BAT的风头。BAT里面的当家人都是60后,很多经营哲学或是商业方法论在这个新的时代可能已经不是那么适用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TMT媒体喜欢转载一些少壮派企业家的表达了。
少壮派企业家的代表比如王兴,王慧文,徐雷,黄峥,蒋凡,张一鸣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型和运营哲学。其中王兴,王慧文显得尤其具有思考力,由于在饭否期间,王兴和张一鸣也曾共事过,所以三人对于读书,以及从书中获取战略这件事情上有着惊人的默契。总结来说,这些头部的少壮派的企业家中,读书是他们提升认知提升战略格局的主要手段。
在美团因为有王兴和王慧文,所以王兴被称为“兴哥”,王慧文被称为“老王”,在美团内部有四本书,被称为“四大名著”,我从网上找了一段老王对于“四大名著”的解读,挺有意思。
读书的作用
那么这四本书真的那么重要吗?
老王说他第一次推荐这四本书的时候是在招产品经理,然后有产品经理问他应该读什么书,他就推荐了这几本书。
因为招的是产品经理,当时很多人对于这个推荐就很疑惑。有人说推荐的这几本书不就是职业的一些基本功吗?为什么给产品经理推荐这个?这个不是做什么工作都需要的东西吗?为什么不给产品经理推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启示录》之类的书呢?
后来老王发现他给高管们推荐完这几本书,一年之后发现他们没有读。老王认为大家可能还没有认识到这几本书的重要性。所以为了提高大家对于这几本书的重视程度,老王说:如果这几本书能读明白的话,你可以在中国99%的公司做到高管。这是一条人生捷径啊,老王给这几本书起了个名字,叫《高管直通车》。
但是发现大家仍然对这几本书不够重视,这些事情对于老王来说是个信息的“输入”,他反思一个问题:有多少人相信读书是有用的?
很多人口上说或者是潜意识认为“读书是有用的”,但是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显意识里面是否定这个判断的,绝大部分人认为读书没用,他们的行为已经体现出来了。
老王和兴哥合作很久了,他认为他们俩之间如果找到一些共同点的话,他们俩最重要的共同点是相信读书的作用,这是他俩最根本的共同点。
他们相信读书有用的成因可能不一样,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
知行合一的作用
中国每个朝代如果选出一个圣人的话,王阳明是明代的圣人,王阳明最牛B的地方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四个字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太难了,大家就是不做。
关于是否读书这件事情可以淘汰一大部分人,在能否做到知行合一这件事情还可以淘汰一大部分人。
所以相信读书有用是一回事,相信书中的道理是另一回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有一个是【要事第一】,理解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能做到这个道理就太难了。
【要事第一】这件事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你究竟有没有能力判断出什么是要事呢?
通过观察发现可以判断什么是要事的能力是一个要求过高的能力。
要事第一这件事道理没有讲错,但是执行起来之后,意味着你背后所需要的积累是非常多的。如果没有能力判断什么是要事的话,你基本上做不到要事第一,也就做不到这一条。
所以是否相信知行合一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你应该可以推导出一个问题来,就是需要判断什么是要事。
所以要事第一落实到企业中去,落实到岗位上去,你需要时刻在企业,在岗位上,在你当前的状况里面,当前的选择里面,你的人生里面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杠杆,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事情,什么是你做了之后其他事情可以少做的事情,这个事情才是你的要事。你只有找到这个要事之后,才可以花相对合理的时间把事情做好。
如果你不相信读书的作用,不去寻找那些最优质的书来读的,如果你读完了做不到知行合一,那么在要事第一这件事上你就没有落实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积极主动
- 以终为始
- 要事第一
- 双赢思维
- 知己知彼
- 统合综效
- 不断更新
用图表说话
我们见过繁多的商业性图表,包括表格,组织结构图,流程图,矩阵或者地图。但总的来说只有五种形式:饼图,条形图,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
学会提问
如何判断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怎么判别真话,怎么判别假话呢?
一切的观点都是值得质疑的,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来进行一些辨别,究竟如何有效的提问呢?
金字塔原理
不仅仅年度汇报,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