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中心,是互联网业务中,一个典型的“多key”业务,即:用户ID,商家ID,订单ID等多个key上都有业务查询需求。
随着数据量的逐步增大,并发量的逐步增大,订单中心这种“多key”业务,架构应该如何设计,有哪些因素需要考虑,是本文将要系统性讨论的问题。
什么是“多key”类业务?
所谓的“多key”,是指一条元数据中,有多个属性上存在前台在线查询需求。
订单中心是什么业务,有什么典型业务需求?
订单中心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多key”业务,主要提供订单的查询与修改的服务,其核心元数据为:
Order(oid, buyer_uid, seller_uid, time, money, detail…);
其中:
(1)oid为订单ID,主键;
(2)buyer_uid为买家uid;
(3)seller_uid为卖家uid;
(4)time, money, detail, …等为订单属性;
数据库设计上,一般来说在业务初期,单库,配合查询字段上的索引,就能满足元数据存储与查询需求。
(1)order-center:订单中心服务,对调用者提供友好的RPC接口;
(2)order-db:对订单进行数据存储,并在订单,买家,卖家等字段建立索引;
随着订单量的越来越大,数据库需要进行水平切分,由于存在多个key上的查询需求,用哪个字段进行切分呢?
(1)如果用oid来切分,buyer_uid和seller_uid上的查询则需要遍历多库;
(2)如果用buyer_uid或seller_uid来切分,其他属性上的查询则需要遍历多库;
总之,很难有一个万全之策,在展开技术方案之前,先一起梳理梳理查询需求。
任何脱离业务需求的架构设计,都是耍流氓。
订单中心,典型业务查询需求有哪些?
第一类,前台访问,最典型的有三类需求:
(1)订单实体查询:通过oid查询订单实体,90%流量属于这类需求;
(2)用户订单列表查询:通过buyer_uid分页查询用户历史订单列表,9%流量属于这类需求;
(3)商家订单列表查询:通过seller_uid分页查询商家历史订单列表,1%流量属于这类需求;
前台访问的特点是什么呢?
吞吐量大,服务要求高可用,用户对订单的访问一致性要求高,商家对订单的访问一致性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接受一定时间的延时。
第二类,后台访问,根据产品、运营需求,访问模式各异:
(1)按照时间,价格,商品,详情来进行查询;
后台访问的特点是什么呢?
运营侧的查询基本上是批量分页的查询,由于是内部系统,访问量很低,对可用性的要求不高,对一致性的要求也没这么严格,允许秒级甚至十秒级别的查询延时。
这两类不同的业务需求,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架构方案来解决呢?
要点一:前台与后台分离的架构设计。
如果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共用一批服务和一个数据库,有可能导致,由于后台的“少数几个请求”的“批量查询”的“低效”访问,导致数据库的cpu偶尔瞬时100%,影响前台正常用户的访问(例如,订单查询超时)。
前台与后台访问的查询需求不同,对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故应该两者解耦,实施“前台与后台分离”的架构设计。
前台业务架构不变,站点访问,服务分层,数据库水平切分。
后台业务需求则抽取独立的web/service/db来支持,解除系统之间的耦合,对于“业务复杂”“并发量低”“无需高可用”“能接受一定延时”的后台业务:
(1)可以去掉service层,在运营后台web层通过dao直接访问数据层;
(2)可以不需要反向代理,不需要集群冗余;
(3)可以通过MQ或者线下异步同步数据,牺牲一些数据的实时性;
(4)可以使用更契合大量数据允许接受更高延时的“索引外置”或者“HIVE”的设计方案;
关于前台与后台分离的架构设计,在《用户中心,1亿数据架构,这次服了》一文中有更为细致的分析,便不再展开。
解决完了后台业务的访问需求,那前台的oid,buyer_uid,seller_uid如何来进行数据库水平切分呢?
要点二:多个维度的查询较为复杂,对于复杂系统设计,应该逐个击破。
假设没有seller_uid,应该如何击破oid和buyer_uid的查询需求?
订单中心,假设只有oid和buyer_uid上的查询需求,就蜕化为一个“1对多”的业务场景,对于“1对多”的业务,水平切分应该使用“基因法”。
要点三:基因法,是解决“1对多”业务,数据库水平切分的常见方案。
什么是分库基因?
通过buyer_uid分库,假设分为16个库,采用buyer_uid的方式来进行数据库路由,所谓的模16,其本质是buyer_uid的最后4个bit决定这行数据落在哪个库上,这4个bit,就是分库基因。
什么是基因法分库?
在订单数据oid生成时,oid末端加入分库基因,让同一个buyer_uid下的所有订单都含有相同基因,落在同一个分库上。
如上图所示,buyer_uid=666的用户下了一个订单:
(1)使用buyer_uid分库,决定这行数据要插入到哪个库中;
(2)分库基因是buyer_uid的最后4个bit,即1010;
(3)在生成订单标识oid时,先使用一种分布式ID生成算法生成前60bit(上图中绿色部分);
(4)将分库基因加入到oid的最后4个bit(上图中粉色部分),拼装成最终64bit的订单oid(上图中蓝色部分);
通过这种方法保证,同一个用户下的所有订单oid,都落在同一个库上,oid的最后4个bit都相同,于是:
(1)通过buyer_uid能够定位到库;
(2)通过oid也能定位到库;
关于“一对多”业务,以及“基因法”,在《帖子中心,1亿数据架构,这次服了》一文中有更为细致的分析,便不再展开。
假设没有oid,应该如何击破buyer_uid和seller_uid的查询需求?
订单中心,假设只有buyer_uid和seller_uid上的查询需求,就蜕化为一个“多对多”的业务场景,对于“多对多”的业务,水平切分应该使用“数据冗余法”。
如上图所示:
(1)当有订单生成时,通过buyer_uid分库,oid中融入分库基因,写入DB-buyer库;
(2)通过线下异步的方式,通过binlog canal,将数据冗余到DB-seller库中;
(3)buyer库通过buyer_uid分库,seller库通过seller_uid分库,前者满足oid和buyer_uid的查询需求,后者满足seller_uid的查询需求;
数据冗余的方法有很多种:
(1)服务同步双写;
(2)服务异步双写;
(3)线下异步双写(上图所示,是线下异步双写);
要点四:数据冗余,是解决“多对多”业务,数据库水平切分的常见方案。
不管哪种方案,因为两步操作不能保证原子性,总有出现数据不一致的可能,高吞吐分布式事务是业内尚未解决的难题,此时的架构方向,是最终一致性,并不是完全保证数据的一致,而是尽早的发现不一致,并修复不一致。
要点五:最终一致性,是高吞吐互联网业务一致性的常用实践。
保证冗余数据最终一致的常见方案有三种:
(1)冗余数据全量定时扫描;
(2)冗余数据增量日志扫描;
(3)冗余数据线上消息实时检测;
关于“多对多”业务,数据冗余多种方案,数据冗余保证最终一致性多种方案,在《好友中心,1亿数据架构,这次服了》一文中有更为细致的分析,便不再展开。
那如果oid/buyer_uid/seller_uid同时存在呢?
综合上面的解决方案即可:
(1)如果没有seller_uid,“多key”业务会蜕化为“1对多”业务,此时应该使用“基因法”分库:使用buyer_uid分库,在oid中加入分库基因;
(2)如果没有oid,“多key”业务会蜕化为“多对多”业务,此时应该使用“数据冗余法”分库:使用buyer_uid和seller_uid来分别分库,冗余数据,满足不同属性上的查询需求;
(3)如果oid/buyer_uid/seller_uid同时存在,可以使用上述两种方案的综合方案,来解决“多key”业务的数据库水平切分难题;
要点总结
一:前后台差异化需求,可使用前台与后台分离的架构设计;
二:对于复杂系统设计,应该逐个击破;
三:基因法,是解决“1对多”业务,数据库水平切分的常见方案;
四:数据冗余,是解决“多对多”业务,数据库水平切分的常见方案;
五:最终一致性,是高吞吐互联网业务一致性的常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