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持久化机制总结
一. Redis持久化概述
- 为了应对生产环境下,Redis的故障恢复和数据备份等需求,Redis提供了两种持久化机制,分别是RDB和AOF。
- RDB:以特定的时间间隔,保存当前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快照。
- AOF:以追加日志的形式,将Redis服务器的操作写入日志文件。
- 可以不开启任何持久化方案,但是这在生产环境下就是作死。
- RDB和AOF可以同时启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Redis服务器重启时,会优先采用AOF文件进行数据的恢复,因为AOF文件中保存的数据是最完整的。
二. RDB机制详解
- RDB是以指定的时间间隔(可配置,如1小时、1天等),生成一份当前完整的数据快照文件,它是一份单独的、经过压缩的、二进制形式的文件。在生成RDB快照时,Redis会fork一个子进程,由子进程去执行快照的生成,而父进程正常对客户端提供服务。
- 优点
- RDB文件非常适合用于数据备份,我们可以定期将Redis备份的RDB文件保存起来,或者上传到云端,以便后期数据校验或数据恢复的需求。
- 由于RDB文件是经过压缩的RDB单独的一份二进制文件,因此它非常适合用于灾难恢复。
- RDB方式对性能影响较小,父进程只需要fork一个子进程,剩余的事情交给子进程处理就好。
- Redis重启时,如果使用RDB文件进行数据恢复会比AOF文件更快。
- 缺点
- RDB方式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如果在生成快照之前服务器宕机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在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仅采用RDB方式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 在数据量较大时,fork子进程去生成快照就会变成一个耗时操作,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Redis服务毫秒级乃至秒级的停顿。
三. AOF机制详解
- AOF是以追加日志的形式保存Redis的操作记录。在写入日志时,Redis会先将操作写入AOF缓存区,然后定期由操作系统调用fsync()函数去刷盘。当AOF文件的大小达到一定条件时,会触发rewrite操作对文件进行压缩。
- 优点
- AOF机制对数据可靠性有更好的支持。默认情况系,Redis会每秒写1次AOF文件,这样最坏情况下也仅会造成1秒的数据丢失,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忍受的。
- AOF文件达到一定大小时,会自动触发重写(rewrite),以对文件进行压缩。举个例子:对一个key age执行了100次incr,将其从1变成了100,这样在AOF文件中会保存100条日志。对其进行重写后,就仅剩下一条age的最终值100的日志。
- 缺点
- 对于相同的数据库来说,AOF文件通常比RDB文件更大。
- fsync策略的选择十分影响AOF的性能,如果采用fsync at every query,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Redis的性能。
四. 实践建议
- 大部分场景下,建议同时开启RDB和AOF两种机制,这样可以兼顾数据的安全和Redis的性能。
- 针对可以容忍分钟级数据丢失的场景,可以仅开启RDB。
- 不建议关闭RDB而仅使用AOF,因为RDB对于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