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杂谈(2)

2017-11-30 22:35:29 浏览数 (1)

当设计师不是用户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联想,通过一个中间的事物、一个贴近的事物去理解什么是云,设计对于云的定位是什么?用户关注的是什么?设计要处理谁和谁的关系。

其实某种程度上,银行和云很像。专业、晦涩难懂的名词和业务逻辑。用户重视安全。响应速度(如支付和汇款)。用户不太care银行的柜台伙食装潢,更在乎的是钱放在这里安全不安全,银行会不会倒闭,银行在全国乃至全球,在村里是不是有网点。如果银行的硬件很好,那么软件(比如设计)就算很low也不会影响用户去存钱,客户去贷款。很难通过设计去提升银行的盈利,我个人理解,如果有不同的观点欢迎讨论。最大的能量就是通过外部的美好亲切的广告拉客户,用好的沙发、宽敞的大堂以及亲切的客户服务去粘住用户,提升用户办事的时间,简化(自动化、标准化)业务释放人力成本,降低用户门槛,分流标准化业务。用及时有效的提醒然用户感受到关怀,屏蔽掉或者转换那些对用户不太友好的东西,比如政府的某些要求。用一些方式去帮助不同的用户傻瓜化名词,比如境外汇款、支票、开户有模板之类。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时常发生,比如要设计一个logo,要确定一个规范这种。那应该是凭空设计,然后全站跟进这些“关键点”去实施,还是在设计之处就考虑实施的问题?如果考虑实施,可能出来的东西就不会那么“领先”。这一点,个人认为,联想另外一个中间事物也许就很好去做了。

这个事物就是国徽,一国的象征。国徽及其衍生形象会被用到各种领域制程各种材质。那是现有工农阶级还是先有齿轮和麦穗呢?是先有天安门还是现有国徽呢?设计国徽的人有没有考虑以后如何应用?用的人也不要照搬照抄,比如颜色:红色和黄色。开奥运会,老百姓就会说,我们的服装颜色,一看到西红柿炒鸡蛋,就是中国队。西红柿炒鸡蛋无论南北东西应该都吃过,也算是“国菜”了 :)

相对于产品功能(比如理财产品或者发行纪念币、邮票)来讲,体验的提升永远都是第二位,只要不是打骂客户,哪怕脸丑一些,效率低一些,用户基本也都是忍。想想你去银行排队的时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面对自己的和团队在乎的体验问题?往往自己认为的60分产出其实已经满足了产品需求。

首先是心态,也就是自己怎么看体验问题这个事情。说一个程序员都很能理解的场景:线上bug!线上bug没有任何一个程序员能忍受的,因为这很打脸、很丢人。把体验问题,特别是细节当作是bug的话,你就会发现你和你的团队执行力会答复提升。也许是因为羞愧,至少我是这样。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系统性的,可以很快速的解决。特别是web发布成本很低,当然也基于好的发布系统和流程能够支撑。

所以体验问题,解决基本上是3条线:

  1. 日常几乎每天的给体验细节加分,哪怕是 1分
  2. 通过产品日常的需求提升体验,或者夹藏点“私货”
  3. 在整个产品的角度上去观察各个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关于保障一致性参见上一篇)

如果遇见好的产品团队,第二点就非常好,产品关注体验,就不用夹藏点“私货”。比如腾讯云的产品就很好。

然后是关注点。对于团队日常的需求管理中,关注的侧重点是什么?是人,还是需求,还是专业。关注人的团队的周报基本上都是以人的纬度去展示一周的事情,关注需求的以需求甘特图的模式去展示(我是这样,但是我几乎不发周报和邮件,99%依赖tapd去管理,所以向上管理是短板...唉),关注专业的可能就关注专业本身没有产品的质量owner(比如以专业分组)。建议侧重关注需求的维度,就算像我这样的支持团队,大目标也是要做出好的产品。每一个需求都要了解,当团队中更多的人可以拉通所有需求去看的时候,效率和整体的一致性会有较大提升。所以每周末会集中半小时去排期。

最后是工具,tapd就不说了,没用过他来管理需求的,可以说在腾讯是“白混了”,这个工具很好用,还能配置,易于追踪。tapd适合管理日常的需求,无论大的小的。需求中建任务,任务里填写负责人、状态和时间,有变化rtx和邮件都会提醒。

而每天的主动小优化就不适合了,用todo list最方便。推荐trello,多端支持,软件时间比较“悠久”,稳定,体验比较到位。常用的实质checklist、到期时间,还可以共享。推荐尝试。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