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微博小page规范,其中涉及到红包样式的优化。所以有机会对各种“红包”进行了系统的调研。总结起来就是,红包玩法各有不同,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产品的定位和红包的使用场景。
贪婪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天主教把它作为教义中的七宗罪之一。抢红包激发了这种欲望,是一种天性的释放。所以抢红包变得非常火。另外我们也很容易发现红包行为主要发生在社交平台和产品(微信,QQ ,微博,陌陌等)。原因也很好理解,有人才有钱,社交关系促使红包的流动。下面我们就不同平台和产品的红包玩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微信&QQ
微信的定位是熟人社交,对应的主要玩法是群组内红包。一提起红包,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微信红包。从2014年诞生起,经过几次红包大战,微信积累了大量的资金。目前微信已经形成和支付宝分庭抗礼的局势。
玩法1.最简单的,一对一单向定额。这是最直接粗暴的玩法,就是转账。发红包者设定好金额(今年春节也出现了系统定额的拜年红包)发给对方。对方拆红包获得金额,假如对方不拆则24小时返还。
玩法2.群组内抢红包。分为普通红包和拼手气红包。这两种都设定红包个数,不同的是前者均分数额,后者是随机数额。两者各有优势,第一种能做到公平,但第二种可以衍生出接龙等新的玩法(微信没有从产品层面去做这个功能,微博做了,下文会讲到)。对比来看,明显第二种更好玩。
QQ在微信的基础上多了一种“口令红包”,领红包需要输入发红包者设置的口令。这是红包祝福语的一个变种。相对微信的祝福语,设置口令一方面强化了发红包人的存在感,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娱乐恶搞的玩法。比如口令设置为“我是白痴”,抢红包的人必须要发送这个口令才能抢到红包。(实际玩起来还有更多好玩的恶搞,[坏笑脸])
不论是微信还是QQ,一般情况下群组中玩红包一定都是熟人或者同学同事老乡这样共同属性的一群人,一对一发红红包就更不用说。所以对应的使用场景是一群自己人在一起嗨,抢多抢少都无所谓,大家图的是开心。
二、微博
微博的定位是信息资源发布和获取平台。除了消息箱具有的IM属性,微博独有的属性是它的明星粉丝效应。所以微博除了在聊天群里和微信相似的的红包玩法之外,还有粉丝红包这一种玩法。
1.粉丝红包作为一条微博的形式发送出去,混合在信息流中,可以领取也可以转发。
2.粉丝红包分两种,一种可以直接抢,一种需要输口令。
这里的口令和QQ的有所不同:QQ的口令在发红包的时候就在红包上显示,特点在于实时互动;微博的口令红包可以转发,侧重于传递性。这是由微博平台的属性决定的,微博是明星粉丝互动平台:一方面明星发红包是对粉丝的互动和回馈;另一方面,粉丝抢到自己喜欢明星的红包会相当有成就感,分享的欲望强烈。通过粉丝的分享和转发,明星又会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形成良性循环。
三、陌陌
陌陌的定位是陌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明星粉丝互动的使用场景完全不同。拼手气红包在这里没有太大意义,一群陌生人谁都想抢到钱走人所以接龙肯定也玩不起来。陌生人社交最开始肯定是看脸,所以“爆照”在这里是一个刚需。陌陌团队在这里的做法是任务红包:发红包时打开任务,你想领我的红包要给我发张自拍,我确认之后你才能领到。相当于我花钱买你的照片。这里有两个点需要说一下:一是为了防止看了照片耍赖一直不确认,他们的做法把确定时间限定在10分钟,过时不确认自动确认,这是对发照片者的一种保护。二是为了保护发红包者,他们的做法是收到照片(一看就是网图或者是那种让人产生不适的图)可以拒绝通过,被拒绝的人本轮红包无法再参与。
四、代金券和打赏
还有几种形式的红包。比如外卖的红包滴滴打车券,在使用平台消费完成后获得,这些都属于代金券且限定日期,目的无非就是增加交易。
打赏已成为当今互联网上,游戏玩家间、原创作者和读者观众间时髦的互动方式。微博已经做了头条文章和小视频的“打赏”功能。打赏和捐赠一样,纯粹出于自愿,把从前的强制收费,变为自愿付费。不像付费阅读或者观看那样有压力,同时又能获得更多的观看率,所以打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阅读或者观看体验。同时也可倒逼原创,提升作品质量。
任何产品和平台功能的设计都不是无本之末,把握好产品属性和用户场景是做好设计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