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终大盘点:技术曲线再上升

2020-04-10 10:58:51 浏览数 (1)

作者 | 付晓岩

编辑 | Tina

Gartner 技术曲线的经典形态相信大家都了解,有一个经历了低谷再上升的过程,2019 年,区块链技术似乎走出了这样一个形态。

在 2018 年比特币最低跌破 3000 美元的带动下,区块链技术去年又再次遭遇“冰点”,到底是技术创新还是“圈钱”的骗子,众说纷纭。

然而,2019 年,区块链技术迎来了两支“强心剂”,一支是笔者去年做年终盘点时预测今年可以关注的稳定币技术,其典型代表就是至今“生死未卜”的 Libra;另一支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区块链技术,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区块链技术给予了高度肯定,一个做区块链应用的朋友为此感慨,出去交流终于不用再“自证清白”了。

2019 年的特点也由此显现了,事情很少,但是都很有“份量”

回顾 2019

一、Libra

其实今年早些时候第一个喊出要做稳定币的重量级“大咖”是摩根大通,年初就宣布要开发“JP Coin”,但由于它的目标还是基于 IIN 平台做的银行圈跨境支付应用,所以影响不是很大,加之到今年年底,IIN 也许只能拉进 400 家左右的各国银行,所以大家似乎没对它给予太大的关注。但是,6 月 18 日,脸书的扎克伯格祭出了一招“王炸”:Libra 的商业白皮书和技术白皮书问世。小扎不同于“中本聪”,后者只见其声不见其人;也不同于 V 神,后者在区块链以外的世界影响力有限。他领导着脸书,可谓有名望、有技术、有资金,当然,最“要命”的是,他还有用户,27 亿的全球用户。而且,他打出了一面很高尚的旗帜——“普惠金融”,这是世界级金融难题,银行体系在这方面确实作用有限,小扎给出的小目标也很“诱惑”,服务 10 亿没有银行账户的人。

脸书说要做,没人敢赌它技术上真的做不成,所以,G7、G20、美联储、德国监管机构等各主要国家的政府、监管机构都对此认知“空前一致”,区块链能够深刻改变金融成为了共识,当然,由此考虑到对现行金融体系、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的影响,努力“封堵”也是情理之中,但由此却推动了各国对央行法定数字货币(CBDC)的进一步关注。

二、来自最高领导层的肯定

我国中共中央政治局 10 月 24 日下午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最高领导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在此带动下,各省市都积极推动区块链应用,提出各种鼓励措施和应用方向,区块链的会议也再次活跃起来,这有望给行业的发展注入积极因素,提高技术活性。

11 月 16 日,由央行官员牵头主编的三本蓝皮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9)》、《中国监管科技发展报告(2019)》和《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9)》发布会在京举行,其中,区块链报告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发布了,而今年的发布恰逢国家领导层对区块链的高度重视,可谓正当其时。

三、CBDC

新加坡金管局在数字货币方面的研究也很努力,11 月 11 日,金管局成功牵头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多币种支付原型,允许在同一网络上,以多种货币进行支付。这个原型实际上是金管局 Ubin 项目的第五阶段了,本次金管局携手摩根大通和淡马锡合作开发。Ubin 项目之前还曾经引入 R3、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作为合作伙伴。此外,欧洲央行对推进法定数字货币很有热情,英国、德国、法国的态度也很积极,瑞典也在与埃森哲合作研究数字货币,但日韩政府则认为法定数字货币并非必要。

我国的 CBDC 研究一直在积极推进,目前定名为“DC/EP”,体现了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两大特点,央行官员也在“得到”平台上推出了公开讲解其特点的课程,尽管央行目前称尚无时间计划表,但是业内普遍感觉“脚步”临近。

四、联盟的艰苦探索

去年笔者预测联盟链依然是大型机构的竞争舞台,其实这个预测很简单,因为“冬天”来临时,只有这些大机构才可能扛得住,“冬天”时间越久,剩下的幸存者就越少,所幸这个“冬天”并不长

今年 3 月,微众的 FISCO BCOS 推出了 2.0 版,做了大量的性能改进。蚂蚁、京东数科、百度的平台也都在持续改进,蓝皮书发布会上中科金财也公布了平台的改良成果,趣链科技也在金融等领域深耕不辍。当然,作为联盟链的起源,超级账本也在今年 3 月发布了其首个长期支持版本 Fabric v1.4 LTS。

这些在“冬天”还在持续探索的企业,相信会在“春天”来临时“快人一步”吧。

经历了“峰回路转”的 2019,那么 2020 年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呢?

展望 2020

一、稳定币跨境支付

支付原本就是区块链技术的起点,可以说是区块链的看家本领,Libra 搞起一次冲击后,稳定币跨境支付可能会逐渐落地,毕竟,严格来说,稳定币是 100% 资产抵押的电子化流通凭证,相当于没有利息的债券,见票即付的电子化票据,从监管的角度而言,并非完全不可接受。而美联储近期会议及其关键性人物的发言中,对全球稳定币的担忧也恰恰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了这种技术的快速扩展潜力。作为对区块链经典的回归,这种对法币进行代币化处理的技术,的确可以让跨境支付更简单、更便捷,只是现阶段,可能还需要银行牵头操作或者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才更可行。

笔者去年也在文章中提到,稳定币是现有法币与数字货币之间一种比较“稳妥”的过渡形态,既有数字货币的优点,也有依托法币的稳定性,进可攻、退可守,是很好的实验对象,但是,这也不意味着稳定币就没有问题,关于稳定币的讨论很多,笔者不在这里一一重复,只谈一点关于稳定币退出时的影响。

稳定币发行时是通过现金或者存款进行兑换,当然,大多数时候应该是通过存款兑换的。了解金融的读者可能会知道,存款除了代表银行和存款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外,绝大部分存款实质上是信用创造的产物,即通过银行不停的吸存放贷产生的,而现金派生存款的数量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率越低,派生越多,准备金率为零时,可以无限派生,为 100 时,则不具备派生能力。

兑换稳定币时,存款或现金被冻结掉,虽然我们无法搞清楚兑换稳定币的存款是第几轮信用创造的产物,但有一点很明确,稳定币跟数字货币一样,是现金,数字化的现金,那么当稳定币退出,也即被兑换为银行存款时,就相当于一次基础货币投放,也就是,通过稳定币的一进一出,原有的银行存款都转化成了现金,这无异于产生了新一轮的信贷扩张。原有的存款虽然在兑换稳定币时可能暂时被冻结,但是原有的信贷关系和规模并不会因为存款的冻结而消失,当这些冻结的存款恢复活力时,相当于基础货币无形中增加了。

上文的介绍可以用下图演示:

基础货币增加带来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稳定币的规模,规模越大,影响越大,流动性可能会大量增加,通胀压力上升。该理论仍然只是一种 M0 与 M1 之间的关系推导,是否正确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二、供应链,尤其是医疗

供应链一直是很适合区块链技术,尤其是联盟链技术应用的场景,因为其中天然具有多方、信任不足的特点,而供应链金融一直是个难题,年年都在喊,年年都在试。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这个“传统”热点也会被反复重提。

为什么特意强调医疗呢?在上文提到的这次蓝皮书发布会上,度小满的一位负责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大家也在一直问的问题,面对一个区块链应用,设计者能不能回答不用区块链技术能不能做?他认为,如果有一天团队的回答是“否”,那么应用设计可能真的前进了一大步。诚然,单纯从设计的角度来讲,很多人都认为只有数字货币才是最适合区块链的,尽管不用区块链也能实现数字货币。但是,以笔者个人的了解来看,可以回答“否”的,可能还有医疗这个领域。

经过多年的改革尝试,医改早就进了“深水区”,而这个行业的“深水区”改革是真的需要“照进”一缕阳光,只有提升这个行业的透明度,才有可能进一步延伸改革。除了区块链,可能还没有哪项技术具有透明化“强迫症”。区块链不仅能够帮助医疗行业的整个供应链体系建立可信连接,善加设计,还可以强制行业透明起来,且不可篡改。这种透明需要自上而下来自国家层面的推动,仅靠行业自觉是不行的。透明会打破很多利益,但是不打破也就无从改革。

2020 年可能会是区块链技术曲线上升的一年了,希望在这一年有更多让区块链技术价值和价值网络发展起来的应用。

相关文章:

2018年终盘点:区块链真的结束了吗?

新“汇通天下”:用稳定币实现跨境支付方案

推动解决“三医问题”:“阳智全医链”大卫生平台设计构想

数字货币可能诱发的现金社会经济活动的模拟及思考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