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中央美术学院
2017年12月4日上午,「未·未来」全球教育计划“激活创新——圆桌对话”进入第三场,本场活动邀请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教授进行视频连线,为观众作直播视频演讲。
丨主题演讲
在视频连线中,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负责人伊藤穰一介绍了他在当下所关注的事情和研究的方向,他提到,世界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而“自适应系统”指本体需要在事情发生的时候进行自我调整,人类创造了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却还没有一套自适应的机制。当他谈到人工智能时引用了一位MIT数学家的比喻——将政府比做自动机器,把大公司比喻为机器的一部分,人在政府与公司中又是机器的一部分。他表示,艺术和设计可以为这部正在运转的系统带来一些变化,而领域内的从业者也应该了解如何让科技去帮助我们的艺术和设计走向正确的方向。伊藤穰一还谈到了自身对于现代与教育的看法,并通过展示一组数据,说明了有热情的“主动学习”效果会超过传统“被教育”的观点,他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完成项目从而更快乐地学习。
国际设计组织联合会ico-D大卫·格鲁斯曼认为,身在金字塔顶端的讲者们和中央美术学院尖端艺术设计高校拥有更大的责任,需要为设计教育领域的整体进步贡献力量。人类现在处在一个不断演进的环境之中,从不同的视角讨论未来的设计教育才会更有意义。他同时提出设计和设计教育的基础是具有全球性、普世性的,设计教育是动态不断改变的,人们需要有效地传播设计价值。设计不应该服务于经济利益,而要关注循环,以及共享经济。最后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OEM与ODM的区别,并给予了观者很好的建议。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艾伦·萨耶格通过幻灯片向大家展示了他对于未来教育的研究,简要介绍了他任教的哈佛大学的情况,其间引出“响应式环境”的概念。随后他通过若干实例,切入本次关于交互技术问题的探讨。首先他引出在一千个梦的故事中,技术的泛滥比技术的缺乏更复杂棘手的现状;第二,介绍的是虚拟现实设备给人带来的浸入式体验;第三,以学生参观博物馆时依赖电子设备为例,强调正确体验空间的重要性;第四,介绍了对文艺复兴时期对透视法有很大影响的设备;第五,萨耶格则通过视频引出每个人在同一个场景中看到的东西也会不同的结论;最后,他向观众展示了几件装置作品,其中的设计方式与思维都引发了作品和社会影响之间的思考。通过这些典型的例子,艾伦·萨耶格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交互技术下的城市有机化议题。
日本东京大学斯普特尼子!用亲和的语言和充满幻想的电影片段,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红线”牵引的妙趣未来。她着重向观众介绍了她的互动设计实验室,分享了她和团队的项目——IPS干细胞技术,这一让两个男性或两个女性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甚至通过技术可以“设计”出自己孩子的样貌与喜好。这种由基因工程编码的遗传信息会改变人类的未来,她也由此发问,社会、道德与宗教价值能否接受这样的未来?人们做好准备了吗?斯普特尼子!希望可以通过艺术与科技交织成一个生物科技时代的“神话”,在跨领域合作中突出设计师的价值,从而创造出更为进步的未来科学神话。
在美国当代艺术家加里·希尔的演讲中,首先介绍了他的作品“墙之洞”,以及后续延伸出的其他两个作品的工作原理,他提出互动性作品可以通过感知以一种潜意识的方式影响人的选择。接着,他又引出了“迷幻思维实验”,实验中产生心理响应的“波”在思维中回荡,通过人的灵性,感受到相互连接的体验。他探讨了本体论的问题,追溯艺术的基础,探索身体、空间、时间的概念。加里·希尔通过分析短视频中的叙事语言,表示从无知的深度中可以对人们的思绪带来递延性的记忆。接着,他介绍了雕塑“自己声音的盒子”和“视频监控”两个例子,分别可以记录自己的声音和影像,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再次呈现。
丨圆桌对谈与互动问答
圆桌讨论由阿什利·霍尔主持,大卫·格鲁斯曼首先谈到了未知的时间对于设计实践与方法的影响,并举出东京关于社会偏见以及团队合作的例子;斯普特尼子!列举了关于社会偏见影响政策实施的案例,由此提出人们也许需要去设计一个新的政策,和新生的科技进行共生,更多的人可以被引入这个决策当中,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决策。整体结构应该更加地开放,这样人们可以一起设计一个属于所有人类的新未来。
随后,阿什利·霍尔向鲍里斯·穆勒提出了关于“科技的不合理性”以及对未知空间探索的相关问题。穆勒做出了回答,他提到团队合作中迸发的多样化创意,会激发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空间,且会让团队中的人们明白彼此的行动旨趣,也提到了关于目的性的反思,以及学会质疑的重要性。
其后的嘉宾与观众的问答环节,与会嘉宾就来自清华大学、纽约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了回答,其中涉及在未来如何用科技与技术去理解社会、设计师该如何应对社会、人的能力的拓展以及未来人机混合体制、人体对于环境的响应,未来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新媒体对于设计的影响等多种方向与角度。
例如,四川美术学院学生通过直播视频连线提问:“五十年后,设计功能和意义是什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嘉宾认为,那时设计和设计师已经有100年的传统了,他们就是知识的所有者。设计师有可能成为心理学,社会学领域的专家,除专业领域,设计师也是作为其他行业的代言者,所以,除了被看成专家,还是代表人民的声音。还有嘉宾认为,我们在过去五十年发现,在新媒体的影响之下,设计已经改变了很多,未来设计师通过AI,通过机器人进行设计,并去指导我们未来的设计样貌。他们认为未来的学生们必须在跨学科环境下进行教学,希望设计学科参加AI工程学课程,一起进行合作,不是以双学位的形式,而是一种合并的新学位。
最后,演讲嘉宾与相关院校一起制订了课题。大卫·格鲁斯曼的课题是“设计设计师——当今设计教育的挑战”,选择的合作学校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艾伦·萨耶格的课题是“周边环境的元素”,选择的合作院校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斯普特尼子!的课题是“寻宝——科学中的设计师”,选择的院校是东京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加里·希尔的课题是“未命名教育”,选择的合作院校是新纽约设计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几组课题将分别由专家与所选院校进行为期五个月的课题研究。
设计学院/文
设计学院 美术馆 李标/图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