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VR输入方式的“后浪”在哪里?

2020-05-14 17:26:06 浏览数 (1)

对于VR输入设备来说

更重要的是实现自然交互

文 | Sirius

(VRPinea5月7日讯) 日前,索尼研究人员为了给VR控制器带来更强的手部沉浸操作感,着手打造了一款运动控制器原型,其展示了使用机器学习和电容传感器进行全手追踪的实验技术。据悉,控制器当中的传感器与V社的Index控制器和Oculus Touch非常相似。对于改善VR设备输入体验、提高输入效率这件事上,各大厂商一直没有停止脚步。

从最初的金石刻字再到光电印刷技术,每一次输入方式的革新,都会给社会形态带来重组。回归到电子产品上,信息的输入输出方式往往决定了该产品是否能够获得市场。在探讨VR设备输入方式前,P君以智能手机为例,简单地带大家回顾一下记录人机交互史上的那一道道精彩的印记。

手机:从点按到触控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使用的“QWERTY”键盘最早来自于打字机,为了防止打字速度过快导致的卡键问题,才有了现在这样的字母排列方式。然而键盘 显示器的输入输出设备早已出现。直到1983年,摩托罗拉才生产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款移动电话DynaTAC。这部初代大哥大率先使用了九宫格拨号键盘,这样的机身设计直接影响了后世所有手机。

摩托罗拉DynaTAC

随着手机功能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实体按键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在1999年,摩托罗拉推出的第一款智能手机A6188采取了触摸屏技术,从最早的电阻式触控到沿用至今的电容式触控,这一机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家对手机操作的观念,更重要的意义是其培养了新的用户输入习惯。

摩托罗拉A6188

现在的智能手机的输入方式已经完全在触摸屏上进行,除了虚拟键盘和手写结合的方式,还有语音输入、手势输入、外接设备输入等等。

在智能手机领域可以看到人类的输入方式逐渐朝着自然交互方向发展,这种转变在VR输入方式上也可见端倪。

VR:自由和束缚的困境

不同于电脑、手机等二维画面的交互,VR输入设备主要用来输入用户的动作数据,达成互动体验或者用于内容制作,如动作捕捉、手势识别、声音感知等体感类设备。通过感知用户输入信息,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

而对于VR输入设备来说,更重要的是实现自然交互,更真实地把人的动作体现到三维立体的内容空间,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沉浸感更高、效率更高、但学习成本更低。

关于VR输入设备,VRPinea在往期的文章已经谈及过,在这里小编在带大家简单回顾一下。

手柄、键盘、数据手套、脑机接口等,是目前厂商们提供的几套VR输入方案,但每个方案各有优劣,都还无法满足玩家的输入需求。

Daydream键盘:手柄结合虚拟键盘

这套方案最典型的案例是谷歌推出的Daydream键盘应用。它通过在VR环境中放置一个虚拟键盘让用户可以使用手柄进行输入操作。其整体设计和普通QWERTY键盘差不多,不过将原本放置在右侧的数字小键盘设计在了左侧,而右侧则是放置了大号的回退和回车键。

很多VR头显都自带虚拟键盘,其使用方法正如普通键盘那般,只不过将敲打键盘的双手,换成了光标锁定。这种方式虽满足了用户输入的需求,但玩家需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点按,操作复杂且十分耗时。

Vive×罗技:VR键盘带来真实触感

因为过于繁琐,逐字敲打式的输入方式并没有被市场所采纳,但厂商们也从中得到灵感,2017年,知名外设厂商罗技与HTC vive合作,推出了一款VR键盘套件,包括:一台罗技G系游戏键盘、一个HTC vive的辅助定位器以及相关的配套软件支持。

该套件通过vive的辅助定位器,可让用户在虚拟世界中,看到罗技G系键盘以及自己手部的虚拟模型。这样用户就能在虚拟世界中使用虚拟键盘,与现实环境进行同步输入,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输入触感。

但是有得必有失,VR键盘带来精确、高效输入的同时,却将用户囚禁在实体键盘前,VR设备追求的自由、动感的用户体验在VR键盘前大打折扣。

数字手套提供输入新方案

不论真实的还是虚拟的键盘,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QWERTY的模式,在三维VR虚拟世界中,这种默认似乎是一种思维上的桎梏。如果不用键盘,是否能采取其他形式的输入方式?

Tap Systems给出了他们的方案,他们推出一款泡沫指套设备Tap,可通过蓝牙与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连接,把31种不同的敲打手势变成字母和数字。玩家可以在任何物体表面进行敲打,每一种敲打方式都会发送特定的指令或者字符。

确实,相比于键盘输入,这种敲打的输入法更为方便,但也需要玩家花费一定的学习成本,毕竟这种敲打输入和传统键盘输入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最终极?脑机接口实现意念控制

上文所提及的输入方式,都需要外设辅以支持。如何才能彻底释放双手,同时不束缚玩家的自由?是用户和厂商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初创公司Neurable希望通过简单的意念控制,来帮助玩家解决VR中的输入问题。一直以来,Neurable都在致力于为VR开发一种脑机控制系统。借助搭载干电极的头显,其能够追踪用户的脑部活动,然后软件将进行分析并判断出用户的意图。

脑机结合从概念上讲似乎是解决VR输入的最佳方案,理想中的脑机接口或许能带来真正全潜式VR,将沉浸式体验推向极限。不过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更耐心的等待。

手势追踪:大厂的情有独钟

近年来,在VR键盘不孚众望,脑机接口未取得突破之前,诸多厂商纷纷围绕手部追踪技术做文章。

手势识别为何受到诸多青睐?其一是学习成本低。手势是自我们出生便习得的交互,可以想象如果你在VR世界中想抓住杯子,可真实做出的反应却是按动手柄按钮,那么VR所谓的沉浸式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手势的灵活性高。手是人最灵巧的器官之一,点、抓、拍、弹、捏等动作,无论是B端的实操培训还是C端的3A游戏,若是能实现与真实手部动作同步,那无疑是最佳的沉浸式体验。

HoloLens最新的专利表明,其正在研究全息环境中使用虚拟手部,敲打虚拟键盘。通过精确的手部追踪和深度感知,系统可以模拟用户的动作,用户将可以在空中或在随意平面上键入文本,这就像在真正的键盘上打字一样。

Oculus在其V12版本的更新中推出了手部追踪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双手导航Home环境和特定的Oculus应用程序。

Facebook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pinchtype”的文字键入方式,这种模式主要采用了手部追踪技术,界面类似于智能九宫格,无疑加快了用户在VR/AR中的文字输入速度……

纵观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进化方向是向更加简单、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转变。从最初的“指”上谈兵,到“谈”笑风声、甚至到后来的意念操控,输入方式的演变趋于人性化,正朝着“人机合一”的目标奔去。

对于厂商来说,“以用户为中心”是打造一切输入设备的核心。他们需要做到的是如何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改善用户体验。市场会证明,繁琐复杂的外接或传感器都将被淘汰,而融合了AI、大数据的新一代输入方式,将变得更聪明、更加善解人意。

本文属VRPinea原创稿件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