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思考

2020-05-26 23:18:32 浏览数 (2)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对习惯和观念的改变是长期的,抓住观念的改变才有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赛道,case by case只能挣短钱、快钱,比如做口罩就是快钱,只是一时的响应市场短缺。 有哪些观念的变化是长期的呢?

  1. 全球化加速,tiktok上,有个商家“动力沙”做儿童玩具,疫情期间销售量增长了近200% (东南亚Tiktok用户一般会引导到LAZADA、shopee、Qoo10成交,欧美引导到YouTube再到AMAZON,==>挂自己的店铺,缩短变现路径) 。增长200%是一方面,是短暂的,更重要的是,买家发现了这个店铺,知道tiktok上有性价比很高的产品,用户和口碑就沉淀下来了,其他的产品卖出去就有基础。近几年创业公司,一开始做市场,就把全球市场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国内已经有不少成功的出海榜样,做起来更容易些(更好的理解国外的政治、文化、消费观)。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困局,恢复生产,将会有更多的平台和产品向全世界输出。
  2. 工作与合作模式的改变,疫情期间中小、微小企业濒临破产,武汉有很多门店强依赖每个月的流水,两个月都没挺住就关门了。逼着很多人在线上找工作,做兼职,经济恢复和企业恢复后,部分人会重新回到企业,也有人沉淀到“自由职业市场”,有些家庭主妇/主男,本来上班工资几千块钱,兼职也能挣几千,他就没必要再回去了。欧美国家的市场上好像有几千万的自由职业者。 一方面,疫情期间沉淀下来的工程效率、协作软件,可以高效的组织人力协作,另一方面社会各方经过几个月的适应,已经习惯了线上会议、线上卖货,线上签约等等。 企业做大的本质诉求是:资源整合,提升利润;控制产业链核心节点,巩固企业经营的安全边界。如果自由职业市场更规范了,非节点的工作,可以更低成本的外包出去。美国的战斗轰炸机的起落架比民航飞机质量要求高一个数量级,都是私营小企业设计生产的,还不是简单的外包。� 危机意识。没有经历过牛熊市周期的股神都是伪股神,不管你在牛市上挣多少钱,一次断崖就能洗劫一空。 市场上的中坚力量70(老板)、80(中高管)、90(骨干)三代人,这几代人处在难得的大国和平期,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基本没经历过大面积的灾难,大家的意识里面“地震离我很远、破产离我很远、癌症离我很远”。这次疫情,保险医疗行业可能蓬勃发展,储蓄理财,消费观念可能都会改变,月光太可怕,大排量汽车等不理性的消费没必要,够用就好,能省就省。
  3. toG相关行业。toG指对接政府,比如新基建项目。政府投资,不会投具体的产业,重在基础资源。数据资源、城市信息化、新能源等行业都会3-5年的上行期,BAT,海康威视等大企业都会深度参与新基建,智慧城市喊了很多年,这次新基建可能会大幅度加快进度。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