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出了Circle loss,不仅能够对类内优化和类间优化进行单独地处理,还能根据不同的相似度值调整对应的梯度。总体而言,Circle loss更灵活,而且优化目标更明确,在多个实验上都有较好的表现,个人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工作undefined
来源:晓飞的算法工程笔记 公众号
论文: Circle Loss: A Unified Perspective of Pair Similarity Optimization
-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002.10857
Introduction
论文认为两类基础的深度特征学习方法classification learning(比如softmax)和pair-wise learning(比如triplet loss)均是为了最小化类内相似度$s_n$和类间相似度$s_p$,理想是$(s_n=0, s_p = 1)$。而大部分常用的损失函数都是将$s_n$和$s_p$embed成相似度对,然后用各自研究的策略最小化$(s_n-s_p)$的值。这种策略提升$s_p$等同于下降$s_n$,但其实这种对称的优化方法很容易存在以下问题:
- 缺乏优化的灵活性。由于基于损失函数同时优化$s_n$和$s_p$,导致$s_n$和$s_p$的梯度的幅值是一样的。当$s_n$和$s_p$均很小时,依然会使用较大的梯度惩罚$s_n$,这是不高效且不合理的。
- 收敛目标不明确。优化$s_n-s_p$通常会遇到决策边界问题$s_p-s_n=m$。而这个边界目前是不够明确的,首先图1a中的ABC点均到决策边界的距离相等,但其收敛点却不太一样(梯度正交于$s_p=s_n$?)。其次,不同收敛点间的类内和类间相似度差异可能较小,比如样本${s_n, s_p}={0.2, 0.5}$和${{s^{'}}_n, {s^{'}}_p}={0.4, 0.7}$,虽然边际(margin)均为0.3,但${s^{'}}_n$和$s_p$的差距仅为0.1,这样的收敛状态会影响整体样本的区分性。
基于上面的发现,论文认为不同的相似分数应该有不同的惩罚力度,首先将$(s_n - s_p)$转换为$(alpha_n s_n - alpha_p s_p)$,$alpha_n$和$alpha_p$是独立的权重因子,分别与$s_n$和$s_p$线性相关,这样不仅使得$s_n$和$s_p$能以不同的步伐进行学习,还可以更具相似分数调整幅值。这样的优化策略使得$alpha_n s_n - alpha_p s_p=m$在$(s_n, s_p)$空间内呈现圆形,故称为Circle loss。
Circle loss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改变深度特征学习的内在特性:
- 统一损失函数来表示两类基础的深度特征学习方法classification learning(比如softmax)和pair-wise learning(比如triplet loss)。
- 灵活地优化,由于$alpha_n$和$alpha_p$会随着对应的相似度分数来改变对应的梯度,如图1b的点ABC的梯度是各不一样的。
- 明确的收敛目标,在圆形的决策边界,circle loss有更倾向的决策状态,如图2b的ABC点,均偏向于更新到点T,原因后面会讲到。
论文的主要贡献如下:
- 提出Circle loss,通过有监督地加权不同相似度分数来进行深度特征学习,能够更灵活地优化,并且有明确的收敛目标。
- Circle loss能够兼容class-level标签和pair-wise标签,通过简单的修改就能变化为triplet loss或softmax loss。
- 在不同的任务(人脸识别,ReID,细粒度图片检索等)上进行实验证明Cirle loss的优势。
A Unified Perspective
给予特征空间的单样本$x$,假设有$K$个类内相似分数和$L$个类间相似分数关联$x$,定义相似度分数为${s^i_p}(i=1,2,cdots,K)$和${s^i_n}(i=1,2,cdots,L)$。
为了最小化每个$s^j_n$以及最大化每个$s^i_p$,统一的损失函数如公式1,其中$gamma$为缩放因子,$m$为边际(margin)。公式1迭代每个相似度对来减小$(s^j_n-s^i_p)$,通过简单的修改就能变为triplet loss和classification loss。
Given class-level labels
在分类层计算样本$x$与各类的相似度以及权重向量$w_i (i=1,2,cdots,N)$,得到$(N-1)$个类间相似度$s^j_n=w^T_j x/(||w_j|| ||x||)$以及单个类内相似度$s_p = w^T_y x/(||w_y|| ||x||)$。
结合公式1,得到公式2的softmax变种AM-Softmax,当$m=0$时,公式2能够进一步变化为Normface,当将cosine相似度替换为内积以及设置$gamma=1$时,则为softmax loss。
Given pair-wise labels
计算mini-batch中样本$x$与其它样本的相似性,得到类间相似度$s^j_n=w^T_j x/(||x_j|| ||x||)$以及单个类内相似度$s^i_p = w^T_y x/(||x_i|| ||x||)$。
结合公式1,$K=|mathcal{P}|$,$L=|mathcal{N}|$,得到带hard mining的triplet loss,$sum exp(cdot)$用于调节mining的程度,当$gamma to infty$时,就是绝对的hard mining。
Gradient analysis
公式2和公式3展示了公式1的通用性,目标均是优化$(s_n-s_p)$。论文假设仅存在单个$s_p$和$s_n$,各种损失函数的梯度进行了可视化,如图2所示,观察到了主流损失函数的几点梯度表现:
- 在达到决策边界前,$s_p$和$s_n$的梯度是相同的,这缺乏优化的灵活性。
- 梯度在收敛前几乎是不变,而在收敛时则突然下降。比如图2的B点相对于A点是更优的,但是两点的梯度几乎一样,这也表明了优化的不灵活。
- 决策边界平行于$s_n - s_p=m$(图2的白线),不同的点$A$ $B$会可能以边界上的不同点$T$或$T^{'}$为目标,导致收敛目标不明确,如之前所述的。
A New Loss Function
Self-paced Weighting
为了让每个相似度分数能够根据当前优化状态调整学习的幅度,先忽略公式1的$m$并调整为Circle loss,如公式4所示,$alpha^j_n$和$alpha^i_p$为非负权重因子。
假定$s^ip$的最优值为$O_p$,$s^j_n$的最优值为$O_n(O_n < O_p)$,则$alpha^j_n$和$alpha^i_p$的计算如公式5,称为self-paced manner,$cdot $为cut-off at zero操作来保证$alpha^j_n$和$alpha^i_p$非负。
加权是分类loss中的常见操作,所有的相似度分数共享同一个缩放因子$gamma$,而Circle loss则根据每个相似度分类的值再进行一次独立的加权,允许不同的学习幅度,能够更加地灵活。
Within-class and Between-class Margin
在之前的讨论中,主流损失函数的$(s_n-s_p)$的优化是对称的(减少$s_n$等同于增大$s_p$),仅需一个边际(margin)即可。而在Circle loss中,$(s_n-s_p)$的优化是非对称的,因此需要设置独立的边际,如公式6,其中$Delta_n$和$Delta_p$为类间边际和类内边际,目标是$s^i_p>Delta_p$以及$s^j_n<Delta_n$,下面探讨边际的设置问题。
考虑简单的二分类问题,决策边界为$alpha_n(s_n - Delta_n)-alpha_p(s_p-Delta_p)=0$,结合公式5和6,决策边界可转换为公式7,其中$C=((O_n-Delta_n)^2 (O_p-Delta_p)^2)/4$,即为Circle loss决策边界为圆的弧,如图1b所示,中心点为$(s_n=(O_n Delta_n)/2, s_p=(O_p Delta_p)/2)$,半径为$sqrt{C}$。
Circle loss包含5个参数$(O_p, O_n, gamma, Delta_p, Delta_n)$,论文通过设置$O_p=1 m$,$O_n=-m$,$Delta_p=1-m$,$Delta_n=m$来减少参数,最终将公式7转换为公式8。基于公式8的决策边界,可以看到其目标为$s_n to 0$和$s_p to 1$,参数$m$控制决策边界的半径可以看作是松弛因子,即可将Circle loss目标改为$s^i_p>1-m$和$s^i_n<m$。
The Advantages of Circle Loss
Circle loss关于$s^j_n$和$s^i_p$的梯度分别为公式9和公式10,在简单的二分类问题上,梯度的可视化如图2c所示,可以观察到几点梯度表现:
- Circle loss能够平衡地优化$s_n$和$s_p$,动态地调整惩罚各自的力度。
- 逐渐衰弱的梯度,如图2c所示,在训练初期,远离决策边际将获得较大的梯度,随着逐渐接近收敛,其梯度逐渐衰减,并且对$gamma$具有鲁棒性。
- 更明确的收敛目标,如图1b所示,Circle loss更倾向于收敛至点$T$,因为相对于其他点,点$T$的$s_p$和$s_n$差距最小,加上梯度足够灵活,最容易学习到该状态。因为$s_p$和$s_n$差距越大,需要将数据划分地更开,更难学习。
Experiment
Face Recognition
Person Re-identification
Fine-grained Image Retrieval
Impact of the Hyper-parameters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通过观察图4发现:
- 在初始时,所有的$s_n$和$s_p$都较小,这是由于高维随机特征倾向于彼此分离。而在训练中,$s_p$得到了显著的较大权重,占据了训练,使得相似度快速增加,这证明了Circle loss使用更灵活且平衡的优化手段。
- 在训练的最后,Circle loss在$s_p$和$s_n$的收敛上都比AMSoftmax要好。
论文可视化了收敛后的相似度分布,可以看到,Circle loss以更紧密地方式通过了决策边界,而AMSoftmax则较为稀疏地通过了,这表明Circle loss的优化目标较为明确的,特征空间可分离性更好,这种情况在图5c中更为明显。
CONCLUSION
论文将classification learning和pair-wise learning进行了统一的表达,并根据目前的损失函数实际存在问题进行了改进,提出了Circle loss,不仅能够对类内优化和类间优化进行单独地处理,还能根据不同的相似度值调整对应的梯度。总体而言,Circle loss更灵活,而且优化目标更明确,在多个实验上都有较好的表现。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麻烦点个赞或在看呗~undefined更多内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晓飞的算法工程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