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信息茧房
这个名词并不新颖,相信很多朋友几年前就听说过了,特别是推荐算法很“火”的那时候,这个词更是经常性地被媒体所引用。
这个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提出的,名字叫凯斯·桑斯坦,是一个法学院教授也是奥巴马的法律顾问。他提出:
> 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通俗来讲,就是我们会在使用app的时候,比如某信、某条,我们会习惯性地关注某些领域的内容,从而导致后续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些领域来推荐给你,因为大多数推荐系统背后的逻辑,都是客户的兴趣导向的,给客户推荐“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实现留存与变现。久而久之,看似合理的现象,将我们困在一个“兴趣茧房”里面。
二、信息茧房发生的主要原因 ✍️
前面大概也提到了一点主要原因,那就是推荐系统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逻辑,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都是自媒体,都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消息,当然也可以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个过程是主动的,更容易受个人内在的兴趣所有所侧重。由兴趣而带来的“小组”就会越来越多也越容易。
三、信息茧房的危害 ☠️
上面说了这么多,可能会有朋友觉得莫名其妙,说那就存在呗,存在即合理。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其实是有危害的。
因为这种现象的不断深化,人们就会在自己的爱好圈子里不断加固,而对一些其他的东西会慢慢疏远,少了很多思想碰撞的机会。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这弱化了社群的力量,一个又一个的小圈子其实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是有限的,很多创造性的发明都是跨学科的,这大大降低我们的创新能力!
四、对信息茧房的应对方法 ✅
大的我们不讲,我们从个人的角度来谈谈怎么应对这种情况吧,我个人总结了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1、凡事都得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看到一种现象,不要只从一个角度去看待,同时也要冷静分析,而不是被舆论情绪带动。
2、保持阅读的习惯,阅读的类别不要仅仅局限于某几个学科,发散性地去找一些热销的经典书籍来阅读,因为书籍的内容往往会比较系统化,对个人思考完整性的提升帮助很大。
3、掌握几种信息搜索的方法,信息多方面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