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小企业出行,被忽视的“细颗粒”To B价值几何?

2020-01-21 16:14:48 浏览数 (1)

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2019年12月24日深夜,北京某互联网公司HR小邬在加班后走出写字楼,习惯性拿出打车APP叫个网约车,她要回到20公里外租的房子。

作为她的紧急联系人之一,我照例收到了行程分享,只不过,我知道这个分享与其他行程分享不同的是,它来自于“滴滴企业版APP”——滴滴的企业出行服务平台“滴滴企业版”配套给员工使用的客户端。

小邬所在公司使用滴滴企业版的服务已经有很久,现在,它已经成为公司员工打车的标配,或者也可以认为是其公司给予员工,尤其是加班员工的日常福利。

现在来看,滴滴的B端业务“滴滴企业版”较少暴露在舆论的聚光灯下,而这个板块其实已经耕耘多年。

“滴滴企业版”所从事的To B业务,并不是互联网巨头动辄“产业互联网”、“产业智能化”那样针对企业的全面数字化运动,如果说它们是巨头、平台对接企业整体的“大颗粒”玩法,那么“滴滴企业版”则是盯住企业出行服务的“细颗粒”To B,这也是滴滴的平台属性使然。

无论如何,在互联网To B的大浪潮中,类似滴滴这样从某个小细分领域切入、服务企业的做法,同样值得关注。

只不过,更进一步回到企业的视角来看,对于其中的中小企业群体而言,“细颗粒”To B相较其他大开大合的玩法可能更适合它们的现实需求。

“细颗粒”式的To B服务,掐住中小企业现实需求?

滴滴企业版服务的客户,除了华为、阿里、三一重工、万达这样的巨头企业,更多的还有大量中小企业。

由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特殊性,“细颗粒”式的To B服务,能带给中小企业最直接的价值,解决最为现实和迫切的需求。

1、大船转向靠引擎,小船前行靠划桨

一般而言,大型企业采购互联网企业的To B服务,往往是奔着业务的云化、数字化去的,是浩大的工程,某种程度上也是适应时代变革的一个关键体现。

但是,对短期内以快速、稳定成长为目标的中小企业而言,它们采购互联网企业的To B服务,往往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前行,在某些方面做一些优化,使得本就聚焦的主业更加专注、轻装上阵。

这就如同大船转向只有靠引擎磅礴的动力,而小船的前行则靠划桨的动力,更多的桨、更好地划、相互协作,从每一个细小的领域出发推动前进,显然,后者需要的是一个个“细颗粒”To B服务。

2、对业务和创造力的聚焦,让中小企业无法承受任何“内耗”

中小企业往往“只做一件事”,与大企业有“冗余空间”不同,它们的团队人力、时间和精力往往都需要最大化利用,最惧怕的就是无谓的“内耗”,效率决定生命。

滴滴企业版首要盯住的痛点是打车费用报销问题,这对所有类型的企业都是琐碎而头疼的事。其中,对中小企业而言,贴发票、报行程、部门审核、财务审核、打款一系列冗杂的流程耗费大量的时间,占据相对大企业而言本就更为宝贵的管理资源和员工精力,还往往容易引发内部矛盾。

正如滴滴企业版的客户之一CDA数据分析师(CDA.cn,一个为经管及数据分析领域人士提供多元化、开放专业的学习平台)联合创始人曹鑫所言,其选择滴滴企业版的目的是在团队经常要出差的情况下“为了让大家保持精力、免除不必要的内耗”。

员工在滴滴企业版上打车,公司直接付钱,且接通企业差旅报销,几乎不需要过去那样冗杂的流程。在财务口,每月滴滴企业版作为企业出行服务平台在客户端口配套给企业的SaaS系统将协助中小企业统一对账,无需花费大量时间核对表格、审核繁多发票。

避免内耗,就是中小企业最大的效率提升之一。

3、以小博大,中小企业也需要业务“弹性”

中小企业团队规模不大,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对面的“用车需求”不大,对于一些频繁进行对外业务往来,或者承办大型活动的中小企业而言,外部用车需求不容忽视,但中小企业长期养车队并不现实。

这牵扯一个概念——以小博大,很多中小企业的体量规模小,但并不代表其需要开展的业务活动规模就一定小,它们需要某些应对更大事件的能力。

这正是滴滴的机会所在。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创建前只有5人小团队,却成功在2018年5月份把北京一个老的葡萄酒厂区作为“第25届比利时布鲁塞尔葡萄酒大奖赛”分会场之一亮相全球。现在,5人团队已经成长为20人的精英团队,滴滴企业版至少在会议接待等事情上,让这个文创团队可以较为从容地应对哪怕再大规模的活动。

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常务副总经理杨锦华在谈到滴滴企业版的价值时,认为通过引入滴滴企业版,在满足接送客户、员工加班、出席会议等各种用车需求的同时,公司也免去了养车队的巨额成本。

目前,滴滴企业版的“会议用车”模块提供有批量用车、标准化司乘服务、按需定制、多点接送等服务,这直击了中小企业“以小博大”的痛点问题,在面对频繁的日常接待业务,或者大型活动的出行需求峰值时,能够从容应对。

4、创业浪潮下,中小企业与年轻化管理思维碰撞

一个有意思的事是,一方面随着创业浪潮涌现的大量中小企业都以年轻人为主体,另一方面,那些传统的中小企业也越来越涌入大量年轻员工。

从管理角度看,传统庞杂的出行报销事项是中小企业无法承受的“内耗”之重,而从人力市场趋向来看,对内部管理、运营方式的改良,本身也是适应年轻化群体的必要。

90后、95后甚至00后,厌恶繁琐、厌恶条条框框、厌恶被束缚,它们逐渐成为人数本来就不多的中小企业里的主体,势必对过去的规章和做法形成挑战。

如果要充分释放这批新新人类的创新与激情,就必然要给予一个充分自由的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看,不管是否有意,解决了企业用车和用车报销所有问题的滴滴企业版,也附带以“自动化工具”的属性贴合了这个趋势。

以大声娱乐为例,这家公司以娱乐营销为主,整体偏年轻化,氛围比较轻松,员工和管理层一样都更喜欢简单的管理方式,滴滴企业版上线后,“员工用车,企业直接支付”的短平快工作方式让这个年轻企业摆脱老派作风和条条框框、“减少了很多麻烦”。

事实上,这样氛围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服务中小企业,也必须考虑年轻化的趋势。

“细颗粒”To B,出行服务如何协同“服务个人”与“服务企业”的关系?

滴滴企业版服务的一个全国连锁餐饮品牌的人力相关负责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滴滴企业版相对来说是更有人情味,是真正的从人的角度,从常识的角度来做、来考虑企业用车的问题。

对滴滴企业版的夸赞不是这里的重点,“从人的角度”这个To B服务行业少见的评价反映出一个现实:滴滴企业版在服务好中小企业的同时,因为出行服务的特殊性,还必须兼顾最终使用者的个人体验,这是其他“大颗粒”To B服务所没有的挑战。

滴滴企业版面向中小企业整体提供各种出行服务解决方案,但从其各种功能上看,客观上处处体现着一个产品对“个人体验”的考虑。

例如,滴滴企业版中设定有紧急联系人、一键报警、行程分享、录音保护等复杂的安全管理设置,满足当下对网约车安全的关切。

此外,滴滴企业版支持使用“同时呼叫”功能,可同时选取拼车、快车、优享、舒适专车等多个车型发起订单,缩短应答时间;在用车高峰时段,提供“远程调度”功能,支持企业预设企业支付规则,在规定的可用时间段内或等待规定时间内无车应答时,即可使用远途调度企业支付。

为什么滴滴企业版要这么做?

事实上,群体始终是由个人组成的,在互联网时代,出行To B服务的落地和感知,最终都要具体到个人身上,不管他是企业员工、外部客户还是大众,他们的感知如何,最终可能影响到企业出行服务平台的成败。

为此,滴滴企业版与其他巨头的To B服务不同,还必须兼顾某种个人用户体验。

如果客户的出行服务需要企业来负责,滴滴企业版提供了商务用车、会议用车、接送机/接送站、出行券、到店用车服务等多样化的方式,“客户”个人的不同需求可以得到满足;而如果员工自己出行,在滴滴企业版的个人APP里,员工的差旅安排将直接与行程对应,可以一键发单选定合适的上车及下车地点。

甚至,如果员工希望在企业提供的行程标准之外享受一些“个人服务”,还可以选择“升舱”自行支付额外的费用。

当然,信任与规章交织,体验也必须在“控制”之中。让员工、客户有更好的体验固然重要,对中小企业而言,减少员工“办私事”等违规出行费用占用,同时更好地管控整体出行成本也不容忽视。

这是带有SaaS系统的服务平台的长处,滴滴企业版也是如此,出行制度内嵌成为员工出行管理规则,企业管理员线上审批员工出行需求,核对行程,出行数据实时记录,规避违规用车行为。

而同时,不少中小企业往往还面临费用管理相对无序的问题,滴滴企业版对此有实时的费用数据分析报告,除了清晰可查,也能够帮助进行出行管理决策,适度松/紧原本的规则。

一边是更好的个人体验,另一边,是更好的企业财务控制和经营决策,这其实就是一种“闭环”。

并不排他,“细颗粒”To B注定只是“生态”的一环?

严格来说,滴滴企业版提供的企业出行服务平台可以成为公司上云和数据化公司中的一个模块,它与其他巨头级公司提供的“大颗粒”To B服务往往大包大揽不同,“细颗粒”的特性决定它并不排他,也不会排他。

由此,中小企业采购滴滴企业版的同时可以选择其他的“细颗粒”To B服务(例如餐饮),它们构成一个一个“桨”,划动这艘船前行。

中小企业始终关注如何快速成长,除了那些极端的“冒险者”,真正的创业者其实都渴望一种持续进步的稳健发展方式,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细颗粒”To B服务以较低的成本、能够直接解决当下发展痛点的特性,更能匹配中小企业需求。

如果企业越做越大,它会有更多的企业服务的需求,出行将只是生态的一个环节罢了。

而正因为如此,滴滴企业版的定位更多偏向于“陪伴企业成长”,而不会举起诸如“改变企业”之类的宏图大旗,在这个浪潮中也不会显得那么惹眼,更不会有“圈地”之类的生态考虑。

或者说,对滴滴而言,它只是在做好同一件事——服务出行,不管它是To C的还是To B的,只不过,这件事刚好在企业们的迫切需求下与To B的时代浪潮碰撞了而已。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免费注册滴滴企业版,双重好礼等你拿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

3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 《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5 钛媒体、36kr、虎嗅、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 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重点关注领域

1人工智能 |区块链 |汽车产业链| 内容创业 |新零售

2 电商 |新媒体营销 |企业级服务| 家居业 |社区O2O

3智能手机 |网红| 体育IP |互联网金融 |无人机

4共享经济 | 直播、短视频 |传统企业转型

最新著作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