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民航总医院女医生被扎伤致死一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26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成义明确指出,这不是医患纠纷问题,而是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
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听说“暴力伤医”了,当然杀人凶手的丧心病狂确实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在小编看来,医患关系的紧张本质上还是由于医患双方的信任缺失所造成的,所以当我们在健全法律机制保护医生的同时,也应该多思考一下“如何去重建医生与患者的信任”。
对此呢,小编也对近几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做一个汇总和分析,并且探讨如何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调解医患关系,重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
从2009年至2019年,大致11年期间,全国总共发生了305件暴力伤医事件,
从上图可以发现的是,广东省的暴力伤医事件是最多的,而在山东、江苏、浙江等东部人口大省被报道的伤医事件也不少,而内陆地区,比方说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则伤医事件相对较少。
而从暴力伤医发生的场所来看的话,三甲医院是发生此种事件的主要场所
这也不难理解,正所谓“大医院,挤破头;小医院,空荡荡”。大城市的三甲医院,由于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人员和技术资源,所以吸引了大量的患者前来就诊,因此伤医事件发生的频率也较高。
而从伤医事件发生的科室上面来分析,不难看出,
发生在急诊科的频率较高,其次则是外科和内科。发生急诊科的伤医事件往往“多而不重”,比如说患者存在过度饮酒的情况,则情绪非常的不稳定,但是并不会对医生的人生安全有很大的威胁。
当我们细究伤医事件发生的原因时,我们可以发现,
主要的原因集中在患者对医方的医疗服务不满(比方说提出优先看病、加号等要求未得到满足),其次则在于患者对医方的治疗效果和医疗方案不满意(比方说存在医生误诊延误病情,过度检查等行为)。除此之外,医生和患者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患者很多时候不理解医学上的专业问题,医生有时候也未尽到告知的义务。
当我们知道了具体的原因之后,该如何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和非技术手段来缓解紧张的医患矛盾呢?
1
增加医院的安保人员数量
小编建议可以适当的增加医院中安保人员的数量,增加他们在各科室和病房巡逻的次数,安保人员也可以适当的参与到与护士以及其他医护人员的谈话中去,了解医护人员对其患者及家属的各项关切,对于行为举止怪异的患者及其家属,必须提高警惕,并且在就诊时,安保人员必须在场,以免事态升级。
2
网络预约诊疗为患者提供方便
大医院看病挂号难也是医患矛盾的诱因之一,针对种种不便,如今网上预约分诊,远程医疗等应用也开始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
比方说“微医app”提供了在线挂号、极速问诊以及送药到家等服务,另外你还可以搜索指定医生获取相关信息和他背后团队的人员构成以及相关的履历,大大提高医患双方的信息透明度。根据微医集团首席运营官的介绍,他们在传统的医疗就诊过程当中植入了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医生和患者的精准匹配,通过互联网以及背后的大数据分析实现“点对点”就诊,大大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3
提高基础医疗的普及率
小编注意到的是一些欧美国家都有着非常发达的基础医疗,比方说在英国,患者就医首先接触的是提供基本医疗的单位,如社区门诊或无预约医疗站,由社区的家庭医生首先了解病情,对症下药。只有在家庭医生觉得必要的情况下,患者才能够到二级医疗机构就诊(急诊除外)。一般对于可控情况,社区门诊会将其控制在社区内解决,以减少专科医院的负担。如此,医生便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讨论病情,沟通和讲解医疗方案。而在我国,情况则略有不同,人们普遍认为社区医生的专业程度不高,纷纷跑到三家医院就诊,导致三甲医院的医生每天要应付上百名患者,很难照顾到每一位患者的病情。
医患矛盾的良好解决,需要对医生和患者两头抓,一方面提高医生的专业性、职业操守和信息的透明度,另外一方面也要规范患者的行为举止,尊重医生和理解作为医生的不容易。当然我们整个社会也要加强对犯错误者惩罚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