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程诚城
来源 | 程诚城(ID:fengzhicheng365)
近日,美股特斯拉(TSLA)股价连创新高,按1月6日收盘价每股451.54美元计算,总市值已达813.9亿美元。
单以市值来说,特斯拉已超越戴姆勒(奔驰母公司)、宝马、通用等传统汽车豪强,而它不过是一家成立才十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前几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将model 3车型的价格降至每台29.9万元,更是来势汹汹,让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如临大敌、如坐针毡。
特斯拉究竟是如何崛起的?其掌门人埃隆·马斯克到底有怎样的传奇过往?为什么他能在3个以上的领域内改变世界?
这一切都要从1950年的那个夏天开始说起。
冒险基因
约书亚·霍尔德曼是一个古怪而特立独行的人。
1950年夏天,他为了寻找非洲喀拉哈利沙漠里的失落之城,举家从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省搬到了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这个跨度几乎是半个地球的跨度。)
约书亚的社会职业是一名脊柱医生,同时是一个天生的冒险家。
他曾经在不使用任何电子设备、只依靠罗盘的情况下驾驶一辆小型飞机从南非飞到澳大利亚,在途中需要不停地补充燃料,但有的地方只有柴油,有的地方只有汽油,只能靠自己动手改造飞机引擎。(对探险家来说,还挑剔什么92号汽油、95号汽油之类的简直弱爆了。)
约书亚夫妇和他们的孩子
定居南非之后,他还经常带着家人一起深入到非洲的丛林里探险。在丛林里的夜晚,约书亚夫妇和他们的孩子常常围绕在一堆篝火旁,一起分享他们在探险过程中所遇到的趣事。
但这样的旅程中少不了十分凶险的一面:土狼和豹子会在篝火周围徘徊,甚至有一次,一家人在清晨醒来,发现一头狮子就站在离帐篷几米远的地方,约书亚立即抓住手边的一盏会发光的灯,朝狮子挥舞着,楞是把这头狮子给吓跑了。(约书亚和妻子温妮都是神枪手,还曾获得汽车拉力赛冠军,野外生存经验丰富,普通人不可随意模仿他们的探险经历。)
一生都在打仗的将军最后的归宿总是战场,对约书亚来说,他的战场就是每一次的探险旅途。1974年,时年72岁的约书亚终因飞机失事不幸身亡。
约书亚和妻子温妮有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女儿,其中一个叫梅耶·霍尔德曼。梅耶长大以后成了一名模特兼营养师,嫁给了南非当地的一名电气与机械工程师,名叫埃罗·马斯克(注意,埃罗不是南非土著,而是英荷混血)。在梅耶和埃罗结婚后一年的1971年6月28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这个孩子就是埃隆·马斯克。
在外祖父去世的那一年,埃隆·马斯克才刚刚3岁,正是蹒跚学步的时候。在他的整个童年时代,听的最多的就是外祖父的各种英勇事迹,还观看了数不清的丛林旅行的幻灯片资料。多年以后,埃隆·马斯克坦承,他非同寻常的冒险性格直接源自他的外祖父,一个对冒险和探索热爱到几近疯狂的人。(家庭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通常贯穿一生。)
在埃隆·马斯克的童年时代,他表现得略微有些自闭,不善言谈,甚至还遭受过校园霸凌,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平庸的孩子。但很快在他身上,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开始展现出来。
埃隆·马斯克的母亲发现,他学东西总是很快,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令人瞠目结舌的阅读量。每天读书10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他一天就可以读完不同学科的两本书,如果你一个月才能读完一本书,那马斯克的阅读量已经是你的60倍了。
大概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马斯克已经读完了《指环王》《基地》《星际迷航》《银河系漫游指南》《爱因斯坦传》《牛顿传》等书籍,接着把学校及邻近图书馆的书全部扫荡了一遍,还劝图书管理员怎么不多订些图书回来。
为了化解无书可读的尴尬局面,他想办法找来了全套的《大英百科全书》(全书共32卷,33000多页,4350多万字),结果在9岁那年(程诚城9岁的时候好像还在玩泥巴),他就把这套《大英百科全书》全部认真读完了,注意不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熟记于心,这也让他顺便养成了过目不忘的本事。通过读书,马斯克总结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二是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书里找到。
如果你认为少年马斯克仅仅满足于从书本里面汲取理论知识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马斯克就对自制炸药(非常危险的爱好,普通人千万不要模仿)和火箭很感兴趣,他还经常把自制的火箭模型拿到校园里面展示(场面非常拉风),从此收获一批迷弟迷妹整天跟在屁股后面。
满怀梦想的少年马斯克
在南非还没有几人知道计算机为何物时,马斯克就疯狂地迷上了计算机和编程,并在10岁那年,得到了一台Commodore VIC-20型计算机,这是一款有着5KB内存(天啊,才5KB!)的家用计算机,并随机附送了一本编程教学手册。这本手册,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也需要花6个月左右才能学完,10岁的马斯克拿到之后像疯了一样,一连看了三天三夜没有睡觉,就把所有内容读完了。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渴望时,就几乎没有他(她)办不成的事儿。
学会了编程之后,马斯克很快就开始技痒难耐了,由于他本来就是一个狂热的电子游戏迷,于是便自己编写游戏程序。12岁那年,马斯克完成了一个以太空为背景的“宇宙爆炸”(Blastar)的小游戏,并把它卖给了一家杂志,净赚500美元,妥妥地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少年马斯克就是这么一个脑袋里充满奇思妙想、敢于打破常规、做事常常出乎人们意料的孩子,而他做出的最令父母吃惊的事,莫过于17岁那年为了追求梦想而离开南非。
求学北美
虽然出生在南非,但埃隆·马斯克注定只是那里的一个过客。
美国尤其是硅谷,对于少年马斯克来说,意味着最前沿的科技,是探险家的乐园,是实现梦想的地方。
让马斯克做出逃离南非的决定的直接原因是他已经到了服兵役的年龄,而在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马斯克认为加入军队去压迫黑人是一件让他很抗拒的事情。
然而获得美国护照却并不容易,好在马斯克的母亲是一名加拿大美裔,借助这一身份,马斯克可以转道加拿大,再图南下美国。
这一年,17岁的马斯克刚从比勒陀利亚男子高中毕业,尽管已经离婚多年的父母均不支持他离开南非,但马斯克心意已决,他买了一张飞往加拿大的单程机票,只身一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北美的旅途。
走出机场,马斯克才意识到,在加拿大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眼下,他最迫切需要的是找到一个栖身之所,好在通过七拐八绕的关系找到了几个可以投靠的远房亲戚(原来外国也可以投靠亲戚)。
在加拿大第一年,为了维持生计,马斯克辗转更换了几份工作,先是在亲戚家的农场里打工,后来到木材厂里当过伐木工,再后来为了追求高薪,还做过锅炉清洗工(没错,天才也曾如此卑微)。
“干活时我得穿上防护服,摇摇晃晃地穿过一条狭窄、昏暗的通道,然后把一团热气腾腾的、黏糊糊的东西掏出来,再把它铲到外面,等着别人用独轮车把这团脏东西推走。”
多年以后,马斯克回忆起清洗锅炉的情景仍然如身临其境。
然而,一个注定要改变世界的人是不可能当一辈子锅炉清洗工的。
马斯克学霸的属性开始发挥作用,他申请了加拿大的两所名校皇后大学和滑铁卢大学均被录取,一时间他多了一项幸福的烦恼——到底去哪所学校读大学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来自东方伟人的名言,放在马斯克身上同样适用。
马斯克决定去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滑铁卢大学的工程学院本来很合马斯克的胃口,但他在校园里面逛了一圈,几乎没发现什么女生,这让他大失所望;而皇后大学则校如其名,校园里美女如云,让马斯克目不暇接。
在荷尔蒙激素占据主导地位的年纪,马斯克果断选择了皇后大学。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英明的决定,正是在皇后大学,马斯克认识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贾斯汀·威尔森。
在图书馆看到贾斯汀的那一刻,马斯克就像是泰坦尼克号上的杰克,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还有露丝这样的女孩,他的眼睛里充满了不一样的光芒。
心动不如行动。
马斯克守在贾斯汀的宿舍门口,假装与她偶遇,说是之前跟她在一个聚会上见过面(总要找个借口嘛),不过贾斯汀对这个英俊指数并未满格和南非口音颇重的男孩并不太感冒,以至于马斯克的第一次示好和邀约并未凑效。
有时候,穷追不舍、软磨硬泡比一见钟情更管用。
一段时间之后,贾斯汀成为了马斯克的正牌女友。
再来说马斯克的学业。
有些人天生就是读书的种子,而马斯克恰好是这样的人。他阅读速度奇快,学习能力超强,课程的进度总是远远滞后于他自学的进度,所以他很少去上课,通过自己看书便足可应对所有考试。
当然,马斯克时刻没有忘记加拿大只是他的梦想的一块跳板,他真正的目标是美国和硅谷。
很快,这样的机会就来了。
1992年,在皇后大学待了两年之后,马斯克获得了美国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转学机会和全额奖学金。
马斯克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为了把这所藤校带来的资源发挥到极致,马斯克“贪婪”地主修了两个学位:一个是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学位,另一个是物理学学位。学物理是因为想知道宇宙运转的规律,读商学院是想弄懂人类经济活动的逻辑。
马斯克在这里如鱼得水,与老师和同学们相处甚欢。他的眼界更加开阔,商业嗅觉更为敏锐,思想更加成熟。在这里,他的才能被打磨得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只等出鞘。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马斯克认真思考了最能影响人类未来的三个领域:互联网、清洁能源、太空探索。这是属于马斯克一个人的“隆中对”,若干年以后,他将在全球范围内把这三个领域都搅个天翻地覆。
牛刀初试
美国企业界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大佬在创业之初,都曾经有过主动退学的经历,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拉里·埃里森,以及后起之秀马克·扎克伯格等等,好像要成就一番惊天伟业,“退学”就成了标配一样。
退学这么“酷”的事儿,怎么能少得了马斯克呢?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双学位之后,怀着对硅谷的神往,马斯克成功地申请了位于加州的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研究项目。
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马斯克越来越无法压抑自己内心深处汹涌澎湃的创业欲望和对互联网行业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当他得知网景通讯公司在上市当天市值就飙升5倍达到20多亿美元的时候,而且公司创始人马克·安德森(姓马的创业者普遍略猛)的年龄比他居然还小一个月,他便再也坐不住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又不是什么难事儿,我也能干!这就是当时马斯克心中最强烈的念头。
于是,来到斯坦福大学报到还不满3天,马斯克就退学了。
随后他正式来到了神往已久的硅谷,这一年,马斯克24岁。
效率就是一切。在网景公司上市的当月,属于马斯克的第一家创业公司Zip2就诞生了。
马斯克首次创业,其天才性的一面便初露峥嵘。他对公司的定位是帮助传统企业通过在互联网上展示信息的方式更快更好地做生意(是不是有点熟悉的味道?),通俗一点说,这家公司就相当于谷歌地图 大众点评 原始版阿里巴巴的综合体。能在1995年就提出这样天马行空一般创意的人数,恐怕在整个地球上掰掰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东风俱备,只欠万事。(这句话没毛病,继续往下看。)
目前马斯克还是光杆司令一人,首先他需要拉起一支队伍。找谁呢?先从最熟悉的人着手,此时马斯克的弟弟金巴尔正沿着哥哥的轨迹,刚从皇后大学毕业,这边哥哥一召唤,那边弟弟马上就投奔而来,不愧是兄弟情深;马斯克还联系了另外一个稍微年长一些的朋友,名叫格雷格,马斯克给他打了一个长途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也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第二天格雷格就买了机票准备飞往硅谷。
接着就是租办公场地。与很多大佬在自家的车库里开始创业不同,马斯克一本正经地租了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租金比车库还便宜。这个办公室最大的特点就是集工作与生活功能于一体,白天在此办公,晚上在此睡觉,不过,床是没有的,要睡只能睡床垫式沙发。要解决洗澡问题呢,就需要到附近的基督教青年会,洗的是澡,沐浴的是来自上帝的爱。
再说一下工作分工。哥哥马斯克负责战略架构和编写软件所有底层代码,弟弟金巴尔负责产品销售,而心智更为成熟一些的格雷格因为善于调解矛盾(年轻的马斯克与弟弟金巴尔之间有不同意见时经常情绪化,有时甚至挥拳相向),则担任公司CEO。
公司开始开足马力,向前运转。
马斯克像疯了一样地写代码,数月内几乎没有离开过办公室,累了就在办公室里席地而睡,醒了就接着干活,诠释了什么才是名副其实的加班狗。早上8点钟的时候,他通常还没睡醒,为此特意向Zip2的第一批员工提出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要求:早上谁第一个到了公司,就把他踢醒,好让他继续工作。
疯狂的付出带来疯狂的回报。
注册使用Zip2的用户越来越多,开始呈指数级增长,熟悉剧情的同学们都知道,风险投资公司即将上场。
一家名为摩尔达维的风投公司闻风而动,准备出价350万美元购入Zip2公司约占50%的股权。这大大超出了马斯克的预期,因为他对自己公司的估值还不足10万美元。但对方肯出这么高价却并非没有原因:他们想委派自己人出任公司CEO。初出茅庐的马斯克没有多想,很快就签完了协议。这也为以后马斯克失去公司控制权埋下了伏笔。
随着新的投资者的不断加入,马斯克及弟弟金巴尔所持有的股权被不断地稀释,他们对Zip2的影响力直线下降,以致于在1998年5月,马斯克还被罢免了董事会主席的职位,这对于一直以公司领袖人物自居的马斯克来说,可谓是不小的打击。
紧接着内部管理的混乱和几个重要的兼并计划的失败,让Zip2陷入困境之中,公司也迟迟无法盈利。
1999年2月,正值Zip2公司上下一筹莫展之际,计算机制造商康柏公司突然宣布愿意以3.07亿美元现金加3400万美元的股票期权收购Zip2,马斯克简直不敢相信,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好事居然就这样发生在自己身上!
占股7%(股权被层层稀释后只剩这么多了)的马斯克瞬间收获2000多万美元,当然,收获最大的还要数摩尔达维公司,他们获得了20倍于原始投资的回报。而收购者康柏公司当然并不傻,经过一番运作,也收益颇丰。
交易真是个好东西,常常能化腐朽为神奇。几个月前还困境重重,转眼就皆大欢喜。
不经意间成为千万富翁的马斯克,其心思早就已经放在另一个项目上面,这一次,他一定要为公司控制权而战。
“贝宝”岁月
马斯克寄予厚望的另一个项目正是电子支付。
1999年3月,马斯克成立了X.com公司。(从以后的故事来看,马斯克似乎对字母“X”有着特殊的偏好。)
他的设想是让X.com公司成为一家融合多渠道支付、活期存款、保险、借贷、基金等为一体的金融超市,这又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设想。别的不说,大家只要看看现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国民级应用的界面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说干就干,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如果马斯克敢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然而构建一个交易平台的难度,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像,更何况还要面对很多从没接触过的金融知识,但对于天才程序员马斯克来说,这都不是事儿,他集结了一帮工程师,又疯狂地敲起了代码。
3个月后,X.com上线。
平台是搭建好了,去哪里找用户来注册呢?要在电视台、各大网站、报刊、商场甚至电梯里铺天盖地地投放广告吗?
No!
别忘了,马斯克可是正儿八经地读过沃顿商学院的,他自有他的办法。
这办法很简单:新注册X.com的用户,奖励20美元;老客户每介绍一个朋友注册,奖励10美元。
不要以为美帝是发达国家,人们就对这十几二十美元不在乎,事实证明:这一招简单、粗暴、有效!X.com开始像病毒一样传播,很快注册量就超过了10万。
世界上的聪明人当然不会只有一个,几乎与此同时,有竞争对手也盯上了这门生意。
竞争对手的公司叫康菲尼迪,产品名叫PayPal,创始人是马克斯·拉夫琴和彼得·泰尔(又是猛人一个,曾经在攻读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期间退学)。
双方很快开始了火拼,想尽一切办法争抢用户,在各自烧完一大笔钱之后,双方均发现这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在战况胶着的时候,有人来组局谈和了,组局者是早期投资X.com的红杉资本合伙人莫瑞茨,谈判地点在硅谷一家十分考究的咖啡馆里。
大家位置坐定,一边品着悠香的咖啡,一边开始了唇枪舌战。
没想到,马斯克从一开始就把论战带到了另一个方向。
他说,其实我们共同的敌人是eBey,因为eBey虽是电子商务巨头,但这时也开始布局电子支付这一块业务了。
其他人说,有道理啊。
马斯克又说,我们应该报团取暖才对。
其他人说,说得对啊。
于是,本来剑拔弩张的论战变成了热情洋溢的同行交流会。
尤其是当彼得·泰尔谈到,自己也曾经在南非比勒陀利亚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还曾经在读博期间从斯坦福大学退学时,马斯克更是把他引为同道中人。
总之,谈判结束后,双方决定将两个公司合二为一——合并。
很快,新公司的名字也出来了,就叫PayPalX,由马斯克任公司CEO,彼得·泰尔任董事会主席。
双剑合一后的公司果然不同凡响,很快平台用户数飙升到500万以上,平台处理金额也达到10亿美元,前景一片大好。
然而,该出现的问题还是出现了。
原因很简单,原本视若仇敌的两家公司在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方面本来就存在巨大差距,贸然合并之后也没有太注重价值观方面的建设,问题就这样暴露出来。
随便举几个例子。
马斯克:“X”这个字母太棒了,我建议公司还是改回X.com的名字。
彼得·泰尔:我坚决反对,搞得像色情网站一样。
马斯克:我们应该用Windows的操作系统。
彼得·泰尔:Unix才是未来。
……
随着矛盾的升级,马斯克阵营的几个高管相继离职,马斯克面临着成为光杆司令的风险。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马斯克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紧要关头,马斯克想的不是争权夺利,而是去澳大利亚度假顺便看悉尼奥运会(2000年)去了,这心可真大。
拉夫琴和彼得·泰尔抓住机会,发动了一场公司“政变”,通过召开董事会,罢免了马斯克的CEO职务,公司也被改名为PayPal(马斯克情有独钟的字母“X”还是被去掉了)。
早在创办Zip2的时候,马斯克就曾经被罢免过董事会主席职务,现在新的公司又被罢免CEO职务,看来,马斯克需要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当领导的艺术。
好在马斯克的大股东席位是无人能够撼动的,马斯克虽然做不了CEO,但也没有怪罪彼得·泰尔他们的意思,他依旧看好PayPal的发展前景。
2002年2月,PayPal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首日暴涨55%,市值高达12亿美元。
还记得触动马斯克进行互联网创业的那个网景公司的马克·安德森吗?这一天,马斯克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唱出来: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何处不能欢乐无限?抛开烦恼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佩服马斯克的远见,他和彼得·泰尔曾联手对抗过的eBey最终还是出手了,2002年10月,eBey以15亿美元正式收购PayPal。作为当时PayPal的最大股东,手握公司11.5%股份的马斯克在这场交易中进账1.8亿美元。
当年卖掉Zip2收入2000万美元,曾经让马斯克迅速拥有了豪宅豪车,现在进账1.8亿美元,足可以让他买下几个海岛,过上飞机游艇葡萄酒的幸福生活。然而马斯克志不在此,他早就找到了属于他的下一个战场。
(补充:关于PayPal的故事也远远没有结束,时至2020年1月3日,PayPal的总市值是1277亿美元,只是这一切都不再与马斯克有关。)
逐梦太空
2001年5月的一天,埃隆·马斯克跟朋友阿迪奥聊天,突然脑子像抽筋一样地问道:“为什么我们还没有登陆火星?人类既然在1969年就登陆了月球,那现在也应该快登陆火星了吧?”
朋友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马斯克很不甘心,他马上访问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官网,想看看有没有登陆火星的时间表之类的东西,很遗憾,他一无所获。
后来他又了解到,NASA已经放弃登陆火星了。
长久以来有着极重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的马斯克表示无法再淡定下去了,太空梦本来就是他的三大梦想之一,为了延续人类的阿波罗之梦,为了早日登上火星,为了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种族,马斯克决定自己单干。
马斯克不是随便说着玩的,两个月后,他成立了火星绿洲公司,初步计划是把一个小型温室发射到火星上面。
要登上火星,必须要有火箭。
马斯克首先想到的是找承包商购买火箭,他和朋友先后考察了美国麦道公司、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然而对方给出的报价动辄就是上亿美元,这大大超出了马斯克的可承受范围。后来,有人介绍,俄罗斯有一种洲际导弹经改装之后可以当火箭使用(不愧为战斗民族),费用只需要几百万美元,马斯克便第一时间杀到了俄罗斯。跟俄罗斯人打交道,不会喝酒肯定是不行的,马斯克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伏特加烈酒的洗礼,生意却还是没谈成,原因很简单:俄罗斯人坐地涨价了。
马斯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准备自己造火箭。
马斯克敢有这样的想法,自然有他的底气所在。
原来,早在几个月前,马斯克从他的朋友——火箭专家坎特雷尔那里,借走了《火箭推进原理》《天体动力学基础》《燃气涡轮和火箭推进的空气动力学》等所有跟火箭与推进器相关的专业书籍,并迅速地将这些知识消化吸收,俨然已经成为半个火箭专家。
多少年之后,很多人问马斯克是怎么学会制造火箭的,马斯克总是嘿嘿一笑,说自己是通过看书学会的,根本没几个人相信。
“他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面消化了所有知识,他什么都懂,他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他凭一己之力筹划了制造火箭的方方面面。”亲历者坎特雷尔的话应该能打消部分人的疑问。
2002年6月,马斯克成立了自己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简称SpaceX,专注于设计制造火箭和太空飞船,马斯克自任CEO和首席技术官。
要想成就伟业,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钱,二是人才。
先说钱,这次马斯克要完全掌控自己的太空事业,史无前例地拿出1亿美元(别忘了此时马斯克刚从PayPal套现1.8亿美元),注资SpaceX。
再说人。马斯克以梦想和情怀(这两样东西有时很管用)为感召,迅速招揽了汤姆·穆勒、克里斯·汤普森、格文·肖特维尔(后来成为SpaceX公司总裁)等顶尖航空人才,他们大都已厌倦了原来所在公司的无比僵硬的官僚体制(大公司通病),有的加盟SpaceX时甚至还带来了整个团队,马斯克大喜过望。组建好核心团队,马斯克还招了一批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年轻工程师,形成人才梯队。
鉴于前面的两次创业都曾经有过被罢免的经历,马斯克这次显然比较重视价值观建设,而且他的手段别出心裁。
他给加盟SpaceX的每一位员工,赠送了一套精选图书:《爱因斯坦传》《富兰克林传》《指环王》《银河系漫游指南》《霍华德·休斯传》《从0到1》《结构》《点燃》《超级智能》等。
细想便知,马斯克不愧为一个洞悉人性的高手(有志于创业的同学们可以好好借鉴这一招),这帮经过如此一轮思想洗礼的加盟者们,聚集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外的SpaceX公司的巨大厂房里,到底会制造出什么样的大动静呢?
2006年3月25日,南太平洋马绍尔群岛。
凝聚了马斯克和他的团队数年心血的“猎鹰一号”被郑重地安放到火箭发射架上。
倒计时开始,“3,2,1,发射!”
“猎鹰一号”喷出巨大的火焰,腾空而起!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注视着火箭远去的轨迹。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在距发射40秒之后,发动机喷管出现了偏移,火箭体很快着火,“猎鹰一号”一头栽进了太平洋。
第一次发射就这样失败了。
不服输的马斯克和技术团队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分析发射失败的原因,最终的结论令人大跌眼镜:一颗锈蚀的螺母发生了松动,导致燃料泄漏,使火箭折戟沉沙。
马斯克决定迎头再战。
时过一年,同一个基地,同一个春天,“猎鹰一号”再次被装上发射架。
这一次明显比上一次有了显著的进步,仿佛一切在按计划进行,至少在前3分钟都是这样,直到火箭上升到289千米的高空,突然失去了与地面的联系。
第二次发射再次失败。
马斯克决定背水一战。
2008年8月2日,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发射架,不同的是“猎鹰一号”经过了新一轮的改良。
然而,第三次发射并没有因为团队的背水一战而取得成功,这次甚至还没有挺过3分钟。
整个团队陷入一片绝望之中。
SpaceX已经成立了6年,它给马斯克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朋友的不解,媒体的质疑,使得SpaceX和马斯克本人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笑话。
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马斯克决定顽抗到底。
此时的SpaceX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更大的难关是,马斯克的资金已经枯竭了,为了伟大的事业,他不计回报地投入,现在几乎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马斯克曾经的大度挽救了他。
还记得PayPal的那个彼得·泰尔吗?当年他曾发起“政变”罢免了马斯克的CEO职位,但马斯克却并未与他交恶,始终保留惺惺相惜之意(毕竟是半个老乡 校友),而此时的彼得·泰尔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投资人(他还是Facebook的天使投资人),关键是他认为“SpaceX代表了人类进步的方向”。
两人再次聚到一起,很快彼得·泰尔决定投资2000万美元,支持马斯克继续探索太空,哪怕第四次火箭发射失败亦在所不惜。
这才叫雪中送炭!
钱是男人胆,马斯克立刻满血复活。
只隔一个多月,“猎鹰一号”第四次发射准备工作就绪,成败在此一举!
2008年9月28日,对SpaceX和马斯克而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上午11点15分,第四枚“猎鹰一号”火箭在轰鸣声中驰向蓝天。
第一级火箭成功分离。
整流罩安全脱落。
11点25分,“猎鹰一号”进入预定轨道。
终于成功了!
SpaceX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私人企业,马斯克一夜之间成为人人仰慕的英雄。
“马斯克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失败’这个词,他的成功不是因为他的绝顶聪明,也不是因为志向远大,甚至不是因为勤奋,而是因为他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马斯克的老朋友坎特雷尔如此评价道。
“猎鹰一号”单枚火箭的造价还不到600万美元,如此巨大的成本优势,使SpaceX公司很快赢得了NASA 16亿美元的巨额订单。
一旦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SpaceX的发展势头便如脱缰的野马一般,根本停不下来。运载能力更强的火箭和更先进的飞船不断地从图纸变成实物,继而发射升空。
2010年6月4日,“猎鹰九号”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
2010年12月8日,“龙飞船”搭载“猎鹰九号”,成功发射进入近地轨道,“龙飞船”完成各项任务后,成功降落在预定地点。
2012年,“龙飞船”首次实现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2015年,“猎鹰九号”首次实现第一级火箭陆上回收。
2016年4月,“猎鹰九号”首次实现第一级火箭海上回收。
2017年3月,“猎鹰九号”成功发射10颗通讯卫星,并首次实现火箭第一级的重复发射。
2018年2月6日,“重型猎鹰”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将一辆红色的特斯拉Roadster跑车推向太空。这是当今世界运载能力最强(近地轨道有效载荷达63.8吨)、功能最为强大的运载火箭,它的设计理念是将人类送往月球、小行星乃至火星。
2019年3月2日,搭载“猎鹰九号”火箭的载人版“龙飞船”首次无人试飞成功升空,并顺利完成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SpaceX成为第四个发射可载人飞船的机构,而前三个分别是俄罗斯、美国和中国航天局。
……
让我们再回到本节故事的开头,马斯克的终极梦想是移民火星,而且不是一个人,他的宏伟目标是至少让100万地球人移民火星,使人类成为多星球种族。实际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大多数人的梦想,只是说说罢了,而马斯克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传奇,是因为他对待梦想从来都是认真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8月29日举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马斯克这两位“马氏双雄”坐而论道,一向有“火星人”之称的马云宣称:我对火星不感兴趣,我更关心70亿地球人的生命和生活。但马斯克却固执地认为:地球始终面临着被毁灭的风险,哪怕这种风险发生的机率不足万分之一,人类也应提前做好“星球备份”。
两位大佬,迥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个基于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一个基于如何面对生存危机,孰是孰非,我们只能等待时间给出最终的答案。
名动天下
虽然马斯克的太空探索事业搞得轰轰烈烈,但真正让他名动天下的,却是纯电动汽车特斯拉。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马斯克并非特斯拉公司的创始人。
特斯拉的创始人是马丁·艾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2003年7月,两人成立了Tesla Motors,公司名称里的特斯拉,正是为了致敬天才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
相似的灵魂总会相遇。
马斯克和艾伯哈德、塔彭宁一样,均相信电动车终将替代汽油车,而且,在马斯克早就规划好的三大事业(互联网、太空探索、清洁能源)版图中,目前只剩下清洁能源这一领域还未涉足。
很快,他们的人生产生了交集。
2004年2月,马斯克向特斯拉注资630万美元,成为当时特斯拉最大的投资人,经商议(谁出的钱多谁说了算),马斯克担任公司董事长,艾伯哈德担任CEO,塔彭宁担任总裁兼财务总监。
经高层讨论,特斯拉的公司战略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推出够酷够炫的高端产品,打开市场局面;
第二步,面向中端市场,扩大消费群体,实现盈利;
第三步,面向大众市场,推出能全面取代传统汽油车的产品。
这家诞生于硅谷、浑身上下充满极客气息的汽车公司,准备推出的第一款车型是电动跑车Roadster,一开始似乎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公司首席技术官斯特劳贝尔创造性地提出,将6800多块锂电池以集成电池砖、电池片的形式,形成整车电池系统,一举解决了以往电动车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短、电池易发热等棘手的问题。
有了充足的动力,Roadster的瞬间提速能力也不遑多让,它能在3.6秒内从0加速到100km/h,其性能足以媲美名款跑车。
2006年7月,马斯克隆重举行了Roadster发布会,邀请了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等各界社会名流参加,由于Roadster性能出色(官方检测单次充电续航里程达到393千米),又代表了清洁能源的方向,施瓦辛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乔治·克鲁尼等明星在试驾后纷纷表示要预定一台。一时间,马斯克和他的这款电动跑车出尽了风头。
但特斯拉的风光只是表面,其公司内部早已深陷危机。
单就成本方面来说,马斯克对Roadster的预售价定位是10万美元,成本控制在7万美元以内,但没想到仔细一核算,光材料成本就超过了14万美元,这要是进入量产的话,只会让公司更快地 game over。
董事长马斯克和CEO艾伯哈德之间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马斯克认为艾伯哈德对成本控制无力,对技术指标不够重视,得过且过,思想保守;艾伯哈德认为正是马斯克的不断干预,才导致公司人力物力都浪费在了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面,最终导致了Roadster量产上市的一次又一次延期。
有矛盾就有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必须有人离开。
曾经有过两次被罢免经历的马斯克掌握了主动权(毕竟占股最多),这次遭到罢免的是艾伯哈德。
2007年11月,艾伯哈德黯然离开了特斯拉。
然而,“政治斗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特斯拉就此摆脱了危机。
马斯克想尽一切办法压缩Roadster的生产成本,在2008年10月Roadster即将量产上市之际,其单车成本终于降到了12万美元,如果按照预售价每台10万美元来算,意味着每销售一辆,就会亏损2万美元。无可奈何的马斯克不得不将售价提升至11万美元,这一举动引来了预定客户的极大不满,在洛杉矶举行的客户见面会上,愤怒的购买者将马斯克团团围住,马斯克差点因此而挂彩。
更严重的是整个公司陷入了极度的财务危机之中,公司账户已成负数,现金流随时会断裂,公司日常运转几乎停滞,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了,曾经意气风发的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腔热血投身创业之中,竟落到如此山穷水尽的地步。
困难远远不止这些。
2008年简直是马斯克一生之中的“至暗时刻”。
他想要通过再次融资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但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雷霆万钧之势扫荡全球,切断了一切融资的渠道,此时已经没有投资人敢接马斯克的电话。
马斯克的另一个公司SpaceX刚经历了“猎鹰一号”火箭三次发射的失败,也处在崩溃的边缘。
不但事业亮起了红灯,马斯克和贾斯汀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马斯克对事业的极度投入(他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可以7*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就算员工在周末凌晨三点打电话过来他也不会介意),常常使贾斯汀觉得自己受到了忽略和冷落,尤其是当马斯克告诉贾斯汀就算手上只剩一分钱也会投向公司时,贾斯汀对两个人的婚姻生活产生了深深的绝望。2008年6月,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2008年12月,特斯拉公司财务总监找到马斯克,明确告诉他,公司危在旦夕,律师已经起草好了申请破产的法律文件,只等马斯克签字生效。
马斯克又一次被逼到了绝境。
他一个人来到了海边,苦苦思索着特斯拉的出路在那里。最终,他觉得还是不能放弃特斯拉,这不仅仅关乎他个人的荣辱得失,更关乎人类的历史进程,一旦放弃,纯电动汽车技术至少会停滞10年,这会令他的后半生都寝食难安。
马斯克决定孤注一掷。
他卖掉了他的跑车、私人飞机、房子,把一切能变现的资产全部变现。
2008年圣诞节前夕,马斯克主持召开了一次董事会。尽管会议主题是申请破产保护,但马斯克心里早已有了另外的主意。
会议开始了,众人都等着马斯克先发言,然后伺机从破产保护中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会议陷入一片沉默之中。
马斯克的眼眶有些泛红,接着用低沉的声音打破了这种沉默的局面。
他说:“我又筹到了一笔资金,足可以让公司继续运转下去了。”
众人都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马斯克把自己卖房卖车卖飞机筹款的经过讲了一遍,接着说:“现在我们进行董事会内部融资,大家自愿认购,目标是6000万美元,现在我自己出2000万。”
所有人都被镇住了,他们终于明白,马斯克是一个愿意为了事业赌上一切的人,有这样的人支撑着特斯拉,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一场讨论破产保护的董事会,硬生生被开成了一场内部融资认筹会。
特斯拉这家离破产只剩几个小时的公司就这样被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后来的事实证明,“否极泰来”这个词蕴含着无比深刻的哲理。
2009年成为马斯克的幸运之年。
在他的积极运作下,特斯拉与老牌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的商务合作有了实质性进展,戴姆勒公司不但投资5000万美元购买特斯拉10%的股份,还与特斯拉正式签订了4000万美元的合同,指定特斯拉为1000辆电动版Smart的电池供应商。
政策的春风也吹了过来。刚刚上任的总统奥巴马和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详细考察了特斯拉工厂,他们急需树立一个新能源企业的标杆并给予资金扶持。很快,特斯拉获得了美国能源部提供的4.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至此,特斯拉终于过上了“不差钱”的日子。
马斯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他的多方运作下,2010年6月29日(跟马斯克的生日只差一天),特斯拉在纳斯达克正式上市了,发行价每股17美元,虽然市场上看衰的声音此起彼伏,但真实的股票价格不会撒谎。上市首日,特斯拉开盘价已达19美元,收盘价23.89美元,募集资金2.26亿美元。
特斯拉成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纯电动汽车领域上市的企业。
马斯克离梦想越来越近。
而要实现梦想、拯救世界,最有力的行动就是造出最热门、最时尚、最畅销的产品。
紧接着特斯拉推出的主打产品是Model S——一款家用纯电动轿车。
随着特斯拉上市、SpaceX晋升为世界航天业“四大天王”俱乐部成员之一,马斯克的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他先后花重金请来马自达北美分公司原首席设计师冯·霍兹豪森、克莱斯勒原副总裁麦克·丹诺(负责质量和供应链管理)、丰田北美分公司原副总裁吉尔伯特·帕森(负责生产)、苹果公司零售店原副总裁乔治·布兰肯西普等行业大咖,组成豪华战队,自己亲自担纲公司CEO,全力保障Model S从设计到投产的顺利进行。
Model S果然不负众望。
这款车像流体雕塑一样充满艺术气息,在2012年6月刚一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极力热捧。仅一个半月时间,首批下线的3000辆Model S便被众多买家一扫而光,它还被素有“车坛奥斯卡”之称的《汽车潮流》杂志评为“年度汽车奖”。
众人的追捧不是没有缘由,Model S的卖点实在太多了:首先作为电动车,它没有了发动机的轰鸣声,噪音低到超乎想象;其次车内的空间被解放出来,后备箱容积达到了惊人的1645L;还有出色的加速性能(加速到100km/h仅需4.4秒),续航能力最大能达到480km;整车细节科技感十足,镀铬门把手在触摸之后即可自动弹出;最值得一提的是仪表盘中央的大型触摸屏,几乎是苹果iPad 9.7显示屏的两倍大小,档位控制、空调、灯光、导航等功能融为一体,ModelS甚至被戏称为“带着轮子的iPad”,乔布斯如果还在世的话也足可欣慰了。
Model S超预期的市场表现给特斯拉公司带来了惊人的回报。到了2013年,Model S实现全年销量2.23万辆,特斯拉全年营收超过20亿美元,并首次实现盈利1亿美元,公司不但还清了4.65亿美元的贷款,还在资本市场里面表现得风生水起,按2013年单股股价峰值195美元计算,比发行价每股17美元足足翻了11倍有余。
特斯拉继续高歌猛进。
公司相继推出Model 3(原本准备命名Model E,无奈被抢先注册)、Model X、Model Y等系列车型,均取得不俗的市场表现。
细心一点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一系列车型的尾字母,合在一起正好组成单词“sexy”,马斯克的心机真是无处不在!
2020年新年伊始,特斯拉公司总市值又创新高,已突破800亿美元,超过了戴姆勒、宝马、通用、福特等传统汽车豪强,对于一家成立仅十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这简直是梦幻一般的奇迹!同时,这也证明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所带来的无比强悍的颠覆力量!
而马斯克本人和他的产品一样,也受到了行业、社会、媒体的极力追捧,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堪比一线娱乐明星一样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7月,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年产能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临港地区。从签约到拿地不到100天、从开工到工厂基本建成不到9个月的神奇进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政府的一贯高效,另一方面也印证了马斯克想进军中国市场的勃勃野心。
这也将倒逼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加快技术革新和市场布局的进程,毕竟从特斯拉的崛起来看,“技术为王”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成何以凭
今年,埃隆·马斯克已49岁。
回首过往,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斯坦福大学退学开始,他先后创立和经营了Zip2、X.com(PayPal)、SpaceX、Tesla等多家横跨不同领域的公司,兑现了年轻时立下的在“互联网、太空探索、清洁能源”三个领域里改变世界的承诺。
但他从未停下探索、改变世界的脚步。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资源,他出资并指导两位表兄弟成立了SolarCity公司,也颇为成功,SolarCity后来成为美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公司并于2016年11月被特斯拉以21亿美元收购;
为了尝试将人脑与AI技术结合起来,他成立了一家脑机接口研究公司 Neuralink,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仅仅因为抱怨洛杉矶天天堵车太影响他进军太空的进度,便宣布要在SpaceX工厂和机场间修一条直通隧道,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 The Boring Company 做这件事,在旁人看来完全是异想天开的一件事,他说干就干,还很快就干成了!现在这条隧道已通车,而且其造价仅是其他隧道价格的十分之一。目前The Boring Company已正式获得了一份4860万美元的合同,为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设计和建造一个Loop系统,并为芝加哥中心的奥黑尔机场提供航站楼之间的隧道交通。
为了让几十亿地球人未来都可以接入真正的宽带互联网,马斯克还实施了他的“星链(Starlink)计划”。这么说吧,地球现有的卫星不超过1800个,“星链计划”却竟然要发射12000颗卫星。人们质疑的声音还没落下,马斯克已将首批60颗卫星送入太空。
……
马斯克总给人一种感觉,他似乎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所做的那些事,件件都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能干成其中一两件,就足以吹一辈子牛逼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事全部都发生在他一个人身上,我们在惊叹之余,难免要问一句,这一切都源自于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他智商超群、天赋爆表,学习能力惊人,毕竟靠自学就能成为火箭专家的人放眼全球还没找到第二个;有人说是因为他是个工作狂,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以上,每天凌晨三点才休息,第二天又很早起来去处理各种事务,简直比工作机器还工作机器;有人说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犀利无比,善用“第一性原理”、“物理学思维”去处理问题,总能回归原点、简化目标、紧抓本质,将复杂的现实问题各个击破;有人说是因为他拥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遭遇一连串的失败和打击之时,仍然能够勇往直前,不死不灭……
我想说的是,这些总结都各有道理,但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份总结报告单薄地去理解马斯克在事业上的成就(人们常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要想深刻地理解马斯克之所以成为马斯克,我们还是应该回到他的亲身经历之中去寻找答案,回到他所经历的一切雄心壮志、艰难险阻、绝处逢生、波澜壮阔中去寻找答案。
这也正是我写下这篇长文的初衷之所在。
有一种说法我很认同,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这里指广义阅读,阅历也是一种阅读)。我个人认为,正是《爱因斯坦传》《本杰明·富兰克林传》《尼古拉·特斯拉传》《霍华德·休斯传》《指环王》《基地》《银河系漫游指南》《从0到1》《结构》《超级智能》等这些书籍和马斯克本身非同寻常的经历一起构筑了他的精神世界。按这种思路来说的话,我写下的这些文字,若能对你的精神世界有所触动,那也算是直抵本心了。
当然,换一个视角来看,马斯克并非完人,甚至可以说存在某种性格缺陷。他对待自己的爱人缺乏耐心,他表示每周最多只能花10个小时在女人身上,最终导致他的两任妻子都选择离他而去;他为人缺乏人情味和同理心,跟随了他12年的助理Mary Brown希望涨薪,马斯克便让她去休假,回来之后便把她解雇了,理由是马斯克觉得自己离开助理也可以搞定工作;他对普通人的情绪缺乏感知,也不屑于去掩饰,他总是像拿着鞭子一样驱赶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强迫他们从肉身的羸弱里撕裂出来,去实现他们自己都从未奢望的超人目标。马斯克早期的下属曾调侃:“埃隆会拿秒表记录自己敲键盘的速度,用总代码量除一下,然后按这个时间给我们下任务”。在这样的计算里,没有哪个参数叫做个人情绪。
马斯克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英雄和一种现象,也并非其一人之功,而是深深植根于身后的文化土壤之中,并得到了社会和商业环境的不断滋养。正是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冒险精神、人文主义和个人主义,才造就了乔布斯、贝佐斯(贝首富花在太空探索上面的时间、资本和精力一样也不少)、马斯克等风流人物的不断涌现。
中国要想真正地实现对西方的超越,则必须要先实现科学探索和科技创新方面的超越(华为等科技公司的崛起则验证了这一基本论断),这就需要我们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层面不断地审视自我。
1997年7月,乔布斯亲自为苹果公司写了一篇名为《Think Different》的经典广告,而后来者埃隆·马斯克则用他传奇一般的人生经历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则宣言。今天我们再次重温这则宣言,也许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人,正是此刻用心阅读、感悟生命和付诸行动的你。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
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
他们惹事生非,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对待事物,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
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
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
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
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
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
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也许,他们必须要疯狂。
你能盯着白纸,就看到美妙的画作吗?
你能静静坐着,就谱出动听的乐曲吗?
你能凝视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轮吗?
我们为这些家伙制造良机,
或许他们是別人眼里的疯子,
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参考资料:
[1] 阿什利·万斯,《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中信出版集团
[2] 陆西,《埃隆·马斯克传》,重庆出版社
[3] 陈一竞,《马斯克传 将世界甩在身后》,新世界出版社
[4] 埃隆·马斯克,《埃隆·马斯克自述》
[5] 刘正,《静心思索,雷霆决策:马斯克的剃刀式思维》
[6] 清华管理全球论坛,《钱颖一对话马斯克:SpaceX的来龙去脉》
[7] 李骥,《马斯克的根》
[8] 迈克尔·西蒙斯,《马斯克为什么比其他人学得更快》
[9] 彭博社视频纪录片《传奇人物:埃隆·马斯克》
作者简介:程诚城(ID:fengzhicheng365)内容有趣有料,专注于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内容涵盖:思维重建,认知升级;财经解读,商业分析;人物大观,史海纵横;投资攻略,趋势研判;烟火人间,灵魂共舞。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盈饱满!
(*本文为AI科技大本营翻译文章,转载请微信联系109272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