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原著-TCP/IP(IP选路)

2020-03-08 18:46:51 浏览数 (2)

第9章 IP选路

9.1 引言

选路是I P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图 9 - 1是I P层处理过程的简单流程。需要进行选路的数据报可以由本地主机产生,也可以由其他主机产生。在后一种情况下,主机必须配置成一个路由器,否则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数据报,如果目的地址不是本机就要被丢弃(例如,悄无声息地被丢弃)。

在图9 - 1中,我们还描述了一个路由守护程序( d a e m o n),通常这是一个用户进程。在U n i x系统中,大多数普通的守护程序都是路由程序和网关程序(术语 d a e m o n指的是运行在后台的进程,它代表整个系统执行某些操作。 d a e m o n一般在系统引导时启动,在系统运行期间一直存在)。在某个给定主机上运行何种路由协议,如何在相邻路由器上交换选路信息,以及选路协议是如何工作的,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其本身就可以用整本书来加以讨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文献 [Perlman 1992]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在第1 0章中,我们将简单讨论动态选路和选路信息协议 R I 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在本章中,我们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单个I P层如何作出路由决策。

图9 - 1所示的路由表经常被 I P访问(在一个繁忙的主机上,一秒钟内可能要访问几百次),但是它被路由守护程序更新的频度却要低得多(可能大约 3 0秒种一次)。当接收到I C M P重定向,报文时,路由表也要被更新,这一点我们将在 9 . 5节讨论r o u t e命令时加以介绍。在本章中,我们还将用n e t s t a t命令来显示路由表。

9.2 选路的原理

开始讨论I P选路之前,首先要理解内核是如何维护路由表的。路由表中包含的信息决定了I P层所做的所有决策。

在3 . 3节中,我们列出了I P搜索路由表的几个步骤:

  1. 搜索匹配的主机地址;
  2. 搜索匹配的网络地址;
  3. 搜索默认表项(默认表项一般在路由表中被指定为一个网络表项,其网络号为 0)。匹配主机地址步骤始终发生在匹配网络地址步骤之前。

I P层进行的选路实际上是一种选路机制,它搜索路由表并决定向哪个网络接口发送分组。这区别于选路策略,它只是一组决定把哪些路由放入路由表的规则。 I P执行选路机制,而路由守护程序则一般提供选路策略。

9.2.1 简单路由表

首先来看一看一些典型的主机路由表。在主机s v r 4上,我们先执行带-r选项的n e t s t a t命令列出路由表,然后以-n选项再次执行该命令,以数字格式打印出I P地址(我们这样做是因为路由表中的一些表项是网络地址,而不是主机地址。如果没有- n选项,n e t s t a t命令将搜索文件/ e t c / n e t w o r k s并列出其中的网络名。这样会与另一种形式的名字—网络名加主机名相混淆)。

第1行说明,如果目的地是 1 4 0 . 2 5 2 . 1 3 . 6 5(s l i p主机),那么网关(路由器)将把分组转发给1 4 0 . 2 5 2 . 1 3 . 3 5(b s d i)。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因为主机 s l i p通过S L I P链路与b s d i相连接,而b s d i与该主机在同一个以太网上。

对于一个给定的路由器,可以打印出五种不同的标志( f l a g): U 该路由可以使用。 G 该路由是到一个网关(路由器)。如果没有设置该标志,说明目的地是直接相连的。 H 该路由是到一个主机,也就是说,目的地址是一个完整的主机地址。如果没有设置该标志,说明该路由是到一个网络,而目的地址是一个网络地址:一个网络号,或者网络号与子网号的组合。 D 该路由是由重定向报文创建的( 9 . 5节)。 M 该路由已被重定向报文修改( 9 . 5节)。

标志G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由它区分了间接路由和直接路由(对于直接路由来说是不设置标志G的)。其区别在于,发往直接路由的分组中不但具有指明目的端的 I P地址,还具有其链路层地址(见图 3 - 3)。当分组被发往一个间接路由时, I P地址指明的是最终的目的地,但是链路层地址指明的是网关(即下一站路由器)。我们在图3 - 4已看到这样的例子。在这个路由表例子中,有一个间接路由(设置了标志 G),因此采用这一项路由的分组其 I P地址是最终的目的地(1 4 0 . 2 5 2 . 1 3 . 6 5),但是其链路层地址必须对应于路由器 1 4 0 . 2 5 2 . 1 3 . 3 5。

理解G和H标志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G标志区分了直接路由和间接路由,如上所述。但是H标志表明,目的地址( n e t s t a t命令输出第一行)是一个完整的主机地址。没有设置H标志说明目的地址是一个网络地址(主机号部分为 0)。当为某个目的 I P地址搜索路由表时,主机地址项必须与目的地址完全匹配,而网络地址项只需要匹配目的地址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就可以了。另外,大多数版本的 n e t s t a t命令首先打印出所有的主机路由表项,然后才是网络路由表项。

参考记数R e f c n t(Reference count)列给出的是正在使用路由的活动进程个数。面向连接的协议如T C P在建立连接时要固定路由。如果在主机 s v r 4和s l i p之间建立Te l n e t连接,可以看到参考记数值变为1。建立另一个Te l n e t连接时,它的值将增加为2,依此类推。

下一列(“u s e”)显示的是通过该路由发送的分组数。如果我们是这个路由的唯一用户,那么运行p i n g程序发送5个分组后,它的值将变为 5。最后一列(i n t e r f a c e)是本地接口的名字。

输出的第2行是环回接口(2 . 7节),它的名字始终为 l o 0。没有设置G标志,因为该路由不是一个网关。H标志说明目的地址(1 2 7 . 0 . 0 . 1)是一个主机地址,而不是一个网络地址。由于没有设置G标志,说明这是一个直接路由,网关列给出的是外出 I P地址。

输出的第3行是默认路由。每个主机都有一个或多个默认路由。这一项表明,如果在表中没有找到特定的路由,就把分组发送到路由器 1 4 0 . 2 5 2 . 1 3 . 3 3(s u n主机)。这说明当前主机(s v r 4)利用这一个路由表项就可以通过 I n t e r n e t经路由器s u n(及其S L I P链路)访问其他的系统。建立默认路由是一个功能很强的概念。该路由标志( U G)表明它是一个网关,这是我们 所期望的。

这里,我们有意称s u n为路由器而不是主机,因为它被当作默认路由器来使用,它发挥的是IP转发功能,而不是主机功能。

Host Requirements RFC文档特别说明,IP层必须支持多个默认路由。但是,许多实现系统并不支持这一点。当存在多个默认路由时,一般的技术就成为它们周围的知更鸟了,例如,Solaris 2.2就是这样做的。

输出中的最后一行是所在的以太网。 H标志没有设置,说明目的地址( 1 4 0 . 2 5 2 . 1 3 . 3 2)是一个网络地址,其主机地址部分设为 0。事实上,是它的低 5位设为0(见图3 - 11)。由于这是一个直接路由(G标志没有被设置),网关列指出的I P地址是外出地址。

n e t s t a t命令输出的最后一项还隐含了另一个信息,那就是目的地址( 1 4 0 . 2 5 2 . 1 3 . 3 2)的子网掩码。如果要把该目的地址与 1 4 0 . 2 5 2 . 1 3 . 3 3进行比较,那么在比较之前首先要把它与目的地址掩码(0 x ffffff e 0,3 . 7节)进行逻辑与。由于内核知道每个路由表项对应的接口,而且每个接口都有一个对应的子网掩码,因此每个路由表项都有一个隐含的子网掩码。主机路由表的复杂性取决于主机所在网络的拓扑结构。

  1. 最简单的(也是最不令人感兴趣的)情况是主机根本没有与任何网络相连。 T C P / I P协议仍然能用于这样的主机,但是只能与自己本身通信!这种情况下的路由表只包含环回接口一项。
  2. 接下来的情况是主机连在一个局域网上,只能访问局域网上的主机。这时路由表包含两项:一项是环回接口,另一项是局域网(如以太网)。
  3. 如果主机能够通过单个路由器访问其他网络(如 I n t e r n e t)时,那么就要进行下一步。一般情况下增加一个默认表项指向该路由器。
  4. 如果要新增其他的特定主机或网络路由,那么就要进行最后一步。在我们的例子中,到主机s l i p的路由要通过路由器b s d i就是这样的例子。

我们根据上述I P操作的步骤使用这个路由表为主机 s v r 4上的一些分组例子选择路由。

  1. 假定目的地址是主机 s u n,1 4 0 . 2 5 2 . 1 3 . 3 3。首先进行主机地址的匹配。路由表中的两个主机地址表项( s l i p和l o c a l h o s t)均不匹配,接着进行网络地址匹配。这一次匹配成功,找到表项 1 4 0 . 2 5 2 . 1 3 . 3 2(网络号和子网号都相同),因此使用e m d 0接口。这是一个直接路由,因此链路层地址将是目的端的地址。
  2. 假定目的地址是主机s l i p,1 4 0 . 2 5 2 . 1 3 . 6 5。首先在路由表搜索主机地址,并找到一个匹配地址。这是一个间接路由,因此目的端的 I P地址仍然是1 4 0 . 2 5 2 . 1 3 . 6 5,但是链路层地址必须是网关1 4 0 . 2 5 2 . 1 3 . 6 5的链路层地址,其接口名为 e m d 0。
  3. 这一次我们通过 I n t e r n e t给主机a w . c o m(1 9 2 . 2 0 7 . 11 7 . 2)发送一份数据报。首先在路由表中搜索主机地址,失败后进行网络地址匹配。最后成功地找到默认表项。该路由是一个间接路由,通过网关1 4 0 . 2 5 2 . 1 3 . 3 3,并使用接口名为e m d 0。
  4. 在我们最后一个例子中,我们给本机发送一份数据报。有四种方法可以完成这件事,如用主机名、主机I P地址、环回名或者环回I P地址:

在前两种情况下,对路由表的第 2次搜索得到一个匹配的网络地址 1 4 0 . 2 5 2 . 1 3 . 3 2,并把I P报文传送给以太网驱动程序。正如图 2 - 4所示的那样,I P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为本机 I P地址,因此报文被送给环回驱动程序,然后由驱动程序把报文放入 I P输出队列中。

在后两种情况下,由于指定了环回接口的名字或 I P地址,第一次搜索就找到匹配的主机地址,因此报文直接被送给环回驱动程序,然后由驱动程序把报文放入 I P输出队列中。

上述四种情况报文都要被送给环回驱动程序,但是采用的两种路由决策是不相同的。

9.2.2 初始化路由表

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这些路由表是如何被创建的。每当初始化一个接口时(通常是用i f c o n f i g命令设置接口地址),就为接口自动创建一个直接路由。对于点对点链路和环回接口来说,路由是到达主机(例如,设置 H标志)。对于广播接口来说,如以太网,路由是到达网络。

到达主机或网络的路由如果不是直接相连的,那么就必须加入路由表。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在系统引导时显式地在初始化文件中运行 r o u t e命令。在主机s v r 4上,我们运行下面两个命令来添加路由表中的表项:

第3个参数(d e f a u l t和s l i p)代表目的端,第4个参数代表网关(路由器),最后一个参数代表路由的度量( m e t r i c )。r o u t e命令在度量值大于0时要为该路由设置G标志,否则,当耗费值为0时就不设置G标志。

不幸的是,几乎没有系统愿意在启动文件中包含r o u t e命令。在4 . 4 B S D和B S D / 3 8 6系统中,启动文件是 / e t c / n e t s t a r t ;在 S V R 4 系统中,启动文件是/ e t c / i n e t / r c . i n e t;在Solaris 2.x中,启动文件是/ e t c / r c 2 . d / S 6 9 i n e t;在 SunOS 4.1.x中,启动文件是/ e t c / r c . l o c a l;而AIX 3.2.2则使用文件/ e t c / r c . n e t。

一些系统允许在某个文件中指定默认的路由器,如 / e t c / d e f a u l t r o u t e r。于是在每次重新启动系统时都要在路由表中加入该默认项。

初始化路由表的其他方法是运行路由守护程序(第 1 0章)或者用较新的路由器发现协议(9 . 6节)。

9.2.3 较复杂的路由表

在我们的子网上,主机 s u n是所有主机的默认路由器,因为它有拨号 S L I P链路连接到I n t e r n e t上(参见扉页前图)。

前两项与主机s v r 4的前两项一致:通过路由器 b s d i到达s l i p的特定主机路由,以及环回路由。

第3行是新加的。这是一个直接到达主机的路由 (没有设置G标志,但设置了H标志),对应于点对点的链路,即S L I P接口。如果我们把它与i f c o n f i g命令的输出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路由表中的目的地址就是点对点链路的另一端 (即路由器n e t b), 网关地址为外出接口的本地I P地址( 1 4 0 . 2 5 2 . 1 . 2 9 ) (前面已经说过, n e t s t a t为直接路由打印出来的网关地址就是本地接口所用的I P地址)。

默认的路由表项是一个到达网络的间接路由 (设置了G标志,但没有设置 H标志),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网关地址是路由器的地址 ( 1 4 0 . 2 5 2 . 1 . 1 8 3,S L I P链路的另一端), 而不是S L I P链路的本地I P地址( 1 4 0 . 2 5 2 . 1 . 2 9 )。其原因还是因为是间接路由,不是直接路由。

还应该指出的是,n e t s t a t输出的第3和第4行(接口名为s l 0)由S L I P软件在启动时创建,并在关闭时删除.

9.2.4 没有到达目的地的路由

我们所有的例子都假定对路由表的搜索能找到匹配的表项,即使匹配的是默认项。如果路由表中没有默认项,而又没有找到匹配项,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结果取决于该 I P数据报是由主机产生的还是被转发的(例如,我们就充当一个路由器)。如果数据报是由本地主机产生的,那么就给发送该数据报的应用程序返回一个差错,或者是“主机不可达差错”或者是“网络不可达差错”。如果是被转发的数据报,那么就给原始发送端发送一份I C M P主机不可达的差错报文。下一节将讨论这种差错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