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代码Review实践与一些感悟

2019-10-29 10:25:34 浏览数 (3)

原文链接:https://delphi.zijinshi.org/archives/434

接触到《Google的工程实践文档》纯属机缘巧合。自认为是一枚资深码农,对代码review早已驾轻就熟。读完之后,仍旧受益匪浅。受到原文中“希望其他组织也能从中受益”这句话的感召,我决定将其翻译成中文,托管到Github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原文标题为工程实践文档,表达更直接点,就是代码review规约。全文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代码审核人的指南,另一部分是针对代码提交人的指南,两部分文档交相呼应。

这份文档讲述了代码review的标准是什么,详细列举了在代码review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何避免或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讲解了这么做的原因以及不这么做可能产生的后果。

文档列举了不少正面与反面的例子,可操作性很强。相信企业文化接近的朋友在读了本文之后,会有很深的认同感。在文档中提到、现实中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能很快掌握,并能把它融进自己所在的团队中,提升整个团队的开发效率。企业文化差距比较大的朋友读了之后,即使管理机制与此不兼容,在个人的层面也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从事非软件开发行业的朋友读了之后,相信也能有所感悟。文中提到的一些软技能,如情绪管理、沟通技巧等,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也非常有用。

回顾自己过去十几年review代码与被review代码的经历,有些事项一直都这么做,我知道为什么应该这么做;有些事项一直都这么做,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我颇有微词;也有事项直到今天才知道原来这样做更好。

荀子在《劝学》中提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抗战时期“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思想,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本文中,鼓励每次都做一点微小的改进,多次微小的改进比一次大的改进容易得多。这与Scrum把大User Story拆分成小User Story的观点相吻合。因为Points比较大的User Story,往往因为太大而无从下手,时间上也不可控。在进行Scrum指导时,我常对团队说“我们一个迭代周期只需改进两三个重要的问题,不必一次到位。习惯的力量太强大,需要逐步改进、适应,再改进,直到我们需要改进的措施成为我们的习惯。” 

原文提到一条看似要求很低的原则:在修改时,至少不要恶化代码。不要恶化代码是底线,一旦发生微小的恶化,破窗效应开始起作用,代码的健康状况会飞流直下。制定过高的标准,容易让人受挫;而合理的标准配以可实操的步骤,更容易达到目标,建立自信心。

我见过这样的主管,一次性提出很多要求,让下属立即(或很快)按照要求实施,而他要求的这些改变与团队当前的环境、习惯、认知存在很大的差距。立即实施的要求看似简单,但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忽视了客观环境,忽视了突然改变所付出的代价与造成的负面影响,注定无法长期坚持下去。道理很简单,反面教材在生活中的确很常见,如上海严格的垃圾分类政策。

关于尊重,在彼此尊重的环境里,大家心态比较放松,愿意以积极的心态去避免或解决问题。因为彼此的尊重,大家更愿意通过沟通、讲理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非依职位定高下。在这方面,不少企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提到沟通,本文提到了一些沟通与冲突解决的技巧。如,当审核者与开发者有不同观点时,文档对审核者说,“开发者对代码更熟悉,先考虑对方的看法是否是正确的。”对开发者说,“先思考审核者提供的反馈中是否存在有价值的部分。”很有趣,在冲突解决时,都是先审视自身,对方是否是对的。如果每个人都以这种方式处事,相信全人类离世界和平的愿望又接近了一步。

世事并不完美。在代码审核过程中,“违反专业礼仪时间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我们可以保证自己遵守,但永远没法保证他人不违反。”当他人违反了专业礼仪,我们该怎么做呢?本文也提出了解决方案。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在代码审核中带着情绪回复评论。” 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人很难理智地思考,此时做出的决定往往会让自己后悔。不如先采取措施让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做决定。

以上是我的个人感悟,有兴趣的朋友读读原文吧。

相关文档

  • Google Engineering Practices Documentation(English)
  • Google的工程实践文档(中文)

0 人点赞